15 驿路梨花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 驿路梨花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1 21:33:1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6张PPT)
15、驿路梨花
第一课时
彭荆风
导入新课
“驿路梨花”出自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指行人所走的道路,交代了事情所发生的地点,“梨花”即指路边盛开的梨花。
1.学习略读的两个重要方法:根据文体筛选文章重要信息和带着任务阅读。
2.通过精读,反复揣摩文章情节设置之妙。
学习目标
彭荆风,当代作家。他只读过两年初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他坐了七年监狱。打倒“四人帮”后重新提笔写作,《驿路梨花》是他重新提笔后的第一篇。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中、短篇小说集《绿色的网》《驿路梨花》等。
作者介绍
我写《驿路梨花》是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我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我立即拿起 ——彭荆风
背景知识
字词积累
1.读准音;
2.读通意。
“我来展示自学结果”
略读小说,读懂故事
任务一:课文出现了多组人物,请概括人物与小茅屋的关系。(略读要求:本次略读按照每分钟400字的要求,全文约用5分钟。略读时要注意不能指读,必须默读,可以扫读。)
“我”和老余
修葺小屋
梨花
照料小屋
哈尼小姑娘
照看小屋
送粮修屋
瑶族老人
搭盖小屋
解放军
任务二:梳理故事情节。(梳理要求:分别按照课文顺序和时间顺序复述课文。)
发现茅草屋
投宿茅草屋
遇见瑶族老人,听他讲述小茅屋
修葺小茅屋
遇见梨花的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
课文顺序
略读小说,读懂故事
任务二:梳理故事情节。(梳理要求:分别按照课文顺序和时间顺序复述课文。)
时间顺序
解放军建造茅草屋
梨花照料
茅草屋
梨花出嫁后,梨花的妹妹接替姐姐照管茅屋
瑶族老人到茅屋借宿,并打听小茅屋的主人
“我”和老余借宿小屋,猜想小屋的主人
略读小说,读懂故事
哪种顺序好
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任务三:结合下表,说说课文叙事时使用了那种顺序,有何好处。
略读小说,读懂故事
顺叙、插叙
插叙
插叙
顺叙
顺叙
顺叙
任务四:这篇小说人物众多,在这些人物中,哪一个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这么多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人物,谁才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文中小茅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都是作者想要刻画的主要人物。作者塑造群体形象的好处,是说明助人为乐的品质存在于一个群体而非个人,大家的共同特征是都在为人民服务,都在学习雷锋精神。
精读小说,分析人物
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作者设计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再读课文,找出来。
课后思考
15、驿路梨花
第二课时
彭荆风
导入新课
任务一: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作者设计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请说说其妙处。
误认为梨花姑娘是小茅屋的主人
误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
第二次
第一次
精读小说,欣赏情节
第8自然段
有屋没人,悬念初起
悬念初起
第14自然段
“我们”以为瑶族老人就是小屋的主人,可他却回答“不是”。
悬念又生
第32自然段
解放军为什么要盖这间小草房呢?
悬念再起
任务一: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作者设计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请说说其妙处。
精读小说,欣赏情节
悬念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一种积极手段。
作用: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不由自主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中。
妙处
任务一: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作者设计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请说说其妙处。
精读小说,欣赏情节
深读小说,感悟主题
任务四:这篇小说的题目是“驿路梨花”,结合全文,说一说“梨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的含义和作用是否相同?
深读要求:勾画、比较、批注后,进行交流作答
我和老余在陡峭的山、茂密的树林里跋涉,暮色中差点只能露宿深山,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了“我”和老余“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既点题,也为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第4段)
深读小说,感悟主题
2、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第6段)
淡淡的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出优美的意境。梨花给急需帮助的人带来希望、温暖和喜悦。
3、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第24段)
梨花,是哈尼族小姑娘的名字。此处将景物“梨花”与人物“梨花”建立联系,赋予“梨花”以多重含义。
深读小说,感悟主题
4、多好的梨花啊!(第25段)
此处的“梨花”指人物梨花,饱含对梨花姑娘的由衷赞美。
5、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第27段)
这里运用象征手法,以花喻人,洁白的梨花象征着纯洁热情、助人为乐的哈尼小姑娘,同时也象征着盛开无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雷锋精神和淳朴热情、知恩图报的边疆民族的优良民风。
深读小说,感悟主题





01
02
03
自然界洁白如雪、香气四溢的梨花
助人为乐、热情淳朴的梨花姑娘
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及代代相传的淳朴热情、知恩图报的边疆优良民风
深读小说,感悟主题
本文通过叙述云南边疆地区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此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深读小说,主题归纳
任务四:作者以“驿路梨花”为题有什么好处?
1、引用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吸引了读者;同时是全文的线索;
2、一语双关,既写出小茅屋边上盛开的梨花的美丽,又暗喻了梨花小姑娘的纯洁、美丽,象征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发扬光大,揭示了人们相互关怀的崇高道德风尚。
深读小说,把握题意
深读小说,把握环境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 ,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赴-天, 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 只有在这深山中
露宿了。
自然环境
1、点明时间、地点
2、为下文叙事、表现人物作铺垫
拓展延伸
1、几十年过去了,你认为云南哀牢山的这座小茅屋是否还有人继续照料?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深入实施,不断涌现的榜样扮靓了时代的道德天际线。托举哥、夺刀侠、小红帽、绿丝带,这些个人和集体激发了向上向善的道德热情;交警和司机接力为救护车开道,网友留言鼓励并报警拯救轻生女孩,市民自发设立并守护“爱心冰箱”,一件件暖心事为社会风气刷上了清爽的底色。
——摘自2018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2.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该如何发扬雷锋精神?
《驿路梨花》
精读,分析人物形象
深读,揣摩小说主题
助人为乐、互帮互助、淳朴友善的雷锋精神
课堂小结
(1)小组合作,以“公德在我心——今日梨花” 为主题,分组办一期手抄报。
(2)推荐阅读彭荆风短篇小说《今夜月色好》。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