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16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把握作者观点。(重点)
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难点)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引论)
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本论)
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结论)
达观 契约 循环
卸却 如释重负 揽月
悲天悯人 监督 恩惠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无入而不自得: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保持安然自得。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到死方休,不是很遥远吗?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
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论乐
责任
谈苦
带着问题读课文
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
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2)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
未能尽责的观点。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
逃避责任”,进一步阐述尽责才能获得快乐。
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本文论述的道理: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
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
不应该逃避责任。
一、谈苦
阅读第一部分,说说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他是怎样引出这个论点的?
设问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 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 都不是。
引出
分论点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 莫苦于
未来的责任
身上背着一种
(1)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否
定
贫
失意
老、死
知足
安分
达观
谈苦
提出论点
作者是如何论述“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的呢?
正:
凡人在世间一天, 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 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结论:最苦的原因是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举例论证: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对于自己。
品读第二部分,分析作者论证人生最乐的事的过程。
观点:人生最乐的事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
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
的乐呢?请找出来,并
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引用论证:
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作用:形象生动地说明尽了责任所达到的快乐自由境界,简明易懂。
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论说:
第三部分作者要论证什么观点,是如何论证的?
引用论证: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
引用名言的作用: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的结论。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
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最苦与最乐
最大的痛苦——未能尽责
最大的快乐——尽到责任
苦与乐的关系——有苦才有乐
正反对比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