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1 20:4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广为传唱的《爱我中华》,是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反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国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在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增强人民身体素质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华民族团结兴盛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制度)来实现的?
课程导入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历史与现实的产物 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课程标准】知道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况;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
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的一项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基本国情:中国自古以来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逐渐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特点:分布上——交错居住
文化上——兼收并蓄
经济上——相互依存
情感上——相互亲近
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2)旧中国民族状况: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政治上)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加上地处边陲,交通闭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严重落后。
在旧西藏,95%以上的 藏族人民是世代人身依附于官家、贵族和寺庙的农奴。旧西藏把人分成三等九级,明文规定属于“下等下级人”的铁匠、屠夫、妇女,其“命价”为“草绳一根”,并用包括 “挖眼、刖足、割舌、砍手、推崖、溺死”等残酷的刑法来维持这种三等 九级的封建农奴制度。 
带手铐脚镣劳作的西藏农奴
原因:
a.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
b.地处边陲,交通闭塞。
表现:
政治上——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
经济上——经济发展落后;
文化上——教育、科学、文化落后。
(3)实践因素: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因尊重边疆人民的自主,促成蒙古、西藏、回疆三自治邦,再联合成为中华联邦共和国,才是真正民主主义的统一。
——中共二大宣言
民族自决及联邦制
抗战时期
允许蒙、回、藏、苗、瑶、夷、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的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
——毛泽东
民族区域自治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改其宜”
旧知回顾: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有何特征?
册封;
设置羁縻府州,实行羁縻政策;
和亲与联姻;
战争;
设置管理机构;
……
(4)历史经验:历史上历代政府对民族治理理念和政策,为新中国积累了一些经验。
(5)政治基础: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中国民族形成了休戚与共的政治认同。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屡遭侵略,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御外侮。在抗战时期,中国各民族进一步联合抗击侵略,涌现出了回民支队、内蒙古抗日游击队等许多以少数民族为主的抗日力量。
2、过程:
1941年
1945年
1947年
1949年
1954年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1954年《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法律依据
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3、推广:
自治区(与省同级),
自治州(与地级市同级),
自治县、旗(与县同级)。
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 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思考:观察图片,民族区域自治在层次设置和地区分布上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1)从行政层级上看: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2)从地区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西南等地。
二、改革开放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978—2012)背景:在急操冒进的浮燥情绪中,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出发的做法被当作 “边疆特殊论”、“少数民族落后论” 和 “条件论” 加以批判。在这样的情况下,民族区域自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一批民族自治地方被撤并,一些民族自治机关被撤销,自治权被取消;自治机关的民族化被所谓的 “共产主义化” 取代了,少数民族干部受到了冲击,特别是将一些被安排在自治机关中的少数民族上层人士重新划定阶级,调离自治机关,重新安排工作。——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形成和演进》必须明确认识,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保障各少数民族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的自主权。——《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1、法律保障:
(1)立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第二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三条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
(2)意义:
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被纳入法制轨道。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进行了有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的制定工作。
第十九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第二十五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
第二十条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批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立法自治权
变通执行权
第三十七条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
文化管理自治权
经济自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使自治区获得了哪些自治权?
少数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相同 不同
特别行政区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8.10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3广西壮族自治区
1965年西藏自治区
少数民族自治区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
都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
实行地区
社会制度
实行原因
区域权力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香港、澳门
解决民族问题、少数民族自治问题
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享有一定自治权
享有高度自治权
2、“三个离不开”:
(1)内容:
1990年, 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2)意义:
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对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明确为基本政治制度:
(1)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2)内容:
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3)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1.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的主题
(1)“两个共同”: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
(2)“五个认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十九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提出: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地位: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56个民族是石榴籽,中华民族是整体的石榴。我们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要同舟共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习近平庆祝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考察讲话
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3.中共二十大,对未来五年提新要求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易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56个民族是石榴籽,中华民族是整体的石榴。我们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要同舟共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习近平庆祝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考察讲话
1941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全国政协通过《共同纲领》
1949
1966
1978
《民族区域自治法》
1984
1947
内蒙古自治区
1954
基本政治制度
中共提出
“三个离不开”
1990
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1997
2012
坚持“两个共同”
增进“五个认同”
小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进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1958
宁夏回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196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7
确立
发展
完善
遭到
破坏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