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五单元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课前导学
KE QIAN DAO XUE
课后提升
KE HOU TI SHENG
课堂导练
KE TANG DAO LIAN
01
03
02
CONTENTS
目录
语文
目录
课前导学
课堂导练
课后提升
导学目标 1.欣赏作者笔下的各种景物,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体会各拉丹冬原始风景的意味和境界。
2.把握课文的写景顺序和角度,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
3.体会课文把对景物的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
4.仔细品味课文看似随意实则精巧的语言,体会这种语言的妙处。
课前导学
ONE
目录
01
课前导学
课堂导练
课后提升
KE QIAN DAO XUE
(一)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马丽华,1953年生,山东济南人,作家。1976年进藏,多年间遍访西藏各地,写作出版了诗歌、散文、长篇小说等。代表作有《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走过西藏》等。曾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2.创作背景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作者马丽华在西藏工作近三十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了这篇游记。
(二)整体感知
各拉丹冬赞美自然的伟力
在长江源头
生命之源
民族之最
冰塔林
风
裂纹是否就是年轮
流水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léng jiǎo( )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2)近些年来,zhòu rán( )掀起一股长江考察热,一拨又一拨中外勇士在此迈开了认识长江的第一步。
(3)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qián chéng( )而愚蠢。
(4)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gōng shùn( ),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
(三)基础运用
(略)
(5)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rú dòng( )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
(6)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qī liáng( )。
(7)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màn bù jīng xīn( )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xiè dài( )。
(8)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dūn shi( )的,奇形怪状的,wān yán( )而立的。
(9)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xiāo zhǎng( ),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10)而我似乎已经shuāi jié( ),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11)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màn yì( )出来。
(12)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yǎn yì( )长江的故事。
(13)1987年3月上旬,我随电影摄制组走向各拉丹冬,就近ān yíng zhā zhài( )。
(14)这一个fēng yún biàn huàn( )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15)此刻倒霉迹象jiē zhǒng ér zhì( ),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
(16)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lì lì zài mù( )。
(17)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chuān liú bù xī( ),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C
(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落实线上教学工作,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对困难学生给予帮助支持,确保满足基本的线上学习。(在句末加上“需求”)
B.中南建筑设计院集团公司承接雷神山医院建设任务后,从施工、设计、移交到验收,仅仅用了十天时间,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奇迹。(将“施工”和“设计”互换位置)
C.一些地方假借“弘扬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文化”为旗号,大量兴建仿古建筑,以刺激当地经济,实不可取。(将“为”改为“的”)
D.从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绿色消费开始,实施这些具体的绿色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在为“无废城市”添砖加瓦。(将“实施”改为“践行”)
. . .
B
(应将“施工、设计、移交到验收”改为“设计、施工、验收到移交”)
4.某学校开展以“为青春代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活动期间,班上举办“青春需要怎样的偶像”的讨论,要介绍三类“偶像”,第一类是屈原、文天祥;第二类是夏明翰、方志敏;第三类是焦裕禄、孔繁森。请你为主持人李华设计两句串词,分别用于第一、二类之间和第二、三类之间人物介绍的转换。
①
示例:①古人的爱国情感让人动容,革命烈士的忠贞不屈更让我们铭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方志敏和夏明翰两位烈士。
②
战争年代需要方志敏、夏明翰这样舍生忘死的英雄,和平年代就要像焦裕禄、孔繁森一样,为建设伟大祖国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
(2)下面是李华同学在活动上所作的演讲,请你帮他修改。
过去一段时间,【甲】一些从综艺节目,影视剧中涌现出的年轻明星,【乙】不论拥有令人羡慕的“高颜值”或才艺方面的禀赋,却并未承担起“青春偶像”这个公众角色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丙】以至于一些个别人的行为甚至让人们对这个群体产生误解。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
①把“综艺节目”后面的逗号改为顿号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③【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②把“不论”改为“虽然”
③去掉“一些”或“个别”
课堂导练
目录
02
TWO
课前导学
课堂导练
课后提升
KE TANG DAO LIAN
(一)课内精练
①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②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
…………
③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1.第①、②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景的?你从中感受到雪山怎样的特点?
1.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写。远处全景: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塔林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感受: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的妙处。
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2.“白色金字塔”,暗示雪山犹如帝王一般,“统领”一词又赋予雪山以帝王的动作,表现了各拉丹冬雪山高大威严的形象,令人敬畏。
3.请结合内容,说说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3.由冰山的裂纹联想到树的年轮,赋予各拉丹冬雪山以生命,赞颂雪山的神奇和历史悠久如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
(二)考点链接
叙事线索的类型
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事迹);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③事件线索(中心事件);④时间线索;⑤地点线索(在游记中,最常用的写作线索就是游踪);⑥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课后提升
目录
03
课前导学
课堂导练
课后提升
THREE
KE HOU TI SHENG
郁孤台笑了
彭世强
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
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
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
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竟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②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
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③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
⑧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无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
. . . . .
⑨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情思连绵,剪之难断……
⑩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闻?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心情,轻松愉悦;而“楼以诗显,诗以楼传”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选自《语文学习》2006年第6期)
【注】①造口、郁孤台、清江都在江西赣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刑(掌管刑法狱讼的官),官署在赣州,这首词当作于这一二年间。②龙泉:剑名,这里指宝剑。③金瓯:黄金做的盆类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
1.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并加以概括。(每空限5字)
仰望郁孤台—— —— ——
2.说说第⑥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登临郁孤台
步出郁孤台(踱步古城墙)
回眸郁孤台
2.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凝目远眺”;启下,引出眼前所望之景。内容上:引出对南宋屈辱历史的回顾,点明辛弃疾作词的背景。
3.结合语境,解释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
3.既指敌寇入侵时给古城墙留下的斑驳伤痕,更指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留下的耻辱印记。
4.阅读第⑦段和第11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
(1)南宋王朝苟且偷安,辛弃疾力主抗金,却只能空怀报国志,唏嘘、长叹;古城墙甘愿御敌,同样遭遇冷落,只能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
(2)郁孤台为什么“笑了”?
(2)更多的人记住了辛弃疾,记住了这首词,记住了郁孤台,并且融入了心中,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郁孤台若有知,当备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