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五单元
19* 登勃朗峰
课前导学
KE QIAN DAO XUE
课后提升
KE HOU TI SHENG
课堂导练
KE TANG DAO LIAN
01
03
02
CONTENTS
目录
语文
目录
课前导学
课堂导练
课后提升
导学目标 1.了解课文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2.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体会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的差异。
3.欣赏课文由于所写内容和采用的写法不同而呈现出的不同特点的语言,品味“马克·吐温式的幽默”。
课前导学
ONE
目录
01
课前导学
课堂导练
课后提升
KE QIAN DAO XUE
(一)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其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代表作品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耶历险记》《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其作品以方言和民间口语写活生生的现实,开辟了新的现实主义道路。
2.创作背景
登勃朗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之一,海拔达到了4 810米,被誉为攀登界的“极致之巅”。在征服登勃朗峰的过程中,有许多徒步者和攀登者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经历,使登勃朗峰成为一个备受瞩目和神往的话题。攀登者在攀登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也造就了登勃朗峰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许多作家通过书写登勃朗峰的经历和故事,来向读者们展示登山运动的魅力和挑战。
(二)整体感知
登勃朗峰抒发情感:③
山中奇景
人生哲理
大自然是奇妙的,
旅途中处处有惊喜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yì rì( )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
(2)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在一道呈V字形的山口中间,一座巨大的白雪qióng dǐng( )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
(3)在dòu liú( )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liáo rào( ),qīng gē màn wǔ( ),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三)基础运用
(略)
(4)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wǔ mèi( )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
(5)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fú zào( )——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
(6)他扬鞭一挥,车便辚辚向前。如此diān bǒ( ),我生平从未有过。
(7)我们不停不歇,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速度,疾驰向前,什么乱石废物,沟壑kuàng yě( ),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
(8)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dǎ gé( ),像是在加标点符号。
(9)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shùn xī wàn biàn( ),真是无穷变幻,fēn zhì tà lái( );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ní cháng yǔ yī( )的纯洁天使。
(10)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míng fù qí shí
( )的车夫之王啊。
(11)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chán jùn
( ),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12)我们shè jí( )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C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对象错误)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随着一批“大国工匠”走向“前台”,工匠精神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工匠精神 有了具象的模范代表, 有了可学可敬的典范。这 是受“大国工匠”的带动, 得益于社会的广泛认同,人们对匠人愈加尊重、对工匠精神愈发推崇,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正在形成。
A.不仅 而且 既 又 B.不光 也 既 又
C.不光 也 不仅 还 D.不仅 而且 虽然 也
A
(语段前两处是递进关系,后两处是并列关系)
4.依据文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特种兵式”旅游、淄博“赶烤”“一起去看音乐节”……眼下,这些旅游新热点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消费。虽然自然馈赠的人文景观、历史沉淀的青山绿水并非成为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但当地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新奇的文化活动却令年轻人心驰神往,给了年轻人一个“说走就走”的理由。乡土气息的“村晚”、乡村特色的“村BA”,可以提供更多与旅游者互动的手段;传统非遗的手艺、古老节庆的活动,可以提供更多与年轻人对话的方式;个性鲜明的歌会、与时俱进的庙会,可以提供更多与外乡人交流的平台……如此种种,都可以成为年轻人相聚在一起的理由,让素昧平生的年轻人,在旅游中迅速熟络起来,成为志趣相投的朋友。
B
A.虽然自然馈赠的人文景观、历史沉淀的青山绿水并非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
B.虽然自然馈赠的青山绿水、历史沉淀的人文景观并非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
C.虽然自然馈赠的人文景观、历史沉淀的青山绿水并非是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
D.虽然自然馈赠的青山绿水、历史沉淀的人文景观成为并非是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
(“自然馈赠的人文景观、历史沉淀的青山绿水”搭配不当,“并非成为”句式杂糅)
5.太爷爷的百岁寿辰将至,家人要为他举办寿宴。太爷爷要在寿宴上发表感言,你建议他讲讲长寿秘诀,他总结了两条。你想起下图和太爷爷的生活习惯,又加了两条。请你写一写。
太爷爷总结的秘诀:①没有抽烟、喝酒的嗜好。②老有所为,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
你加的两条:① ②
积极乐观的心态
高雅的爱好和适当的运动
课堂导练
目录
02
TWO
课前导学
课堂导练
课后提升
KE TANG DAO LIAN
(一)课内精练
①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路上有很多人结伴而行,乘坐马车的,骑骡的——因而扬起阵阵尘埃。队伍分散开去,络绎不绝,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子背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
②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③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在一道呈V字形的山口中间,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为“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我们拾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④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因巉岩太过陡峭,皑皑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偶见几堆。
⑤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特美景。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⑥良久,我们终于感悟到,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泡泡所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摄入其中。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1.细读选文,完成下面表格。
段落 所写景物 景物特点 写法
第②段 脚下峡谷,清流瀑布 美不胜收 视觉和听觉
第③段
第④段
第⑤段
勃朗峰
威严,独踞苍穹
视觉
怪峰
陡峭
比喻
附近一座峰巅
彩霞满天,白云缭
绕,无穷变幻
比喻
2.第①段中,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真是可怜可悯”?
2.因为他们是花了钱坐车的,要让钱花得值,如果他们下车来就觉得“钱白花了”,所以不会像“我们”那样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含蓄地写出了他们被金钱束缚住了,迷失了人的自然天性。
3.第⑥段中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3.那些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同时又是虚幻、短暂的。
(二)考点链接
叙事抒情的方式
1.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即作者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2.即事抒情,又叫叙述抒情,是作者因事而动情,将感情融入叙事之中的一种抒情方式。
3.借景抒情,又叫寓情于景或描写抒情,即作者把感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以景物的形状、色彩浓度、格调表达感情。
4.议论抒情,又叫寓情于理,即把感情寓于道理之中,借助说理表达思想感情。
课后提升
目录
03
课前导学
课堂导练
课后提升
THREE
KE HOU TI SHENG
漓江情韵
从维熙
①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②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③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④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⑤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板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
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
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雅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⑥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⑦“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⑧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⑨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⑩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50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1.文章题为《漓江情韵》,全文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
1.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③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④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⑤摇船人赡养两位老人的反哺之情。
2.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引出下文与船夫的相遇。③营造朦胧的诗情。④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3.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①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摇船人乐观阳刚、热爱生活。②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悬,吸引读者。③欲扬先抑(或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④烘托(或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为什么“我”想问却又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4.①“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②摇船人阳刚、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5.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①总结全文,点明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中心,升华主题。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③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