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五单元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前导学
KE QIAN DAO XUE
课后提升
KE HOU TI SHENG
课堂导练
KE TANG DAO LIAN
01
03
02
CONTENTS
目录
语文
目录
课前导学
课堂导练
课后提升
导学目标 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2.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3.品味作品语言富有诗意、节奏感强的特点,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课前导学
ONE
目录
01
课前导学
课堂导练
课后提升
KE QIAN DAO XUE
(一)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阿来,藏族,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阿来成为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2.创作背景
藏族作家阿来的藏域成长环境,使他的思维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在他的文学创作中自然地流露出了对民族特性的关注,使其作品带有浓重的民族文化色彩。他的代表作《尘埃落定》就既有史诗的沉重又有诗意的唯美,同时又具有诡秘神奇的构思以及藏族文化中的神巫色彩。阿来对少数民族独特风貌和民俗风情的书写使其成为地域文化的代表。地域文化对作家的影响是漫长而且复杂的。这篇文章《一滴水经过丽江》就是阿来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相关调查时所写的,文中饱含对纳西族文化的颂扬,对纳西族宁静平和生活的赞美。
(二)整体感知
一滴水经过丽江表达③
秀丽
富有民族特色
对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如画的丽江的由衷热爱和赞美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xuān huá
( )着扑向山下。
(2)我已经bēn liú( )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3)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chù lì
( )在蓝天下面。
(4)潭水yìng zhào( )雪山,真让人mù xuàn shén mí
( )啊。
(三)基础运用
(略)
(5)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cāng jìng( )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6)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fěi cuì
( )的玉器店。
(7)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tiào wàng( )远山。
(8)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cā shì
( )一只shuò dà( )的银盘。
(9)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xuān téng( )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10)我看见了潭边的tíng tái lóu gé( ),看见了花与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部电视剧的制片人表示,他要致力于打造一部既具有东方浪漫主义色彩,又映照现实爱情的电视剧。
B.这盆三角枫艺术盆景出自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之手,真是苍劲有力,虬枝天成,令人赏心悦目。
C.进入十月,素有“中华第一柚”之称的玉环文旦还没全面进入采摘期,全国各地的订单便纷至沓来。
D.航天员在飞上太空前都需要进行模拟失重训练,这种天旋地转、目眩神迷的感觉非常人所能忍受。
. . .
D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不合语境)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否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是亚洲命运共同体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删去“能否”)
B.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教育云技术也得到大力推广,许多学校展开了网络教学模式。(将“展开”改为“加强”)
C.“直播带货”是目前非常红火的一种网上销售,令许多年轻人跃跃欲试。(在“网上销售”后加上“模式”)
D.通过中韩双方的务实友好协作,让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工作顺利完成。(删去“通过”)
. . .
B
(搭配不当,应该将“展开”改为“开启”)
4.五一前夕,班级开展以“跟着名著游祖国河山”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我来主持】小淮拟写了活动启动仪式的主持词,请你补充完整。(50字左右)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大家期盼已久的“跟着名著游祖国河山”主题研学活动正式开始了。
祝愿我们的主题研学活动圆满成功。
示例:本次活动我们将重温熟悉的经典名著,重走名家的足迹。藏在经典名著里的美景其实就是一张绝佳的旅游地图。我们会带着这张“地图”去实地寻访名家的足迹。通过此次研学活动,我们能在实地寻访中走近经典,在身临其境中感知文化,让经典鲜活起来,提升我们的素养,为我们的青春赋能。
(2)【我来推荐】小淮和同学组成编委会,一起编制主题研学手册。这是主题研学手册的整体框架。请你在空缺处再补充一项,并说明理由。
主题词:探访千年文脉 体察风土人情
版块一:研学路线 版块二:研学新闻 版块三:
理由:
为了确保活动安全、有序、顺利进行,需要明确研学旅行纪律、出行所带物品准备清单等。
研学须知
课堂导练
目录
02
TWO
课前导学
课堂导练
课后提升
KE TANG DAO LIAN
(一)课内精练
①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②进城之前,一道闸口出现在前面。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做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③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来不及做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作中河的那一条。
④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
⑤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
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⑥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⑦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1.根据文段内容,填写下表。
游踪 景象 感受
登上水车 ① 依止自然,美丽自然
② 东巴文字 掺入砚池,蘸到笔尖
投身民居 百姓寻常生活 恬淡怡然,安居乐业
穿城而出 古城夜晚,旷野田园 ③
古城全貌
经过小店
五彩斑斓,宁静澄澈
2.说说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特点与作用。
2.通过对比,突出的是丽江宁静美好、抚慰心灵的魅力。
3.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丽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丽江水多,水美,作者用“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富有地方特色;使文章获得了灵活、自由的视角,可以多角度展开描写;使文章如童话般奇幻,充满童趣。
(二)考点链接
第一人称叙事
第一人称叙述又称“主观叙事观点”。作者以“我”的身份和角度展开叙述,直接向读者叙述所见、所闻、所历、所感。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有助于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内心活动的描写,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课后提升
目录
03
课前导学
课堂导练
课后提升
THREE
KE HOU TI SHENG
在地图上旅行(节选)
张凌云
①作为地理爱好者,我熟悉地图上的各种标识,就像我的眼睛之于手掌,我醉心于长时间地盯着地图,或者索性闭上双眼,在脑海里描摹出地图的模样,持续一场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神游,到达其后潜藏的奥秘……只要对着地图,我就会熟练地穿越时空的罅隙,腾挪跃动,自由飞翔……
②我站在一小块深绿色之上。绿色代表着低海拔,200米以下是深绿,200米至500米是浅绿。此时,我身在中国正东部的长江三角洲。一望无际的平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接下来,我将由东往西,去做绿、黄、棕、褐、紫等色彩不断变幻的游戏,将平原、丘陵、盆地、高原、山地等地貌不断地更换。
③我决定不按直线,稍打破常规,折向西南。平坦的地势渐渐消失,眼前山峦起伏,穿插着各种平地缓谷。这里是中国三大平原的终点,通称江南丘陵,横亘在长江以南的一大片土地上。它的颜色也不时由浅绿变成浅黄,即海拔500米至1 000米,不少山峰要用深黄色标注,海拔已超过1 000米。我腾挪在江西湖南的腹地上,在庐山井冈山衡山之间任意切换,满面扑来的是清凉的山风和连绵的翠竹,还有偶尔飘过的茶香和辣椒香。
④过雪峰山,我进入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这里颜色以深黄为主,但我瞥过云贵高原,又折向西北,寻找传说中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在广袤的中西部有它的存在,近乎于一个奇连。这块浅绿色的圆形盆地,地势平缓,环境宜人,自有文明起,就一直是西部重镇,巴蜀之间的各种演义,除了金戈铁马和风云际会,更多的还是酒楼茶肆和滚滚红尘。
⑤告别四川盆地,我径直北上,穿越汉水谷地、关中平原,到达陕北高原。陕北高原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塬广布,地表覆盖着厚达几十米的松软黄土。站在陕北苍茫的大地
上,我仿佛听见来自蒙古高原的北风,年复一年地默默搬运堆积着黄
土,又仿佛听见头扎白毛巾的老乡,远远地唱着苍凉的信天游,还仿若所见铿锵的安塞腰鼓,精壮的汉子们手执鼓槌,鲜艳的红丝带来回飘舞给萧瑟的大地增添了生动的色彩……
⑥离开陕北高原,我向西向南,踏上了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这里有着世界上最伟岸的高原,也有着地球上最雄峻的山脉。地图上的黄色不见了,代之以浅棕、深棕、褐色、紫色,每变换一种颜色,海拔上升1 00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有的地方居然用白色标注,哦,终年积雪的雪线!凡间的色彩已不能说明高原的挺拔,那是接近天穹的地方。
⑦我像一个朝圣者艰难地跋涉着,依次穿越汉民族的万山之祖昆仑山和藏民族的各座神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脚下也越来越高,最后到达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对着地图上8 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我知道,现实世界里,今生今世都不可能攀上这座最高的山峰,但在想象的空间里,此刻我正如高山兀鹫,
自由翱翔在世界之巅,俯瞰所能见到的一切。我看到十多座超过8 000米的高峰一路排列,它们就像不发一言的巨人,矗立在冰清玉洁的世界里,时间仿佛就此凝固,唯有离太阳最近的阳光照耀着这片永恒之域。
⑧或许是其境过清,不宜久居,我向北轻轻一跃,飞越了整个青藏高原,进入新疆境内。此时,我正在昆仑山下,即将踏进塔里木盆地的主体——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留下无数关于沙漠的诗篇,如著名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等,但背景多是发生在阳关、玉门关以西,至多北疆一带,提及塔克拉玛干的很少。
⑨我略作停留,随即翻越天山,来到遥望阿尔泰山的准噶尔盆地。中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既有莽莽高山,也有浅洼低地,准噶尔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其周围的一圈陆地,也不得不标注以低于海平面的军绿色。在这片人称中国死海的地方,我定定地站住了。
⑩惠风和畅,浅草依依,三三两两的飞鸟掠过湖面,又停在不远处的芦苇之上。远山连绵,牛羊聚集,这田园牧歌般的风光,让我忘记了不是身处中原,而是遥远的北疆。那么,就让这里成为此行的终点站吧,我将找个幽静处躺下,轻轻逍遥走一段宁静时光。
(选自《延安文学》2018年第3期,有删改)
1.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1.内容上: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内容,即在地图上遨游四川盆地、西藏高原等美景。
结构上:呼应标题,“对着地形图”与标题中“在地图上旅行”形成呼应;也为下文“我”在想象中自由穿梭于中国的各大美景作铺垫。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2.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想象中游历陕北高原所见到的独特自然风光和鲜明的人文文化,既写实般写出了陕北独特的风光,又好似作者真的在游历陕北,使读者身临其境,表达出作者对陕北高原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下列诗句填入第⑧段横线处,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4.选文描述的是一场虚拟的旅行,为什么能带给人真实的感受?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4.①作者按顺序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写到第一级阶梯,在整体上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地理的全貌,让读者产生熟悉感。②作者在文中所写的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等都是为我们所熟知的美景。③作者在描写自然美景时候并非单纯描写景色,而是融入了主观情感,如写到青藏高原时感叹道“我像一个朝圣者艰难地跋涉着”,使用第一人称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也能让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