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册3.1-3.6练习
一、单选题
1.测量力的常用工具是( )
A.刻度尺 B.天平 C.温度计 D.弹簧测力计
2.轿车中设计了安全带、头枕等安全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安全带主要是为了防止以下哪种情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
A.突然启动 B.紧急刹车 C.左右转弯 D.后方追尾
3.如图所示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哪对力属于平衡力( )
A.茶杯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B.桌子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C.茶杯受到的重力与茶杯对桌面的压力
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4.小金在进行百米赛跑时经历了加速、减速等阶段最终冲过终点线。以下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金加速跑时的惯性比减速跑时大
B.小金冲过终点线,停下来时没有惯性
C.小金整个跑步过程惯性大小不变
D.小金在加速、减速等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5.在水平向右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有一水平桌面,桌上有一静止小球,小球突然沿图中虚线所示路线由A运动到B。由此判断列车正在( )
A.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B.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 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6.小明在观看世界杯足球赛时,看到了足球场上一些场景,他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踢出去的足球在场地上越滚越慢,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是因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守门员在场上不动时,他受到的支持力和他受到的重力为非平衡力
D.守门员将球扑出,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在拉力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小车的速度将(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保持不变 D.先减小,后增大
8.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m2的两个小球(m1>m2),两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无法确定
9.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1和F2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F1=10 N,F2=6N,那么物体A、B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受到摩擦力为4N,向左 B.A对B的摩擦力为10N,向右
C.B对地面的摩擦力为4N,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6N,向左
10.如下图所示,长方体木块M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m放在木块M上面,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空气阻力不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平拉力F和木块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B.木块m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
C.木块M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块M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若突然撤去水平拉力F,木块m将向右倾倒
二、填空题
11.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相等, 相反,并作用在 上,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是一对平衡力。
12.小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判断重力的方向,球A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缓慢改变木板的倾角α,可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 (填“改变”或“不变”)。
13.冬冬同学用手握着一个重为5N的玻璃杯静止在空中,玻璃杯口竖直向上,手的握力为10N,则玻璃杯受到的摩擦力为 N;若使手的握力增大到15N,则玻璃杯受到的摩擦力为 N。
14.小金同学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
弹簧长度(cm) 6.5 7.5 8.5 9.5 11.0 14.2 18.0
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表格信息可得,它的最大称量是 N。
(2)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 1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 cm。
(3)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75g的重物时,弹簧将伸长 cm。
三、实验探究题
15.坐在岸边的小明同学看到河对岸的修桥工地上有工人用手匀速上下挥动铁锤,每隔1秒钟敲打钢轨一次。当铁锤碰到钢轨时,小明听到敲击声,而工人停止敲打以后,小明又听到了两次敲击声。如果空气中的声速为每秒340米,则河的宽度大约是 米
16.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老师指出实验桌面越光滑越好,其原因是 .
(2)实验中,通过调整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实验中保持F1和F2相等,用手拉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是 .
17.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和丙所示。由图像可知:
(1)当t=1s时,物体处于 (填“加速”、“匀速”或“减速”)状态。
(2)当t=3s时,物体受到的阻力为 N,阻力的方向 。
(3)当t=5s时,物体受到的推力和阻力是否为平衡力 ?
四、解答题
18.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 s﹣1)
空气(0℃) 331 冰 3230
空气(15℃) 340 铜 3750
煤油(25℃)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1)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规律是
(2)声音在不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规律是
(3)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19.一列长150米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向东运动通过一条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50s。
问:
(1)相对于火车,隧道是向 做 运动。
(2)隧道的长度为多少?
(3)列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20.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在 10 秒末速度达到 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 50 秒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减速慢慢停下。
(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在图中作出汽车在 1 分钟内的 v—t 图像。
(2)求这 1 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3)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使汽车前进的牵引力 F1 和阻碍汽车运动的阻力 F2,试分析这一分钟内 F1 和 F2 的大小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力的测量工具解答。
【解答】A.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故A不合题意;
B.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故B不合题意;
C.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故C不合题意;
D.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惯性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如果遇到突发状况紧急踩刹车,那么人的下半身与汽车一起受到阻力而迅速停下来,但是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而继续向前运动,很可能撞到仪表台发生事故。如果系上安全带,那么可以减小冲击力,减小对人体的伤害,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A
【解析】【分析】平衡力的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茶杯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是平衡力,故A正确;
B.桌子的重力作用在桌子上,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作用在茶杯上,二者没有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茶杯受到的重力与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二者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即方向相同,因此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作用在茶杯上,二者没有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
【解答】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故A错误,C正确;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故B、D错误。
故选C。
5.【答案】B
【解析】【分析】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较惯性,根据惯性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小球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可以不计,所以小球在水平面内不受力作用,始终与列车一起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球沿如图中的虚线从A点运动到B点,根据惯性的知识可知,那么列车和桌子的速度慢下来,小球要保持以前的速度继续运行,所以会向前运动。而小球向南拐弯,是因为桌子跟着列车向北拐弯,而小球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答案】D
【解析】【分析】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C、一对平衡力应该具备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缺一不可;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本题集中考查了球场上所常见的力学现象,包括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现象、平衡力的辨别、力的作用效果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都属于力学的基础知识。
【解答】解:A、踢出去的足球在场地上越滚越慢,是因为足球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而不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故A错误;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是因为球具备惯性,并不需要力来维持,故B错误;
C、守门员在场上不动时,他受到的支持力和他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守门员将球扑出,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B
【解析】【分析】当物体受不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解答】因为光滑水平面没有摩擦力,所以当此物体持续受到一个沿水平向右的力的作用时,物体的速度将增大;拉力逐渐减小,速度的增加值减小,所以小车的速度会继续增大,只不过速度增加得更慢了,故A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8.【答案】B
【解析】【分析】先分析车突然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的运动状态,当小车突然停止时,根据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来分析两个小球的运动状态.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会用惯性知识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车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个小球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小球在光滑接触面上,因此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两球的速度相同,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等,因此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
故答案为:B
9.【答案】B
【解析】【分析】分别对A和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物体A在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受到的拉力F1与B施加的摩擦力相互平衡,即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B对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10N,故A错误;
A对B的摩擦力与B对A的摩擦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A对B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为10N,故B正确;
B在水平方向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A施加向右的摩擦力10N,水平向左的拉力F2=6N,此时二者的合力为:10N-6N=4N,方向向右。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地面对B的摩擦力与合力的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大小为4N,水平向左,故D错误;
B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大小为4N,方向水平向右,故C错误。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分析】(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2)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后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就是摩擦力;(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力的平衡、摩擦力的产生及其方向的理解和应用。解答摩擦力问题时注意:物体间有摩擦力时别忘了分析,没有摩擦力时别乱分析。
【解答】
A、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M和m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两个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和木块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此选项正确;
B、在M向左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m与之同时运动,两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所以m与M之间没有摩擦力,此选项错误;
C、木块M受到的重力及m的重力之和与地面对M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此选项错误;
D、原来m随M一起运动,若突然撤去水平拉力F,由于摩擦M立刻停止运动;而由于惯性,木块m下部随M停止运动,而上部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左倾倒,此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11.【答案】大小;方向;同一直线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你对 二力平衡的定义及条件 等考点的理解。
【解答】据几个力的平衡定义能看出,若一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即同体),大小相等(等值),方向相反(方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12.【答案】地球;不变
【解析】【分析】根据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球A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因此施力物体是地球;
(2)球A受到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因此无论木板的倾角怎样改变,悬线总是沿竖直方向,即悬线OA的方向不变。
13.【答案】5;5
【解析】【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解答。
【解答】玻璃杯在手中保持静止状态,则它受到的静摩擦力与重力相互平衡,那么静摩擦力f=G=5N。玻璃杯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杯子的重力有关,与杯子受到的握力无关,因此即使握力增大到15N,它受到的摩擦力也不变,还是5N。
14.【答案】(1)1.5
(2)0.2
(3)1.5
【解析】【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解答】(1)通过表格数据分析:拉力从0~0.5N时,弹簧长度伸长了1cm,0.5~1N时弹簧也伸长了1cm,但是从1.5N开始,1.5~2N时弹簧伸长了1.5cm,且此后弹簧的伸长量均与拉力不成正比了,说明1.5N之后超过了弹簧的弹性范围,因此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称量是1.5N
(2)根据数据拉力增加0.5N,弹簧伸长1cm,当拉力增加0.1N时,弹簧会伸长0.2cm,因此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 1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0.2cm
(3)悬挂75g的重物时,弹簧受到的拉力F等于重物的重力G,F=G=mg=0.075Kg×10N/Kg=0.75N
根据(2)中结论:拉力增加0.1N时,弹簧会伸长0.2cm,拉力增加0.75N时弹簧伸长的长度为0.2cm×7.5=1.5cm
或设弹簧的伸长的长度为x
列式可得 解得x=1.5cm
故答案为(1)1.5 (2)0.2 (3)1.5
15.【答案】680
【解析】【分析】弄清声音传到小明处所需要的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求出河的宽度。【解答】工人每隔1s敲打钢轨一次,工人停止敲打以后,小明又听到了两次敲击声,
则声音传到小明处所需要的时间t=2s;
那么河的宽度等于声音的路程,即s=vt=340/s×2=680m。
16.【答案】(1)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砝码的数量
(3)两个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析】【分析】(1)在研究二力平衡条件时,要排除其它力(如摩擦力)的干扰;(2)实验中通过调整盘中砝码的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3)可以通过旋转小车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解答】解:(1)实验时,将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可减小小车与水平面间的阻力;(2)实验中通过调整盘中砝码的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3)通过旋转小车、松手后观察小车是否平衡,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故答案为:(1)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2)砝码的数量;(3)两个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7.【答案】(1)加速
(2)2;水平向左
(3)不是平衡力
【解析】【分析】(1)从丙图中找到某个时间对应的速度所在图像的形状,如果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加速;如果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减速;如果一条水平线,说明物体是匀速的;
(2)从丙图中判断t=3s时物体的运动状态,然后从乙图中找到某个时间物体受到的力;阻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3)从丙图中判断t=5s时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而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
【解答】(1)观察丙图可知,从0s-2s物体的v-t图像是一条向右上方的斜线,说明这段时间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因此当t=1s时,物体处于加速状态;
(2)观察丙图可知,当t=3s时,物体的v-t图像是一条水平线,说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阻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即阻力是2N,且方向向左;
(3)观察丙图可知,物体从4s-8s的v-t图像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说明这段时间内物体做减速运动,即处于不平衡状态,因此物体受到的推力和阻力不是平衡力。
故答案为:(1)加速;(2)2,水平向左;(3)不是平衡力
18.【答案】(1)声音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液体和气体中快。
(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传播时间为t=s/v=884m÷340m/s=2.6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传播时间传播时间为2.6s-2.43s=0.17s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为v=s/t=884m÷0.17s=5200m/s
该金属管可能是铁
【解析】【分析】(1)探究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的规律,必须控制介质种类相同而改变温度,比较第一列中前两个数据即可;
(2)对比表格中空气、水和铜等声速数据得出结论;
(3)首先根据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然后根据计算出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时间,最后根据计算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最后查阅表格确定金属的种类。
【解答】(1)声音在0℃的空气中速度为331m/s,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由此得到:声音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2)比较空气、水、铜的声速可知: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液体和气体中快。
(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传播时间为: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传播时间传播时间为:;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为:
查阅表格可知,该金属管可能是铁。
19.【答案】(1)西;匀速直线
(2)解:72km/h=20m/s
s=vt+s车=20m/s×50s+150m=1150m
(3)解:S=1150m+150m=1300m
t= =65s
【解析】【分析】(1)根据相对运动的知识分析解答;
(2)首先根据s=vt计算出车身在隧道中经过的距离,再与车长相加得到隧道的长度,即s隧道=s+s车。
(3)当列车全部经过隧道时,它经过的路程等于车长和隧道长的和,然后根据计算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
【解答】(1)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
(2)72km/h=20m/s
隧道的长度s隧道=s+s车=20m/s×50s+150m=1150m。
(3)列车经过的路程:s=s隧道+s车=1150m+150m=1300m;
列车全部经过隧道的时间:。
20.【答案】(1)解: 汽车开始时的速度为0m/s,10s末的速度是10m/s,首先从方格图中找到这两个点,然后再将这两个点相连;后面汽车右行驶了50s且速度保持不变,即在60s时它的速度还是10m/s,找到这个点再与10s时的点相连即可得到图像,如下图:
(2)解: 图像中梯形的面积就是汽车1min内行驶的路程,
梯形的上底是50s,下底是60s,高是10m/s,
那么这1min内汽车形式的距离为:;
(3)解: 汽车在0~10s内时,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这时牵引力大于阻力,即;汽车在10s~60s内时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牵引力等于阻力,即。
【解析】【分析】(1)在图像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分别找到三点:汽车开始时的速度为0m/s,10s末的速度是10m/s和60s时它的速度还是10m/s,然后将相邻的点相连即可得到图像;
(2)图像中梯形的面积就是汽车1min内行驶的路程,梯形的上底是50s,下底是60s,高是10m/s,根据梯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3)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是平衡力;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动力大于阻力;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动力小于阻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