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下册历史教材同步: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后分层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册历史教材同步: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后分层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1 22:52:13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册历史教材同步: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后分层练)(中外历史纲要下)
目录
第一阶 教材必备知识精炼——基础通关
第二阶 易错易混疑难集训——期中期末通关
1.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经分裂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对立的营垒。”他把世界分成“两个对立的营垒”的标准是( )
A.是否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材料中的“极权政体”是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自由国家”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社会制度的性质,D项正确;把世界分成“两个对立的堡垒”主要是以两个“堡垒”的社会制度为标准,并不是是否推行霸权政策,因为这两个“堡垒”都推行霸权政策,排除A项;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明显不是划分“两个对立的堡垒”的标准,排除BC项。故选D项。
2.有学者认为,战后欧洲的分裂不从杜鲁门主义开始,亦不从北约组织的建立开始,而应从马歇尔计划的酝酿和实施开始。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最合理的是,马歇尔计划( )
A.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运用
B.直接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出现
C.具有控制西欧拉拢东欧的双重企图
D.通过经济援助造成欧洲事实上分裂
【答案】D
【解析】材料“战后欧洲的分裂不从杜鲁门主义开始,亦不从北约组织的建立开始,而应从马歇尔计划的酝酿和实施开始”强调的是马歇尔计划加剧了欧洲的分裂,D项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
未涉及马歇尔计划对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与拉拢东欧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1948年6月苏联切断了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美国派出大批飞机向柏林250万居民空运粮食及各种日用品,同时,对苏占区缺乏的钢、电力等实行封锁,该事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 B.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C.北约组织的迅速建立 D.德国被各国分区占领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的时间及内容可以看出,反映的是柏林危机,即德国分裂为东德与西德两个国家,A项正确;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在1955年,排除B项;北约是1947年建立的,排除C项;德国被各国分区占领是1945年,排除D项。故选A项。
4.二战后不久就相继发生了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等一系列国际冲突。其相同的背景是( )
A.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 B.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
C.亚欧政治力量失衡 D.不结盟运动迅速开展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可知,这是美苏“冷战”中的重大事件,结合所学可知,其共同背景是美苏“冷战”对峙格局,故B项正确。故选:B。
5.20世纪80年代,中曾根康弘在担任日本首相期间大力强化国民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重塑国家权威,强调日本必须摆脱战后以来的落后小国心态。这说明当时日本( )
A.妄图在军事上称霸世界 B.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C.积极配合美国实施冷战 D.企图强化中央集权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重塑国家权威,强调日本必须摆脱战后以来的落后小国心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日本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B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日本的军事主张和对待“冷战”的态度,排除A、C两项;材料的主旨是日本企图重塑国家权威,摆脱落后小国心态,排除D项。故选:B。
6.“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材料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时期美苏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冷战”有利于重大科技成就的发展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设问要求,我们需要建立起“冷战”与“长时期的和平”的逻辑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期间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亦即上文所指的“长时期的和平”。故选D。
7.学者提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能够“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重要因素有( )
①西欧国家走向联合 ②日本迅速崛起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略
8.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会议通过的《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宣言》认为: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这次会议的召开( )
A.宣告第三世界开始合作 B.表明和平共处成为共识
C.消除了美苏争霸的威胁 D.冲击了当时的国际格局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是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美苏两极格局,故D正确;A项“开始”说法错误,万隆会议时期,第三世界已经开始合作,故排除A;B说法片面,排除;C项“消除”说法绝对,排除。故选:D。
9.1956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5607号文件,要求加强东西方的交流。之后,美国政府很快就在各个方面展开了活动。首先,加强了对苏联、东欧的广播。其次,从1956年开始实施图书项目。至苏联解体前,共计赠送图书1000万册之多。这体现了当时美国( )
A.文化事业的发达 B.意在缓和与苏联东欧的关系
C.产业结构的升级 D.积极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答案】D
【解析】1956年,美国制定5607号文件,要求加强东西方的交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目的是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在冷战中占得先机,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不是美国文化事业的发达,排除A项。根据题干时间“1956年”可知,此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美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排除C项。
10.北京时间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斡旋下,伊朗和沙特两国在断交七年后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并相互重开大使馆。国际关系是人类所有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能积极合作,则可以实现世界和平及共赢的目标。以下属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发展中重大事件的有( )
A.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苏联入侵阿富汗
C.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D.不结盟运动兴起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据材料“国际关系是人类所有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能积极合作,则可以实现世界和平及共赢的目标”,可知符合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发展中重大事件的是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B项正确;1955年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排除A项;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材料三: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四: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五: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转引自《中国还是能说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新的极权主义”指什么?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美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
(2)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实施了哪些“冷战”措施?
(3)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70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有哪些?这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五表明邓小平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存在着怎样的担忧?
【答案】(1)新极权主义:指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外交目标:谋取世界霸权。
(2)美国措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
(3)力量: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中国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影响:出现多极化趋势。
(4)担忧: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对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依然构成威胁,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解析】(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这是杜鲁门的回忆,他要遏制的极权国家,应该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当时美国的外交目标是对苏联进行遏制,谋求世界霸权。
(2)从材料可以看出遏制苏联,美国在经济上实行了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成立了北约组织,在政治上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包括欧共体,崛起的日本,发展的中国,和不结盟运动国家,使得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冷战结束以后,不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仍然存在,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也仍然存在,这些都成为,冷战后世界形势担忧的因素。
12.(2021·安徽芜湖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8)1946年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撰写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长篇报告。报告明确指出美国将不再奉行与苏联的合作政策,并将在中间地带以及东欧展开与苏联的争夺。报告最后认定,美国正在计划针对苏联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这表明(  )
A.美苏冷战的序幕全面拉开 B.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C.美国对苏联正式发动冷战 D.美苏两国转为敌对状态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报告明确指出美国将不再奉行与苏联的合作政策,并将在中间地带以及东欧展开与苏联的争夺”可知二战后美苏战时盟友关系破裂,为争夺世界霸权,走向了冷战对抗,故选D项;拉开美苏冷
战序幕的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排除A项;美苏军事角逐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排除B项;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国对苏联正式发动冷战,排除C项。
13.(2020·北京东城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8)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上述材料表明,二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
A.稳定欧洲秩序 B.谋求建立全球霸权
C.维护两极格局 D.确保原有势力范围
【答案】B
【解析】杜鲁门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因此“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说明美国谋求建立全球霸权,故选B项;杜鲁门的言论指向的是世界而非欧洲,排除A项;美国要领导世界,意味着其并不在于维护两极格局,而且1946年两极格局尚未正式形成,排除C项;D项与杜鲁门“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的意图不符,排除D项。
14.(2023·云南大理高一下期末·28)1947年3月12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该思想(  )
A.实际上揭开美苏冷战的序幕 B.有助于西欧的经济恢复
C.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D.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答案】C
【解析】据题干“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可知该思想是杜鲁门主义,它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故选C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美苏冷战的序幕,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有助于西欧的经济恢复,而不是“杜鲁门主义”,排除B项;1955年5月,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排除D项。
15.(2023·江苏扬州高一下期末·23)有学者说,二战后“欧洲问题除了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外,还将对美国经济造成灾难性影响,美国的剩余产品将不再有市场,失业、衰退将接蹱而至。”为此,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成立北约
C.出台杜鲁门主义 D.建立欧盟
【答案】A
【解析】据材料“美国的剩余产品将不再有市场”可知,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进行援助,实则是为美国的剩余产品打开欧洲市场,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故选A项;成立北约是美国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
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排除B项;杜鲁门主义实质上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主义,是美国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建立欧盟是欧洲一体化发展推动的结果,并不是美国的应对措施,排除D项。
16.(2023·河北邢台高一下期末·15)1949年,苏联主导成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与斯大林提出的“两个平行市场”理论,使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经济趋于封闭。由此可知,苏联(  )
A.加强宣传攻势渗透意识形态 B.积极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借助经济交流扭转冷战劣势 D.企图在经济上与西方国家抗衡
【答案】D
【解析】据材料“经济互助委员、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经济趋于封闭”可知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斯大林认为该计划会严重威胁到苏联对于东欧的控制,不久,苏联就主导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由此可知,这是为了在经济上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故选D项;意识形态是指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同的价值观体系,材料未涉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宣传渗透,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当时苏联“积极缓和”同西方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封闭,不是经济交流,排除C项。
17.(2023·山西运城高一下期末·12)美苏争霸后期,美国将竞争核心从造核弹转移到发展高新科技方面。美国从开始研制火箭,到设计、发射人造卫星,虽然每一步都稍慢于苏联,但最终在“载人登月”上,美国弯道超车,从此将苏联甩在身后。这表明(  )
A.美苏争夺的重点转向太空领域 B.冷战客观上促进美苏科技进步
C.美苏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D.两强相争影响国际格局
【答案】B
【解析】据材料“美苏争霸后期……发展高新科技”“……美国弯道超车,从此将苏联甩在身后”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冷战期间美苏在高新科技方面展开竞争和追赶,客观上促进美苏科技进步,故选B项;美苏争夺的重点是欧洲,不是太空,排除A项;美苏争霸后期冷战为主,材料并没有体现美苏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材料主要体现美苏科技方面的竞争,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两强相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此时仍然处于两极格局之下,排除D项。
18.(2023·陕西省商洛高一下期末·12)随着日、欧两强与中国、南斯拉夫等国在两大阵营中形成离心之势,以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反霸高潮兴起,两大阵营的对抗逐步演化为美苏两国的全球霸权之争。可以说,冷战时代的两极均势是各种力量的交叉、弥散与界线的模糊。这说明(  )
A.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趋势 B.两极均势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C.美苏冷战加速两极格局的瓦解 D.国际政治多极化格局逐渐形成
【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是各种力量的交叉”可知在冷战时期,各种力量已经崛起,彼此交叉,说明两极格局中暗含多极化趋势,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并不是两极均势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发生于1947—1991年,两极格局存在于1955—1991年,所以美苏冷战加速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确立,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极化是一种趋势,还未成为一种格局,排除D项。
19.(2023·云南大理高一下期末·29)1970年9月,第三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卢萨卡宣言》,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并指责两个超级大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采取武力颠覆别国政府等手段。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
A.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B.成为世界最重要一极
C.完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 D.导致了两极格局解体
【答案】A
【解析】据题干“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及所学可知,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冲击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故选A项;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但是由于其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说明其并不是世界最重要一极,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不结盟运动并没有完成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当今世界霸权主义仍然盛行,排除C项;美苏对峙格局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D项。
20.(2023·江苏南通高一下期末·20)1972年莫斯科峰会上,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签署了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定,以及数量众多的贸易、科技、卫生和环境协定,美苏一致同意根据“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以及互利互惠”的原则来开展美苏双边关系。这表明当时(  )
A.美苏结束军备竞赛 B.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
C.冷战局势有所缓和 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以及互利互惠”可知美苏双方在限制战略武器等众多方面达成协定,采用互惠互利的原则来开展双边关系,表明1972年左右美苏冷战局势的有所缓和,故选C项;1972年美苏军备竞赛日益激烈,排除A项;美苏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排除B项;材料强调了美苏关系,多极化强调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实力的强大,逻辑推理错误,排除D项。
21.(2023·天津四校联考高一下期末·22)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不断向外扩张,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国力下降。美国自从越南脱身后,处境有所改善。同时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日渐壮大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国际关系面临重大调整 B.两极格局已经无法维特
C.经济全球化出现了逆转 D.中美关系开始得到改善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日渐壮大”可知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苏实力削弱,西欧、日本、发展中国家不断壮大,说明多极化趋势增强,国际关系面临重大调整,故选A项;20世纪70年代仍然是两极格局,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排除C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中美关系正常化,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2023·江苏南通高一下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后美国推出的旨在扶植和控制欧洲的经济复兴计划被称作"马歇尔计划"。欧洲是美国全球战略扩张的重点,战争使欧洲遭到严重破坏,欧洲经济几乎处在崩溃的边缘。严重的社会危机还激化了社会矛盾,共产党和工人运动威胁到资本主义统治集团的统治。而此时美国自身因为严重的产能过剩爆发了经济危机,迫切需要转移过剩的产能和资本。在美苏对峙越演越烈的情况下,美国利用有利的时机,适时地抛出了"马歇尔计划"。1947年5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务院正式提出了援助欧洲的政策报告,要求将欧洲作为一个整体予以援助。7月欧洲16国在巴黎召开欧洲经济会议,要求美国在4年内提供224亿美元的援助。美国国会于1948年4月通过了《1948年对外援助法案》,将"马歇尔计划"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摘编自黄日涵、张华《国际关系学精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答案】(l)二战后美苏对诗;美国将欧洲作为全球战略扩张的重点;美国产能过剩,爆发经济危机;战后欧洲经济遭到破坏,社会矛盾加刷。
(2)缓解了美国经济危机;增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为欧洲的联合创造了条件;加剧了美苏冷战对峙局势。
【解析】(l)背景:根据材料“战后美国推出”“欧洲是美国全球战略扩张的重点”“美国自身因为严重的产能过剩,爆发了经济危机”“战争使欧洲遭到严重破坏”可以得出二战后美苏对峙;美国将欧洲作为全球战略扩张的重点;美国产能过剩,爆发经济危机;战后欧洲经济道到破坏,社会矛盾加剧。
(2)影响:根据材料“旨在扶植和控制欧洲的经济复兴计划”“要求将欧洲作为一个整体予以援助”“在美苏对峙越演越烈的情况下”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欧洲和世界格局等角度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影响,可以得出缓解了美国经济危机;增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为欧洲的联合创造了条件;加剧了美苏冷战对峙局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册历史教材同步: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后分层练)(中外历史纲要下)
目录
第一阶 教材必备知识精炼——基础通关
第二阶 易错易混疑难集训——期中期末通关
1.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经分裂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对立的营垒。”他把世界分成“两个对立的营垒”的标准是( )
A.是否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2.有学者认为,战后欧洲的分裂不从杜鲁门主义开始,亦不从北约组织的建立开始,而应从马歇尔计划的酝酿和实施开始。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最合理的是,马歇尔计划( )
A.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运用
B.直接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出现
C.具有控制西欧拉拢东欧的双重企图
D.通过经济援助造成欧洲事实上分裂
3.1948年6月苏联切断了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美国派出大批飞机向柏林250万居民空运粮食及各种日用品,同时,对苏占区缺乏的钢、电力等实行封锁,该事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 B.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C.北约组织的迅速建立 D.德国被各国分区占领
4.二战后不久就相继发生了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等一系列国际冲突。其相同的背景是( )
A.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 B.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
C.亚欧政治力量失衡 D.不结盟运动迅速开展
5.20世纪80年代,中曾根康弘在担任日本首相期间大力强化国民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重塑国家权威,强调日本必须摆脱战后以来的落后小国心态。这说明当时日本( )
A.妄图在军事上称霸世界 B.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C.积极配合美国实施冷战 D.企图强化中央集权制
6.“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材料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时期美苏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冷战”有利于重大科技成就的发展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7.学者提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能够“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重要因素有( )
①西欧国家走向联合 ②日本迅速崛起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会议通过的《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宣言》认为: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这次会议的召开( )
A.宣告第三世界开始合作 B.表明和平共处成为共识
C.消除了美苏争霸的威胁 D.冲击了当时的国际格局
9.1956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5607号文件,要求加强东西方的交流。之后,美国政府很快就在各个方面展开了活动。首先,加强了对苏联、东欧的广播。其次,从1956年开始实施图书项目。至苏联解体前,共计赠送图书1000万册之多。这体现了当时美国( )
A.文化事业的发达 B.意在缓和与苏联东欧的关系
C.产业结构的升级 D.积极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10.北京时间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斡旋下,伊朗和沙特两国在断交七年后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并相互重开大使馆。国际关系是人类所有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能积极合作,则可以实现世界和平及共赢的目标。以下属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发展中重大事件的有( )
A.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苏联入侵阿富汗
C.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D.不结盟运动兴起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材料三: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四: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五: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转引自《中国还是能说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新的极权主义”指什么?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美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
(2)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实施了哪些“冷战”措施?
(3)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70年代“撼动”和“挑战”两极格局的力量有哪些?这对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五表明邓小平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存在着怎样的担忧?
12.(2021·安徽芜湖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8)1946年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撰写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长篇报告。报告明确指出美国将不再奉行与苏联的合作政策,并将在中间地带以及东欧展开与苏联的争夺。报告最后认定,美国正在计划针对苏联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这表明(  )
A.美苏冷战的序幕全面拉开 B.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C.美国对苏联正式发动冷战 D.美苏两国转为敌对状态
13.(2020·北京东城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8)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上述材料表明,二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
A.稳定欧洲秩序 B.谋求建立全球霸权
C.维护两极格局 D.确保原有势力范围
14.(2023·云南大理高一下期末·28)1947年3月12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该思想(  )
A.实际上揭开美苏冷战的序幕 B.有助于西欧的经济恢复
C.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D.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15.(2023·江苏扬州高一下期末·23)有学者说,二战后“欧洲问题除了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外,还将对美国经济造成灾难性影响,美国的剩余产品将不再有市场,失业、衰退将接蹱而至。”为此,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成立北约
C.出台杜鲁门主义 D.建立欧盟
16.(2023·河北邢台高一下期末·15)1949年,苏联主导成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与斯大林提出的“两个平行市场”理论,使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经济趋于封闭。由此可知,苏联(  )
A.加强宣传攻势渗透意识形态 B.积极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借助经济交流扭转冷战劣势 D.企图在经济上与西方国家抗衡
17.(2023·山西运城高一下期末·12)美苏争霸后期,美国将竞争核心从造核弹转移到发展高新科技方面。美国从开始研制火箭,到设计、发射人造卫星,虽然每一步都稍慢于苏联,但最终在“载人登月”上,美国弯道超车,从此将苏联甩在身后。这表明(  )
A.美苏争夺的重点转向太空领域 B.冷战客观上促进美苏科技进步
C.美苏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D.两强相争影响国际格局
18.(2023·陕西省商洛高一下期末·12)随着日、欧两强与中国、南斯拉夫等国在两大阵营中形成离心之势,以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反霸高潮兴起,两大阵营的对抗逐步演化为美苏两国的全球霸权之争。可以说,冷战时代的两极均势是各种力量的交叉、弥散与界线的模糊。这说明(  )
A.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趋势 B.两极均势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C.美苏冷战加速两极格局的瓦解 D.国际政治多极化格局逐渐形成
19.(2023·云南大理高一下期末·29)1970年9月,第三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卢萨卡宣言》,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并指责两个超级大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采取武力颠覆别国政府等手段。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
A.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B.成为世界最重要一极
C.完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 D.导致了两极格局解体
20.(2023·江苏南通高一下期末·20)1972年莫斯科峰会上,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签署了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定,以及数量众多的贸易、科技、卫生和环境协定,美苏一致同意根据“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以及互利互惠”的原则来开展美苏双边关系。这表明当时(  )
A.美苏结束军备竞赛 B.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
C.冷战局势有所缓和 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21.(2023·天津四校联考高一下期末·22)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不断向外扩张,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国力下降。美国自从越南脱身后,处境有所改善。同时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日渐壮大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国际关系面临重大调整 B.两极格局已经无法维特
C.经济全球化出现了逆转 D.中美关系开始得到改善
(2023·江苏南通高一下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后美国推出的旨在扶植和控制欧洲的经济复兴计划被称作"马歇尔计划"。欧洲是美国全球战略扩张的重点,战争使欧洲遭到严重破坏,欧洲经济几乎处在崩溃的边缘。严重的社会危机还激化了社会矛盾,共产党和工人运动威胁到资本主义统治集团的统治。而此时美国自身因为严重的产能过剩爆发了经济危机,迫切需要转移过剩的产能和资本。在美苏对峙越演越烈的情况下,美国利用有利的时机,适时地抛出了"马歇尔计划"。1947年5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务院正式提出了援助欧洲的政策报告,要求将欧洲作为一个整体予以援助。7月欧洲16国在巴黎召开欧洲经济会议,要求美国在4年内提供224亿美元的援助。美国国会于1948年4月通过了《1948年对外援助法案》,将"马歇尔计划"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摘编自黄日涵、张华《国际关系学精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