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共67张PPT) 高中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共67张PPT) 高中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1 23:0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7张PPT)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13—15世纪,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世俗活动和个人发展受到重视,为新文化、新思想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沃土。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之一。
▲ 15世纪的佛罗伦萨
(绘画作品)
文艺复兴
学习聚焦
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了人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1. 含义
文艺复兴是14 世纪中叶到17 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资产阶级新思想的文化运动。
“复兴”的原意为“再生”。文艺复兴时期的部分意大利学者认为自已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个新的时代会越过中世纪”,直接延续古代的文化传统,古典文化将迎来再生。
2. 背景
(1)根本原因:
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文化条件
①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也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②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3) 人才条件:
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思考点
文艺复兴只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再生”吗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和精神内核?
问题情境
3. 性质:
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4. 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4)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合作探究
文艺复兴的特点和实质
史料 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桎梏下解放出来。
为此,他们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思考:根据史料,指出文艺复兴的特点和实质。
提示:特点:资产阶级用古典文化为现实政治服务。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又有何历史影响?
问题情境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才辈出。
14世纪,产生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三位著名的开拓者,他们被称为“文学三杰”。他们创作的诗篇和小说,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15世纪,出现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他们被称为“美术三杰”。
他们的作品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思之窗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你如何理解这段话
▲ 彼特拉克(1304—1374)
(雕塑)
佛罗伦萨诗人彼特拉克在他撰写的抒情诗集《歌集》中,直言不讳地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酣畅淋漓地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
国家 人物 特点
意大利“文学三杰” 但丁 他们创作的诗篇和小说,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彼特拉克
薄伽丘
意大利“美术三杰” 达·芬奇 他们的作品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5. 代表人物
国家 人物 特点
英国 莎士比亚 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6. 影响
(1) 文艺复兴为古典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2) 文艺复兴在史学、政治学、自然科学等方面也有突出贡献。它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日常行为方式文明化。
宗教改革
学习聚焦
宗教改革作为一场社会改革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过程?
问题情境
1. 背景
(1)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2) 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2. 过程
(1) 德国:
①序幕:1517年,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撰写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②主张: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③结果:确定了“教随国定” 原则,形成了路德派新教,并在德国取得合法地位。
(2) 西欧其他国家:
继德意志之后,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 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
皇帝辩论的场景 (绘画作品)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旗手。他的宗教改革思想体现了市民阶层要求建立自己教会的主张。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的影响有哪些?
问题情境
3. 影响:
(1) 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提倡勤劳节俭的品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了新教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民族教会的建立,推进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近代科学的兴起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科学的兴起的背景和过程有哪些?
问题情境
1. 背景: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革命性变化。
2. 过程
(1) 兴起: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2) 成果:
①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②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学习聚焦
近代科学的兴起,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 哥白尼(1473—1543) (绘画作品)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科学的兴起的意义如何?
问题情境
3. 意义
(1)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有助于进步史观的形成和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推动了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历史纵横
科学在与神学的艰难斗争中前进
近代科学革命中所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冲击了天主教世界观所笼罩的意识形态和神学体系,引起教廷的敌视。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哥白尼学说的伽利略则被判处终身监禁。但是,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得到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的肯定。
启蒙运动
学习聚焦
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背景、含义和主要过程?
问题情境
1. 背景
(1) 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
(2)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2. 含义:
“启蒙”一词,法文原意为“光明”“智慧”。
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思想解放运动。
3. 过程
(1) 17 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2) 18 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3) 18 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4. 精神内核与主张:
(1)“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2) 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门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
史料阅读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与主张是什么?又有哪些代表人物?
问题情境
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也存在差异。
例如,尽管他们都反对君主专制,但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主权在民。
欧洲其他国家也涌现出一批启蒙思想家。
英国的洛克、休谟和亚当·斯密等具有重要影响。
亚当·斯密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德国哲学家康德是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 伏尔泰
(1694—1778 绘画作品)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利。他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一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他曾因反抗专制制度两次被囚禁。
国籍 人物 主张
法国 孟德斯鸠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伏尔泰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卢梭 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英国 亚当·斯密 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德国 康德 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如何?
问题情境
影响
(1) 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2) 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3) 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合作探究
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批判对象:文艺复兴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则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涉及领域: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3) 批判形式: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思考和判断。
(4) 思想特点:启蒙运动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高举理性、科学大旗,为解放全人类宣传真理。
探究与拓展
问题探究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
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德]康德著,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启蒙运动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理性”的认识。
学习拓展
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不少思想家在其著述中论及中国历史文化,伏尔泰还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如孟德斯鸠、伏尔泰、亚当·斯密等关于中国的论述。
随堂练习
1. 启蒙运动中,一些思想家提出,“世界可以根除一切邪恶,因为任何邪恶的存在……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改变它”。这反映出他们已经理性地思考( )
A.宗教改革运动的缺陷 B.社会的改造问题
C.科学的价值与作用 D.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B
2. 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
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A
3.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D
4.学者指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人的获救,人如何摆脱控制着他的焦虑、恐惧、虚无和绝望。上帝创造世界是为了人,上帝的存在是为了人的拯救。为此马丁·路德提出(   ) 
A.圣经至上 B.简化宗教仪式 
C.因信称义 D.王权高于神权 
C
5.“这些思想家在批判旧制度,建立新社会这一目标上是一致的,可如果仔细探究,对于如何建立未来的理性社会,他们却有着比较大的分歧。”下列属于“这些思想家”中一员的是(   ) 
A.苏格拉底 B.彼特拉克 
C.马丁·路德 D.孟德斯鸠  
D
本课结束
This lesson is over
THANKS!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