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张PPT)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珍妮纺纱机
瓦特蒸汽机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大家思考一下,这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对!工业革命。那么,工业革命分为哪两个阶段?其背景、进程和影响如何?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18世纪60年代,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为开端,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 珍妮纺纱机
(绘画作品 )
工业革命的背景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是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如何?
问题情境
1. 概念:
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的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学习聚焦
18世纪中期,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
2.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1)前提: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2)条件:
①经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②技术:
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③市场: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史料阅读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德] 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历史纵横
圈地运动
大约从15世纪开始,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形成了所谓的“圈地运动”。其中,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英国的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
与此同时,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这种现象被形象地比喻为“羊吃人”。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合作探究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
资金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为英国积累了巨额财富
市场 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原料 国内资源丰富,海外掠夺
劳动力 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
技术 手工工场时期培养了一批具有熟练技能的工匠, 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
国家政 策保护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能为资本家带来利润的技术革新,如实施专利法
工业革命的进程
学习聚焦
两次工业革命使“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相继到来。
1. 阶段:
工业革命常常被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先后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者可视为前者的深入发展。
2. 第一次工业革命
(1)英国的进程:
①棉纺织业: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促使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
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
从18世纪30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②工厂出现:
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工厂出现了。
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③ 蒸汽机的改进:
1782年,徒工出身的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科学知识,经过不断改进,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还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
▲ 使用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
(绘画作品 )
④ 交通工具:
19 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⑤机器制造业:
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
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
(2) 其它地区的扩展: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3.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
① 19 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② 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 成就:
①电的广泛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为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 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
③化学工业的兴起:
人们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④旧产业部门的改造:
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3) 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它具有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①由于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其中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③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
▲ 贝尔试用电话
电话是电气时代的产物,凝聚着许多发明家的智慧和汗水。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与他的同事试验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这是贝尔用电话通话时的情景。
早期汽车
思考点
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
这个时期 (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英]哈巴库克、[ 英]波斯坦主编,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
学思之窗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创新起到了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两次工业革命
史料一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史料二 亨利 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思考:
(1)史料一反映了工业革命怎样的影响
(2)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并简析其影响。
提示:(1)影响:①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②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2) 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
产量增加,更多的人使用汽车;
促进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习聚焦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推动了历史发展,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问题情境
1. 积极方面:
(1) 生产力与产业结构: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
(2) 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
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资本家通过建立垄断组织获取了高额利润,同时也阻碍了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
(3) 社会阶级结构:
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他们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
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 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
(4) 社会生活:
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它们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
▲ 工业社会中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
2. 消极方面:
(1) 社会问题与立法:
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2) 世界面貌与格局:
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历史纵横
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污染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如此描述 19世纪中期的一座工业城镇:
“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
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
合作探究
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1) 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3) 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问题等。
(4) 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与拓展
问题探究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德]马克思、[ 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议一议: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学习拓展
工业革命开启了世界工业化浪潮。我们能够从工业革命的历史中获得哪些启示
随堂练习
1、某校学生在整理一篇论文提纲,内容为“君主立宪制” “瓦特”“城市化”,该论文研究的主题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法国大革命
B
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确立的新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是( )
A、工场制 B、工厂制
C、垄断组织 D、跨国公司
B
3、“工业革命时,农村人口源源不断的涌入城市。这些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农村那种散居所养成的习惯还没有改变。如生活垃圾到处倾倒,污水随处泼洒,不少城市居民还保留着养猪的习惯。由于厕所不够,人们不得不随地大小便。”这主要反映了( )
A、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B、城市化发展使城市管理难度提升
C、民众素质低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
D、工业革命推动养殖业在城市扩展
B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技术创新居领先地位的国家是
( )
A、美国、德国 B、俄国、日本
C、英国、法国 D、德国、法国
A
5、19世纪90年代起,英国的许多铁路公司由于相互竞争而合并,最后只剩下4家较大的公司。在航运业方面,美国银行家摩根用3400万英镑创立了英美大西洋商托拉斯,垄断了大西洋航运,这一迹象表明( )
A、生产集中促使传统交通工具消失
B、经济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C、交通运输革新成为生产主要动力
D、自由贸易生产推动了生产的集中
B
6、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出现在( )
A.圈地运动中
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
C.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D.蒸汽机的发明中
C
本课结束
This lesson is over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