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张PPT)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战战场上的坦克
一战当中的战死者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大家思考一下,这两幅图片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那些特点?对!新式武器的使用和战争的破坏性。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爆发的?结果如何?战后的国际秩序有何变化?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 美西战争中的海战(绘画作品 )
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
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发
动了对西班牙的战争,美国胜利。
根据和约,西班牙放弃古巴,将
波多黎各和关岛等殖民地割让给
美国,将菲律宾的主权以2000万美元转让给美国。美西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拉开了帝国主义时代更大规模战争的序幕。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学习聚焦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有哪些?这场战争的性质如何?
问题情境
1. 背景
(1)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诸国很快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被瓜分殆尽。
(2)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英德 矛盾 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法德 矛盾 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一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德俄 矛盾 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奥匈与俄国 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史料阅读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
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
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周一良、吴于座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3)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各国都在寻求同盟者。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4)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国皇储悲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7月28 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 性质:
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思考点
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
史料阅读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
▲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示意图
▲ 普林西普被捕
合作探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史料一 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史料二 “英国……与德国……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集 近代部分》
思考:(1)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什么
提示:
现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取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程度。
(2)根据史料一、史料二,分析这种局面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英德之间的矛盾尖锐,以及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成为世界战争的根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习聚焦
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 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陷入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线与主要过程?
问题情境
1. 战线
在欧洲的三条战线进行: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其中,西线是决定性战场。
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
▲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
场的西线、东线和南线
2. 过程
(1)第一阶段:
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9月,双方以150多万兵力在马恩河激战,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同年,对德国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第二年便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
(2) 第二阶段:
1915—1916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意大利在英法拉拢下,加人协约国一方作战。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同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3) 第三阶段:
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
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一战的主要阶段
一战的主要战役
▲ 一战墓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其残酷的杀戮为主要特点。大约900万人战死,2000多万人受伤,350万人终身残疾。德、俄法、奥的伤亡人数占全部伤亡人数的66.6%。
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兵”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常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有1万多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在法国,有一个华工墓地,慕碑上大都有“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字样,默默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
一战中的华工
历史纵横
▲一战中的华工在英国军官带领下去前线挖战壕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学习聚焦
一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了新秩序,却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如何形成的?其主要内容如何?如何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问题情境
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 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
(1) 各国关系及领土、军备问题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⑤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思考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
▲1919年,德国慕尼黑3万多人抗议在巴黎和会上作出的决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
和中东领土变迁示意图
(2) 国际联盟
①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国际联盟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国际政治秩序。
② 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已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因此,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思之窗
《国际联盟盟约》( 1919年6月28日)
第二十二条
(一) 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即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成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
(二) 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安善方法莫如以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保佐。
(三) 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似之情形而区别之。
——王铁崖、田如萱编《国际法资料选编》
你如何认识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
▲ 国际联盟会场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合作探究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史料一
史料二 1919年6月《凡尔赛条约》签字的消息被法国元帅福煦听到后,他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思考:(1)凡尔赛体系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史料一中图1、图2各反映了哪一对矛盾 除了上述矛盾之外,凡尔赛体系还包含哪些矛盾
提示:图1反映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图2反映了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与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还包含: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
(2)史料二中福煦元帅对《凡尔赛条约》的签订持什么态度 结合史实说明他持这一态度的理由。
态度:担心。
理由:《凡尔赛条约》具有掠夺性,必然招致德国的不满和报复。
史实:德国要支付巨额赔款(或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凡尔赛体系的特点及评价
(1) 特点
①该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仍以欧洲,尤其以英法为优势。
②该体系具有不牢固性、脆弱性。这一体系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基础上,稳定只是相对的、暂时的。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使这一体系必然不能持久。
③ 该体系具有反动性。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转让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给日本等,维持了殖民主义的统治秩序。
④ 该体系具有不全面性。出于社会制度的区别,把苏俄排斥在外;出于分赃的目的,排斥了德国。
(2) 评价
①进步性:凡尔赛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西亚地区的矛盾,有利于缓和紧张的国际局势,成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相对繁荣局面的基本前提。外交争斗与妥协达成相关国际条约的方式,相对于同盟竞争和军事对抗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②局限性:由于没有公平原则,凡尔赛体系不仅没有使许多旧有的矛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且还滋生了许多新的矛盾,这些矛盾使该体系不能维持长期的稳定。
探究与拓展
问题探究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苏]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学习拓展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其要点为: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领海以外,无论平时或战时,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1分册
查找资料,了解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动机及“十四点原则”的影响。
1. 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
的政治漫画,其中的含义显示的时
代背景是( )
A.普法战争时两方的针锋相对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军事结盟集团的对立
C.瓜分殖民地时各国的利害冲突
D.两大集团形成后,内部完全没有了利害冲突
随堂练习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大陆上矛盾复杂,有英德的领导地位之争,有法德的领土争端,有俄德的贸易摩擦,有俄奧在巴尔干地区的激烈争夺。这反映出战实质上是( )
A.殖民争夺战争 B.帝国主义战争
C.意识形态之争 D.欧洲霸权之争
3.“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这里的“它”指的是(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雅尔塔体系
C. 布雷顿森林体系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4. 20世纪人类第一场大搏杀之后确立了世界新秩序,建立了世界性国际组织,以适应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需要。这一国际组织是( )
国际联盟 B. 联合国
C. 华约 D. 北约
5.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民主化。这一民主化表现在( )
A. 用集体缔约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之间的争端
B. 用集体提供安全保障的办法维护世界和平
C. 用召开国际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间的矛盾
D. 用集体威胁的办法遏制企图发动侵略的国家
本课结束
This lesson is over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