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8张PPT)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希特勒和纳粹党成员在街上巡逻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大家思考一下,这两幅图片之间有何联系?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推动德国法西斯势力的兴起。那么,法西斯势力是如何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国际秩序又是如何形成的?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经济空前繁荣的
表象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
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
盾并没有解决。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价格狂跌,人们大量抛出股票,证券市场陷入恐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随后,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这场危机,美国实行了“新政”,德国和日本则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学习聚焦
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使大战的阴霾再次笼罩世界。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德、意、日法西斯主义是如何形成的?有何主要特征?
问题情境
1. 法西斯主义的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德国和日本产生了法西斯组织。
(1) 意大利:
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的“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
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2) 德国:
1919年,希特勒加入德意志工人党,很快成为该党领导人之一。
1920年,德意志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3)日本:
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2. 法西斯主义的特征
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希特勒和纳粹党成员在街
上巡逻
1923年,希特勒和纳粹党成员在慕尼黑街上巡逻以显示力量。同年11月,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宣布成立临时全国政府,但很快失败。
史料阅读
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 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美]格哈特·温伯格著,何江等译《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上编
墨索里尼在官方的《意大利百科全书》中写道:“只有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能在敢于从事战争的人身上打上高贵的印记······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取最高统治权的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近卫文鹰 (m)宣称,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
——[日]矢部贞治《近卫文摩》
罗斯福新政
历史纵横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实行的一系列新政策,基本做法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新政的主要内容是:帮助银行恢复信用、保证存款安全,调节工业生产、实行公平竞争,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贩”、增加就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破坏,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大多数美国人恢复了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
合作探究
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1) 相同点
①德国、日本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专制主义、军国主义气氛浓厚
②民族主义情绪强烈,存在着力图摆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束缚的势力。
③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阶级支持法西斯上台以维护其利益。
(2) 不同点
①德国是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的法西斯专政;日本则是依靠现在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
②德国纳粹党通过欺骗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支持,并讨好军队,与垄断资产阶级勾结,增强势力,在1932年大选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夺取政权;日本军部法西斯分子通过对内制造一连串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对外策动侵华战争来扩大势力和影响,进而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墨索里尼、希特勒、东条英机
法西斯主义的传播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亚欧战争策源地是如何形成的?
问题情境
(1) 背景:
面对 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2) 过程
①在亚洲,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日本法西斯分子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对外扩张,他们声称“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而征服中国,最终征服世界。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②在欧洲,
在欧洲,经济大危机使德国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经济落入低谷,社会各阶层普遍对政府失去信任,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强烈不满,煽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了广泛支持。
1933 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至此,在亚洲和欧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
思考点
法西斯主义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3) 慕尼黑阴谋: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九一八事变
《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 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前在
欧洲的扩张示意图
史料阅读
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齐世荣主编《绥靖政策研究》
合作探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的绥靖政策
史料一 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
史料二 还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
(1) 史料一、史料二中英法纵容法西斯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英法两国实力削弱;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影响到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对社会主义的仇视;无视小国利益;希特勒的欺骗策略。
(2) 根据上述史料,谈谈你对绥靖政策的认识。
绥靖政策是英法两国实行的纵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目的是通过部分满足侵略者的贪欲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它是建立在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基础上的;具有反苏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习聚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美、苏、英、中等同盟国家协同作战,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如何?
问题情境
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
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
(1)日本侵华:
在亚洲,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
(2) 德国闪击波兰:
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
(3) 苏德战争: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4) 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2.世界人民的抵抗
(1) 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2) 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从此,同盟国家协同作战,相继打败意大利、德国和日本。
3.结果: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以及难以估量的文明劫难和心灵创伤,但这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沉重打击了侵略者和一切非正义力量,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彰显了人类正义。在这次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德军突袭波兰
七七事变
日本偷袭珍珠港
德国入侵苏联
斯大林格勒战役
历史纵横
斯大林格勒(现名伏尔加格勒 ) 位于伏尔加河畔,是苏联工业重镇和重要的交通枢纽1942年7月,德军第六集团军进抵距斯大林格勒60千米的顿河河曲,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初期,苏军处于守势,到当年10月,德军占领了斯大林格勒城的大部分地区。苏军顽强抵抗,与德军展开激烈巷战,逐街逐屋反复争夺。从11月开始,苏军转入反攻。
1943年2月,德军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斯大林格勒战役历时200天,德国及其仆从国共损失约150万人,占其当时在苏德战场作战总人数的 1/4。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 1943—1945年的欧洲、北非战场示意图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亚太战场示意图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学习聚焦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体现了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美苏的崛起,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后雅尔塔体系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内容?如何评价?
问题情境
(1) 含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2)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
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②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③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④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⑤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⑥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⑦成立联合国。
(3) 评价
①积极: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②消极:它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学思之窗
《联合国宪章》规定: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
你如何看待安理会的上述投票程序
▲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前排从左至右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
▲ 1945年5月以后欧洲领变迁示意图
合作探究
会议名称 时间 内容 作用
开罗会议 (美、英、中) 1943年 11月 《开罗宣言》宣告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中国收复领土的权利得到国际公认
德黑兰会议 (苏、美、英) 开罗会 议后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及商谈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问题 加速德国走向灭亡
会议名称 时间 内容 作用
雅尔塔会议 (苏、美、英) 1945 年2月 商谈对德政策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宜 为雅尔塔体系建立奠定基础
波茨坦会议 (苏、美、英) 1945 年7月 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 加速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联合国家宣言》与雅尔塔会议
史料一 (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他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
——《联合国家宣言》
史料二 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决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相信:经由所有一切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密切而继续的合作,以防止侵略并消除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上的战争原因,都是必要的。
——雅尔塔会议公报
思考:(1)从史料一来看,签字国政府共同表达的要求是什么?这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提示:要求:联合起来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以及保全各国的人权和正义。
这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2) 根据史料二,概括雅尔塔会议的主要精神。
主要精神: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战后继续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后联合国是如何成立的?有何宗旨和作用?
问题情境
(1)成立:
1945年10月24日成立的联合国,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2)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3)原则:
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
(4)作用:
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 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联合国成立
中国派代表团参加旧金山会议
历史纵横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同美、苏、英、法等国一道参加了1945年4月至6月召开的制定《联合国宪章》的旧金山会议。中国代表团成员包括首席代表宋子文,代表顾维钧、王宠惠、董必武等。
中国共产党党员董必武在代表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和其他中国代表提出的托管制度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被托管地区的自由与独立,维护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利益。中国代表团的主张,为旧金山会议的成功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的大国地位也在事实上得到承认并确立。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如何看待二战的影响?
问题情境
(1) 对欧洲:
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随着又一代青年人被战火吞噬,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
(2) 对美国:
与欧洲衰落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美国和苏联空前强大。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全球败富的50%左右,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
(3) 对苏联:
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
(4) 对国际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就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探究与拓展
问题探究
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在《慕尼黑——悲剧的序幕》一书中写道,“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你认同这种看法吗 谈谈你的理由。
学习拓展
查找资料,比较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1.当今世界,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那么,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 )
A. 经济危机的连续打击
B. 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
C. 国际恐怖活动的频繁发生
D. 民族复仇主义的打击报复
随堂练习
B
2.中国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之祸患。世界史上英法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点的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C
3.德、意、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下列各项,与德、意、日三个国家法西斯上台都有关的是(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C. 罗斯福新政
D.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A
4.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德国进攻波兰一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雅尔塔会议——促成了联合国的建立
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一一正义力量的联合
D.德国无条件投降——二战宣告结束
D
5. 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 )
A.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
B.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D.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A
6. 经历了法西斯的浩劫和战火的洗礼,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张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不包括 ( )
A.纵容侵略势力最终既害人又害己
B.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可演变成正义战争
C.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密切合作
D.组成统一战线是打击人类共同敌人的重要手段
B
本课结束
This lesson is over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