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最后一周必备宝典(2024中考命题十大热点+2024中考新题速递)(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最后一周必备宝典(2024中考命题十大热点+2024中考新题速递)(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2 10:1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语文最后一周必备宝典
目 录
考前预测篇
第一部分 2024中考命题十大热点
热点一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4
热点二 杜绝校园霸凌、欺凌 15
热点三 南方“小土豆”勇闯“哈尔滨” 32
热点四 3·15消费者权益日 67
热点五 再扣苍穹——热烈祝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52
热点六 2024春晚火出圈——龙行龘龘,欣欣家国 80
热点七 开封王婆爆火出圈 101
热点八 坚持文化自信 科目三火爆全球 109
热点九 国家安全大于天 120
热点十 乡村要振兴 民族必复兴 135
第二部分 2024中考新题速递
一、基础知识综合运用 154
二、语言表达与应用、综合性学习 203
三、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257
四、名句名篇默写 294
五、诗词曲鉴赏 328
六、文言文阅读 379
七、小说阅读 462
八、散文阅读 563
九、说明文阅读 652
十、议论文阅读 697
十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740
十二、写作 810
终极押题篇
终极押题卷01 884
终极押题卷02 900
终极押题卷03 917
考前技巧篇
一、基础知识综合运用篇 936
二、语言表达与应用、综合性学习篇 937
三、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篇 938
四、名句名篇默写篇 939
五、诗词曲鉴赏篇 941
六、文言文阅读篇 942
七、小说阅读篇 945
八、散文阅读篇 947
九、说明文阅读篇 950
十、议论文阅读篇 952
十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篇 954
十二、写作篇 956
考前心理篇
中考获胜第一步:培养健康心理 959
送给考生的中考小贴士 961
终极考问:遇上不会做的题怎么办? 962
考场注意篇
做好技术准备,决胜中考考场 964
避免失分,我有对策 964
考后心理篇
7种方法舒缓考生考试后心理压力 966
考后提醒:中考结束适当娱乐可以放松不可放纵 967
【考前预测篇】
第一部分 2024中考命题十大热点
热点一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素材呈现
1.俞鸿儒
【颁奖词】 前辈布下的奇子,蛰伏深空的巨龙。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他独辟蹊径,一往无前拨开科学的雾,荡去岁月的尘,我们看到一位科学家黄金般的心。
【事迹】 风洞作为地面上的“天空”,飞行器的“摇篮”,见证着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等国之重器的诞生与成长。而俞鸿儒院士,就是我国高超声速风洞奠基人,研究风洞技术已有60余年。在国家资金紧张之际,俞鸿儒选择了省钱的研究路径,成功完成试验!在报国家奖项时,作为主要设计者的他却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最后。如今,俞老依然提携后辈,他的智慧与谦逊,也点亮了无数新星。
致敬俞鸿儒院士,他的付出与奉献,将永远照耀在科学的高峰上。
2.刘玲琍
【颁奖词】 眼耳鼻舌身意,色香声味触法。用尽所有为生命解锁,她从命运那里夺回一副又一副翅膀,带领孩子们飞离寂静得牢笼。听,每一个新的发音,都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事迹】 刘玲琍是湖南衡阳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她扎根讲台,坚持做一件事,就是让听障孩子在有爱的环境中,学习开口说话。刘老师自编教材,自创唇舌操、触摸法和情境教学法,每天一对一教学,让学生感受气流的大小,声带的震动。33年来,她教的80多名听障学生中有20多名考上了大学。谢谢你让这些孩子实现梦想!
3.孟二梅
【颁奖词】 安顿落难者,照顾乡亲们。一句话驱散冷雨,一握手温暖人心。是谁在偏僻的角落里排布下如此可信赖的人。过去无缘相识,因为她平凡;危难中堪当重任,因为她不忘初心。
【事迹】 去年7月30日,北京强降雨致K396次列车迫停在门头沟落坡岭站,近千名乘客被困。“只要有我们一口吃的,肯定有你们的”,这是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孟二梅,给全体乘客的承诺。你家出米,我家出面,落坡岭社区的居民把家里所有的物资都拿了出来,想尽办法让被困乘客在暴雨中免于冻饿。
回忆起当时救援的场景,孟二梅动情地说,“只有灾难真正到你身边的时候,你才能知道当时那个艰辛”。从无人知晓到感动中国,她用小小的肩膀扛起了近千名滞留乘客的生死安危。
4.张雨菲
【颁奖词】 宁可肌肉在深夜里燃烧,不让情绪在失败中沉沦。哪吒,就是要脱胎换骨;蝶后,一定是蝶变之后。探索运动的极限,收割青春的金牌。冠军是胜者,更是逆境中崛起的人。
【事迹】 世锦赛、大运会、亚运会、世界杯三站,2023年,张雨霏参加59个项目,拿下23块金牌,平均4天一场比赛。“有些比赛是为了国家,将国家的责任扛在肩上,只有一个字:做!”巴黎奥运倒计时,张雨霏说想做世界的“蝶后”,加油!
5.杨华德
【颁奖词】 丝绸包裹的种子来自中国,饱满飘香的稻谷长在非洲。从一个项目到一个产业,黄皮肤汉子的执著让黑皮肤的兄弟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意。稻浪千重,路远情长。
【事迹】 今年60岁的农业专家杨华德,援助非洲布隆迪已有9年。在杨华德和团队手把手的帮助下,布隆迪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杨华德带出的布隆迪学生,不仅自家水稻种得好,还被派往邻国传播先进经验。稻浪千重,路远情长。致敬!
6.牛犇
【颁奖词】 流浪进电影的苦儿,依然在跋涉的老戏骨。赋予角色生命,带给人间笑声。人们忽略他的名字,但记住了他塑造的生活。他站在聚光灯下,坚守远超出银幕的边界。
【事迹】 89岁的国家一级演员牛犇,70多年来精心刻画了200多个经典荧幕形象。即便是很小的角色,他都会全力以赴;他从不给别人添麻烦,没有助理,不用替身,受伤后打上麻药也要完成角色。“我不用人扶,哪跌倒哪爬起来。”一位一生演小角色的大演员,致敬!
7.穆言灵
【颁奖词】 柳杉根深,鼓岭绵绵。跨越三代的情缘,岁月化不开,大洋隔不断;同行一条路,共饮一口井。蕴含友谊的土地,割舍不下的乡情。超越制度、文化和语言,承载有爱、情谊、和平。
【事迹】 穆言灵和她的丈夫,都是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人。他们创立了“鼓岭之友”,并奔走于美国的东西海岸间,寻找那些尘封在鼓岭柳杉和欧美式老房子里的人物,让美好的记忆重新鲜了活起来,续写着中美两国民间浓厚情谊往来的佳话。
8.张连钢
【颁奖词】 这一块好钢,用到了刀刃上。把买不来的做出来,还要做到最快、最强、最智能。天降大任于己,何惜筋骨体肤;唯心志所向,百折不回。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事迹】 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是怎样炼成的?找到这个答案,张连钢走了10年。10年前,国外垄断自动化码头技术,张连钢不信邪,决心自主开发,仅用4年,就走完了国际8到10年的自动化码头的建设路!张连钢也从智慧码头的“门外人”成为了智慧码头的“推门人”。
9.萧凯恩
【颁奖词】 假如给她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好好看父母;第二天,她会登上山顶,眺望维港,从日落到日出;第三天,她要走更远,去看望她歌唱过的英雄和大好河山。
【事迹】 香港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3个月大时,因眼癌摘除眼球。起初学钢琴,很多老师都不相信她能学会。但凯恩没有放弃,她通过摸盲文点字乐谱和听录音反复背诵,一点一点学会了弹钢琴。学习唱歌时,她也要先把旋律背下来,用千遍的练习熟读歌词。
她在黑暗中追逐音乐梦想,20岁时已赢得超70个音乐比赛奖项。即使身体残疾,她依旧经常参加义演筹集善款,甚至不怕艰苦去贫困山区当义工。“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努力,就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10. 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
【颁奖词】 大鹏保持向上的姿态,时代赋予最大的托举。从前的孤勇者,如今是国之重器。苦练精飞,逐浪驱敌,南海、西太、绕岛,离弦之箭、射向深蓝。
【事迹】 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近些年,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勇担使命,驾驶着“轰-6k”战巡南海、绕飞台岛、演兵西太,飞出了不断延伸的时代航迹。一次考核中,他们在起飞晚了22分钟的情况下,逆转绝境,夺得团体第一名。从单打独斗,到成体系作战,中国空军越飞越高,越飞越强!
●热点相关
1.名人点评“感动中国”
(1)“感动”是我们作为媒体人要传播的东西,但它不是我们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行动。《感动中国》所呈现出来的中国人的精神上的美德,都不应该是被观赏的,而应该变成每个人的行动。
——白岩松
(2)感动中国人物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我们传递了人性的光辉与力量。他们的事迹不仅令人动容,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动力。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让我们看到了在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坚守。
——王朔
(3)这些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和奉献。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精神品质,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阿来
2.媒体点评“感动中国”
(1)这些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了正能量和温暖。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和友爱,也让我们更加相信,只要心中有爱,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人民网
(2)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是对人性最美好的诠释。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是存在的。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温暖和真情,也让我们更加相信,只要我们都用心去关爱他人,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荆楚网
3.经典时评
《感动中国》:时代洪流中的精神灯塔
《感动中国》不仅是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与灵魂的洗礼。在时代的洪流中,那些被评选为“感动中国”的人物,如同一座座精神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他们中,有的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默默奉献的科学家,有的是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挺身而出的医护人员,还有的是为公平正义、社会和谐不懈努力的法律工作者……他们的事迹或许平凡,但他们的精神却伟大而崇高。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担当和奉献,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时代价值。
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该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他们的精神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也是我们追求梦想的源泉。
同时,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也为我们树立了道德的标杆。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底线、有原则、有良知,要始终坚守道德底线,做一个有道德、有品格、有担当的人。
《感动中国》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美好,更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时代的缩影,也是时代的骄傲。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精神,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以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践行他们的价值追求。让我们在追求个人梦想的同时,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和人民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考题预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刘华清院士在航母领域深耕,筚路蓝缕却任重道远。
B.“云雾缭绕,宛若仙境”安化云台山的风景独特优美,不禁让到来的游客有高屋建瓴之感。
C.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当立足实践,深刻把握时代脉搏,创作出人民真正喜闻乐见的作品。
D.2023感动中国获奖者刘伶俐女士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而是敢于冲破束缚,砥砺追梦,成就了她更有高度的人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A.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途遥远。比喻肩负的责任重大,并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这里是说刘华清院士在航母领域肩负的责任重大,与语意相符;B.高屋建瓴:在很高的屋顶上把水瓶里的水倒下来,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当。用在这里是望文生义。这里是说游客游览安化云台山风景的感受,可用“心旷神怡”。C.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这里是说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当创作出人民人民喜欢听,乐意看的作品。与语意相符;D.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这里是说江梦南虽然失聪,却没有抱怨任何人。与语意相符。故选B。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孙甘露的小说《千里江山图》,有较强的中国风格和本土化特质,情节抑扬顿挫,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B.央视主持人大赛中,各位选手在场上才思敏捷,咄咄逼人,赢得了现场评委和广大观众的交口称赞。
C.那雄伟嶙峋的怪石,虬枝横斜的奇松,栩栩如生的猴子,缥缈神秘的白雾,构成了一副美不胜收的画卷。
D.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抑扬顿挫” 指音调高低曲折,节奏感强,不能用来形容小说的情节,用错对象;B.“咄咄逼人”形容气势逼人,使人难以忍受。这是一个贬义词,此处应用褒义词;C.“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此处形容自然界中的猴子,是用错对象;D.“不言而喻”不用说就明白。正确;故选D。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23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了老百姓们平凡生活中的伟大。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唤醒我们每一位读者的生活记忆,使每一位读者都能明白许多做人道理,悟出人生真谛。
C.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D.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民居在布局、结构、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B.缺少主语,应将“在”“中”删去;C.句式杂糅,可将“造成的”删去;D.成分残缺,改为“使各地民居在布局、结构、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的特点”;故选A。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壮乡,所以刘三姐的传说故事对我一点也不陌生。
B.2024年欧洲杯在德国举行,众多球迷汇集到此,谁都不能否认这不会给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C.我们要以“2023感动中国”人物为榜样,从他们的身上汲取正能量,将感动变为行动。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昭平南塘的荷花尤其十分特别引入注目,游人不由得驻足欣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A.主客体颠倒,将“刘三姐的传说对我”改成“我对刘三姐的传说”;B.否定不当,应删去“不会”;D.语义重复,“尤其”和“特别”是一样的意思,应当去掉其中一个;故选C。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央视著名节目《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的深层含义其实是精神价值的传承。
B.摆脱线材束缚,将手机与充电板轻轻贴合,即可随放随充——手机无线充电在生活中已随处可见。
C.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依托数字技术,汇聚优质资源,营造互动场景,展示阅读成果,为广大学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读书空间。
D.“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连接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天然纽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D.有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是独立引用,引号外的句号应该移到引号内;故选D。
6.为使同学们深入学习《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精神,校团委打算派你对其中一名获奖者进行采访。下面是采访过程中的一些对话,其中不得体的一项是( )
A.见面时你说:“您的到来让我们的采访间蓬荜增辉。”
B.采访过程中,你说:“真的很佩服家父家母,在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一定给予了您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C.采访结束后,你说:“这是我们学校建校60周年的纪念品,现敬赠给您,希望您能喜欢。”
D.送他出门时,他说:“请留步,再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B.“家父家母”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根据语境可知,这里称对方的父母应用敬词,如“令尊令堂”;故选B。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当代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牢牢树立爱国意识。为此,学校举办了以“厚植爱国情怀·学习时代楷模”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 学习爱国榜样】
7.活动前期,校刊社创设了“学习时代楷模”专栏,下列文字是你收集的素材,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全。
“时代楷模 科技人才”专栏 材料一: “做激波管,怎么做?郭先生一点都没有说,但是有一条,不能按美国的办法做。当时跟我说,我理解的是,美国人很有钱,有很多高技术仪器、高技术装备,咱们没有。你想那么做,当时被封锁了,你也做不成。当时我是觉得咱们没有条件做,所以你要用自己的土办法把它做成。”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俞鸿儒 材料二: 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祖国领空的安全,为了早日实现航空强国的目标,我将继续冲锋,把科技创新书写在祖国的蓝天上。 ——航空工业集团一级技术专家李晓丹
小西: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两位人物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呢
你:这两位人物都是科技领域的爱国人士,俞鸿儒为国家重大工程做贡献,体现出他(1)
的精神;李晓丹以(2) 为目标,言语中展现出她谨记责任、勇于拼搏、不断创新的情怀。
【活动二 厚植爱国情怀】
8.活动开始,主持人小晋以下面的文字作为此次活动的开场白,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请你结合开场白的内容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句宣传语。
开场白主持词 小晋:以爱国精神为砥柱,厚植时代奋斗者追梦情怀,就要坚定“一寸丹心图报国”的毕生信念。百年之前,国家命运多舛,无数革命斗士抛头颅,洒热血, 以救国为己任,改变了屈辱旧历史,开启了复兴新篇章。如今,目标更伟大,任务更紧迫, 我们更要将爱国精神化为行动动力, 将使命铭记于心,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牢牢绑在一起,以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赤诚忠心,书写伟大时代的青春华章。
【活动三 探寻爱国精神】
9.随着系列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你班举行了“阅读经典著作·赞颂爱国人物”的演讲比赛,获奖者的演讲稿将作为黑板报“爱国人物我推荐”栏目的累材。以下是西西的演讲稿提纲,请你结合名著相关内容,帮她完成提纲。
爱国力量,常驻我心
开头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数英雄人物用他们伟大的精神、豪迈的气魄、爱国的赤诚演绎了精彩的人生,构筑了辉煌的历史。
正文 分论点 名著论证材料 生活论证材料
爱国,让人甘于在事业中奉献自我。 (《红岩》) 柳州融水苗家女杨宁毕业后,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然回到家乡,在脱货攻艰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将最美的年华献给了土地与家乡。
爱国,让人甘愿在热爱中攻坚克难。 (2) (《红星照耀中国》) 我国防空领域的中流磁柱沈忠芳,不计较个人得失,一辈子都在磨砺国家的剑与盾,克服遇到的重重困难,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发展激出了重要贡献。
(3)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经历“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之后,决定弃医从文,用笔杆子作为武器,唤醒沉睡麻木的国人,他不畏艰险,用锋芒的文笔与落后黑暗的旧社会作抗争。(《朝花夕拾》) 防空武器系统总负责人吴北生,为国奋斗五十年,皓首仍葆赤子心。五十年前,吴北生在大漠鏖战,试验站果;五十年后,他仍活跃在技术一线,分析数据。他不求名利,迎难而上,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一生。
结尾 在历史长河中,英雄事迹层出不穷;爱国人物群星灿烂。他们用赤诚和热爱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壮歌。
【答案】
7.无私奉献、科技报国 早日实现航空强国
8.示例一:革命斗士开启复兴篇章,当代青年谱写青春华章。
示例二:坚定报国信念,铭记爱国使命。
9.示例:许云峰(老许)始终心怀国家,面对军统特务的威逼利诱始终不为所动,拒绝与反动派合作;在潮湿阴暗的地窖里,他用手指和铁镣挖通了石壁,把越狱的通道留给同志们,自己却带着必胜的信念从容就义。 示例:毛泽东作为革命领导者,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始终坚定自己的爱国信念,克服艰难万险,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发展。 示例:爱国,让人在困境中始终不失赤子之心
【解析】
7.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理解概括材料内容。①空:结合材料一“在我的有生之年,将始终无需扬鞭自奋蹄, 继续在防护工程领域、地下工程领域潜心研究,带好学生、培养人才,为国家的重大工程做出新的贡献”可知,钱七虎为国家的重大工程付出了自己的毕生心血,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科技报国的精神品质;②空:结合材料二“为了祖国领空的安全,为了早日实现航空强国的目标, 我将继续冲锋,把科技创新书写在祖国的蓝天上”可知,李晓丹以早日实现航空强国为目标,言语中展现出她谨记责任、勇于拼搏、不断创新的情怀。
8.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结合开场白“以爱国精神为砥柱,厚植时代奋斗者追梦情怀,就要坚定‘一寸丹心图报国’的毕生信念”“如今,目标更伟大, 任务更紧迫, 我们更要将爱国精神化为行动动力, 将使命铭记于心, 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牢牢绑在一起,以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赤诚忠心,书写伟大时代的青春华章”可知,这里主要阐述的是爱国精神。因此拟写的宣传标语应紧扣“爱国”的主题。
例如:奋斗追梦,心系华夏;扬帆起航,为国争光。
9.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①空:例如,江姐对党忠贞,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对国一片赤诚。在赴华蓥山途中,她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虽然悲痛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率领游击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国民党反动派四处通缉江姐。江姐在群众的掩护下,和同志们一道又一次拦住敌人的军车,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里,面对特务头子沈养斋的威逼利诱,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的罪行,表现出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崇高精神。②空:例如,周恩来,对民族解放事业志不渝,鞠躬尽瘁。北伐时,周思来奉命去上海准备起义,他到上海时毫无起义经验,唯一的武器是他的革命决心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周恩来和上海的工人领袖一起组织了五方名工人纠察队,从车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武装力量,进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
③空:结合“爱国,让人甘于在事业中奉献自我”和“爱国,让人甘愿在热爱中攻坚克难”可知,这里要填的格式是:爱国,让人……。名著材料讲述的是鲁迅为了解救中国民众,决定弃医从文,用笔杆子作为武器,唤醒沉睡麻木的国人;生活论证材料中讲述的是防空武器系统总负责人吴北生,为国奋斗五十年,皓首仍葆赤子心。这两个材料中都体现了他们虽处困境,但却拥有赤子之心。因此可概括为:爱国,让人在困境中始终不失赤子之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谎言
刘洪文
①洪水肆虐,像咆哮的野兽一般,步步逼近。脚下的小树在湍急的洪流中“吱吱”作响,随时都有应声而断的危险。李皓知道,这棵小树坚持不了多久,他必须做出选择。
②“小朋友,不要怕,过一会儿会有和我一样穿军装的叔叔来救你,你只要坚持在这里等着就行,好吗?”李皓说。
③“那你要去哪里?我不让你走,这里到处都是水,你会死的,而且你还要帮我找爸爸妈妈呢……”小女孩哭了,她说,“我怕。”
④“没关系,我的水性可好了,我能在水里潜伏三天三夜。真的,你听说过《水浒传》里的‘浪里白条’张顺吗?我比他还厉害呢!一会儿其他叔叔来了,他们一定会帮你找到爸爸妈妈的!”李皓朝小女孩眨眨眼,故作轻松地说。
⑤小女孩露出勉强的笑容。李皓听见远处隐隐约约有马达的轰鸣声,那一定是战友们在搜索遇险群众,或者也是在寻找自己,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一定会找到这儿的。李皓最后抬头看一眼灰蒙蒙的天空,雨还没有停下的意思,好像这里的天真的漏了。他深吸一口气,纵身一跃,跳进滚滚洪流之中……
⑥李皓是一名入伍不到一年的解放军战士。他是家里的独生子,家境优越,从没吃过苦,但他从小就有一个军旅梦。他高中毕业,便响应国家号召,投笔从戎。用他的话说:“世上的路有千万条,但我只想当兵!保家卫国才是我的最高理想!”
⑦本以为在部队里会很酷,队列整齐,英姿飒爽。可是到了才发现,一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高强度的军事训练,繁杂的一日生活制度,严格的纪律约束,要适应这些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⑧还好李皓的适应力比较强,有山靠山,无山独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自己。
⑨李皓认真好学,对部队的一切充满好奇心。他平时专心工作,刻苦训练,勇于担当。很快就从一名地方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
⑩前不久连队组织半年训练工作考核,在四百米障碍考核中,李皓不慎膝关节着地受伤。他本可以不参加此次抗洪抢险任务的,而且连队也计划让他在营区留守。可是,考虑到此次抢险的地域离他的老家不远,为了家乡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李皓主动请缨,要求务必参加。
李皓说:“战士,战士,有战必至。何况我这是保卫家乡之战,这我要是不参加,必是终生遗憾。”
战友们已经奋战了两天两夜,可是还有部分群众被困在村庄里没有找到。李皓就是在搜救过程中和战友们走散的。
当他准备游过洪水包围的街道往回走时,发现一名小女孩被困在村后的一小块高地上,正无助地哭泣。
李皓赶忙游过去,可是当他想要带着小女孩再游回来时,却发现已经来不及了,洪水已经淹没了整条街道。李皓只好托着小女孩爬上附近的一棵小树,等待救援。于是,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雨水扯天扯地地下着,似乎要激荡起五湖四海之水。洪水打着漩涡快速地向远处流去,一泻汪洋。
半个小时过后,小女孩被其他战士从树上救下来。她焦急地问:“先前救我的那位叔叔呢?他怎么还不出来?他不会真要在水里潜伏三天三夜吧?”
小女孩简单描述了之前的场景。她的语言还不够准确,不够生动,不足以表达清楚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可是,大家都知道那意味着什么。每个人的心里都那么沉重,仿佛被一块巨石压着,无法释怀。
一名解放军战士强颜欢笑,对小女孩说:“你不用找他了,他……游到别的地方去救更需要帮助的人了。他是英雄,英雄嘛,总要做他自己该做的事!”
小女孩这才破涕为笑,高高兴兴地上了战士们的冲锋舟,说:“我就说嘛,他一定是骗我的,哪有人能在水里待三天三夜的。”
在场的战友们转过身,泪水滚滚而下……
抗洪任务结束后,部队返回营区,连队工作再次转入正轨。每天的晚点名,连长还会点一个熟悉的名字——李皓!
全连战士齐声回答:“到!”
10.根据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请你在下面画横线处补写完整。
题目“谎言”含义深刻,意味深长。选文中的谎言都是善意的谎言,李皓对小女孩说谎,是因为 ;解放军战士对小女孩说谎,又是因为 。
11.选文第⑥一 段运用了插叙的写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2.品读文句,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体会下面语句加点内容的表达效果。
在场的战友们转过身,泪水滚滚而下……
(2)请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第 段画线的句子。
13.李皓牺牲后,假如他被评为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和紧扣人物品质,以第二人称为其写一段颁奖词,50字以上。
【答案】
10.他想安抚(安慰)小女孩,并把生存的机会让给小女孩 不想让小女孩知道李皓去世的消息,怕小女孩会感到伤心(难过或内疚)
11.内容上,补充交代了李皓为什么要当兵以及在部队里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表现了李皓认真刻苦、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结构上,为下文李皓的英勇牺牲做铺垫(解释了危急关头李皓能英勇牺牲的原因)。
12.(1)“泪水滚滚而下”运用了神态描写,刻画出战士们泪流满面的情态,生动传神地写出战友们得知李皓牺牲后内心巨大的悲痛,表现了战友间深厚的情谊。
(2)画线句子属于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时恶劣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一种万分紧急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李皓的牺牲做铺垫(暗示了李皓的牺牲)。
13.示例:大雨滂沱,洪水肆虐,危难关头,你挺身而出,生死之间,你终身一跃,葬身于滚滚洪流之中……你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展现了当代军人的风骨,你是当之不愧的中华好战士!
【解析】
10.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第④段“没关系,我的水性可好了,我能在水里潜伏三天三夜。真的,你听说过《水浒传》里的‘浪里白条’张顺吗?我比他还厉害呢!一会儿其他叔叔来了,他们一定会帮你找到爸爸妈妈的!”“李皓朝小女孩眨眨眼,故作轻松地说”可知,他想安抚(安慰)小女孩,并把生存的机会让给小女孩。结合第 段“一名解放军战士强颜欢笑,对小女孩说:‘你不用找他了,他……游到别的地方去救更需要帮助的人了。他是英雄,英雄嘛,总要做他自己该做的事!’”可知,不想让小女孩知道李皓去世的消息,怕小女孩会感到伤心(难过或内疚)。
11.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第⑥一 段写的是过去的事情,是运用了插叙。插叙的作用:内容上,补充交代了……(句意),解释了……的原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或品质,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或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与如今的……情形形成对比,突出如今的……。结构上,避免平铺直叙,使情节波澜起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与上下文相照应,为下文做铺垫。内容上,“世上的路有千万条,但我只想当兵!保家卫国才是我的最高理想!”补充交代了李皓为什么要当兵,“李皓认真好学,对部队的一切充满好奇心。他平时专心工作,刻苦训练,勇于担当。很快就从一名地方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叙述了他在部队里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表现了李皓认真刻苦、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结构上,结合第 段“你不用找他了,他……游到别的地方去救更需要帮助的人了。他是英雄,英雄嘛,总要做他自己该做的事!”可知,为下文李皓的英勇牺牲做铺垫。
1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1)“泪水滚滚而下”运用了神态描写,刻画出战士们泪流满面的情态,结合第 段“你不用找他了,他……游到别的地方去救更需要帮助的人了。他是英雄,英雄嘛,总要做他自己该做的事!”可知,生动传神地写出战友们得知李皓牺牲后内心巨大的悲痛,表现了战友间深厚的情谊。
(2)结合“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雨水”“洪水”可知,画线句子属于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时恶劣的天气和环境,结合第 段“李皓赶忙游过去,可是当他想要带着小女孩再游回来时,却发现已经来不及了,洪水已经淹没了整条街道。李皓只好托着小女孩爬上附近的一棵小树,等待救援。于是,发生了开头的一幕……”可知,渲染了一种万分紧急的气氛,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李皓的牺牲做铺垫(暗示了李皓的牺牲)。
13.本题考查拟写颁奖词。颁奖词是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语言要简洁凝练,生动丰富,饱含情感。拟写时要点明人物的主要事迹,彰显人物的精神,事、理、情要有机融合。本题解答时,结合李皓的先进事迹进行叙述即可。注意以第二人称拟写和字数要求。
示例:湍急汹涌的洪流里,落水女孩生死一线。你似一叶扁舟,在急湍中逆流而上,挺身相救。在生死存亡之际,你把生存的机会让给别人,你换来了一个年轻生命的重生,也把人心的勇敢、朴实和善良,传递到了无数人的心里。你一个善举都值得掌声和敬意,你是当之不愧的华夏英雄。
热点二 杜绝校园霸凌、欺凌
●素材呈现
河北邯郸一初中男生被3名同学杀害并掩埋。被杀害的男孩王某某,年仅13岁,就读于邯郸市肥乡区某中学。2024年3月10日,王某某出门后失联,父母报警后,警方通过监控发现,与孩子同行的还有3名男同学。面对询问,3名男同学却表示没有见过王某某。在监控视频和转账记录的证据下,这3名学生才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称把王某某杀害后,埋在了村子里废弃的蔬菜大棚内。据现场目击者称,遭受迫害的王某某的脸都被铁锹砸烂了。而杀人的3个男生,在打死王某某后,还将其手机中的190元转账给了自己,像没事人一样,照常上学。一石激起三层浪,关于降低未成年人定罪标准的讨论又引发热议,也给我们每个人敲响了警钟:在今天,校园霸凌,远比我们想象得严重。
●热点相关
1.辛辣点评
(1)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河北邯郸的这起案件值得各方面深入思考。一方面,司法部门对未成年人犯罪一直的态度是预防,比如强调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而这起案件中恰好就有校园霸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那么,有了法律之后如何预防?毕竟中国还有相当多的留守儿童。另一方面,对已经发生的案件,眼前最迫切的问题,如何让公平正义得到更大程度的实现,不形成像湖北荆州女童案那样只得由受害人家属默默承受的案件。
(2)在邯郸初中生被害案的舆论漩涡中,公众舆论与司法独立相互交织,共舞于法治的天空下。网友们通过舆论的翅膀,呼唤正义的光芒,期望早日为这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画上句号。然而,舆论的狂潮中也不乏盲目跟风之声,不实信息的传播如同阴霾,遮蔽了真相的星光。而司法独立,如同坚守阵地的卫士,不受舆论风雨的侵扰,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捍卫法治的尊严。在这场舆论与司法的较量中,我们应保持理性和耐心,让真相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浮现。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法治的轨道上,为这起案件画上一个公正而圆满的句号,让正义之花在法治的土壤中绽放。
2.时评素材
(1)此次邯郸的恶性事件,与不久前湖北荆州未满12岁男孩杀害4岁女童案比较相似。这两起极端个案,均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对于那些“小恶魔”,不能因其未成年而“网开一面”。法律应该严惩恶魔,打击犯罪,让正义以看得见的形式实现。(央视网)
(2)邯郸这起案件中的三名嫌疑人,作案时已满12周岁。根据刑法规定,若经最高检核准追诉,则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考虑到这次事件性质之恶劣,手段之残忍,引起的民愤之巨大,估计他们会难逃法律之制裁。但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对于“小恶魔”,只有惩罚才能带来改造的效果,让他们知罪悔罪。(每日经济新闻)
(3)防范未成年人犯罪,我们还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平时的教育上。这就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参与其中,各司其职。家庭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管教和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校园霸凌事件;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注和干预,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只有三方一起努力,各尽其职,才能让社会更和谐,让孩子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成长。(三农快评)
3.格言素材
(1)法律不为低龄犯罪留兜底,年龄并非“小恶魔”的挡箭牌。
(2)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
(3)我们自以为的宽容和善良,都变成了刺向又一个无辜受害者的利刃。
(4)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5)在原则之外考虑例外,在普遍之外考虑特殊。
(6)欺凌者的为所欲为,法律定会严惩不贷
(7)宽容不纵容,关爱又严管
(8)没有是非观的孩子,是这个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们有好奇心、行动力、破坏力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
(9)“什么都不懂”都是大人的错觉。事实上,他们早已不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一代。
(0)人性是弯曲的曲木,而非虚无的白纸。
(11)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12)莫被群体裹挟,保持思想独立;远离乌合之众,拥有清醒理性。
●考题预测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
A.立冬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liǎn)沉降,防寒保暖是养生的重点。
B.看到校园欺凌行为,不要成为附和(hè)者,要大胆地向校园欺凌说“不”。
C.专家勉励大家说:大家就是今后的大国工匠,不要鄙薄(bó)我们的技能。
D.小区绿化带内杂草丛生,擅长侍(sì)弄花草的居民自己动手,装点楼前风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D.侍(sì)弄——shì;故选D。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①小李生病了,医生建议他不要再熬夜,他却 。
②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孙亚飞表示,我国针对作为消毒灭菌使用的环氧乙烷残留含量制定了明确规定,要求 小于10μg/g。
③法官鼓励同学们遇到欺凌时要及时寻求帮助,告诫大家 只会助长施暴者气焰。
④一些犯罪分子在让人 的直播带货间里,埋下了坑害消费者的各种隐患,刷单、售假、诈骗,不断在带货的网络直播间里出现。
A.置之度外 必需 忍辱负重 目不暇接
B.置之不理 必须 忍气吞声 眼花缭乱
C.置之度外 必须 忍气吞声 目不暇接
D.置之不理 必需 忍辱负重 眼花缭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一空,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多用来形容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句中形容小李对医生的建议不理不睬,用“置之不理”恰当;二空,必需:意思为非有不可的,不能少的。必须:表示事理上的必要和情理上的必要。句中形容消毒灭菌使用的环氧乙烷残留含量要小于10μg/g,用“必须”恰当;三空,忍辱负重:忍受屈辱来承担重任。忍气吞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句中形容遇到欺凌时不要不敢说出来,用“忍气吞声”恰当;四空,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句中形容直播间复杂纷繁令人感到迷乱,用“眼花缭乱”恰当;故选B。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为了防止各类地质灾害不再发生,广西地质海洋灾害应急指挥所发布了应急防治方案。
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制止和发现欺凌行为。
D.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的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成分残缺,可在句末添加“的活动”; B.否定不当,可将“不再发生”的“不”删去; C.语序不当,可将“干预、制止和发现”改为“发现、干预和制止”;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影片《少年的你》将青春片与现实主义题材结合,聚焦高考、家庭教育等社会话题热点,旨在从成人的角度反思青少年成长教育。在进行剧本的修定时,导演曾国祥对该片寄予厚望,( )。与《致青春》等影片的青春疼痛主题不同,《少年的你》_______,把“校园霸凌”话题带入公众视野。
“校园霸凌”话题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无独有偶,于今年11月12日在新闻上曝光的7岁小女孩被同班三个小男孩往眼睛里塞数十张小纸片的事件令人心痛,而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童的消息更是让人________。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对教育和法律都需要承担部分责任。对青少年的施暴行为,有多少家长和老师只是________地说一句:“都是小孩子,打闹而已”?所以才有了杀人男孩犯罪后得意洋洋的“还好我虚岁十四”!《未成年保护法》竟然成了无知无畏者最后的保护伞!所幸,截至今年11月29日,《未成年保护法》(修订草案)已出炉,新法是否有望减少校园欺凌,我们_________。同时,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脚步不可懈怠,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心中更应该以法律为准绳,以友爱为准则,学会正确地和身边的人相处,让少年的你真正成为美好的代名词!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希望该片能够展现少年与这个社会的互动,能有更大的格局。
B.该片能够展现少年与这个社会的互动,能有更大的格局,这符合他的希望。
C.更大的格局能在该片中呈现出来,能够展现少年与这个社会的互动,是他希望的。
D.他希望该片能够有更大的格局,展现少年与这个社会的互动。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落窠臼 不寒而栗 不以为意 指日可待
B.另辟蹊径 战战兢兢 不以为然 拭目以待
C.不落窠臼 不寒而栗 不以为意 拭目以待
D.另辟蹊径 战战兢兢 不以为然 指日可待
6.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校园霸凌”事件的层出不穷?对教育和法律都需要承担部分责任。
B.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教育和法律都需要承担部分责任。
C.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校园霸凌”事件的层出不穷?教育和法律都需要承担部分责任。
D.究竟什么是“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对教育和法律都需要承担部分责任。
7.影片《少年的你》把校园欺凌问题呈现在大众面前。事实上,因校园欺凌事件身心受到伤害的学生逐年增多,这—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广大家长的担忧。曙光中学于下周五下午1点在校礼堂举行“杜绝校园欺凌,创建和谐校园”报告会。作为校报记者,请你(李明)去邀请派出所王所长来做报告,你将怎么说?
【答案】4.A 5.C 6.C
7.要求:有称呼、自我介绍;有时间、地点;有事由;语言得体通顺。
示例:王所长(王叔叔),您好!我是曙光中学校报记者王明。我们想邀请您为学校的“杜绝校园欺凌,创建和谐校园”活动做一场报告,时间在下周五下午1点,地点在校礼堂。请问您能来吗?
【解析】
4.本题考查句子衔接。由上文“在进行剧本的修定时,导演曾国祥对该片就寄予了厚望”可知,填空处主语应与前文保持一致,为“导演曾国祥”,排除BC;“更大”表示递进关系,故应放在后半句,排除D;故选A。
5.本题考查成语运用。第一空,不落窠臼:比喻不落俗套,有独创风格(多指文章、作品)。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由前文“与《致青春》等选取的失恋、堕胎等疼痛青春的主题不同”可知后面的《少年的你》应用“不落窠臼”。
第二空,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此处指“杀人事件”,应用“不寒而栗”。
第三空,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由“面对青少年的施暴行为,有多少家长和老师”只是“一句:‘都是小孩子,打闹而已’?”可知此处应用“不以为意”。
第四空,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由“《未成年保护法》(修订草案)已出炉,新法是否有望减少校园欺凌”可知,“我们”应该擦亮眼睛等待着,故应为“拭目以待”。
6.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中“造成……事件”和“事件……的原因”句式杂糅,应去掉其一,排除B;“对教育和法律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介词掩盖主语,造成成分残缺,排除AD;故选C。
7. 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和问候语(王所长,您好!);然后表明身份并叙写邀请的原因或理由(身份:曙光中学校报记者王明;理由或原因:为学校的“杜绝校园欺凌,创建和谐校园”活动做一场报告);注意事项(时间:下周五下午1点;地点:在校礼堂);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语气要委婉,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8.近年来,国内外校园欺凌现象屡禁不止。因校园欺凌事件身心受到伤害的学生逐年增多,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广大家长的担忧。2024年4月15日,实验一中校团委特向全校发出“杜绝校园欺凌,创建和谐校园”的倡议。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你所知道的校园欺凌现象有哪些?请列举出两例。
(2)你所在的班级为响应学校号召,开展“杜绝校园欺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召开“杜绝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形式一:
形式二:
(3)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向全校同学发出“杜绝校园欺凌,创建和谐校园”的倡议,并拟写倡议书。
倡议书全体同学:
(4)小亮在与班级同学发生矛盾后,感到委屈,准备找校外认识的同学帮忙“理论”。作为班长你知晓这件事后,你如何劝阻?
【答案】(1)①肢体欺凌(纠集他人对被欺凌者实施推、戳、拧、踢、踹等行为);②言语欺凌(讲一些让被欺凌者感到不舒服的语言,对其进行恶意指责、谩骂等);③关系欺凌(联合其他成员孤立、无视、离间或排挤被欺凌者);④网络欺凌(利用手机或网络等手段方式污蔑、毁谤被欺凌者);⑤性欺凌。
(2)形式一:进行以“杜绝校园欺凌”为主题的问卷调查; 形式二:举行以“杜绝校园欺凌”为主题的座谈会;形式三:举办以“杜绝校园欺凌”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形式四:举办以“杜绝校园欺凌”为主题的手抄报展
(3)示例
倡议书全体同学:
为杜绝校园欺凌,创建和谐校园,让广大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团委特发出以下倡议:
(1)文明行为,和谐相处,不做校园欺凌的“施暴者”;(2)敢于发声,勇于制止,不做校园欺凌的“旁观者”;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向校园欺凌说“不”!
实验一中校团委
2023年4月15日
(4)示例:“小亮,别人欺负你是不对的,但遇到问题我们应该用正确方式去解决,可以寻求老师帮助,而不是用暴力去解决。而且,我们现在正在创建和谐校园,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努力,你说对吗?”
【解析】(1)本题考查对校园欺凌现象的理解和识别能力。解答时,根据校园欺凌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列举,包括身体上的攻击、言语侮辱、社会关系的操纵、网络霸凌以及性骚扰等方面。
示例一:经济欺凌(强行索要被欺凌者的财物,或者故意破坏其财物要求赔偿);示例二:冒名欺凌(冒用被欺凌者的身份进行恶作剧,导致其名誉受损或责任承担)。
(2)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能力。解答时,根据教育和宣传的目的,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的活动,如调查、讨论、比赛或创意表达活动。合情合理即可
示例:形式一:创作并表演以“杜绝校园欺凌”为主题的短剧; 形式二:组织“我是守护者”校园志愿者活动。
(3)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倡议书指的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它作为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在现实社会中有着比较广泛的使用。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标题: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称呼: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全体同学:”、“广大的妇女同胞们:”等;正文: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1)写明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待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的行动。这些因素交待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结合“杜绝校园欺凌,创建和谐校园”写出倡议即可。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解答时,首先表示对小亮感受的理解,然后指出暴力解决问题的不妥之处,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最后强调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引导小亮采取正确的解决途径。
示例:小亮,你这是想启动“校外支援计划”啊?哈哈,不过咱们不是在玩“王者荣耀”,不需要召唤队友放大招。咱们还是用智慧和理智来个“和平谈判”,让老师当个“裁判员”,这样既能解决问题,还能保持咱俩的“英雄形象”,你说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孤立冰墙
李伶
①10岁那年的一个下午,我站在山丘的平顶上。
②下面山腰间是我的小学教室和室外的操场。有些同学在教室门口跑进跑出,还有些同学在操场上跳绳、踢毽子,时不时传来一两句打闹和追逐声,这是一幅典型的上世纪70年代的快乐童年图。
③不过那一天,我的眼睛留意着操场上一个特别的人,一个蹲着的女孩。她一个人蹲在操场上,背对着追逐玩耍的同学。不时有同学从她身边跑过,但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和她说话,就像她是一个透明的人,甚至根本不存在。
④我知道有一层透明的膜把她和大家隔开了。那层膜是让人窒息的,它叫“孤立”。那个蹲着的女孩是一直背对着大家。我看着她弯腰蹲着的背影,我知道那个女孩的孤单,还有她的紧张和害怕。
⑤是的,她感知到同学在周围跑来跑去,欢乐的潮水漫延过来,到她身边却突然凝固,变成坚硬的隔绝她进入的一堵冰冷透明的墙。她蹲在地上,耳朵捕捉着身后与她相关的声音。她仿佛听见几句交头接耳的话:“我们走吧,不要理这个人!”“走呀!别理她!”
⑥那个时代的小学,也存在校园欺凌,最大的欺凌就是“孤立”。在我们班,几乎所有的女孩都被孤立过。而孤立别人的首领,就是现在蹲在操场上被孤立的女孩。
⑦好吧,我坦白:是的,我就是让那个孤立人的人被大家孤立的事件策划者,是制造那天孤立行动的幕后指挥。在那一年,我10岁。前一天,我给班里每个女孩送了一张漂亮的糖纸,同时一个一个对她们说:“你不是被她孤立过吗?明天,你不要和她说话,我们集体孤立她。”大家全部默认和执行了我的安排。于是第二天操场上,就出现了那个孤单紧张的背影。
⑧四年级的10岁的我,怎么会想出这个狠招?那是因为,我是班长,我必须解决这个存在了好久的问题。我一次次看见那个霸道的女孩把班里的每一个女生弄得胆战心惊。她只要看谁好欺、长得好看或者不顺眼,就眉毛一挑说:“我们孤立她!”她在班里建立的地位,不是因为成绩好或者拳头硬,只是因为她有“孤立”这个手段,因为实施这个手段屡屡得逞,就成为了女生中的霸王。
⑨因为我是班长,所以我策划了一次为摆平孤立的孤立行动。
⑩其实那时候我对这次行为能否奏效心里没数。站在山坡上的时候我是忐忑的,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样凶狠的事情,而且我才10岁。但是,从对坡下的观察来看,似乎一切都很顺利。是的,事情顺利得我都想要让它快快结束了——我看到了那个人的慌乱和恐惧,看到了她蜷缩的背影。
一个曾经多次被欺负的女孩跑上山丘……“我今天一天都没和她说话!”她惊喜又幸灾乐祸地小声说:“她真的也被孤立了!活该!活该!活该!”我看着那个曾经被欺负得老鼠怕猫似的小女生,问她:“你觉得孤立她快活吗?”她说:“谁叫她孤立别人!”
是的,你们都恨她又怕她。我心里说。
“你去告诉她:想和大家和好,就来我这里。”我对那个同学说。不知道那个同学有没有听出我说这话时的忐忑。
我看到同学跑向了那个蹲着的人。我看见那个背影转了过来,望向坡上我这里。我转过身,背对着她。
过了一阵,听到了脚步声。她来了!
“知道你为什么被孤立吗?”没有回答。
“知道被孤立的滋味了?”没有回答。
“明天想别人和你说话,就永远不要再孤立别人了!”“嗯。”她应道。
那个女孩答应了我,不只是让女生们从恐惧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解救了她自己。
我现在明白了,每一个孩子小时候如果得到过爱,并体会到爱对自己和别人的重要,她就会去爱别人并回报别人对自己的爱。真心热爱这个世界的人是不会成为小霸王的。
只有不信任这个世界的人才相信懦弱的人就该被凶狠的人欺负,才会穿起盔甲把自己武装成战士。
9.请联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层次划分 第一层①~⑤ 第二层⑥~⑨
内容概括 (1) (2)
表现手法 (3)第②段描绘“快乐童年图”的作用是
10.文章第⑩段“站在山坡上的时候我是忐忑的”和 段“不知道那个同学有没有听出我说这话时的忐忑”两处都用了“忐忑”一词,请结合具体语境,谈分别谈谈你对两处“忐忑”理解。
11.有人读完这篇文章后,认为把标题改为“冰墙”更好一些。“孤立冰墙”和“冰墙”你更喜欢哪个标题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2.在国家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校园欺凌”“校园霸凌”事件却时有发生。本文作者回忆童年往事,讲述与“校园欺凌”作斗争的故事,意在引起读者对该现象的关注与思考。文中班长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却给我们带来许多思考。面对“校园欺凌”,你该如何做?从施加者、受害者、旁观者的角度思考,任选其中一个角度回答问题,也可以综合回答。要求态度明确,言之有理。
13.下面对选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描绘了上世纪70年代的快乐童年图,奠定了全文积极明朗的感情基调。
B.作为班长的我策划了这次为摆平孤立的孤立行动,我始终坚信这次行动的正确性。
C.第 段写一个曾经多次被欺负的女孩跑上山丘说:“她真的也被孤立了!活该!活该!活该!”这句连用三个“活该!”从侧面烘托出我对此次行动成功的得意。
D.小说结尾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爱别人并回报别人对自己的爱”的美好愿望。
【答案】
9.“她”被孤立的场景 “我”制造了摆平孤立的孤立事件 反衬(衬托)
10.第⑩段的:“忐忑”是心神不定的意思,表现主人公因担心这次“摆平孤立的孤立行动”不能奏效而内心不安,同时也为自己第一次对同学做出这么“凶狠”的事情感到良心不安; 段的“忐忑”也指心神不定,但此处的“忐忑”程度更重,对事情的结局能否如愿更加不安;体现出10岁孩童,遇事越到关键时刻心情就越发紧张的真实情状。
11.示例1:认为“孤立冰墙”更好,因为“孤立”是这篇文章的核心事件,构筑“冰墙”又是施展“孤立”手段的形象化表达:“孤立”和“冰墙”直接构成巧妙的比喻,既生动又形象。
示例2:认为“冰墙”更好。(1)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激发阅读兴趣,冰墙是十分奇特的事物,读者立即会探究“文章为什么说是冰墙,作者会描绘一堵什么样的冰墙”;(2)比喻手法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文章中说“一层透明的膜”叫做“孤立”,漫延过来的欢乐潮水在“她”身边突然凝固成一堵坚硬的隔绝她进入的冰冷透明的墙,这“墙”显然也是“孤立”。文章内容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标题“冰墙”的真正含义——以“孤立”为主要手段的“校园欺凌”。(3)文贵含蓄,直接在标题用“孤立”显得太直白,缺乏韵味;(4)“孤立冰墙”显得十分突兀、产生歧义,语法上也不搭配,可在“孤立”和“冰墙”之间加上间隔号,揭示两者之间的比喻关系。
12.施加者,可以结合文中班长和实行孤立行为的女孩的事后态度来作答,如不做校园欺凌行为的策划者,不去实行校园欺凌,与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建立好的人际关系。
受害者,可以结合文中被孤立的小女孩的行为来回答,如自我寻找能使自己快乐的事情,不卑不亢,多交良师益友等,当在自己身上发生校园欺凌时,要学会自我保护,寻求老师、警察等长者来帮助自己。
旁观者,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角度假如我们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来回答,如不始作俑者,阻止校园欺凌,亲近受害者并给与必要的帮助,倡导博爱精神,大力宣传团结友爱的榜样精神。
综合回答可结合本文整体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来作答,如我们不做校园欺凌事件,更要坚决和校园欺凌事件说不,尊老爱幼不只是说说,要付诸行动,保护弱小者,关爱学生,宣传爱的教育等。
13.D
【解析】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作答参考答题模式:某人+某事+结果。第①空:根据第③段:“我的眼睛留意着操场上一个特别的人,一个蹲着的女孩”、第④段“我知道有一层透明的膜把她和大家隔开了。那层膜是让人窒息的,它叫‘孤立’”可得知某人即是“她”,某事即“被孤立”。第⑤段 “她仿佛听见几句交头接耳的话:‘我们走吧,不要理这个人!’‘走呀!别理她!’”即是“她”被孤立的场景。第②空:根据第⑦段“好吧,我坦白:是的,我就是让那个孤立人的人被大家孤立的事件策划者,是制造那天孤立行动的幕后指挥。”根据第⑧段“四年级的10岁的我,怎么会想出这个狠招?那是因为,我是班长,我必须解决这个存在了好久的问题。”根据第⑨段“因为我是班长,所以我策划了一次为摆平孤立的孤立行动。”综合这三处可得知“我”+策划了摆平孤立的孤立行动。第③空:本题考查的是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根据后文第③④⑤段作者写到的被孤立的女孩子并将她的童年刻画的非常的不幸福,这恰恰与现在看到的快乐童年图截然相反,通过这一截然相反的画面可知用的是反衬手法。
10.本题考查的是加点字词的赏析。作答时可参考答题模式:解释加点词语+写出的内容+人物情感(或体现出的人物心理)。“忐忑”原本的意思是指内心不安,结合第⑩段“其实那时候我对这次行为能否奏效心里没数。站在山坡上的时候我是忐忑的,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样凶狠的事情,而且我才10岁”可得知,“我”忐忑的是害怕这次行动不奏效,而且“我”认为做这样的事情很凶狠。这种心理正是符合10岁的孩子的心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能体现出“我”的善良。根据第⑩段“是的,事情顺利得我都想要让它快快结束了——我看到了那个人的慌乱和恐惧,看到了她蜷缩的背影”和第 段“我对那个同学说。不知道那个同学有没有听出我说这话时的忐忑”以及第 段“只有不信任这个世界的人才相信懦弱的人就该被凶狠的人欺负,才会穿起盔甲把自己武装成战士”可知这里的“忐忑”程度较之前更深,即担心事情不能顺利完成,同时也担心如果顺利完成那将对被孤立的人来说也是一种伤害,这个时候作者的内心非常的矛盾,以致于作者在讲话时都害怕被人洞穿自己的矛盾心理,这也更体现的是一种紧张与慌乱。
11.本题考查的是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作答时先要表态,两个标题各自都有它的妙处。任选一个作答即可。如选“孤立冰墙”,则要联系文章的内容来作答,如“孤立冰墙”也文章中反映的主要内容,用它做标题也能起到概括文章内容的作用;另外,孤立如冰墙,从修辞的角度来说,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第⑤段“变成坚硬的隔绝她进入的一堵冰冷透明的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立造成的隔膜,孤立使人情冷漠。
如选“冰墙”首先依旧可以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相对于“孤立冰墙”来讲,“冰墙”显得更加含蓄,同时要结合全文才能知晓本体是“孤立”,喻体是“冰墙”,所以一开始给人就设置了悬念,给读者以无限遐想;另外结合全文的中心主旨来分析,“冰墙”除了表层含义是将“孤立”比喻成“冰墙”,实则深层含义更透露出的是只有爱才能感化彼此,只有爱才能驱除心理的“冰墙”,也只有爱才能有效地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冰墙即是阻碍人们关系亲近的人和事。
12.本题考查的是阅读文章后的感悟与建议。可以分别从施加者、受害者、旁观者的角度回答问题,也可以综合回答。
示例:施加者: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享受爱的同时学会爱别人。
受害者:当被校园欺凌时,应该主动寻求帮助,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和同学友好相处。
旁观者:关爱被欺凌的人,劝阻校园欺凌行为,为他人搭建沟通的桥梁。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第②段描绘了上世纪70年代的快乐童年图,是为了引出下文当时经历的校园“孤立”的内容,且全文的情感基调并不积极明朗,而是沉痛的;B有误,从第⑩段“其实那时候我对这次行为能否奏效心里没数。站在山坡上的时候我是忐忑的,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样凶狠的事情”可知,我对当时的做法是犹豫的,怀疑的,并不坚信这个行动是正确的;C有误,从第⑩段“你觉得孤立她快活吗?”和第 段“不知道那个同学有没有听出我说这话时的忐忑”可知,我对此次行动始终是感到疑惑的;D正确,小说结尾通过爱世界的人与不信任世界的人之间的对比,强化了文章的主题,寄托了作者对于“爱别人并回报别人对自己的爱”的美好愿望;故选D。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已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少年的你》,都将血淋淋的校园暴力问题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其实,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不分学习好与坏,不分性别,校园霸凌一直存在。只是近年来随着媒介手段的发展,校园霸凌事件才频频进入公众视野,让我们看到“冰山一角”。
②校园霸凌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在《少年的你》电影当中,主人公陈念说了一句话,“你们所有人,都是凶手。”施暴者不知悔改,旁观者认为和自己无关,相比于剧情,现实往往更加残酷。阳光少年为何戾气丛生,变成了校园欺凌者?校园霸凌究竟是谁的错?施暴者为何如此肆无忌惮?谁来遏制未成年人施暴者骨子里的恶?……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深刻反思。
③如何有效遏制乃至杜绝校园霸凌事情的发生?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在家庭教育中,避免使用暴力,要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尊严教育、敬畏教育,多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内心,体会他们的感受。
④在学校中,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施暴者的惩罚力度,处罚不能高举轻打。不能将校园霸凌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另一方面需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让所有人意识到暴力行为的危害,让施暴者“不敢为”,将校园霸凌扼杀在摇篮之中。
⑤未成年人无知无畏,社会不能听之任之。在社会层面,相关法律、教育惩戒、预防性教育亟需创新,真正做到事先、事中、事后都能够及时有力干预。
⑥防校园霸凌,眼里容不得沙子,不要等流了血、出了事,才去严惩,为时已晚。全社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校因暴力行为必须零容忍。
(摘编自《面对校园霸凌必须零容忍》,人民网,有制改)
【文本二】
①多名教育、心理、法律人士呼吁,多个方面发力,织密学生安全保护网。
②相关部门、学校可组织讲座或辅导,指导家庭如何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发现问题时如何处理、父母怎样正确与孩子交流相处等;在学校内,要减少教师不必要的行政任务,让教师有更多精力去关心学生、构建更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和主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防范机制,真正发挥心理咨询、心理监测的作用,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化解。
③林林认为,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干预对象应该包括受欺凌者和欺凌者,而干预的重点不仅仅包括对欺凌者不良行为的矫正、对受欺凌者的心理辅导,还应包括对欺凌者和受欺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恢复。同时,规范心理从业者的工作资质,可通过政府统一购买形式,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
④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教育局行政办乔晓牧建议,明确界定校园欺凌的边界,以帮助校方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与当事人协调解决问题,完善校园欺凌具体工作的各项细则,如责任主体、处理流程、其他部门协同机制等。
⑤此外,还须从法律层面完善不足、树立明确红线,真正让施暴者“不敢为”。首先,应明确“家庭教育不得使用暴力”,避免出现认知上的暴力底线不清晰;其次,借鉴国外经验,对欺凌者入罪等作出明确规定;最后,加强校园法治教育和校园欺凌的知识普及,让更多学生真正法用法。
(摘编自《揭开校园欺凌的水下“冰山”》,《半月谈》,有删改)
14.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校园霸凌一直存在,只是近年来才多次进入公众视野。
B.既要严惩施暴者,又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才能遏制校园霸凌。
C.不管是受欺凌者,还是欺凌者,都应该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化解。
D.只要从法律层面完善不足、树立明确红线,施暴者就会“不敢为”。
E.文本一第②自然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电影片段与现实进行对比,论证“校园霸凌需要全社会深刻反思”这个观点
15.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论证思路。
16.你的同桌小林平时寡言少语,喜欢独来独往。有一次,你发现他被几名高年级同学调侃戏谑,作为同学,你会如何建议他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和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14.DE
15.文章首先以两部与校园欺凌有关的电影引出论题校园霸凌事件,然后提出校园霸凌事件的严重性,接着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分析有效遏制乃至杜绝校园霸凌事情的措施,最后再一次强调论点“面对校园霸凌必须零容忍”(意思对即可)
16.示例:(1)积极践行友善待人的准则,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2)和同学发生了矛盾和纠纷,也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如双方进行协商,请班干部协调,请老师出面处理,请好朋友出面调解等。(4)受到别人的欺凌时,可以用言语大声制止,并说明后果和危害的严重性,从而起到震慑欺凌者的作用。(5)当自己无法摆脱欺凌者的挑衅、纠缠、侮辱和围困时,应立即通过呼喊、打电话、递字条等适当办法发出信号,以求老师、家长、警察及路人前来解救。
【解析】
1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D.根据材料二第⑤段“此外,还须从法律层面完善不足、树立明确红线,真正让施暴者‘不敢为’”可知,“法律层面完善不足、树立明确红线”是让施暴者“不敢为”的一个条件,理解为充分条件不正确;E.结合文本一第②段首句可知,论证“校园霸凌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这个观点;故选DE。
15.本题考查论证思路。首先,第①段以两部与校园欺凌有关的电影引出论题校园霸凌事件;然后,第②段提出校园霸凌事件的严重性;接着,第③-⑤段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分析有效遏制乃至杜绝校园霸凌事情的措施;最后,第⑥段再一次强调论点“面对校园霸凌必须零容忍”。
16.本题考查提建议。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和生活经验来谈。
示例:1.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2.前往厕所、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欺凌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3.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4.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5.受到别人的欺凌时,可以用言语大声制止,并说明后果,如其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阅读线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材料二】
①春节期间,张艺谋导演的《第二十条》掀起了普法的高潮,其中一句“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更是掷地有声。最高检察院接连发布了两条影评,指出“正当防卫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实际上反映出了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更高的需求。检察机关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积极弘扬社会正气,‘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逐渐深入人心,更成为检察官办理这类案件必须遵循的法治理念。”
②著名法律学者罗翔也激赏《第二十条》,他坚定地指出“公平和正义早就在民众的心中,它只需被激活,而无需被教导”。他认为《刑法》是一种最严厉的制裁措施。在入罪问题上,还是应该兼采道义论和功利论,既有行为不法,又有结果不法,才能发动刑罚权。因此,只要行为或结果任何一项并无不当,就可排除犯罪。如果防卫行为正当,但结果不当;或者防卫行为不当,但结果正当,那都不属于防卫过当。
③他在论述中还引用了德国法学家耶林在《为权力而斗争》的话,耶林激动地指出,主张权利不仅仅是为了捍卫自己的物质利益,更重要是维护自己的道德存在和人格。任何目睹恣意侵犯权力的行为而感到义愤填膺、道德愤怒的人们,都会具有权利的理念感。这种愤怒感是对亵渎权力的具有道德性质的强有力的反抗;是法感所产生的最美丽、最振奋人心的证言。
【材料三】
①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时间持续、对个人施以心理恐吓、身体和言语侵害的恶意攻击。欺凌让受害者感到痛苦、羞耻、尴尬、恐惧、忧郁,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
②欺凌有三大显著特征: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校园欺凌的加害,方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有权力,体型、体能等方面的不对等因素,受害者无力进行有效反抗。
③通常有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人际关系不佳,潜在欺凌者会基于情绪(看不顺眼)及工具(钱及地位)目的而展开攻击。受凌者因力量失衡而无力反抗,或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他人。这越发会让欺凌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
④造成“校园欺凌”现象长期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当今各种文化交织、价值追求多元、思想思潮多变的大环境下,青少年很难辨别是非,容易被不良文化、不良生活方式影响。部分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逐渐扭曲了自己的成长轨迹。长此以往,便会滋生恶意,逐渐衍生出以强欺弱、助纣为虐等不良观念。第二,父母教育缺位。家庭是培养孩子成才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管理,或者溺爱孩子,不能及时纠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更有甚者,有些家长不仅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还会教唆孩子“不吃亏”“以牙还牙,以狠斗狠”,误导孩子成长。第三,学校法治教育缺位。部分学校和老师过分注重青少年的学业成绩,轻视法治教育,且法治教育资源有限,缺乏生动有效的教育形式,导致不少青少年法制意识薄弱,不能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不同类型校园暴力的具体内容
【材料四】
近年来,校园欺凌情况愈来愈受到社会的重视。《未成年保护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理,并适应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中职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综治办、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各地要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遭受欺凌和暴力,学校和家长要及时相互通知,对严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特别是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
17.阅读几则材料,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但是为了正在遭受不法侵害的他人而采取的制止行为,则不属于正当防卫。
B.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往往更易于受到持续性的、伤害性的和力量不均衡性的攻击。
C.某人为了避免自己的生命遭受不法侵害而采取了制止行为,结果导致侵害者死亡。其防卫行为正当,但结果不当,所以属于防卫过当。
D.王同学经常被李同学起各种不当的外号,引得其他人哈哈大笑。但这只是开玩笑,不属于校园欺凌。
18.阅读材料三中的图,结合该图分析,用一小段话概括校园暴力的内容。(50字左右,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19.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请你为减少校园欺凌现象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17.B
18.①校园暴力包括网络欺凌、社交欺凌、言语欺凌和身体欺凌四种。②其中语言欺凌的种类最多,在学生之间也最为常见。③其次是社交欺凌方面,情况也不容乐观。④身体欺凌和网络欺凌相对占比较小。
19.示例:①不能结交坏伴,避免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②当发生校园欺凌时,不能一味地忍让,应该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甚至可以寻求警方帮助,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能让欺凌者为所欲为。③学校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各种相关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④父母不能疏于管教,也不能溺爱孩子,而是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⑤国家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遇止校园欺凌事件蔓延。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积极协助学校治理校园欺凌事件,净化校园环境。
【解析】
17.本题考查内容的辨析。A.根据材料一第①段“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可知,为了正在遭受不法侵害的他人而采取的制止行为,也属于正当防卫,本项“但是为了正在遭受不法侵害的他人而采取的制止行为,则不属于正当防卫”有误;C.根据材料二第③段“如果防卫行为正当,但结果不当;或者防卫行为不当,但结果正当,那都不属于防卫过当”可知,防卫行为正当,但结果不当,不属于防卫过当,本项“其防卫行为正当,但结果不当,所以属于防卫过当”有误;D.根据材料三第①段“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时间持续、对个人施以心理恐吓、身体和言语侵害的恶意攻击。欺凌让受害者感到痛苦、羞耻、尴尬、恐惧、忧郁,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可知,王同学被李同学起各种不当的外号,七心理、身体受到攻击,这属于校园欺凌,本项“王同学经常被李同学起各种不当的外号,引得其他人哈哈大笑。但这只是开玩笑,不属于校园欺凌”有误;故选B。
18.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材料三“不同类型校园暴力的具体内容”可知,校园暴力包括网络欺凌、社交欺凌、言语欺凌和身体欺凌四种;根据材料三“不同类型校园暴力的具体内容”可知,在言语欺凌中,被同学威胁、恐吓占9.4%,被同学用不好听的外号称呼占34.5%,遭到同学的当中嘲笑占27.5%,有同学骂我或对我说难听段话占36.4%,可得出:其中语言欺凌的种类最多,在学生之间也最为常见;根据材料三“不同类型校园暴力的具体内容”可知,在社交欺凌中,有同学传播关于我的八卦、小道消息的占32.5%,被同学孤立、排斥占16.3%,可得出:其次是社交欺凌方面,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材料三“不同类型校园暴力的具体内容”可知,在网络欺凌中,个人信息被同学发布到网上的占6.0%,在网上被同学骂占8.3%,在手机上受到来自同学的嘲笑占10.6%;在身体欺凌中,被同学欺诈、勒索的占6.0%,被同学推搡或殴打的占17.4%,可得出:身体欺凌和网络欺凌相对占比较小。
19.本题考查提建议。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可知,可从“运用法律武器”的角度提出建议;根据材料三第④段“造成‘校园欺凌’现象长期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当今各种文化交织、价值追求多元、思想思潮多变的大环境下,青少年很难辨别是非,容易被不良文化、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可知,可从“不结交坏伴”的角度提出建议;根据材料三第④段“家庭是培养孩子成才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管理,或者溺爱孩子,不能及时纠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可知,可从“家长加强教育”的角度提出建议;根据材料四“《未成年保护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理,并适应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可知,可从“政府完善法律法规”的角度提出建议。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①加强法制教育: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未成年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知晓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法律责任,同时增强法律意识。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抵制不良社会风气,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文化和价值导向。③强化家庭教育:家长应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既不过分溺爱,也不疏于关怀,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④学校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校园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和引导。
20.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按要求作文。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谈你的感受、你的看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全球校园暴力和欺凌的报告显示,全世界有32.5%的学生遭到过校园欺凌。腾讯新闻曾经也做了一项校园欺凌公众认知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万6千名网友中,超过一半的人亲身遭遇过校园欺凌,24.2%的人曾欺凌过别人;而在这些欺凌者中,约83.9%的人曾经被欺凌过。
心向阳光,任何时候都不会感到寒冷;手捧玫瑰,走到哪里都能够散播芬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说:“使高校始终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洋溢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展现改革创新的时代风采”,饱含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进步的殷切期望。
要求:①自拟题目并将题目写到答题卡上;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章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④不得抄袭,不能套作,用规范字书写;⑤不少于600字。
【答案】参考范文: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席慕容曾说:“人生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我们就是那个过河的人。”我们穿梭于河流的左岸与右岸,渐渐地就会明白一个道理: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回望历史,一道道历史的沟壑,无数的仁人志士正是凭着这种善待别人的胸怀与气概,而成就了丰功伟业,留名青史。
诸葛亮懂得善待别人,他七擒孟获,却又以一颗善待他人之心,七纵孟获,从而使得孟获对他心服口服,继而俯首称臣,诸葛亮也因此受到世人的称赞。
唐太宗李世民同样也有一颗善待别人的心。他称帝之后,重用太子建成的谋臣,善待建成的部下,建立了一个大唐盛世。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渡过难关,就是帮助自己解脱困境,赢得幸福。
在一场战役中,一位上尉看到空中飞来了几架敌机,他意识到应该马上卧倒,但他发现不远处有位士兵还站在那里,就飞跃扑了过去将士兵压在了身下。敌机走后,他站起来,回头一看,不禁吓了一跳:他原先站的地方,已经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试想,如果那位上尉不想去善待别人,去关爱别人,他会安然无恙吗?肯定不会!不善待别人的话,他恐怕也早已被炸成碎片了。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善待别人的过错,用一颗宽容之心去对待别人,同样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促进彼此的共同发展。
二战中的德国,曾经杀害了大量的波兰人和犹太人,犯下了滔天的罪行。但二战后,他们不断地反省自己,不断地忏悔,并以实际行动为自己赎罪。而欧洲各国也都以一颗宽容之心原谅了他们。于是,一个实力不断增强的欧洲迅速崛起。欧洲各国的交流、融合,也在不断加强,促进了他们的共同发展。
人常说: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善待他人的同时,也是在善待自己。让我们来共同学会善待别人,包容别人,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解析】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
一、审题立意。材料作文的写作考查学生根据所给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立意,并围绕立意选材创作的能力。写作时要抓住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材料是关于全球校园暴力和欺凌的,暴力和欺凌体现的都是对人的不尊重,不懂得善待他人,关爱他人。“心向阳光,任何时候都不会感到寒冷;手捧玫瑰,走到哪里都能够散播芬芳”体现的是人要向善、人要懂得善待他人,关爱他人。据此可以围绕“善待他人”“关爱他人”等方面来写。据此可以立意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等等。
二、选材。可以记叙善待让他,从而也让自己得到善待的具体事例,表达“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的主题。可以确立“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的论点,然后列举关于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的名言警句或古今中外懂得善待他人进而获得他人善待的事例来论证观点,最后强调文章观点,呼吁大家要学会善待他人。
三、文体。本文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热点三 南方“小土豆”勇闯“哈尔滨”
●素材呈现
近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一批批游客涌入这座“冰城”,本地人使出浑身解数把游客当孩子宠,“南方小土豆”一时成为东北人的心尖宝,不少游客直呼“情绪价值拉满”。司机师傅打电话“摇人”只为了打听哪家麻辣烫好吃,大姨怕孩子冷亲手给陌生女孩调整围巾系法,园区游客互动全场齐声高唱《歌唱祖国》……就像当初从五湖四海“进淄赶烤”一样,如今大家聚到东北来了一场中国式的浪漫狂欢,天气虽冷但心中火热。无论是爆火的淄博还是现在“杀疯了”的哈尔滨,越来越多的游客不远万里奔赴一座城不再是为了“好山好水好风景”,而是为了吃一顿烧烤、玩一次滑梯、看一场表演,这背后折射的是游客需求的变化。在种种压力之下,年轻人需要一个情绪释放出口,而这些城市的人文关怀和旅游氛围,刚好契合了他们的情绪价值需求。
在东北,努力适应社会的年轻人褪去了成年人的“伪装”,做回了天真无邪的小孩儿。他们被流量推搡进了这座“冰城”,去冰雪大世界滑滑梯蹦迪、去洗浴中心体验搓澡文化、去早市感受东北的物价,在东北人的一声声“孩砸”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四海皆朋友。热气球从雪地升起飘向苍穹,成为白茫茫的世界中的一抹亮色;雪地越野车载着一串游客在雪地上滑行,兴奋的尖叫声和爽快的大笑声成了这片土地独特的背景音……在这里,人人都可以成为小孩儿,玩上热气球、滑滑梯、小火车等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看似只有小孩子玩的幼稚东西。在这里,人人可以尽情地大笑大叫,不会有人投来怪异的眼光,大家都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情绪。在旅途中,他们不再是朝九晚五的“社畜”,也不再是“卷生卷死”的学生,他们只需要沉浸在旅途中,当一个任性的“小土豆”。与之相对应的,哈尔滨从政府到商家再到市民,全都开启了“哄土豆”模式。有努力温柔变成“夹子音”的出租车司机,有喊“公主”的烤肠大叔,有扶小姑娘下楼梯的热心大姨,冻梨、冰雕玫瑰、泼水成冰也统统安排,热情让这座“冰城”变得更有温度,也让游客可以忘掉烦恼、打破隔阂,任性又痛快地玩一次。
●热点相关
1.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