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日本
第1课时 日本的位置、地形和气候
教 学 目 标 一、课时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的地形、气候与河流。 4.通过观看微课学习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5.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感,树立防震减灾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难点: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 学 过 程 新课 导入 (多媒体)播放日文歌曲视频《樱花》,导入并板书课题。
自 主 学 习 出示学案,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1.日本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各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大部分地区位于30°N~45°N,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2.日本主要由哪些岛屿组成 参考答案: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个大岛以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 3.日本地形以哪些地形种类为主 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平原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富士山是日本最高的山峰,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4.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日本群岛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5.日本主要有哪两种气候类型,气候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日本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小 组 探 究 活动一 东亚岛国 (多媒体展示图片:标有日本位置的世界地图或亚洲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 (东部)位于太平洋的什么方位 (西北部) (2)日本是一个岛国,主要由哪些岛屿组成 从北向南依次说出来。(日本四大岛是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3)日本濒临哪些海洋 (太平洋、日本海)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中国、韩国、朝鲜和俄罗斯) (4)为什么日本海岸线长 (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漫长) 活动二 日本的气候 多媒体展示东京和北京1月和7月气温和降水量对比表格,让学生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城市最冷月(1月)均温最热月(7月)均温年降水量东京3.7 ℃25.1 ℃1 610毫米北京-4.7 ℃26.1 ℃636毫米
(1)东京和北京分别是什么气候类型 (东京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 (2)从降水量、气温变化幅度两方面比较东京和北京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东京冬季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气温变化幅度差异小,且东京的降水量比北京丰沛,这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 (3)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日本为岛国,气候受海洋影响大) 【易错易混】 日本气候虽然具有海洋性特征,但是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仍然属于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教 学 过 程 互 动 探 究 探究点 日本多火山、地震 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参考答案:日本主要处在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2.世界上有哪两大火山地震带 日本处在哪个火山地震带上 参考答案: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3.分析火山喷发的利与弊。 参考答案:利:火山在非活动期间,可以开辟为旅游地和科研基地,火山分布地区温泉众多,可以成为理疗和休闲地区。 弊:火山喷发会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如火山灰会阻碍交通,使人得呼吸道疾病,影响工农业生产等。 4.防震减灾:你知道有哪些办法可以预防地震,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吗 参考答案:防震知识宣传、教育、演习相结合、设计抗震建筑、采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减轻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加强对地震前兆(动植物、地下水、气象异常等)的预测预报。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日本、中国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特别是日本多地震,因此平时多加强地震防震减灾知识方面的学习及演练,了解生活中的设施结构,多了解地震前兆的预测预报很有必要,将防震意识根植于生活中。 播放微课《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课堂总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日本是东亚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个大岛以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山地丘陵约占全国面积的3/4以上;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但领土狭长,南北所跨纬度较大,各地气候差异显著,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
板 书 设 计
当 堂 达 标 1.日本的国土轮廓像只桑蚕,该国领土的四大岛屿中纬度最高的是( C ) A.本州岛 B.九州岛 C.北海道岛 D.四国岛 2.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D ) A.岛国面积狭小,多山地丘陵 B.位于两大板块的张裂地带 C.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D.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3.日本的地形特点是( B ) A.高原广布 B.山地丘陵广布 C.平原、丘陵广布 D.平原广布 4.日本的气候与同纬度的大陆相比具有( C ) A.大陆性 B.季风性 C.海洋性 D.季节性 5.日本的降雪集中在( A ) A.日本海沿岸 B.本州岛内部 C.国土南北两端 D.太平洋沿岸
教学 反思
第2课时 日本的经济、文化、人口与主要城市
教 学 目 标 一、课时目标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条件、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及经济特点。 2.了解日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举例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3.根据资料说出日本的东西方融合的文化特点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4.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日本工业的分布与迁移。 5.通过观看微课学习日本高度发达的经济、东西方融合的文化。 6.通过对日本经济对外依赖性强的分析,培养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方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条件、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及经济特点。 2.日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 难点: 1.日本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 2.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 学 过 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有关日本的视频素材,导入并板书课题。
自 主 学 习 出示学案,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是如何快速发展本国经济的 参考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2.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有利条件:人力资源丰富和海上运输便利,科技和管理经验先进。不利条件: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原料和燃料主要依赖进口。 3.日本工业有哪些主要部门 其分布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主要部门有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精密机械、造船、钢铁、化工和医药等。主要工业区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 4.日本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其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如何 参考答案: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农业现代化重视生物技术和水利发展,以使用小型农机具为主,精耕细作,科技含量高,农业生产水平高。日本交通运输业发达,已形成以海运为主,海、陆、空密切结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5.日本文化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东西方融合的文化。 6.日本的民族、语言、宗教分别以什么为主 参考答案:居民绝大部分为大和族,通用日语,多信奉神道教和佛教。 7.日本有哪些主要的城市 参考答案:东京、京都、奈良、大阪、名古屋、横滨、神户等。
教 学 过 程 小 组 探 究 活动一 日本的资源与工业 多媒体展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进口量占原料需求总量的百分比,回答下列问题: 原料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矿石棉花进口比例99.7%94.3%90.9%99.8%92.3%100%
(1)日本为什么要大量进口能源和矿产 (日本矿产资源和能源贫乏,需求量大) (2)日本进口的铁矿石、石油、煤炭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和地区 (巴西、西亚、澳大利亚) (3)日本国内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水能、森林、海洋资源等) (4)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这样布局有何好处和坏处 (好处:便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坏处:污染严重) 活动二 日本的农业 (1)为什么日本耕地面积狭小 为什么农业机械以小型农机具为主 (从地形方面分析) (2)为什么日本农业现代化侧重生物技术和水利发展 (从耕地面积、地形、气候方面分析) (3)日本适合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从气候方面分析) (4)日本发展海洋渔业的主要有利条件有哪些 (从临海位置、渔业资源、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
互 动 探 究 探究一 日本工业的分布与迁移 1.日本工业沿海布局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日本矿产资源不足,国内市场狭小,需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沿海多优良的港口,交通便利,便于原料的运进和产品的输出。 2.日本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本国经济的 参考答案: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3.近年来,日本的传统工业逐渐向海外迁移,这对日本和迁入国(东南亚和中国东部沿海)各产生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对日本的影响:降低生产成本,减小本国环境污染。对迁入国的影响: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加重了本国的环境污染。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图解日本经济特征、分布及原因 播放微课《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服》《寿司》。
教 学 过 程 课 堂 总 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日本的经济、文化、人口与主要城市。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原料和燃料主要依赖进口,工业制成品大量销售到海外市场。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便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当代日本文化既保留有东方民族的传统内容,又兼有西方文化特色。居民绝大部分为大和族,通用日语,多信奉神道教和佛教。首都是东京,新兴科学城是筑波。
板 书 设 计
当 堂 达 标 1.二战后日本经济能够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国内自然资源丰富 B.进口原料,出口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C.耕地广阔,农业发达 D.人口众多,产品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 2.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B ) A.位于两大板块之间,多火山、地震 B.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便于运输 C.日本森林资源丰富 D.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3.近年来,日本加大海外投资,不断地把工厂迁移到国外。对迁入国来说,其好处是( A ) ①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②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④提供丰富的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日本的文化、艺术深受中国影响,最明显的表现是( C ) A.古建筑方面 B.工业技术方面 C.文字方面 D.农业技术方面 5.日本新兴的科学城是( C ) A.神户 B.长崎 C.筑波 D.名古屋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