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试题
高一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①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从甲骨文所记录的
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或质量都无愧为上乘。
②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
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隶变之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标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都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③汉字在它的青春时期,不但勤勤恳恳地为中华民族服务,还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
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文化圈。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先是直接学汉字,读四书五经,公元720年成书的《古事记》就是用文言文写的,750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的表音文字——假名,用汉字和假名拼音来书写日语。二战期间,曾有人提出要废除汉字,因为汉字已经用“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废除不成,后来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规定了1945个汉字作为“当用汉字”。朝鲜从公元372年起使用汉字,1444年也创制了汉字笔画式的谚文字母,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韩国1987年规定,小学只学谚文,中学学1600个汉字。越南在汉代中叶之后纳入中国版图一千年,一直以汉字为正式文字,直到1945年才改用拼音。正是因为汉字以表意为主、不精确表音,所以才能够被不同语系的语言借用为文字符号,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④几千年间,汉字的形体发生过甲、金、篆、隶、楷、草等字体的变化,在笔画的选择、结构
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经过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断的探索实践,在时代的演变中,创造了书法艺术。汉字不但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还成为类似西方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这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摘编自《光明日报》李如龙《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
1.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一项是( )(3分)
A.汉字作为汉语的书面符号,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由汉字书写而汇成的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中华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B.汉字有着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在它的青春时期,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C.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使得不同民族能够共同创造统一文化,也使得中国这个拥有数亿人口多个民族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D.汉字的书写形成了书法的艺术,历代书法大家留传下来的珍贵墨宝成为类似西方的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是华夏子孙的宝贵遗产。
2.下列关于原文第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汉字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所以才能够被日本、朝鲜、越南等不同语系的多个国家借用为文字符号,并沿用千年至今。
B.由于汉字已经以“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所以二战期间日本试图废除汉字成,后来只能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
C.“谚文”是朝鲜从公元372年起使用汉字之后,在公元1444年利用汉字的笔画创造出的文字,即使现在,汉字在韩国依然有影响。
D.明治维新前日本已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公元720年成书的《古事记》即用文言文写就,750
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表音文字——假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科举取士使得《切韵》系韵书作为汉字标准音普及全国,这使得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B.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间,是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红楼梦》代表着当时白话的最高成就。
C.汉字经过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的探索实践,发生过多种字体的变化,但自从隶变之后,字形是基本稳定的。
D.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因形声字字形少变,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不会因语音变化而影响书面阅读和文字沟通。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27分)
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某。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备:防备
B.赵王让李牧 让:责备
C.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微:假如没有
D.悉勒习战 勒:统率、组织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B.范增数目项王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B.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王翦因急击赵 D.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
不如因善遇之 拔剑切而啖之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李牧用兵蓄势待发的一组是( )(3分)
①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②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
③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 ④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⑤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⑥牧杜门不出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⑤⑥ D.②③⑥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项是( )(3分)
A.李牧对待匈奴进犯的态度是防守不战,并“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原因是他明白攻打匈奴时机尚未成熟,不能够作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谓的牺牲,另一方面是为了消磨匈奴的斗志。
B.李牧复职后,依照王令施行严守政策。匈奴仍认为他是胆怯,后他一战大败匈奴,使其后十余年
匈奴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的城池。
C.“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以及“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颜聚代
李牧。李牧不受命”这些事例 ( http: / / www.21cnjy.com )充分表面了李牧坚持固执的一面。
D.李牧不仅能守,而且善战。大战匈奴,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准备措施,以充实强化自己,引诱麻痹
敌人,最后战术得当,击败了入侵者。
9.请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日击数牛飨士,习射 ( http: / / www.21cnjy.com )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两题。(共6分,每题3分)
边上闻笳①(其二)
【唐】杜牧
海②陆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注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边上:指边塞、边关。笳是一种乐器,流行于塞北游牧民族。②海:瀚海,即戈壁沙漠。
10.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答:
11.诗中“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12.根据提示,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0.5分,共7分)
(1) 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2)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中,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借助想要融入康河的意愿来表达永久爱恋康桥的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戴望舒的《雨巷》中,诗人描摹丁香姑娘离我渐行渐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
(4)在《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前来为荆轲送行的人听到高渐离和荆轲慷慨悲歌后的反应。
(5)在《记住刘和珍君》中,作者对那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刘和珍一样勇于正视现实,敢于面对流血牺牲的的革命青年的斗争精神进行讴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观刈麦》一诗中描写农夫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酷热的天气里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句子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13.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距离 安晓斯
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
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这在农家可是大事。
说啥也得去看看我们那大胖孙子。张叔和张婶没事就唠叨这话题。
儿子张晖真争气。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听说那个城市很大,距离张叔和张婶有五百多公里。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儿子就报喜来了。说在那个城市找了个对象,叫楚雪,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条件很不错。
张叔就说,那我和你妈去看看,替你把把关。张晖就说爸妈你们别来了,这么远的路,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张叔和张婶就一直等啊等,到底没等来。
终于等来消息了。是儿子准备结婚的消息。张叔和张婶就告诉儿子准备去一趟。儿子说,爸妈你们别来了,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好了。还有,把咱家的旧房子拆了再盖一次,人家是城里的姑娘,回去也得有个干干净净的地方不是
从此,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张叔还一咬牙,卖了猪粜了粮食,就拆了旧房盖了新房,还更换了所有的家具。儿子电话来了,说结婚就不回去了,楚雪家把啥东西都准备好了,房子、车子也都买好了,不用咱家花钱。张叔不听,那咋行,咱必须得拿点钱。两天后儿子打来电话,楚雪家把在地下停车场买车位的事让给咱了,爸妈你们就寄五万元钱好了。后来,张叔和张婶才知道,他们花五万元购买的车位,实际上就是用白漆画的一个长方形框。
儿子终于打来电话,说结婚日子定下了。楚雪家里人说,路太远,爸妈你们就别过来了。结过婚,我抽时间带楚雪回去一趟。
张叔和张婶就在家里等。每天,老两口除了干农活儿,回到家就开始收拾房间,扫啊擦啊,虽然累点,可是心里很高兴。
儿子终于又打来电话了。火车票儿子都给买好了。张叔和张婶就按儿子说的,怎么到车站去取票,怎么坐车,怎么出站,在哪等,都一一记下了。坐在火车上,张叔和张婶兴奋得没法说,张婶就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听着火车上来回吆喝的卖饭声,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
下了车,儿子已经在出站口等了。到了一家宾馆。张叔说,咱不住这里,我和你妈就在你那住一夜,看看孩子就走。儿子的双眼就湿湿的。
饭后,张叔和张婶就和儿子一起去看孙子。进了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亲家,都来了。很亲热的声音。楚雪,快来,你爸妈来了。还是那个女人的声音。张叔和张婶就知道一定是亲家母了。换了拖鞋,儿子就拉着张叔和张婶在一个紫光灯下照了一会。
有了孩子,我们从外面回来都要照一会儿,杀菌效果很好的。还是那个女人亲热的声音。坐下来喝茶的时候,张叔就拿出那两个红包来。张婶就说,楚雪啊,这是给你的,10001元,在咱农村老家叫万里挑一。这是给孩子的,8800元,咱老家叫宝贝蛋蛋。别嫌少,是爸妈的一点心意。
闲聊了一会,张叔和张婶就提出想看看孩子。亲家母就说,好不容易哄睡了,脚步轻点儿,咱去看看。轻轻地推开卧室的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罩着粉红色蚊帐的婴儿车。距离一米远时,张婶想上前抱抱孙子,亲家母就拉住张婶说,咱今天就不抱了呵,就看看。哄孩子睡着不容易。张叔和张婶就隔着那个粉红色的小蚊帐,在朦朦胧胧中看见了孙子红朴朴的小脸蛋儿。
第二天一大早,哭了一夜的张叔和张婶就来到了火车站。离开宾馆时,张叔没有告诉儿子。他把儿子交的押金留在了服务台,自己结算了房费。
张叔对张婶说,看出来咱儿子有多难了吧。张婶流着泪点点头。哎,老头子,我眼神儿不好,你到底看清楚咱孙子没有?张叔没说话,大把的泪涌了出来。
(选自《小说选刊》2013年第11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张叔和张婶每天唠叨要去看孙子,这既表明了对孙子的牵挂,对晚辈的疼爱。
B.儿子说在城里找了个对象,是独生女,家里条件不错,这些话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为
写“距离”埋下伏笔。
C.小张结婚前后,几次拒绝父母的探望,声称要回家看看,并要求翻盖新房,实际这都是小张的
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
D.张叔和张婶的亲家——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小市
民的庸俗心态比较重。
E.小说结尾,张叔和张婶的眼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既感动了读者又巧妙地暗扣了
题目,发人深省。
(2)小说开篇就写“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张叔和张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小说的题目叫“距离”,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反映了哪些方面的距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引擎(qíng) 推诿(wěi) 烙(lào)印 奴颜婢(bì)膝
B.花冠(guān) 龋(qǔ)齿 包 扎(zhā) 纤纤(xiān)玉手
C.夹(jiá)袄 豇(jiāng)豆 纤(qiàn)绳 长歌当(dāng)哭
D.蒙(méng)骗 顷(qǐng)刻 择(zhái)菜 前倨(jù)后恭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直接了当 各行其是 出奇致胜 屠戮妇婴
B.不顾细谨 张皇失措 卑躬曲膝 腐朽糜烂
C.并行不悖 水乳交融 以逸代劳 震聋发聩
D.桀骜锋利 黯然泣下 既往不咎 再接再厉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新疆天山成功入遗,天山申遗的成功,使天山巧夺天工的景物成为今年出游的亮点。
B.在春秋战国时期,学派出现了,而且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盛局面,留下了一批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C.《爱情公寓4》播出后,虽然该剧导演一再表示还没有开拍下一季的计划,但网上关于《爱情公寓5》的猜测一直风生水起。
D.我们也不妨回头看看各家品牌的汽车设计风格都是怎么变化的,今天就从欧洲车说起,每个大品牌挑选一个典型车型,管窥蠡测。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春夏之交,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变化幅度大,大家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因气温骤降造成了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
B.“病来如山倒”,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在突发前身体都会有一些征兆,只是我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罢了。
C.一家心理卫生院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这些人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D.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己经成为力量与神奇的代表。
①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④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⑤作为六畜之首 ⑥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A.③⑤②⑥④① B.④⑤②③⑥① C.④③②①⑥⑤ D.③①⑥⑤④②
19.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世界冬奥会的标识,请找出该标识上除字母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5分)
(1)要素(2分):
(2)设计之妙处(3分):
五、写作(60分)
20. 请以“拥有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③不少于800字。
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章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1.【参考答案】B
【解析】不符合题干要求,不属于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的表述。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主要概念的含义理解的能力。
2.【参考答案】A
【解析】汉字不是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和理解能力。
3.【参考答案】D
【解析】不是“形声字”而是“汉字”的字形少变。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27分)
4.C (微:隐藏,藏匿,引申为暗中)
5.D 6.C
7.A(①是官任②是麻痹对方后,大获全胜⑥是李牧被贬在家)
8.B(“如故令”是按照原的法规、号令办事)
9、翻译(共12分)
(1)(共3分)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①飨:犒劳。 ②间谍:侦查人员。 ③遇:对待。三处翻译正确, 各得1分)
(2)(共3分)那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 ( http: / / www.21cnjy.com )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的百姓都背叛了他。(①举:尽。②刑:处罚人。 ③胜: 尽。三处翻译正确,各得1分)
(3)(共3分)派人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①所以……者:……的原因。
②出入:进入。 ③非常:意外的变故。三处翻译正确,各得1分)
(4)(共3分)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就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到达今天这个地步,依靠人家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微、因、敝三处翻译正确,各得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10.(3分)前两句写了塞外的沙漠、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关的小草和杨树(1分)。茫茫无边的戈壁沙漠上已经没有风尘漫天,边关的草儿也绽出了新绿(1分)。可是塞外依然没有多少春意,因为不管春夏秋冬,塞外的杨树始终不见洋溢春天气息的绿色(1分)。
11.(3分)从“海”“边草”“白沙” ( http: / / www.21cnjy.com )“荣枯不见绿杨春”可见客居边关,环境萧索之愁(1分);从“独”可见离乡孤独之愁(1分);从“离乡万里”可见思乡之愁(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个0.5分,共7分)
12.(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只水草。(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4)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5)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6)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1分)
13.(1)(共4分)CD(C“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错;D“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没有依据。)
(2)(共3分)①突出了张叔张婶渴望见到孙子的心情。(1分)②引出下面的故事情节。(1分)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
(3)(共6分)①疼爱儿子。多次准备,盼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孩子回家;处处为儿子着想。②勤劳。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③节俭。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④讲礼数。儿子结婚时,张叔强调“咱必须得拿点钱”;张婶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⑤宽厚(宽容、忍让)。想见孙子,没有真切的见到,却不责备,有泪自己流。。(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4)(共4分)①小说的人物分别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市和农村,地域上有距离。②小说中小张的家庭和妻子家庭的经济条件有距离。③以张叔和张婶为代表的农民和妻子家为代表的城里人有精神和文化上的距离。④小张和父母,妻子和公婆,亲家之间有亲情上的距离。(每点2分,共4点)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4.A(B. 扎zā C. 当dàng D. 蒙mēng)
15.D (接——截; 曲——屈;代——待)
16.B(弥足珍贵:更加值得珍爱、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视。使用正确。A.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使用对象只能指“人工”的东西。对象误用。C.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不合语境。D.管窥蠡测: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
17.C (A.不合逻辑,“造成了”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既成事实,时态错误,可删去“了”。B.语序不当,可将“我们没有引起”改为“没有引起我们”。D.成分残缺,实现缺少宾语。)
18.B (仔细研究上下文和题中6句话的内在逻辑关联,B选项是最恰当的)
19.(共5分)
(1)要素:中国书法“冬”字,滑雪运动中的人物的形态和滑道、数字2022、奥运五环。(2分)
(2)设计之妙处:①中国书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冬”字、滑雪人物、滑雪巧妙结合,突显了“冬奥会”主题,展现运动活力,彰显中国文化魅力。②“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于“2022”,点明举办时间。③与奥运五环的组合凸显了奥林匹克精神。(三点各1分,共3分)
五、作文(60分)
20.作文的审题主要在“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的含义上。可以把“阳光”理解成“太阳光”,也可以从比喻的角度把“阳光”理解为“阳光般的爱”“阳光般的温暖”“阳光般的心情、心态”“阳光般的生机、永恒”“阳光般的纯净、宁静”“阳光般的光明、追求”等等。
附文言参考译文: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
一年多,匈奴每次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当时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城邑。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杀死了。撤销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翦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赵葱的军队,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赵迁和赵军将领颜聚,终于灭亡了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