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书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书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2 10:0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
--《书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走进背景,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2、品读诗题,疏通诗歌大意;
3、知识扩展,了解同时代诗人的共同命运。
【教学重点】
从诗歌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背诵并进行理解性默写。
【教学难点】
1、积累爱国方面的诗歌;
2、了解南宋时期诗人的共同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国诗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
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句呢?
二、知人论世、走进作者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陆游留下绝笔诗《示儿》,含恨离世。
陆游“六十年来万首诗”,一生存诗9300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陆游诗歌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也有很多抒写日常生活的清新之作。
【背景简介】
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此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62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载,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现实情况:壮志难酬,年华空老。
三、品析诗题、鉴赏文本
解题:书---抒发,愤---愤懑、悲愤,书愤---书愤:抒发心中的愤懑、不满之情。
思考:
· 所书何事?
·所书何愤?
·“愤”的根源是何?
【整体感知】
【各个击破---首联】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早岁:早年;那:同“哪”;中原北望气如山:收复故土的豪迈坚定如山,指北望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中的地区。
译文:早年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中的地区,幻想着收复失地的豪气坚定如山。
首联写了诗人回忆早年血气方刚,收复中原的豪心壮志。
世事艰:
1.自己经历坎坷,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仕途多阻)
2.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主和派妥协退让,打压排挤爱国志士。(奸臣当道)(朝廷懦弱)
3.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难以实现。(主战多阻)
【各个击破---颔联】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两句写景的句子有什么特点?(艺术手法)
不用动词,不用虚词,纯意象的组合。
简洁明快,使节奏更加紧凑,情感表达更有力。
(楼船、铁马)紧张的战争氛围
(夜雪、秋风)酷烈的战争坏境
(瓜州渡、大散关)险要的军事据点
组成了两幅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现在形成鲜明对比。
【手法拓展】
列锦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手法。全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构成了生动可感的画面,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使诗词的意境更鲜明
列锦语句中每个名词代表一种事物,体现一幅画面。
列锦的句子,就如把一幅幅单一的小画组成一幅综合性的大画,因而内容丰富,艺术境界色彩鲜明。
·使诗词的叙事更简远。
如:《书愤》作者这是回顾当年的戎马生涯,只抓住其中几个基本的要素:主体——楼船、铁马;时间——夜雪、秋风;地点——瓜州渡、大散关。勾勒出一幅辽阔宏伟的图画。
【各个击破---颈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恢复都城已成空谈。
·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达力什么样的情感?
用了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许为“万里长城”的典故。
作者以檀道济自喻,“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既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各个击破---尾联】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用典明志。诸葛亮坚持北伐,一表名世,名满天宇,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谁堪伯仲间:“谁堪伯仲间”,含蓄地谴责了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以致收复大业无人领军,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
陆游仰慕《出师表》中的哪些精神品格?
北定中原、还于旧都——陆游抗金北伐、收复失地的毕生心愿;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陆游忠心报国、矢志不渝的情怀;
亲贤臣,远小人——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借鉴的。
拓展:
【诸葛亮事迹】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二川:指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
排八阵:指诸葛亮在刘备伐吴败退后,在鱼腹浦布下石阵击退东吴的陆逊追兵。
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指诸葛亮北伐曹魏,在五丈原病重,在帐中布阵, 点燃七七四十九盏油灯借寿(小说中的艺术化加工)。
东和北拒:指诸葛亮一生的战略,东面跟孙吴讲和,北面与曹魏对抗 。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指诸葛亮运筹帷幄,精通术数,有神机妙算之能 。
【小结】
·诗人的“愤”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愤:世事艰 “愤”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北伐。
二愤:空自许 “愤”壮志难酬、请缨无路。
三愤:鬓先斑 “愤”岁月蹉跎,年华空老。
四愤:谁堪伯仲间 “愤”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无人领军。
“愤”的根源: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艺术手法】
①用典:塞上长城、出师一表。效果:委婉间接、言简意赅。
②借古讽今:尾联高度赞扬诸葛亮,实则对南宋朝廷偏安于江南、偷安一时的讽刺,抒发了诗人极大的愤慨。
③对比:气如山、鬓先斑;塞上长城、空自许
④列锦: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⑤比喻: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⑥虚实结合:
颈联上句“塞上长城”写理想,气势雄伟,意境高远,从大远处落笔,是虚写;下句“镜中衰鬓”写现实,感情沉郁,格调凝重,从细处近处用墨,是实写。在虚实的映衬中,加重了诗歌雄壮悲愤的基调。
【知识扩展】
那是深深刻在南宋文人心上的一个无法磨灭的耻辱!
1、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2、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岳飞《小重山》: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时代的悲剧】
共同的情结,陆游是“中原北望”“心在天山”、辛弃疾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岳飞是“为功名”。“天下事”也好,“功名”也好,指的都是收复中原的大计。
相同的际遇,陆游是“已先斑”“鬢先秋”、辛弃疾是“可怜白发生”、岳飞是“白首”。可见悲剧并不是陆游一个人的,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是南宋所有有志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志士们共同的悲剧,甚至直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以身殉国。
他们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们的悲怆是英雄们共同的悲怆,陆游终生没有解开的情结不是他个人的情结,而是所有南宋爱国志士们共同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