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17《跳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流程图,回顾故事内容。
2.抓住关键词感受孩子当时情况的危急,朗读表现当时情况的危急。
3.能客观分析形势发展,尝试还原船长的思维过程,明白船长办法好在哪,感悟船长富有经验、机智勇敢等品质。
【教学重难点】
能客观分析形势发展,尝试还原船长的思维过程,明白船长办法好在哪,感悟船长富有经验、机智勇敢等品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了解故事,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完成课文课后练习一。
设计说明:初读的目的是了解、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如何对初读进行检验呢?通过一道练习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内容。
2.交流:
水手取乐(起因)——猴子戏耍孩子(经过)——船长逼孩子跳水(结果)
(用时大约5分钟)
3.梳理故事中的人物。
同学们,这个故事中人物有水手,孩子,猴子,船长,整个故事中,他们的思维过程究竟是什么样呢?
板块二 从结果入手,探索船长思维
1.故事的结果是什么?
(船长逼孩子跳水。)
2.读课文最后二个自然段,思考:船长为什么要逼孩子跳水呢?
(跳水是最好的救孩子的方法。)
3.讨论:这是最好的选择吗?你们还能想出哪些方法?
第1种方法:孩子回头,自己走下来;
第2种方法:水手爬杆营救;
第3种方法:方法船长船长自己上去救孩子;
第4种方法:叠罗汉;
第5种方法:用被单铺在甲板上,营救孩子;
……
4.思辨阅读:跳水是不是最好的方法?
师:跳水是不是最好的方法?同意的请举手。
师:船长做出了最好的选择,他是否有过时间进行思考?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课文当中,找到依据。
生:船长本来是想打海鸥。
生: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
生:同时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
师:刚才同学们联系前后文,左右关联,就可以知道船长做出的决定是当机立断,没有过多的时间准备。
5. 品读“40秒”,感受人物的思维品质。
师:40秒钟——是水手营救的时间,是可以计算的。船长的思考,有时间吗?没有时间。同学们,假如一定说船长是有时间的,那个时间就是——
生:电光火石间
生:那就是一瞬
生:那个时间就是转眼间
生:那个时间就是刹那间
师:可见船长的思考几乎没有过程,这种思考源自于什么?
(来自于思维、职业、经验、还有那与儿子之间的亲情!)
板块三 关注猴子——那只猴子想干嘛?
1.关注猴子想法。
师:小朋友,这只猴子究竟在干了什么?
生:猴子在逗孩子
师:它的目的是在干什么呢?
生:猴子想讨好众人
2.聚焦水手的“笑”,理解猴子的思维。
(一)第1自然段“哈哈大笑”。
师:“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同学们,这笑声能够翻译成语言的话,水手大概会在说些什么?
生:加油啊,去逗他呀。
生:猴子,你太厉害了!
生:猴子,你干的漂亮!
师:这笑声中有一种鼓励,一种纵容,有一种赞许。
(二)课文第2、3自然段“又大笑起来”“笑得更欢了”。
师:同学们,猴子惹孩子着急的目的是什么?
生:恶作剧,引水手发笑,讨好众人。
师:把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桅杆、撕帽子、咬帽子,丑态百出,讨好众人,逗水手发笑。于是,水手们笑得更欢了。此时此刻的笑声,如果翻译成中文的话,会翻译些什么?
生:哇,真有意思啊!
生:太好玩了!
生:太刺激了!
生:猴子继续。
【解读】两次分析“笑”,发现解读差不多的时候一定要少了些什么,否则不会平白无故的“笑”,这可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我们看到“哈哈大笑”“又大笑起来”“笑得更欢了”的时候,除了刚才的鼓励、怂恿、赞许之外,一定还有全新的含义,否则不会“笑得更欢了”,你发现为什么更欢吗?我们在第1句中发现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跳得很很开心,水手的内心其实还有一个非常细微的想法——挑战船长。环游世界的帆船,环游世界要80天左右,猴子知道这个孩子的身份。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外衣。
3.猴子做了一件极致的事情。
(1)师:猴子设置了终极考验,想得到众人的认可。猴子的心理是越来越得意,孩子处境是越来越危险。所有的情况都已经置顶,此时必须有一个结局——朗读第5自然段。
(2)梳理危险前的众生相。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板块四 聚焦孩子动作、心情,理解孩子的思维
1.默读课文,孩子的动作、心情有什么变化?
(放松、自由——哭笑不得(无奈、冲动、愤怒)——脸红了(反击)——气极了——乐极生悲)
2.理解孩子的思维。
做事要适可而至,不要失去理智。
板块五 拓展延伸,升华感受
孩子被救上来以后,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
展开想象,说一说,再写下来。
引导学生从水手的表现,孩子的不顾一切,船长的行动等方面去考虑,联系自身实际说说遇事该怎么做或不该怎么做——沉着果断,不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