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郊区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期中)历史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郊区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期中)历史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2 11:4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
历史学科(2024.4)
温馨提示: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
本卷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中围原始文化里罗棋布,多姿多彩。右图古
人类遗址与原始文化遗存,空间位置标示正
确的是()
A.①——大汶口文化
B.②——河姆渡文化
C.③——北京人遗址
D④——元谋人遗址
2.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
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3.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
图,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4: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
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B.民贵君轻的主张
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田的倾两
5.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至前殿,由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等官员依次奏事
②告诫军机处切勿泄密
③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园者,令各条上”
④引见俘获的突厥颇利可汗,诸葬对长奉上“天可汗”尊号
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
6.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
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7.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
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
A.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西周重视天文观测
C.楚国制漆工艺精湛D.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
8.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
现了()
A.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9.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议以文字形式报
呈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
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D.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10.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己不大适应社会需要,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
的袴褶渐成主流。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央集权的强化B.经济重心南移C.民族交融的加强D.对外贸易发达
11.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
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举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
了隋唐时期()
A.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12.表1唐诗(摘录)表1
诗人 诗句 出处
李钟 "劬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全唐诗》
牡甫 “渔人漾舟沈(沉)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刘禹锡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由表1可见()
A.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在天津考生领取答案.宫廷文化已经普及到民间
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D.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
13.“苏美尔地区盛产芦苇和黏土而缺乏木材、金属等原材料。因此,黏土泥板和芦苇杆就成了本地特有的书写工具。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个个笔划,几个笔划组
成一个文字。”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古代西亚地区广泛使用②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③那尔迈调色板是该文字的代表④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4.在儒家观念中,服装为礼仪之基础。佛教传入后,原本布幅裹身、袒露肩臂的服装形制不断
变化,至唐朝时期发展为与世俗服装相近的交领右衽、两袖俱全的款式。这一变化说明()
A.佛教服饰开始走向世俗化B.佛教逐渐同儒家思想融合
C.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倾向D.唐朝文化的包容与开放性
15.元文宗大兴文治,“思辑典章之大成,以示治平之永则”,诏令编纂本朝的典章制度史。
1331年书成,赐名《皇朝经世大典》。按元文宗指示,《经世大典》的体裁仿唐、宋《会要》
之体,又参照《唐六典》而折衷之。由此可知,《经世大典》的修撰()
A.意在借鉴和推行唐宋制度B.促进了中华历史文化认同
C.开创了典章制度史新体例D.强化了崇文抑武治国方针
16.19世纪中叶后,华工为美洲和大洋洲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华工出国的直接原因是()
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导致劳动力不足
③英美等国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④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招募华工出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7.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饮茶风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16
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下列关于茶的表述,正确的
是()
A.油画《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展现了民众饮茶的场面
B.在荷兰形成了“下午茶”的茶文化
C.中印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
D.日本茶会上用中国茶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
18.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最初无不服膺天演论。1919年元旦,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生物的进
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陈独秀
“更径将互助视为人性善的木能”:1919年底,他们与蔡元培、胡适等人发起成立“工读互助
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B.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C.国人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D.社会精英思想观念趋于保守
19.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
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B.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20.美国和拉美都曾经是欧洲的殖民地,独立后由于发展程度不同,美国与拉美文化的多样性
呈现出各自不同特点。下列属于美国和拉美文化相同特点的是()
①多源,混血社会 ②呈现出民主与法治特征
③文化融合,具有多元性 ④以欧洲文化为主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21.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相关统计,此表反映出近代人口迁移特点。正确的是()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 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 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编制
①人口迁移的规模更大,时间更长 ②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迁移
③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 ④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22.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
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用原始材料和确带文献为依据。一且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
规定强调对古迹保护与修复应( )
A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 B.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C.以主观性为研究依据 D.以完整性为修复目标
第II卷(共56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西晋覆灭后,晋元帝逃往江南,在江左重建了东晋王朝。长江天堑,是一个限制南北的天然屏障,使中原战火不能直接延烧到江南。这时江南虽然还是一个经济落后区域,但永嘉之乱的后果“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每十六七。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帅过江淮,帝并侨立郡县以司牧之”。这对江南经济的开发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一—摘编自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8分)
材料二隋唐时期,西北是全国政治中心。西北指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面积占全国1/3,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因西北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政府驻戍庞大的军队,并将营农和防边结合。为持久计,隋在陇右、河西、西域等地屯田,唐代严管州军屯政,每年举行“屯官叙功”,以示考核。屯田之外,隋唐还在西北发展官牧业,蓄养的战马数量庞大,还能满足宫廷、政府厩马、祭祀和宴飨之需。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对塞内民族“怀柔”,进贡者备尝其值,广设市场,敞开渠道,满足各族不同的物资需求。安史之乱前,西北“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
相望,桑麻翳野”。在天津考生领取答案
——摘编自李清凌《西北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西北地区开发的原因。(8分)
材料三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公元780年,唐朝雅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丁、中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
——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的原因。与租庸调制相比,两税法在征收标准和纳税时间上有何新变化 (6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这一时期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
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中,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语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基督教的文化内涵是犹太教人文主义和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这个运动在公元1世纪末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
——摘编自马克连主编《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化时代”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6分)
材料二拿破仑执政后所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促进了革命原则在整个欧洲的传播。《拿
破仑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随着拿破仑的征服行动,革命精神如同另一支铁骑冲击着大多数国家封建主义的最后堡垒,促使它们直接或者间接进行体制变革。对被占领国家的掠夺和压迫使欧洲人民很快放弃了对拿破仑的幻想,民族主义以一种反对法国霸权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形式在拿破
仑所占倾的欧洲兴起,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
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摘编自张旭鹏《西方文明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战争给当时被占领的欧洲各国带来的影响。(6
分)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中国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殖民者做斗争
非洲 埃及 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 亚 与反法西斯同盟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 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的主要原因及其特点。(11分)
25.圆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春秋时,孔子对西周札乐丈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做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汉武帝驶算惯术,确0儒梁在中作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魏骨直学,唐朝佛学繁架,伟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断和发展,
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竿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救科书,儒学成为官学,
到了宋代,儒佛逍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闸释儒学的新学派一理学,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波愈烈,禁佃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
——据冯天瑜《中国文化史》、骨通高中救科书《文化交流与传播》垫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
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