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最苦与最乐》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最苦与最乐》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2 09:49:0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16课《最苦与最乐》分层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①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yú②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 ),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1)给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拼音和汉字。
①责任( ) ②yú快( )
(2)语段中括号里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海枯石烂 B.海阔天空
(3)语段中“□”处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顿号 句号 B.问号 分号 C.分号 顿号 D.逗号 逗号
(4)语段出自《最苦与最乐》,其作者是( )
A.周敦颐 B.彭荆风 C.梁启超 D.宗璞
2.下列对文章《最苦与最乐》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苦”与“乐”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将它们放在一起,相互对比,相互反衬,加之又分别以“最”来修饰,这样既能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深深吸引读者。
B.第一段中,作者先否定了一些关于“最苦”的说法,引起读者兴趣,再提出自己的观点,给人新奇之感,又不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C.第三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先从反面讲尽责任的快乐,再从正面分析不尽责才是痛苦的。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3.下列这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①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②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③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④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
⑤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A.①④②③⑤ B.⑤①②④③ C.⑤②④③① D.①②④③⑤
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考试终于结束了,同学们如释重负,心情放松了许多。
B.在双方有矛盾时,年轻人尊重比你年长几轮的阿伯,老人家原谅比你小数十年的后生,各让一步,就会海阔天空。
C.从坚决不收到不好意思不收,再到心平气和地收,自称“不差钱”的局长收起钱来已经轻车熟路了。
D.由于特殊情况和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实现学前免费教育,做好这一民生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5.核心素养 某校七年级(1)班举办了“苦与乐”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人生链接】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不要慨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 ;若把人一生的情感窖藏起来,也是一壶香醇的酒。
(2)【我的苦乐观】学生每天要花很长时间学习,因此经常谈学习生活中的苦与乐。先读下面两个同学的看法,再谈谈你的观点。
甲生:读书真苦,上了初中后,学习时间长了,学的课程多了,课业负担也重了。还是放假好,可以上网、看电视、在家里吃香的喝辣的,那才叫快乐。
乙生:其实上学挺好,每天上学,我爸都给我十块钱,还能在学校和同学谈天说地,给笔友写信。
我的看法:
二、巩固与发展
【材料一】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①人生什么是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③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④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⑤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⑥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材料二】
给母亲的一封信
袁隆平
亲爱的妈妈: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还记得吗?1953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③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组织者,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
④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实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也好。
⑤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⑥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隔着21年的时光,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噼啪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儿:平
(原文有删改)
【链接材料】
①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获得国家最高荣誉的袁隆平向记者表示:“荣誉是对我们成绩的肯定,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还得继续干活、只要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搞科研的人要有使命感,有胸襟。”
②袁隆平多次谈及他的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这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也寄希望与你们共勉来共同实现这两个梦想。”
6.下列说法与材料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引用古语“如释重负”证明了“责任完了”是人生第一乐事。
B.对于责任,“解除”或“卸却”,结果是一样的。
C.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所得到的快乐也会增加几倍。
D.袁隆平很忙,后悔没有坐下来好好陪陪妈妈,不过他始终觉得对他影响最深的人是妈妈。
7.下列对以上材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的标题指出了论题,第一段运用设问,引出中心论点:“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材料一】第③段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了“人的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苦将无法排解。”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C.【材料一】第⑤段引用孟子、曾子的话,论证了尽责方能得“苦中真乐”的道理,与论题相照应。
D.【材料二】尾段描绘了想象中的美好画面,表达了袁隆平对母亲的怀念、愧疚之情,同时也凸显了他对梦想的执著追求与坚守。
8.“君子有终身之忧”,越是心怀天下,肩上的责任就越重,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读完以上材料,你认为袁隆平的责任和快乐分别是什么?
三、拓展与提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唯有攀登,才能向上
①北京时间5月27日上午11时整,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峰。队员们在峰顶展开测量工作并掌握相关数据后,要计算出珠峰准确高程还需要科学家们的继续努力。对此,人们满怀期待。
②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测绘基础极为薄弱,珠峰高程数据长期被国外“测量权威”垄断。使用自主测绘的数据,既是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体现,也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待,更是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征服珠穆朗玛、测量珠峰高程,成为一个必须要完成的重大课题。
③1975年,国测一大队的同志与军测、登山队员一起,勇闯生命禁区,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对珠峰高度的首次精确测量;2005年珠峰高程复测,我国测绘工作者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方法,经过严密计算,获得了珠峰峰顶岩石面的海拔高程。一代又一代人不言放弃、矢志不渝,从失败到成功、从一次突破到不断超越,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把中国的印记刻在了珠峰之巅,成为人类征服险阻、探索未知的生动诠释。
④珠峰山高坡陡、氧气稀薄、冰缝密布、时有狂风雪崩,在海拔6500米的雪线以上,连人的大脑反应都会变得迟钝。为何一代代中国测绘人敢于勇攀高峰?这是因为成立于1954年的国测一大队,用生命铸就了测绘精神。他们勇于挑战、敢于征服的劲头,既标记了珠峰高度,更标注了精神高度。
⑤唯有攀登,才能向上。而每一次攀登,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的,甚至会有牺牲。在国测一大队成立以来的66年里,有数十名队员在野外作业时献出了宝贵生命。从珠峰高程测量到南极重力测量,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建设到西部无人区测图,从海岛(礁)测绘到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测绘,严酷的环境、艰苦的条件没有阻挡测绘人的前进脚步。国测一大队队长就曾说过,“改变的是装备,不变的是精神”。
⑥时代需要攀登者,更需要攀登精神。攀登精神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融汇在日复一日的奋斗中。社会主义就是在奋勇开拓中前进的,我们不仅需要这份坚持、这份气魄,更要以攀登者的姿态创造下一个奇迹。
⑦今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也是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中国测绘人、攀登者们,用智慧、汗水和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作出了突出贡献,值得铭记。登顶珠峰过程中迸发出的精神动力,必将激励我们迈向新的高度。
(谷业凯/文,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1日,有删改)
9.下面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标题“唯有攀登,才能向上”是这篇文章的观点。
B.文章由我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珠峰开篇,吸引读者,引出论题,引发思考。
C.第④段描写珠峰恶劣的环境主要作用是为了突出珠峰险峻的特点。
D.第⑤段“测量”“测图”“测绘”等词语,写出了测绘人工作范围之广,责任之重,贡献之大。
10.结合全文说说第⑤段“改变的是装备,不变的是精神”中“精神”的内涵有哪些?
11.请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 zé 愉
(2)B
(3)B
(4)C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责任:zé rèn,应尽的义务;分内应做的事。应承担的过失。
愉快:yú kuài。意思是快乐,适意。
(2)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海枯石烂: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海阔天空:指像大海那样广阔,如蓝天那样空旷,形容开阔,无拘无束,亦比喻言谈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结合“到责任完了时,( ),心安理得”的内容可知,此处指的是“无拘无束”,应使用“海阔天空”;
故选B。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
第一空,“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为疑问句,应使用问号;
第二空,前后两句为并列关系,应使用分号;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最苦与最乐》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写的一篇议论文,出自《集外文》,2016年入选人教社新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6课。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 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C.根据第③段中的“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可知,本段运用了举例论证。联系此段中的“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可知,本段运用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不尽责才是痛苦的;
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
纵观选项,本语段是谈对责任的认识问题。根据前句“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可知,⑤句“这却不然”反驳“有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应排第一位;②句从人生角度进行假设,谈责任的有无,应排第二位;④句“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承接②句“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就没有责任”举例来说长大成人自然有责任,应排第三位;③句承接②④有责任,不过有大小之分。应排第四位;①句从反面来说责任不能躲避,应排第五位;因此这段文字正确的排序是:⑤②④③①。
故选C。
4.C
【详解】“心平气和”指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不符合语境,应改为“心安理得”。
5.(1)(示例)若把人一生的光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
(2)(示例)我认为读书开阔了视野,培养了能力,熏陶了情感,而且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也就是短短十几年,这是我们宝贵的日子,我们要珍惜。
【详解】(1)本题考查仿句。结合两个分号和前后两个相似句式可知,中间要补充的句子要仿照前后两个句子,运用比喻修辞,突出人生虽然短暂,但是却可以非常丰富充实。
句式:若把人一生的+名词+动词+起来,也是一+量词+形容词+的+名词。
示例:若把人一生的收获栽种起来,也是一棵高高的树。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谈谈学习生活中苦与乐,要积极、正向,突出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示例:我认为读书是一件苦中有乐的事情,读书虽然会遇到困惑、困难,但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我们终会战胜困难,收获成长,读书中可以打开视野,可以知晓古今,可以熏陶心灵,读书让我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有趣的经历,也是快乐的经历。
6.B 7.A 8.责任:追求水稻高产,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快乐:①为实现梦想而奋斗、奉献一生的快乐;②因为尽责而取得杂交水稻事业的丰硕成果,解决了百姓温饱问题而快乐。
【解析】6.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B.有误,根据材料一第⑥段“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可知,对于责任,“解除”是指尽了责任,完成了该项任务,才会得到真乐;而“卸却”是指逃避责任,该尽的义务不尽,该负的责任不负。这种逃避态度不能解决问题,自己的良心必然要受到谴责。所以两者的结果是不同的;
故选B。
7.本题考查论证思路与论证方法。
A.有误,标题指出了本文的论题,文章第一段运用设问,引出观点“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故选A。
8.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甲乙文及链接材料内容分析。
根据材料一中第⑤段“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第⑥段“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结合以上句子理解袁隆平的责任和快乐;
根据链接材料第①段“只要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搞科研的人要有使命感,有胸襟”,第②段“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这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由以上句子可知,袁隆平的责任是:研究杂交水稻,追求水稻高产,梦想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根据材料二第⑤段“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第⑥段“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噼啪作响,水田在夕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和链接材料第①段“荣誉是对我们成绩的肯定”可知,袁隆平的快乐是:尽责任使杂交水稻高产丰收,解决了百姓的吃饭问题;为梦想而奋斗不止,奉献一生。
9.C 10.永不放弃、矢志不渝;不断超越;勇于挑战、敢于征服。 11.由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引出下文;回顾前两次登顶珠峰测量高程的艰辛,盛赞其伟大精神;联系现实,指出我们今天更需要攀登精神。
【解析】9.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从全文对攀登珠峰者崇高精神的赞美和第⑤段的进一步分析来看,作者在第④段描写珠峰的恶劣环境,不仅仅是突出其险峻的山势,更是为了反衬珠峰攀登者们不畏艰险,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因此C项“描写珠峰恶劣的环境主要作用是为了突出珠峰险峻的特点”说法不恰当;
故选C。
10.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由第③段“一代又一代人不言放弃、矢志不渝,从失败到成功、从一次突破到不断超越”“成为人类征服险阻、探索未知的生动诠释”可知,作者直接赞美了他们“不言放弃”“矢志不渝”“不断超越”的精神;由第④段“他们勇于挑战、敢于征服的劲头,既标记了珠峰高度,更标注了精神高度”可知,作者赞美了他们“勇于挑战”“敢于征服”的精神。这些内容整合起来,就是“精神”的内涵。
1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思路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先总结出各自然段大意,最后概括各层的意思,按照写作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思路析出即可。
归纳各自然段的大意为:①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引出下文;②介绍自主测绘珠峰高程数据的重大意义;③回顾前几次珠峰高程测量情况,并盛赞队员的伟大精神;④举例登顶的艰难;⑤列举队员们艰辛的付出;⑥今天我们更需要攀登精神;⑦攀登精神必将激励我们。
分析以上内容可知,②③④⑤均以回顾往昔为主,可合并;⑥⑦以赞美其精神为主,也可合并。因此,全文的写作思路是:由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引出下文;回顾前两次登顶珠峰测量高程的艰辛,盛赞其伟大精神;联系现实,指出我们今天更需要攀登精神。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