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2 11:5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学科 历史 课题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的第11课,主要由“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三部分内容构成。讲述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速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形成了“文景之治”治世局面,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基础。因此本课在教材中具有突出地位。本课上承第9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下启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者特征分析(基于“问卷星”调查)
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问题:秦速亡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你了解有关汉高祖的史实吗?基于“问卷星”对以上两个问题的反馈,可以看到学生已经学习了秦朝兴亡的史实,对于秦朝速亡原因有一定认识,还不同程度接触过有关汉高祖的史实,并初步具备从历史现象得出历史认识的能力。2、学习者特征分析基于“问卷星”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反馈,可以看到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充满好奇,也比较感兴趣,但易混淆文学作品与正史区别,且古文功底较弱,欠缺独立分析文言史料的能力,需教师合理引导。
三、设计理念
1.本课教学中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体现历史学科育人价值,力求践行立德树人目标。2.以板块教学为模式,创造性地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及教学过程进行科学整合,使整节课呈“板块”状分布,每个板块既自成一体,又密切关联,由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贯穿始终,在循序渐进中层层深入。3.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达到合作、参与、自主学习、学以致用的目的。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2.0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教学目标分
1.了解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提高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通过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掌握解读史料和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3.通过学习汉初统治者以民为本的治国策略和理念,认识到民心和认同是国家统一和强盛的两大基石,借古鉴今,培养爱国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确立依据:根据以上学习内容分析和教学目标分析。1.重点: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2.难点:理解“文景之治”的内涵和特征。3.重、难点突破:通过分析、解读史料,概括出汉高祖和文、景时期休养生息措施,以此突破重点。观看视频了解文、景时期治国成效,理解“文景之治”的内涵,并结合课本知识概括“文景之治”的特征,以此突破难点。
六、教法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实践探索、归纳总结、情感升华。1.史料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字史料、历史遗址图片、历史地图,以丰富本课教学内容。 2.问题导学法:本课教学以问题引领,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深入浅出,引导学生探究学习。3.情境教学法:充分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历史情境。通过观看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并让学生代入到汉初时代情境中,以当时人的视角体验历史人物的感受,以更好的理解本课重点知识。在本课结语部分中,插入音乐,配乐诗朗诵,述史抒怀,再次营造情境氛围。
七、学法
1.分析归纳法:分析史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对历史信息归纳总结,掌握历史知识。2.合作探究法: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分析归纳,形成正确历史认识。
八、课前任务设计
阅读课本内容,预习新课,圈点标注,勾画知识点。
九、教学流程设计
十、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步骤1导入(预设2分钟) 课件上出示两幅历史遗迹图片,问:这是在我们身边的两处历史遗址,大家知道它们的名称吗?知道它们是哪个王朝的历史遗迹吗?(预设:玉门关、阳关,西汉)。 教师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从阳关、玉门关出发,追随西汉王朝的踪影,走进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看一看西汉王朝是怎样实行它的统治,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从地方史导入,引出王朝史,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资源准备:阳关、玉门关遗址图片。
步骤2展示三大板块标题和学习目标(预设1分钟) 三大板块标题:板块一:“汉并天下——西汉王朝的建立”板块二:“休养生息——惠民政策的推行”板块三:“治世创建——文景之治的形成”。学习目标:1.知道西汉建立,了解休养生息政策具体措施。2.理解“文景之治”的内涵和特征。3.体会汉初统治者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齐读学习目标。 让学生了解本课主要内容,知道本课学习目标。
步骤3新课学习:三大板块内容。(预设:板块一7分钟;板块二10分钟;板块三15分钟) 板块一:汉并天下——西汉王朝的建立1.西汉建立(1)建立者:(2)时间:(3)都城:(预设:刘邦,即汉高祖;公元前202年;长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知道刘邦主要事迹,同时向学生强调,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2.出示一则史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jǐn)凡米石(dàn)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班固《汉书·食货志》[释义] 作业:从事生产工作。石:量词,重量单位。问:根据史料,说说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景象? (预设:①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得不到温饱。②流离失所,人口锐减。)问:面对这种社会景象,高祖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预设:稳定民心,恢复生产)教师过渡:针对汉初残破荒凉的社会景象和面临的种种困难,汉高祖做出了理性抉择——休养生息。(解释“休养生息”含义)休养生息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惠民政策,下面我们进入板块二的学习。板块二:“休养生息——惠民政策的推行”1.课件展示四则史料和四个概括性词语。史料:(1)“兵皆罢归家。”(2)“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shù)人。”(3)“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4)“减田租,复十五税一。”——以上材料摘自班固《汉书》概括性词语:减少田赋解(jiě)甲归田减轻徭役释奴为民2.阅读材料,完成以下活动。(1)每则材料对应的概括性词语是什么,找出来,连线。(提示:概括性词语即汉高祖实行的修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2)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交流讨论,运用希沃白板“倒计时”,把控讨论时间。)(预设:增加农业劳动力,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恢复经济,稳定统治。)教师过渡:汉高祖通过实行修养生息政策,稳定了民心,巩固了政权。高祖死后,他的继任者仍然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如文帝和景帝。接下来,我们进入板块三,看看文、景时期又实行了哪些修养生息的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板块三:“治世创建——文景之治的形成”。课件出示以下三则材料。材料一:(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班固《汉书》材料二:十三年(前167年)文帝下令免除全部田租......他还大力减少徭役,将成年男子的徭役从每年服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景帝即位当年(前157年),就免除一半田租,实行三十税一,并成为定制,为后代所继承。——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材料三:(1)文帝下令废除肉刑,“当劓[yì]者,笞[chī]三百;当斩左止(通‘趾’,译为脚)者,笞五百......。” ——班固《汉书》[释义]劓[yì]:古代一种割掉鼻子的酷刑。笞[chī]: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的刑法。(2)景帝改笞刑五百为二百......行刑时只准打臀部,中间不能换人。——译自班固《汉书》1.合作探究:阅读以上三则材料,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每则材料对应的文、景时期的治国措施。(运用希沃白板“倒计时”,把控讨论时间)(预设:以农为本,劝民务桑;进一步减轻徭役、赋税;废除严刑苛法。)2.情境创设:回到历史情境,以当时人的视角体验文帝和景帝的治理措施,谈谈你的感受。(1)从事生产的农民视角(2)因罪受刑的囚徒视角(预设:注重民生,温和治理;民心向汉,国家认同。)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文、景治国成就,并结合课本知识概括“文景之治”的特征。(预设: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增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局面。)4.“文景之治”的影响。教师讲述:景帝去世,太子刘彻即位,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帝,他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着手解决帝国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大一统局面。可以说,如果没有“文景之治“,何来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如果没有文景之治,何来汉朝空前辽阔的版图!5.历史回响:鉴古知今民为本。(1)思考:立足秦亡汉兴,鉴历史,展未来,留给我们的启示。(预设:民生关系着民心,民心关系着国运,民心和认同是国家统一和强盛的两大支柱。)(2)借古鉴今:(教师讲述)同学们,汉初六十年修养生息,以民为本,凝聚了民心,创造了文景治世。而历史的经验会一直流传,历史的智慧也会在时间长河中熠熠生辉。我们将目光从汉朝转移到当今中国,我们发现以民为本是一个经久不衰话题,我们这个国家时时刻刻都在践行以民为本的理念,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就是为民谋福祉的光辉历程。我们一起回顾党史,看看中国共产党为民谋福祉的重要时刻!(播放视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概括课本知识,举手回答。阅读史料,思考问题,举手回答。结合板块一所学知识,尝试理解“休养生息”含义。阅读材料,自主学习,连线措施。对“实行措施的目的”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举手回答。思考问题,带着问题进入下一板块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概括措施,举手回答。情景体验,畅谈感受。观看视频,了解文、景治国成就,并结合课本知识概括“文景之治”特征。通过教师启发引导,观察地图,体会“文景之治”的历史地位。回顾所学知识,思考问题,举手回答。观看视频,了解和感受中国共产党为民谋福祉的重要举措。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有关西汉建立的基本知识要素。资源准备:“汉初形势图”(课件第7张。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汉初社会景象,提高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资源准备:文字史料一则。(课件第8张)设计意图:引出本课主线——休养生息政策,让学生理解其含义,为以下学习做好铺垫。资源准备:课件第9张。设计意图:通过自主连线和交流讨论,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汉高祖时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突破重点。资源准备:文字史料。(课件第10张)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汉高祖的继任者,仍然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为学习下一板块内容做好铺垫。资源准备:两张人物(文帝、景帝)图像。课件第10张。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文、景时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突破重点。资源准备:文字史料(课件第14——16张)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感受文、景的温和治理,体会凝聚民心的重要性。资源准备:课件第17张。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观看,让学生直观感受文、景治国成就,理解文景之治的内涵和特征。以此突破难点。资源准备:视频资料。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文景之治”的历史地位与影响,为下一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做铺垫,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资源准备:“西汉疆域图”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和价值观。设计意图:鉴古知今,感受当今中国以民为本举措,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家国情怀。资源准备:视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步骤4知识总结(预设2分钟) 1.依托板书设计总结本课主要知识:我们这节课通过三大板块,学习了《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一板块“汉并天下”中主要学习了西汉王朝的建立,第二板块“休养生息”中主要学习了汉高祖实行的惠民措施,第三板块“治世创建”中主要学习了文景之治局面的形成。从西汉建立到“文景之治”这六十年的休养生息,为汉武帝大一统鼎盛局面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2.推荐书目卜宪群《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华夏出版社,2016年。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知识。 识记书籍信息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主要知识,达到识记目的。资源准备:依托黑板板书。设计意图:通过推荐历史读物,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资源准备:本书实物
步骤5作业布置(预设1分钟) 一份留给心灵的作业(教师)同学们,这份作业不用交给老师,也不用交给家长,而是交给自己的内心:“同学们,回望西汉前期这六十年的风云往事,品味高祖文帝景帝的治国理政举措,你又有怎样的慨叹或冷峻的思考?”(设计意图:品味历史,读史启智,受益人生,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温情和敬意。同时,这份作业也是响应国家“双减”政策,为学生进行减负的一次尝试。)
步骤6结语(预设2分钟) 述史抒怀:追随历史的步履拾[shè]级而上。 汉王朝的沧桑岁月,述说治世的强音。 民心与认同在滚滚浪潮中交织激荡。 铸就了辉煌灿烂的泱泱治世,赫赫汉朝。 几千年来,历史回响不绝于耳,民惟邦本,天下归心。今天,我们团结一心,我们充满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而砥砺前行!(设计意图:述史抒怀,升华情感,再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十一、板书设计
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并天下 休养生息 治世创建西汉建立 惠民政策 文景之治 汉武帝大一统 (设计意图:板书是一节课精华的浓缩,采用这种板书方式形象、直观的展示了本节课知识架构,使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
你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汉朝历史的?
问题:你对汉朝历史感兴趣吗?
文言史料对你的难易程度
开始上课
导入
学习目标展示
新课学习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一
知识总结
作业布置
结语
下课
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