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件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课件(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件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课件(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2 12:3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学习目标
1.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
2.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京剧是“国粹”;
3.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
4.培育人文主义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以下图片分别是哪些名著中的场景?
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红楼梦
吴承恩
施耐庵
罗贯中
曹雪芹
曹頫 江宁织造
父亲
叔父
曹颙
江宁织造
曾祖父
祖父
曹雪芹
曹玺
任江宁织造
曹寅
担任康熙侍卫
继任江宁织造
四次接驾康熙
作者
曹雪芹生前定稿前80回。
高鹗续写后40回。
《石头记》
初名
一、《红楼梦》
文学艺术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曹雪芹
人物扫描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稿子。后来高鹗整理续写了后40回。
品《红楼梦》:梳理作品主要内容
LOREM
IPSUM
01
02
03
04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
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第一部分(前五回):序幕
第二部分(第6—55回):贾府全盛时期
第三部分(第56—104回):四大家族由盛转衰时期
第四部分(第105—120回):彻底衰落时期
贾府由盛转衰
一条主线:
四大家族: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红楼梦》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现实意义?具有怎
样的特点?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贾宝玉说道:“人们所钟情于的时文八股,不过是一些后人的饵名钓禄之阶(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官职和薪俸),他们都是一群禄蠹(指窃食俸禄的蛀虫)” ——《红楼梦》第七十三回
材料二:“贾宝玉、林黛玉从长期相处中相互了解,形成了恋爱关系。贾宝玉的选择不是轻而易举的,他选择的标准是俩人思想一致,情意相投,带有一种叛逆思想,这对封建时代“门当户对”的择婚标准是一种挑战。”
——谈谈《红楼梦》的思想:冯其庸在文学馆的演讲
材料三:“丫鬟们说宝二爷没上没下,高兴时与丫鬟、仆人们一起玩儿,有时还向我们赔不是。宝二爷不把丫鬟当奴婢看待,并说人都是平等的。”
——谈谈《红楼梦》的思想:冯其庸在文学馆的演讲
反正统、反科举,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追求个性自由。
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追求平等
特点1:思想性强
黛玉
宝钗
元春
迎春
探春
惜春
李紈
王熙凤
妙玉
史湘云
秦可卿
巧姐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金陵十二钗
个性鲜明
人物判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粱。
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特点2:艺术性高
影响:《红楼梦》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地位: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清代小说,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材料四:《红楼梦》描绘了上至皇宫、下及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世复杂深刻的矛盾冲突,显示了封建贵族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衰败的历史命运。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
材料四:《红楼梦》最初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此后印刷面世,立即得到广泛传播,以至当时有“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说法。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红楼梦》进行全面的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问—“红学”。
史学价值
文学价值
嘉庆年间,北京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之语,各地则出现“家家喜闻,处处争购”景象。
清·程甲本《红楼梦》
清·《红楼梦图咏》
清·《红楼人竟集西厢词句合璧印证》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探究《红楼梦》的影响?
从语种上看,《红楼梦》译本目前已涉及英、法、日、韩、俄、德等20多种不同文字。其中,英、日、韩等文字译本又包括不同译者翻译的多个版本,尤以日文和韩文版本居多,各达十几种。
  据了解,《红楼梦》最先出现的译文是1799年的韩语译文,而欧洲最早的译文是德文译文。从最初的摘译、节译到全译,全球已经出现几十种版本的《红楼梦》译文。近几年《红楼梦》又出现了世界语、阿拉伯语译本。意大利、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正在准备出版《红楼梦》的新译本和全译本。随着汉学的复兴,海外汉学家对《红楼梦》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研究水平也越来越高。
清代学者王希廉曾评价说:“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世尺牍,爱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迹,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世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营养禽鱼,针黹烹调,巨细无遗……”
影响:
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红楼梦》内容宏富包罗万象,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探究《红楼梦》的影响?
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追求自由的愿望不断增强;
2.市民阶层的壮大,对通俗文化的需求量增大;
3.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统治日益腐败,人民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4.印刷术的空前发达为小说传播提供条件。
明朝
清朝
前期
清朝
中期
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代表:汤显祖《牡丹亭》
发展达到顶峰。代表:
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因循守旧,成为统治阶级和
社会上层的玩物,脱离民众和现实生活。
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起源
南宋
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又称昆剧、昆腔。
成熟
顶峰
衰落
现今
百戏之祖—昆曲
(1)发展历程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昆曲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2) 昆曲艺术特色
《牡丹亭》作者汤显祖,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
(3)代表作品
众人皆醉我独醒——自我觉醒,敢于斗争
《桃花扇》剧照
《长生殿》剧照
《牡丹亭》
兴起:四大徽班进京
徽班唱词通俗易懂,唱调高亢爽朗
乾隆
昆曲
汉调
秦腔
京调
徽调
道光
“皮黄戏”
京剧
京戏
2010年
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同光十三绝(沈蓉圃)
国粹经典—京剧
阅读教材,简短地介绍京剧兴起的过程。
读《弘历(乾隆皇帝)观京剧图》,可获取哪些信息?并探究京剧广为流传原因?
1.清前期,京剧发展受到统治者支持
2.京剧表演深受人们喜爱
①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②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京剧——艺术特色
男子
生角
旦角
净角
丑角
女子
性格刚烈/粗暴的男性
角色滑稽的人物
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等色,各有寓意:
红色寓赤胆忠心;
紫色寓智勇刚毅;
黑色寓忠正耿直;
白色寓奸诈狠毒,
蓝色寓刚强勇猛;
绿色寓侠骨义肠;
黄色寓凶狠残暴。
此外,还有老红、瓦灰、金、银等色,各有寓意。
材料:不同时代我们有着不同方式表达的和喜爱的文化,然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发展不能止于传承。创新和传承既非对立,也不能割裂。创新本身就是一种传承手段。事实上,中华文化的继承过程便是创新过程,以戏曲为例,如果没有元杂剧、昆曲,就不会有明清以后的京剧。彼时,京剧是对过去诸多地方剧种的融合和创新;今日再看,京剧又成了传统文化。因此,要想真正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创新就是手段之一。
——《人民日报——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什么?
传承、守护、创新、发展
思考探究:
课堂小结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艺术成就
《红楼梦》
1.昆曲
2.京剧
(1)作者:
(2)初名:
(3)面世:
(4)地位:
(5)内容:
(1)演变:
(2)代表作:
万历年间:
清前期:
清中后期:
明后期:
《长生殿》(洪昇)
《桃花扇》(孔尚任)
(1)演变:
“皮黄戏”(道光)
(2)地位:
曹雪芹
《石头记》
乾隆晚期
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
①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②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形象;
表演艺术日渐成熟,出现全国性剧种
发展到顶峰,出现传世之作;
因循守旧;逃避现实;歌功颂德
《牡丹亭》(汤显祖)
徽班(乾隆):
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1.《红楼梦》中蕴含了美食、佳酿、良药、丽服、彩饰、珍玩、华居、优游、虔信等种种内容,这些内容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这说明《红楼梦》具有( )
A.史学价值 B.文化价值 C.学术价值 D.道德价值
2.近日,来自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的五个零零后女生把流行歌曲改编成京剧戏腔。仅《探窗》一曲,在某平台播放量包括翻唱在内合计超过5000万,点赞量超过250万。这说明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艺术需要( )
A.加快节奏,彻底改造 B.坚守本色,发扬传统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3.明清时期,“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林冲雪夜上梁山”等小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这种现象说明了( )
A.小说完全替代了其他文学形式 B.小说因其真实性受大众欢迎
C.小说适应市民等大众文化需求 D.它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B
D
C
课堂练习
4.该作品描写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的佳作,是昆曲的传世之作。这部作品是( )
A.《窦娥冤》 B.《牡丹亭》
C.《长生殿》 D.《桃花扇》
C
5.京剧形成的标志之一是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声腔主要以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黄调为主。这些内容表明京剧( )
A.源远流长 B.兼收并蓄 C.融汇中西 D.受众广泛
B
6.“家传耕读,乘闲时扮作生旦净丑;戏作君相,结局后仍是士农工商。”该对联描述的艺术形式是( )
A.宋词 B.元曲 C.小说 D.京剧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