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部编版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素养本位真实情境
多元评价深度学习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素养本位
O1
史料实证
O2
家国情怀
O3
课程标准
:知道“两弹一星”中“两弹”“一星”的内涵,了解“双百”方针,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认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知道“两弹一星”精神,学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①了解以钱学森、邓稼先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事迹;②认识这一时期取得的科技等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历史解释
素养目标
真实情境
一、“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人造地球卫星
一星
两弹
核 弹
导 弹
原子弹
氢 弹
导弹
核弹
人造卫星
无人
航天器
通信卫星、气象卫星
资源卫星、军事卫星
1.“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最初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两弹”现即指:一弹是指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是指人造地球卫星。
任务1:什么叫“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成就:
真实情境
一、“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945年美国首次试爆原子弹;1949年苏联首次试爆原子弹;1952和1960年英法两国相继首次试爆原子弹。美苏英法都已经有了原子弹,联合国“五常”当中就只有中国没有。在整个50年代,中国曾经三次面临美国赤裸裸的核威慑和核讹诈。
材料:1956年4月25日, 毛泽东提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 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 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 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任务2:思考: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原因: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
“两弹一星”成就:
真实情境
一、“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任务:3:想一想,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金银滩草原模拟场景
邓稼先领导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用的手摇计算机
由于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苏联撕毁了与我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将重要图纸资料全部带走,并停止提供原来订购的配套设备,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损失。——陈广胜,王翠主编《中国历史》
“我们看着做到半截,即将完成的导弹,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但这个事情也刺激、教育了我们:搞‘两弹一星’,必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你不是把图纸资料等都拿走了吗?好,我们自己想办法搞。中国人,你是压不倒的!”
——张蕾《孙家栋: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环境艰苦
设备落后
缺技术、缺指导、缺设备
“两弹一星”成就:
真实情境
一、“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1967年
第一颗氢弹
爆炸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64年10月16日
1970年
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1966年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两弹一星”成就:
真实情境
一、“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任务4: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够研制出核弹?
各国原子弹与氢弹成功研制的时间间隔 法国 美国 英国 苏联 中国
8年零6个月 7年零3个月 4年零7个月 不到四年 2年零8个月
邓稼先
(1924—1986)
“两弹元勋”
钱学森
(1911—2009)
“中国导弹之父”
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0年钱学森回国受阻,并受美国方面监禁。1955年在中国多方面的努力下回到中国。
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1947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的第9天就启程回国。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奠基者。
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的努力。
任务5:从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身上,我们能学习到哪些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成就:
真实情境
一、“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任务6:根据材料概括“两弹一星”意义
材料一:……俄国背弃了关于提供技术和物质援助的保证,只是促使中国人自己加倍努力,并且增强了他们的决心。
材料二:共产党中国星期五爆炸了它的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核大国,成为亚洲的第一个原子大国。
材料三:……在亚洲,核力量——不论多么粗糙——是一种国际地位的象征,是科学技术和军事力量的象征,它既是动人的,也是吓人的。……随着星期五的消息报道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共产党中国龙在世界这部分地区数亿人的心目中长得更高大了。
③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②打破了核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
“两弹一星”成就:
真实情境
一、“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漫步太空:
任务7:依据课本梳理踏空漫步成就?
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飞天之旅
神舟五号杨利伟实现载人航天
神舟七号翟志刚,完成太空行走
2003.10
20世纪90年代
1999.11
2008.9
2021.6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神舟一号
神舟五号
神舟七号
神舟十二号
真实情境
一、“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漫步太空:
神舟13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
真实情境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杂交水稻
任务1:依据课本找出杂交水稻之父?
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中国农民说:
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籼型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左右,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真实情境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杂交水稻
任务2:依据课本结合材料说一说杂交水稻发明的历史意义?
杂交水稻自1976年大面积推广以来,累计推广面积5.3333亿公顷,累计增产稻谷6000亿千克以上,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被世界粮食组织列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的首选技术。截至2012年,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杂交水稻面积达520万公顷,增产效益十分明显,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摘编自欧阳慧霖、章萍《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研究》
国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国际: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真实情境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青蒿素
任务3:依据课本说一说青蒿素的发明者是谁?
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意义: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任务4:依据课本说一说青蒿素的发明的意义?
真实情境
二、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双百”方针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艺术问题上:
学术问题上: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真实情境
二、文化事业的发展
2、成果:
话剧《茶馆》
长篇小说《红岩》
小说《青春之歌》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学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电影《英雄儿女》
电影《林则徐》
真实情境
二、文化事业的发展
3、改革开放后的成果:
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报告文学
《哥德巴赫猜想》
电影
《大决战》
大型舞剧
《丝路花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真实情境
二、文化事业的发展
3、改革开放后的成果: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荣誉
“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
代表作品
获奖理由
《红高粱家族》《檀香刑》《蛙》《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
“我必须承认,如果没有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获奖演讲
真实情境
二、文化事业的发展
4、新时代文化自信:
进入新时代,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青年一代更加积极向上,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材料: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多元评价
第五单元
合作探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并运用所学知识论证:科技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①正确的方针政策
②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多元评价
中考真题
2.(2023·黑龙江哈尔滨·15)有这样一位院士,“他有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为梦想执着追求,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践行‘奋斗终生’的诺言……”。这位院士是( )
A.袁隆平 B.钱学森
C.邓稼先 D.钱三强
A
1.(2023·安徽省·9)196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问题。下列于这一“规划”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
A.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 B.“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顺利着陆 D.“辽宁舰”交接入列
B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
创新思维
科技文化成就
文化
科技
强国力
保民生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
原子弹、氢弹
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邓稼先
钱学森
神州一、五、七号
籼型杂交水稻
青蒿素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治疗疟疾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文化自信”有力量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