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2 11:17: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同课异构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
行大道,探大同
设计依据
(一)课标依据
本课的设计理念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要求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作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准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思想和情感体验中,加强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应该积极主动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同时课标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有些诗文还要求学生诵读,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二)理论依据
王荣生教授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中提到“文言文多层面地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这也正是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要求,因此文言文教学要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发现、理解文章在语言、结构方面的美感,同时感悟文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实现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三)教材及文本依据
《大道之行也》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语文素养目标要求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注意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人文素养目标要求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从中获得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反思现实生存状态,憧憬美好生活的经典篇章,其中对“大同社会”的论述及期望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排偶铺陈的手法也让整篇文章气势充沛,读起来朗朗上口。
(四)学情依据
学生经过七八年级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字词释读、文言大意理解,培养了一定的文言语感。同时八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先秦的散文尤其是说理论辩文,对先秦诸子百家中重要经典的作品有所了解,对诸子思想也有一定涉猎,这都为本文的理解、品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整齐、铺排的气势之美(重点)
2、品悟哲思,深入探究儒家“大同”社会理想(重点)
3、学习先贤,树立“天下为公”的社会责任感(难点)
教学方法
(一)教法:主问题引导法;讲授法;启示法
(二)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环节
课堂导入
【图片导入】
1959年,甘肃武威磨子汉墓群出土《仪礼》及王杖(鸠杖):赐给高龄老人的“王杖”,成为国家敬老养老的标志。这与《大道之行也》中的“使老有所养”不谋而合,足以说明我国有着悠久的敬老爱老传统,充分展示了我国自古以来对“礼”的推崇与追求。
1朗读课文,感气势之宏
学生活动
(1)学生自主朗读、齐读,读准字音,明确重点字词含义。
(2)学生自读与范读:情境化朗读,学生揣摩孔子情绪,诵读课文。
(3)【问题探究】
思考“不”与“有”体现的朗读感受文章铺排的气势,了解孔子所处时代背景。
【预设生成】
1、否定词,增强语气
2、排偶铺陈,增强气势
3、从内容上否定“私”的行为,展示社会现实
教师活动
(1)【明确重点字词】
大道;与;修;亲;子;矜;寡;孤;独;分;归;作
(2)【提供背景支架】
PPT展示:《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的前半部分,引导学生揣摩孔子的心理及语气。
(3)【提供问题支架】
《大道之行也》仅仅107个字,却出现了多次重复用字的情况,你能找出来哪些字反复出现吗?(教师及时引导、补充)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自读、齐读、范读、情境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铺排的气势;了解《礼记》的创作背景、孔子所处的时代现实背景揣摩孔子情绪,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诵读课文,探大同之境
学生活动
【诵读课文】【小组合作】
学生通过诵读课文,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支架与范例,探究“大同之境”。
【预设生成】
我读到了:
安居乐业、天下为公、诚信友善、仁者爱人、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大公无私……的理想社会。
教师活动
(1)【主问题引导】
孔子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他的理想社会到底是怎样的呢?
(2)【提供范例支架】
我从“________”(句子)中,读到“______”(四字词语)理想社会。
示例:
我从“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句子)中,读到“尊老爱幼”(四字词语)理想社会。
【教师总结】
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任贤选能,诚信和睦,天下为公)
社会的基本特征:
1、满足生存需求:人人能得到社会的关爱(仁者爱人,尊老爱幼,各有所养,各得其所)
2、满足发展需求:人人能够安居乐业(各司其职,各有所用,各尽其才)
提升精神境界: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大公无私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主问题引导、支架引导、范例参考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感受孔子对理想社会的追寻与探索。
3背诵课文,悟古今之志
学生活动
(1)【问题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古往今来哪些实行“大道”之人:
【预设生成】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欧阳修:与民同乐、乐民之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孟子:行天下之大道——义
……
(2)【问题探究】
思考古今志士想象以及构建过大同社会的有:
桃花源;太平天国;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新中国……
(3)【小组讨论】
你认为大同社会能否实现?
能:(1)生生不息的人民力量;(2)社会发展进步;(3)经济发展;(4)党和国家的领导(5)虽然失败了但是促进了我们向大同社会更迈进一步……
不能:(1)人皆有私心;(2)大同只是一个理想,无法真正实现;(3)大同是空谈以往的人都失败了……
言之有理即可。
(4)【问题探究】
思考行大道,探大同的对个人的要求及现实意义。
【预设生成】
理想指引;行为规范等具体要求。
教师活动
(1)【主问题引导】
行何大道?大道在何方?古今贤者仁人有哪些与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观念或名句?或者具体事例呢?
(2)【主问题引导】
你认为大同社会能实现吗?
1、有哪些古今志士想象过、尝试过构建大同社会?
2、你认为大同社会能够实现吗?
【教师小结】
3、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能做什么?听你们说:
【教师总结】
1、作为学生,胸怀天下,路行仁爱,心向未来,新时代的的少年要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与目标,为社会为人类的共同理想奋斗。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孔子一生崇尚尧舜禹的礼法,但是也从未亲身经历过,但是以三皇五帝为依据,思索构想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理想社会模式,而这正是孔子所说的“而有志焉”。新时代的你们应当“尔有志也”,新时代的我们应当“吾有志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主问题引导,范例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探究大道之所在,感受古人前赴后继、生生不息的精神,感受古人心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树立“天下为公”的人生理想。
作业设计
(一)设计意图
在双减政策及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作业设计要以学情为基础,立足文言文文体特点,实行分层作业,多元开放的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结合《大道之行也》的课程要求,落实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巩固文言文知识点。,
(二)作业内容
(1)前置作业单
(2)课后作业
必选:熟读成诵,能够解释并翻译全文。
选做思考题:(小组合作完成,3选1;200-300字)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大同社会”的构想?国内外均可。你怎么看待?
2、你觉得老子提出的“小国寡民”与孔子的“大同社会”有何异同?
3、你理想中的社会具体是怎样的?请你展开联想与想象,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一篇记叙短文。
(三)反馈方式
1、教师全批全改,文言早读检测过关。
2、小组评选:班级评展,评选出“行大道,探大同”语文活动“最有哲思组”“最有仁爱组”“最有想象组”。
教学反思
1、环节设置上更侧重于学生活动,小组活动应更深入,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及探究空间;
2、文本价值挖掘上需更深入,本次教学设计重在儒家“大同”思想的现实意义的挖掘上,也可以试着在尊重学情的基础上,引入西方“理想国”、“乌托邦”等相似理念进行对比衬托中国以“公”为核心的社会追求,更能激发学生的天下情怀、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天下为公”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