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试题
说明:1.全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42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P﹣31、S﹣32、Cl﹣35.5、Ca﹣40。
一、选择题(共13个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题2分,在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
B.①③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
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D.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2.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有火焰
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3.下列关于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
C.高楼发生火灾可以跳楼逃生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
4.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5.下列为“禁止烟火”标志的是( )
A. B. C. D.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乙醇
7.2024年5月12日是我国16个“防灾减灾日”,其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
B.扑灭森立大火,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只要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8.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氮等。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是可燃物
B.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C.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D.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9.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装有铂催化剂,尾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图表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Ⅰ中的反应物分子有三种
B.反应Ⅱ的基本类型为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Ⅱ中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与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此净化装置可以消除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对空气的污染
10.202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生活方式中,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用手帕代替纸巾
B.将废弃的干电池扔入河道
C.短途旅行时用自行车代替机动车
D.垃圾分类后放入指定的垃圾箱
1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吸热现象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12.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新技术,该技术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发生反应,生成甲烷等物质,从而减少碳排放.该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
A.元素的种类 B.碳原子的数目
C.氢元素的化合价 D.纳米镍粒子的化学性质
13.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14.(4分)一氧化碳、氢气、天然气都是可燃性气体。
(1)其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最清洁的燃料是 ,有毒气体是 (填化学式)。
(2)天然气是常见的燃料,写出其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5.(4分)我国煤炭工业“十四五”科技发展指导意见中指出,煤炭工业应重点关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智能矿山建设、煤炭清洁利用和高效转化。
(1)煤是一种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煤的气化是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煤气化的主要反应有:①2C+O2=2CO;②C+H2O=CO+H2;③CO+H2O=H2+CO2。反应②和反应③的相同点是 (填序号)。
A.水都发生了还原反应
B.生成物都是可燃性气体
C.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
(3)煤燃烧时排放出多种气体,其中能造成酸雨的是 (填序号)。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
(4)为提高煤的利用率并减少污染,可在一定条件下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下图是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5分)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 。如果CO2被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咸水层中,则可转化为固态碳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合成气”(H2和CO的混合气体)。用“合成气”为原料生产甲醇(CH4O)时,按照“绿色化学”原则,应调节“合成气”中H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 。17.(5分)采用如下方法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该石灰石样品10g,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次数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10 7.5
2 10 5.0
3 10 3.2
4 10 a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1)表中a的数值为_______ ___。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有计算过程)。
18.(5分)某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①取一烧杯,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再分别取少量白磷、红磷放在烧杯上的铜片上. ②… 一会儿白磷发生燃烧,红磷不燃烧
③先在容积为350mL的集气瓶中装进50mL滴有红墨水的水,在燃烧匙中放足量白磷,量筒中盛入足量水. ④按图连好仪器,用激光手电照射白磷,白磷燃烧. 集气瓶和量筒中的水均为红色,量筒内的液体体积减少约60mL
(1)实验过程②是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根据实验2的结果,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4)在整个实验2的过程中,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是 ,集气瓶中预先装入50mL水,水起的作用是 。
19.(4分)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以水为原料生产氢气的方法有多种。
方法Ⅰ:电解水法。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以增强导电性;② a 、 b 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2∶1;③ a 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 b 试管内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方法Ⅱ:光解水法。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如下:(“○”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催化剂)。
(
①
②
③
④
⑤
)
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填数字序号)。上述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
20.(5分)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1)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 (填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D.白色污染
(2)烟气脱硫是目前控制燃煤的重要途径.如钠碱循环法是利用亚硫酸钠(Na2SO3)溶液脱除烟气中的SO3,生成亚硫酸氢钠(NaH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O3可由NaOH溶液吸收SO2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
①途径一: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流程如图.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B.该过程只有2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
②途径二:将CO2转化为甲醇(CH3OH),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