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2 13:3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基本要求修改自己的文章。
2.在多次训练中强化学生的修改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修改润色的兴趣,养成写作中多次修改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基本要求修改自己的文章。
2.在多次训练中强化学生的修改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修改润色的兴趣,养成写作中多次修改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呈现以下两段材料。
材料一: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对“绿”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来”“驻” ……直改到“绿”字方满意为止,于是才有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曹雪芹创作文学巨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鲁迅创作《藤野先生》,先后改动90多处才完成定稿
材料二:据记载,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改过七遍;《安娜·卡列尼娜》写了五年,仅开头部分就修改了二十次。
得出结论:“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品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
设计意图
旨在以名家名作为例,明确“文章不厌百回改”的写作指导主题。
二、寻方法
1.千古文章“意”为高。
“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等问题都与立“意”不当相关。修改文章时,首先要着眼于全篇,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而有新意只有从“意”入手,“言”的修改才有依据。在之前已学“审题立意”的基础上,这两节课主要学习如何据“意”改“言”。
2.提升“言”值有妙招
“言”,指言辞和表达。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就与“言”相关。“言”的修改包含两个层次:改“对”和改“好”。
设计意图
由易到难,顺次推进修改任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修改文章语言
(1)初阶要求:把“言”改“对”。
教师展示例文,布置试改任务。下面是一个习作片段,请找出其中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并改正。
【问题例文】他接过我的车,很娴熟地把车倒立起来,拔下轮胎按到一盆水里。寒风呼啸着拂面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再看他,手还浸泡在冰冷的水里。他粗糙的手上有几道裂口,但我却从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对寒冷的畏惧。很快地,他补好了车胎,并将打足了气的车胎浸到水中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番车胎,然后就撤了气,把内胎安好,然后又拿起打气筒为车胎重新打气。做好这一切后,他把车推到我面前,然后像开始那样对我憨憨地笑着。
学生试改,并分享试改成果
教师评析:这段文字存在语言重复啰唆的问题,需要进行删、改,如:“并将打足了气的车胎浸到水中仔仔细细地检查了番车胎”,可删掉第二个“车胎”;“然后就撒了气,把内胎安好,然后又拿起打气筒为车胎重新打气。……然后像开始那样对我憨憨地笑着。”可删掉两处“然后”或改成“接着”“马上”“随既”之类的近义词。用词不当处有:“拂面吹来”中的“拂”有“吹”的意思,可删掉改为“吹来”
对“言”的修改,基本要求是改“对”。改“对”,我们一般重点关注四个方面:
1.改正字词和标点的错误 不留硬伤
2.推敲用词 使之准确恰当
3.推敲句子 使之流畅连贯
4.调整和加工段落 层次分明,详略得当,衔接自然
设计意图
旨在引导学生从改正错字、推敲文句、调整段落三个维度将文章修改落到实处。
对照改“对”的要求,学生再次修改问题例文并交流。教师展示修改后的例文。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并对比问题例文,说说这样修改的好处
【例文修改】
他接过我的车,很娴熟地把车倒立起来,拔下轮胎,将它按到一盆水里
寒风呼啸着扑面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再看他,他的手还浸泡在冰冷的水里。他粗糙的手上有几道裂口,但我却从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对寒冷的畏惧。很快地,他补好了胎皮,将打足气的车胎浸到水中,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番车胎。然后,他撒了气,把内胎安好,然后又拿起打气筒重新打气。
做好这一切,他把车推到我面前,然后像开始那样对我憨憨地笑着。
(2)高阶要求:把“言”改“好
寻人启事(原稿)
一节作文课上,老师一边讲寻人启事的要点,一边叫我们写一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最前面的是姓名和性别。”同学们快速地写下几个字。
“然后就是年龄。”我和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写好了两个数字;有的同学想了几秒也很快写上了;还有的同学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也没写出准确的数来。
“写好了吗?再然后就是外貌特征。你们知道什么是外貌特征吗?”“我妈妈有一颗痣!”一位同学说道。“很好。”老师说,“要写出具体位置哦。”我们都努力地回想着。脸上好像是有颗痣,可具体在哪儿?胳膊上应该有条疤,可是到底有没有啊?我胡乱编了几条特征写了上去。大部分同学则干脆空着不写。
“下面是很重要的一点——穿着。今天早上看到妈妈时她穿着什么衣服呢?”“我妈好像有一件紫色的上衣吧?”“我记得她穿过一条黑裤子,是今天吗?……平时哪个同学的衣服很好看,或是穿了双名牌鞋,大家很快就都发现了;虽然没当面见过最喜欢的明星,但他在什场合穿了什么衣服,都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刚送自己来上学的妈妈穿的是什么样子的衣服,却没有注意过。
最后,一则简单的寻人启事,竟没有一个人写完整。可当我回家后请妈妈写一则寻找我的寻人启事时,她却写得又迅速又具体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文所叙述的事件和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叙述的事件 作文课上,我们为写关于妈妈的寻人启事而犯难。回家后,妈妈却能很快写好寻找我的寻人启事。
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 表现了我们平日缺少对父母的关注,而父母却时时刻刻牵挂着我们,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愧疚和对父母亲情的领悟。
对于记叙文来说,一篇文章的“意”就是指通过什么样的事件去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2)根据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A.从内容角度看,这篇文章中哪些部分是应该详写的?最后一段是否需要扩写?还能在哪些地方补充细节描写?
讨论示例:
①老师的教学语言、同学们的写作情态(众多同学为写关于妈妈的寻人启事而犯难的场景)和“我”的联想感悟可以详写。
②结尾段故事戛然而止,意犹未尽。可以増加一处点睛之笔,需要一些议论抒情的文字去点明文章的写作主旨。
B.从语言角度看,标点符号有没有使用错误?有没有需要修改的病句?能否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一些句子更具表现力?
讨论示例:
①词语的修改:删减一些口语化的表述,如“最前面”“然后”“再然后”
②句子的修改:解决原文中常见的用词不当和缺少主语的毛病。
③段落衔接的修改:交代说话者,让对话不再混乱;段前通过时间副词来表现叙述的顺序。
(3)学生动手实践,团队分享并陈述理由。教师展示修改示例,并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修改、团队分享、陈述理由、佳作欣赏,将前期的方法指导落到修改实践中
寻人启事(修改稿)
一节作文课上,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我们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大家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寻人启事样本,我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最前面的是姓名和性别。”同学们快速地写下几个字。
“然后就是年龄。”我和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写好了两个数字;有的同学想了几秒也很快写上了;还有的同学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也没写出准确的数字来。
“写好了吗?接下来就是外貌特征。你们知道什么是外貌特征吗?”“我妈妈有一颗痣!”一位同学说道。“很好。”老师说,“要写出具体位置哦。”我们都努力地回想着。脸上好像是有颗痣,可具体在哪儿?胳膊上应该有条疤,可是到底有没有啊?我胡乱编了几条特征写了上去。大部分同学则干脆空着不写。
“下面是很重要的一点——穿着。今天早上看到妈妈时她穿着什么衣服呢?”班级里顿时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我妈好像有一件紫色的上衣?”“我记得她穿过一条黑裤子,是今天吗?”……平时哪个同学的衣服很好看,或是穿了双名牌鞋,大家很快就都发现了;虽然没当面见过最喜欢的明星,但他在什么场合穿了什么衣服,都清二楚。可是早上刚送自己来上学的妈妈穿的是什么样子的衣服,却真的没有注意过,从来也没注意。
最后,一则简单的寻人启事,竟没有一个人写完整。可当我回家后请妈妈写一则寻找我的寻人启事时,她却写得又迅速又具体。
原来,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的毎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莱,却不见在厨房忙碌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教师评析:对比前后,初稿的长处是简洁,其不足是内容比较单薄结构稍显跳跃,语言不够有表现力,且缺乏对主题的升华。通过修改润色,无论是“意”还是“言”,修改稿都有明显提高
设计意图
通过例文修改实践,并附以修改符号的使用说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出示例文,学会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放慢脚步(原稿)
星期日的早晨,我决定放慢脚步,骑车到乡下去,看看乡村的美景。(虽然用“放慢脚步”点题,但“骑车”用在这里总有不妥。建议改为步行为佳。)
转过曲曲折折的道路,穿过公路了,这时一辆公交车停靠在路边,我便从车前横穿公路。忽然,一个小姑娘从旁边插过来,在一阵慌乱中,我的车撞倒了那个小姑娘。我忙停下车,扶起了那小姑娘后,赶紧用力蹬起车子,向郊外驶去。(读了此段,让人心可凉了。材料背离中心,应该删去。)
初三的时间走得太过匆忙,总喜欢这样停下自己的脚步,给心情放个假。
记得刚跨进初中门槛时,我很不用功,政治课上从来不听讲,更不用说课后去复习了。第一次政治考试的成绩自然是塌糊涂了。回家后,被妈妈狠狠地训了一顿。于是,我写了一篇随感,语文老师稍加润色后,便投进了绿色信箱。一个月后,老师拿着一张通知单,兴冲冲地告诉我,说那篇文章已入选《花季风》一书。不久,我拿到了那本书,看着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心里甜透了。它让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在身心疲惫不堪的时刻,放慢脚步,找到了一个给心情放假的地方。(此段最后的议论还能为中心服务,但用在刚进初中写随感的材料之后,就犯了无病呻吟的毛病了。)
小路的坑坑洼洼,让我不得不放慢了骑车速度。我悠闲地骑着,不禁又想起刚学会骑车时,上街正好撞倒了遇到路边的菜摊子。那个卖莱的人立刻一把拽住我的自行车,口口声声说我轧坏了她的菜,非要我赔偿不可。那时,我囊中羞涩,身无分文,再说我的车根本就没有碰到她的菜。于是,她见我无赔偿之意,当众把我辱骂了顿,并且扣住我的车不让走。我纳闷了。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呀!(此段内容与文章中心毫无关系,或删去,或另写一件与“放慢脚步”有关的事。)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我已置身于朝思暮想的大自然中。路旁参差不齐的树木苍翠欲滴,树上传来鸟儿的鸣叫声,田野里的庄稼茁壮生长……我感叹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它让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在身心疲惫不堪的时刻,找到了一个给心情放假的地方。
路向远方延伸,车轮滚向前方,我累了。停下“老凤凰”,我躺在绿茵茵的草地上,从包里取出一本书,这是三毛的作品,静静地坐着,静静地看着。(此处缺少一个点睛之笔。)
纸页在指缝间翻转,从清晨到黄昏,整理行装该回家了。远方传来悠扬的歌声,一个老汉一头牛由远而近,悠闲自在。(可适当议论。)
返回在小路上,我想,那老汉一定和我一样得到心灵的洗礼。放慢脚步,就是给自己一个肯定,给自己一份信心,给自己一个继续努力的支点。放慢脚步,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只有放慢脚步,你才能发现自己在芸芸众生中的价值。只有放慢脚步,你才不会在烦恼中虚度光阴,学会体验人生,享受生活,感受幸福。(结尾虽用议论点题,但进入了冗赘之误区。
记住:点睛之笔须精炼。)
附:
修改符号的使用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词、标点符号、短语、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在每个要恢复的字符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邻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词、标点符号、句、段。
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