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项训练:观察类实验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操作,合理的是( )
A.浸泡法处理插条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且最好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低的环境中进行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进行观察
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经卡诺氏液处理的材料解离前需用清水冲洗2次
D.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的实验,可选用发菜制作临时装片
【答案】B
【分析】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处理插条的方法有:①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②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详解】A、因为根对生长素敏感,浸泡法处理扦插枝条,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A错误;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染色颜色如果过深会影响观察效果,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进行观察,B正确;
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经卡诺氏液处理的材料解离前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C错误;
D、发菜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因此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的实验,不可选用发菜制作临时装片,D错误。
故选B。
2.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中,不适合用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的是( )
A.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
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C.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D.分离和提取叶绿体色素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A、黑藻成熟的细胞含有大液泡,可以作为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材料,A正确;
B、黑藻叶片细胞是成熟的细胞,不分裂,所以不能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B错误;
C、黑藻叶片中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可以用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C正确;
D、黑藻叶片的叶绿体含有光合色素,所以可以作为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的实验材料,D正确。
故选B。
3.下列关于蓝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黑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细菌和黑藻都可在高倍镜下观察到叶绿体
B.酵母菌和乳酸菌都是原核生物,都无染色体
C.乳酸菌和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都是线粒体
D.黑藻小叶可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
【答案】D
【分析】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细菌、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黑藻为真核生物,可在高倍镜下观察到其细胞中的叶绿体,蓝细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不含叶绿体,A错误;
B、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细胞中有染色体,乳酸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无染色体,B错误;
C、乳酸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没有线粒体,且进行无氧呼吸,而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C错误;
D、黑藻小叶中含有叶绿体,且含水量高,因而可以叶绿体为参照物,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D正确。
故选D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甲图细胞相比,乙图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B.丙图细胞的体积将持续增大,最终胀破
C.由实验结果推知,甲图和乙图细胞是有活性的
D.若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材料,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甲到乙的过程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乙到丙的过程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乙图所示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该过程中细胞失水,故与甲图相比,乙图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高,A错误;
B、由于有细胞壁的限制,丙图细胞体积不会持续增大,且不会涨破,B错误;
C、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细胞应为活的植物细胞,据图分析,从甲到乙发生了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说明甲细胞是活细胞,C正确;
D、根尖分生区细胞无中央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错误。
故选C。
5.科研人员为了验证药物N有利于淋巴细胞转化成吞噬细胞,进行了相关实验。观察发现,未被药物N处理(对照组)的淋巴细胞均呈球形,而经药物N处理(实验组)的淋巴细胞部分呈扁平状,溶酶体增多。检测两组的“核DNA含量增加的细胞比例”和“吞噬细菌效率”两项指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
A.失去药物N的作用,细胞会从扁平状恢复成球形
B.培养液中核DNA数量增加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C.实验组吞噬细菌效率较高与细胞中溶酶体增多有关
D.药物N既有利于细胞的增殖,也有利于细胞的分化
【答案】C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如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
【详解】A、 经药物N处理的淋巴细胞部分呈扁平状,但细胞分化一般具有不可逆性,失去药物N的作用,细胞也不会从扁平状恢复成球形,A错误;
B、核DNA数量增加的细胞可能处于分裂间期,也可能处于分裂期,B错误;
C、据图可知,实验组细胞吞噬细菌效率较高,而溶酶体与细胞吞噬细菌的功能有关,故吞噬细菌效率较高与细胞中溶酶体增多有关,C正确;
D、据图可知,实验组中核DNA数量增加的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药物N不利于细胞的增殖,D错误。
故选C。
6.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探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时,应将其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下和黑暗环境中培养观察
B.可通过添加酶促反应底物来提高酶的活性,进而加快酶促反应速率
C.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利用了“减法原理”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制片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观察
【答案】C
【分析】关于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制作临时装片,其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解离后细胞死亡,因此不会观察到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
3、使用显微镜观察的顺序是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4、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分裂期所占时间短。
【详解】A、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时,应该对胚芽鞘不同部位进行遮光和曝光处理作为对照,A错误;
B、底物浓度不影响酶活性,B错误;
C、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的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自变量的控制利用了“减法原理”,C正确;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制片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错误。
故选C。
7.某同学在以黑藻为材,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中,观察到细胞内的叶绿体没有移动。下列选项中不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黑藻没有接受充足的光照
B.实验时所处的室温过低
C.培养黑藻的水未及时更换
D.用藓类的小叶片代替黑藻
【答案】D
【分析】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的意义:随着细胞质的不断旋转流动,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和无机盐、蛋白质、各种酶等物质遍布整个细胞,有利于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等各种生命活动。(1)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时,临时装片应随时保持有水状态,以免影响细胞的活性。(2)必须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换上高倍镜后,只能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清晰。 体在细胞内可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同时受光照强度的影响。(3)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最大面积朝向光源,强光下则以侧面或顶面朝向光源。实验观察时可适当调整光照强度和方向以便于观察。(4) 细胞质流动快慢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光照、温度、pH、生长素浓度和切伤以及自由水含量等,适宜的光照时间、温度、pH、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切伤部分以及自由水含量多时,细胞质流动快。
【详解】A、适宜的光照时间会加快细胞质流动,观察到细胞内的叶绿体没有移动,可能是黑藻没有接受充足光照,A正确;
B、适宜的温度会加快细胞质流动,观察到细胞内的叶绿体没有移动,可能是实验时所处的室温过低,B正确;
C、适宜的pH会加快细胞质流动,观察到细胞内的叶绿体没有移动,可能是培养黑藻的水未及时更换,pH不适宜,C正确;
D、藓类的小叶与黑藻都是适合观察叶绿体的材料,都能观察到细胞内的叶绿体的移动,故不需要用藓类的小叶片代替黑藻,D错误。
故选D。
8.在高中生物实验中,试剂的选择对实验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试剂的选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脂肪的检测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B.在观察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使用0.5g/mL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表皮细胞
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二苯胺试剂可以使DNA呈现蓝色
D.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使用甲紫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答案】B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A、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可用于脂肪的检测,A正确;
B、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应使用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表皮细胞,使用0.5g/mL的蔗糖溶液会造成洋葱细胞因过度失水死亡而无法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B错误;
C、在沸水浴情况下,DNA遇二苯胺试剂会呈现蓝色,C正确;
D、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甲紫溶液)着色,D正确。
故选B。
9.根据教材生物学实验,下列叙述推测合理的是( )
A.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大多数根尖细胞会发生染色体加倍
B.将淀粉酶加入淀粉溶液中,用斐林试剂检测可以判断淀粉水解产物的种类
C.在观察植物根尖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在细胞中期观察到清晰的赤道板
D.在绿叶色素的分离实验中,色素扩散的速率与色素含量无关
【答案】D
【分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详解】A、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可在视野中观察到少数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出现加倍,A错误;
在脂肪鉴定实验中,苏丹皿与脂肪、酒精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脂肪与苏丹III反应呈橘黄色,并可用酒精洗去浮色,A正确;
B、将淀粉酶加入淀粉溶液中,用斐林试剂检测可以判断淀粉水解产物中是否有还原性糖类,而不能判断水解产物的种类,B错误;
C、赤道板指的是细胞分裂中细胞正中的位置,实际并没有结构在细胞正中央,C错误;
D、在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色素的扩散速率与溶解度呈正比,与含量无必然关系,D正确。
故选D。
10.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或改进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有利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观察
B.“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和“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均用到了酒精,其体积分数和作用均不同
C.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实验中,可向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也可注射18O标记的亮氨酸
D.可用小鼠的睾丸或植物的花药代替蝗虫精巢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
【答案】C
【分析】1、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中,都涉及到将剪取的2~3mm的根尖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中进行解离,即盐酸的作用相同。
2、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详解】A、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的溶液呈红色,有利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观察,A正确;
B、“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和“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均用到了酒精,前者体积分数为50%,作用为洗去浮色;后者体积分数为95%,和15%盐酸(1∶1)混合作为解离液,使细胞分散开来,B正确;
C、18O为稳定的同位素,无放射性,不适合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C错误。
D、小鼠的睾丸或植物的花药,能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可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D正确。
故选C。
11.下表是对部分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用到的试剂的相关总结,下列标注序号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名称 试剂 原理 观察
名称 作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50%的酒精 洗去浮色 酒精能溶解苏丹Ⅲ染液 ④都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
绿叶中色素的分离 ①层析液 分离叶绿体中色素 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70%的酒精 ②及时固定收集的小动物,防止腐烂 酒精能杀死小动物和微生物
观察根尖有丝分裂 ③秋水仙素 染色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④
【答案】B
【分析】1、苏丹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实验过程中可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
2、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用70%酒精能杀死小动物和微生物,防止腐烂。
3、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中,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和15%的 盐酸制成解离液,可以使细胞分散开。
【详解】①分离绿叶中的色素需要使用层析液,①正确;
②70%的酒精能使小动物和微生物因脱水而死亡,及时固定收集的小动物,防止腐烂,便于统计,②正确;
③观察根尖有丝分裂进行染色使用的试剂是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③错误;
④“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这两个实验都不需要显微镜观察,④错误。
综上,①②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观察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的实验中,观察实验结果不一定使用显微镜
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层析后的滤纸条最下面的色素带呈黄绿色
C.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绿体的结构更清晰
D.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离
【答案】C
【分析】光学显微镜下放大的倍数较小,可看到较大的结构,如细胞壁,液泡以及绿色的叶绿体,线粒体的内膜等结构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详解】A、脂肪的检测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使用花生子叶的切片,方法二是使用花生子叶的组织样液,其中方法二不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A正确;
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滤纸条最下面的色素带中的色素是叶绿素b, 呈黄绿色,B正确;
C、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时,叶绿体不需染色,一般用碘液检测淀粉,C错误;
D、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用解离液进行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离,D正确。
故选C。
13.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氧和无氧条件,且有氧条件是实验组、无氧条件是对照组
B.用无水乙醇提取的色素溶液中,不含花青素的原因是绿叶中不含花青素
C.观察植物根尖有丝分裂实验时,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D.通过沾蘸法用高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的基部后,若插条生根,则说明该浓度起促进作用
【答案】C
【分析】对比实验中所有的处理均为实验组,实验组间相互对照。
观察植物根尖有丝分裂实验时,依次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详解】A、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氧和无氧条件,该实验属于对比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A错误;
B、用无水乙醇提取的色素溶液中,不含花青素的原因是花青素是水溶性色素,难溶于乙醇,B错误;
C、观察植物根尖有丝分裂实验时,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C正确;
D、通过沾蘸法用高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的基部后,若插条生根数多余未用蒸馏水处理后扦插的枝条,则说明该浓度起促进作用,D错误。
故选C。
14.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亩产量在300kg以上的水稻品种。现有普通水稻和耐盐碱水稻若干,由于标签损坏无法辨认类型,某生物兴趣小组使用0.3g/mL的KNO3溶液分
别处理两组水稻细胞,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观察原生质体体积相对值的变化,说明所选水稻细胞含有大液泡
B.图中Ⅱ组水稻的曲线不能无限上升的原因主要是细胞膜的伸缩性有限
C.A→B段,I组水稻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升高,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之间充满了KNO3溶液
D.I组水稻细胞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是由于细胞能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和NO3-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用0.3g/ml的KNO3溶液分别处理两组水稻细胞,Ⅱ组水稻原生质体的体积增加,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而Ⅰ组水稻原生质体的体积先减小后增加,说明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复原。
【详解】A、该实验观察原生质体体积相对值的变化,即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说明所选水稻细胞含有大液泡,A正确;
B、Ⅱ组水稻的曲线不能无限上升主要受限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此外还受到细胞内外浓度差的影响,B错误;
C、A→B段,I组水稻的原生质体体积减小,说明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加,吸水能力逐渐增强,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之间充满了KNO3溶液,C正确;
D、实验过程中并未添加清水,但由于细胞能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和NO3-,使B→C段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大,D正确。
故选B。
15.下列高中生物学显微观察类的实验,选材不正确的的是( )
A.花生子叶和植物油均可作为脂肪检测的实验材料
B.植物叶绿体的观察除了黑藻,菠菜叶也是很好的材料
C.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可用紫鸭跖草代替洋葱鳞片
D.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可用植物的根尖或芽尖
【答案】A
【分析】洋葱是比较好的实验材料,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
胞,色素含量较多,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洋葱的绿叶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叶肉细胞做细胞质流动实验,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洋葱的内表皮细胞颜色浅、由单层细胞构成,适合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
【详解】A、植物油本身含有颜色,不可作为脂肪检测的实验材料,会干扰实验结果的检查,A错误;
B、植物叶绿体的观察除了黑藻(单层细胞,叶绿体大),菠菜叶(取稍带叶肉的下表皮细胞)也是很好的材料,B正确;
C、紫鸭跖草的液泡是紫色的,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可用紫鸭跖草代替洋葱鳞片,C正确;
D、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可用植物的根尖或芽尖,细胞分裂旺盛,D正确。
故选A。
16.“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下列相关操作及目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解离:用药液使DNA和蛋白质分离开
B.漂洗:用清水进行漂洗防止解离过度
C.染色:用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D.制片:用拇指按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
【答案】A
【分析】洋葱根尖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甲紫或醋酸洋红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再用高倍镜观察。
【详解】A、使用1:1的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进行解离,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A错误;
B、漂洗时使用清水清洗药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B正确;
C、使用碱性染料甲紫或醋酸洋红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C正确;
D、制片时,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用拇指按压载玻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有利于观察,D正确。
故选A。
17.长郡中学高三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检测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先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然后按照浓度梯度从小到大依次进行质壁分离的观察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
误的是( )
A.每个蔗糖浓度对应的观察实验都是一个自身对照实验
B.配制蔗糖溶液时,浓度范围可以任意设置,但梯度一定要小
C.当洋葱内表皮细胞在某一蔗糖浓度下发生了质壁分离,剩余观察实验无需再做
D.若将实验材料换成外表皮细胞,则视野的亮度应相对调亮
【答案】B
【分析】当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现象;当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吸水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后又复原的现象。
【详解】A、每个蔗糖浓度对应的观察实验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后的观察可以构成一个自身对照实验,A正确;
B、配制蔗糖溶液时,浓度范围不能任意设置,浓度范围太低时,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能不发生质壁分离,浓度范围太高时,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
C、该实验的目的是检测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按照蔗糖浓度梯度从小到大的顺序做实验,当某一蔗糖浓度下发生了质壁分离,说明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低于该蔗糖浓度,因此剩余观察实验无需再做,C正确;
D、实验材料换成外表皮时,视野的亮度应相对调亮,观察的现象就更明显,D正确。
故选B。
18.现有新配制的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各一瓶(未贴标签)。为了对两瓶溶液进行区分,某同学用黑藻为材料进行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状态下的细胞比实验前的细胞胞质环流速度慢
B.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不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造成干扰
C.图示A处表示原生质层,包括了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膜间的细胞质
D.若观察到原生质体的体积先缩小后变大可推测使用的是葡萄糖溶液
【答案】C
【分析】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观察的是正常细胞,第二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的细胞,第三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开,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小,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深,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与上述现象相反;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外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差
越大,质壁分离速率越快,但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详解】A、图示状态下的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细胞已经失水,则比实验前的细胞胞质环流速度慢,A正确;
B、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的颜色有利于观察实验,不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造成干扰,B正确;
C、图示A处表示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间隙,C错误;
D、葡萄糖是单糖,可被细胞直接吸收,所以若观察到原生质体的体积先缩小后变大可推测使用的是葡萄糖溶液,D正确。
故选C。
19.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研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洋葱外、内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黑藻不可以做本实验材料
B.制作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漂洗、按压盖玻片都能更好地将细胞分散开
C.观察细胞减数分裂时,可以选择动物细胞,如蝗虫的精巢,但不可以选择植物细胞
D.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 95%酒精的作用是溶解某些蛋白质、析出 DNA
【答案】D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A、可以用洋葱外、内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黑藻细胞具有大液泡,也可以做本实验材料,A错误;
B、制作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和按压盖玻片都能更好地将细胞分散开,漂洗是为了防止解离过度,B错误;
C、观察细胞减数分裂时,可以选择动物细胞,如蝗虫的精巢,也可选择植物的花药,C错误;
D、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 95%酒精的作用是溶解某些蛋白质、析出 DNA,D正确。
故选D。
20.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必需以新长出的根的根尖为材料
B.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过程中均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
C.实验室中观察细胞吸水和失水可用植物细胞不可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D.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颜色改变,说明含有还原糖
【答案】B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班氏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或无色的植物组织。(2)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详解】A、从生长旺盛的部位取材,包括茎尖、形成层、根尖等部分,均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A错误;
B、研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卡尔文利用14C标记的二氧化碳证明了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转移途径,B正确;
C、观察细胞吸水和失水既可以用植物细胞来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也可以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观察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C错误;
D、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颜色改变,此时呈现的是斐林试剂的颜色,要确定有无还原糖,需进行水浴加热,看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来判断,D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
21.某实验小组以大蒜根为实验材料,完成了实验1“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实验2“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两个实验过程均可包括根尖的培养、卡诺氏液固定、制片和观察
B.两个实验均可用甲紫溶液使染色体着色,以便识别细胞分裂时期
C.实验2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比例大于实验1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比例
D.在实验2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占比大于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占比
【答案】AD
【分析】1、有丝分裂的实验过程是:正常条件培养根尖→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实验过程是:4℃培养根尖→取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详解】A、“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不需要卡诺试液固定细胞形态,A错误;
B、两个实验制片过程中,均需使用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便于观察,B正确;
C、实验2使用低温处理,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可能导致细胞有丝分裂停留在分裂中期,使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占比增大,C正确;
D、在细胞周期中,由于分裂间期持续时间远长于分裂期,因此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占比远大于分裂期,D错误。
故选AD。
22.下列关于“观察百合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Ⅰ)和“观察百合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实验Ⅱ)的叙述,错误的有( )
A.实验I中将染色后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直接按压
B.实验Ⅰ和实验Ⅱ中均要使用盐酸和70%的酒精,其目的和作用相同
C.实验Ⅱ中的花药需在花蕾期采集,制片后观察减数分裂各分裂相特征
D.实验Ⅰ和Ⅱ均能观察到DNA复制过程,且实验Ⅱ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答案】ABD
【分析】解离液由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按1:1的比例混合而成,解离后的细胞均为死细胞,无法观察到细胞进行相关分裂过程。
【详解】A、实验Ⅰ中,染色后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盖玻片,A错误;
B、实验Ⅰ和实验Ⅱ中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与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1:1混合来解离细胞,使细胞相互分离,B错误;
C、实验Ⅱ是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因此应选择分裂旺盛的组织做实验材料,应采集花蕾期的花药,C正确;
D、解离后的细胞均已死亡,因此观察过程中不能观察到DNA的复制过程和联会过程,D错误。
故选ABD。
23.下列关于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鉴定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必须使用显微镜的是脂肪的鉴定
B.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使用新鲜的叶片可以提取到更多的色素
C.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应选择液泡有一定颜色的成熟植物细胞
D.用根尖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可以观察到一个细胞连续的动态分裂过程
【答案】AD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班氏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或无色的植物组织。(2)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详解】A、在脂肪鉴定实验中,如果将实验材料制成子叶临时切片,需要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果将实验材料制成组织样液,则无需使用显微镜,A错误;
B、新鲜的叶片中含有更多的色素,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一般使用新鲜的叶片,B正确;
C、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观察的指标为中央大液泡的变化、原生质层的位置、细胞大小的变化,最好选择液泡有一定颜色的成熟植物细胞,C正确;
D、用根尖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由于解离过程中细胞已死亡,因此无法观察到一个细胞连续的动态分裂过程,D错误。
故选AD。
2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名称 实验叙述
①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应在高倍镜下寻找分生区并观察染色体的形态
②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分别在设定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混合
③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若带有少量的叶肉细胞仍可用于实验
④ 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采用记名计算法和样方法统计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取平均值,推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答案】BC
【分析】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分别在设定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混合;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采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统计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详解】①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应在低倍镜下寻找分生区并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再换用高倍镜,①错误;
②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分别在设定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混合,②正确;
③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若带有少量的叶肉细胞仍可用于实验,③正确;
④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统计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取平均值,推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④错误。
故选BC。
25.严谨的实验操作是开展生物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保证。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若没有充分摇匀,水浴加热后可能会出现黑色沉淀
B.若培养时间过短,有氧发酵装置中的酵母菌葡萄糖培养液也可使酸性重铬酸钾呈灰绿色
C.提取绿叶中色素时,在反射光下观察盛有色素提取液的试管,可观察到暗红色的荧光
D.观察黑藻细胞胞质环流时,若实验温度高于35℃,叶绿体的移动速度会大大加快
【答案】BC
【分析】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叶色素提取液的反射光看到的暗红色,是由于溶液中的色素吸收了蓝紫光后不能用于光合作用(没有了相应的酶系统),形成荧光重新辐射出来。因为能量在吸收——辐射过程中有一部分转化成热能损失了,所以荧光是比蓝紫光能量少的红光。叶绿体色素只有被提取到溶液中后才有荧光现象。在正常叶片中的色素由于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了,没有荧光。色素吸收的红光也会形成荧光,但红光的能量低,再损失一部分后,辐射出来的荧光就成了人眼看不到的红外光了。
【详解】A、使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若没有充分摇匀,可能产生氢氧化铜,会出现蓝色沉淀,A错误;
B、由于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发生颜色反应,则培养时间过短,有氧发酵装置中的酵母菌葡萄糖培养液也可使酸性重铬酸钾呈灰绿色,B正确;
C、提取绿叶中色素时,在反射光下观察盛有色素提取液的试管,可观察到暗红色的荧光。C正确;
D、当达到35℃时,胞质环流的速度大大降低,D错误。
故选BC。
三、非选择题
26.丙酯草醚是一种除草剂,研究者利用洋葱根尖为实验材料,开展了丙酯草醚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影响的实验研究。
(1)研究者将正常生长的洋葱根尖转入不同浓度的丙酯草醚溶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切取根尖2~3mm,以获取 区的细胞、用于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制片前需对根尖进行 漂洗和染色,上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
(2)据图分析,图中A箭头所指细胞处于分裂的 期,伴随着丝粒的分裂, 分开,并移向两极。图中B箭头所指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 。
(3)研究者统计不同浓度丙酯草醚处理后处于不同时期细胞的个数,结果如下表。
丙酯草醚浓度(%) 0 0.0125 0.0250 0.0500 0.1000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 18.3 8.5 6.2 4.2 3.9
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总数×100%
表中实验结果显示,随丙酯草醚处理浓度升高,分裂期细胞 。
且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处于图中B箭头所示时期细胞的比例增加,推测丙酯草醚可能会 。
【答案】(1) 分生 解离
(2) 后 姐妹染色单体 1∶2
(3) 减少 抑制着丝粒的断裂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
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即制成装片;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像为止。
【详解】(1)由于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旺盛的分裂,因此将正常生长的洋葱根尖转入不同浓度的丙酯草醚溶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切取根尖2~3mm,以获取分生区的细胞,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因此制片前需对根尖进行解离、漂洗和染色。
(2)图中箭头A所指的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开的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向两极移动,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箭头B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
(3)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总数×100%,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丙酯草醚处理浓度升高,有丝分裂指数降低,即分裂期细胞数目减少;如果图中B箭头所示时期细胞(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增多,说明细胞不能进入后期,所以推测丙酯草醚抑制了染色体着丝粒的分裂。
27.无论是在运动还是安静的状态下,人体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血糖的调节主要依靠激素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健康个体的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经体液运输到靶细胞,促进其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时还可以抑制 及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
(2)除血糖浓度外,引发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信号分子还有 。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患有糖尿病的小鼠尿量会增加,原因是 。
(3)血糖过低会出现行动迟缓、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状。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完善实验,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实验思路: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生理状况。
②A组小鼠 溶液,B组小鼠 ,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 溶液,观察两组小鼠活动状况变化。
实验结果及结论:A组小鼠的 缓解,而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答案】(1) B 肝糖原的分解
(2) 神经递质 胰岛素分泌不足,大部分的葡萄糖不能被分解,随尿排出带走大量的水分
(3) 注射适量胰岛素 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注射葡萄糖 低血糖症状缓解
【分析】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它的生理作用一方面是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物质,另一方面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当人体内血糖含量
低于50-60mg/dL时会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低于45mg/dL时出现惊厥、昏迷等低血糖晚期症状,原因是人脑组织功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而脑组织中含糖原极少,需随时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用来氧化分解供给能量;当血糖含量很少时,脑组织就会因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发生生理功能障碍,出现低血糖症状。
【详解】(1)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刺激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经体液运输到靶细胞,促进其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时还可以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
(2)血糖浓度升高还会刺激下丘脑的某些区域,产生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合成分泌胰岛素,在这一过程中引发胰岛素合成分泌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患有糖尿病的小鼠尿量会增加,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大部分的葡萄糖不能被分解,随尿排出带走大量的水分;
(3)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储存、利用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胰岛素的有无,因变量是小鼠的活动状况,因此可将正常小鼠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实验组,注射适量的胰岛素,B组为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即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再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A组小鼠的低血糖症状得到缓解,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因此本实验的实验思路为: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生理状况。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葡萄糖溶液,观察两组小鼠活动状况变化。
实验结果及结论:A组小鼠的低血糖症状缓解,而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28.某科研团队设计实验探究干旱预处理后高温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处理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气孔导度 相对叶绿素含量/(mg·g-1)
正常 18.42 0.53 2.07
高温 10.06 0.20 0.37
干旱后高温 16.53 0.42 1.98
(1)小麦体内能吸收蓝紫光的色素有 。据表分析,高温使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下降,导致光反应产生的 减少,直接影响暗反应,最终影响(CH2O)的生成量,同时, 增强,进而导致小麦的净光合速率下降。
(2)与高温组相比,干旱后高温处理组的小麦净光合速率较高,据表分析,原因是 。
(3)研究者认为,与其他两组相比,高温处理组处理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是高温导致类囊体断裂甚至解体(电镜下可观察到)。请设计一个最简单观察实验进行证明(写出实验思路即可): 。
【答案】(1)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NADPH和ATP 呼吸速率
(2)干旱预处理一方面使叶绿素含量接近正常水平,光能利用率高,光反应加快,另一方面减弱了高温对气孔导度的抑制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增加,暗反应加快,光合速率快
(3)制备正常处理组、高温处理组、干旱后高温处理组三组小麦叶片叶肉细胞的临时装片,在电镜下观察并比较
【分析】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反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
【详解】(1)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小麦体内能吸收蓝紫光的色素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高温使叶片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降,导致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直接影响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最终影响(CH2O)的生成量。一般情况下,呼吸作用的最适宜温度较高,温度升高,呼吸速率会加强,进而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
(2)表中数据显示,干旱后高温组比高温组的叶绿素含量高、气孔开度大且净光合速率高,因此可推测干旱预处理一方面使叶绿素含量接近正常水平,光能利用率高,光反应加快,另一方面干旱预处理减弱了高温对气孔导度的抑制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增加,暗反应加快,光合速率快。
(3)研究者认为,与其他两组相比,高温处理组叶绿素含量减少、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是高温导致类囊体断裂甚至解体,因此可对正常条件下、高温处理条件下、干旱后高温处理条件下的叶肉细胞制作装片,直接电镜观察比较类囊体断裂情况即可证明,因此实验思路为:制备正常处理组、高温处理组、干旱后高温处理组三组小麦叶片叶肉细胞的临时装片,在电镜下观察并比较。
29.某科研小组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光质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启,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气孔导度大表示气孔开放程度大。在适宜条件下,制作拟南芥叶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蔗糖溶液对气孔导度的影响,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 上,常用试剂 提取;若提取时中未加碳酸钙,将会使 色的色素带变窄。气孔导度会影响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 (答出1点即可)等生理过程。据图1分析,相同强度红光或蓝光照射下,净光合速率更大的是 ,判断依据是 。
(2)若要通过实验观察气孔的开闭状态,必需的器材和试剂有 (A.光学显微镜B.酒精灯C.龙胆紫D.清水)。据图2推测,①②③三种蔗糖溶液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 。
(3)光合作用产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通过 运输到植株各处。根据图1、图2分析,与红光相比,蓝光可通过促进保卫细胞的光合作用进而促进气孔进一步开放的原因是 。
【答案】(1) 类囊体膜 95%的酒精/无水乙醇 蓝绿色和黄绿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蓝光 蓝光下,气孔导度较大,但胞间CO2浓度低,说明蓝光下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更多,积累的有机物更多
(2) AD ③<①<②
(3) 韧皮部 蓝光下保卫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使光合产物增多,渗透压上升,促进细胞吸水,气孔开放
【分析】分析图1:蓝光光照比红光光照下光合速率大、气孔导度大、胞间CO2浓度低。
【详解】(1)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常用无水乙醇试剂提取,碳酸钙能防止色素被破坏,若提取时中未加碳酸钙,将会使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的色素带变窄,气孔导度会影响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蓝光下,气孔导度较大,但胞间CO2浓度低,说明蓝光下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更多,积累的有机物更多,净光合速率更大。
(2)若要通过实验观察气孔的开闭状态,必需的器材和试剂有A光学显微镜、D清水。据图2推测,蔗糖
溶液②中细胞失水,浓度最大,蔗糖溶液③中细胞吸水最多,浓度最低,①②③三种蔗糖溶液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③<①<②。
(3)光合作用产物主要以蔗糖形式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根据图1、图2分析,与红光相比,蓝光可通过促进保卫细胞的光合作用进而促进气孔进一步开放的原因是蓝光下保卫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使光合产物增多,渗透压上升,促进细胞吸水,气孔开放。
30.资料一:神经干由许多粗细不同的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阈值)不同。将电极置于神经干的表面作记录,则所观察到的动作电位与单根神经纤维有所不同。前者是神经干内许多神经纤维活动的总和,称之为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资料二:将蛙坐骨神经-胫腓神经标本,分别放入任氏液(类似组织液)和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浸泡后,置于神经标本屏蔽盒内,每隔5min给予一次相同且适宜的刺激,记录动作电位,连续观察60min。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单个的神经纤维相比,以强度由小到大的电刺激作用于神经干,可推测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化情况是 。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
(2)本实验中,对照组用任氏液浸泡的目的是 。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及数据是可靠的,判断依据是,对照组神经干在实验条件下连续刺激1h,仍可出现动作电位且其幅值 。
(3)在刺激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10%葡萄糖能引起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幅度升高,可能是由于 ,使复合动作电位增大(答出一点即可)。
(4)相同实验条件下,用20%、40%葡萄糖浸泡后,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值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其影响机理可能是:由于20%、40%葡萄糖是高渗溶液,使 ,因而使轴突内外溶液浓度发生改变。而这种变化一方面使能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 ,另一方面又会使神经纤维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 。
【答案】(1) 一定刺激强度下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因为神经干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兴奋的神经纤维数增加,复合动作电位的峰值也增大
(2) 保持坐骨神经的生物活性 基本不变
(3)低浓度葡萄糖能提供能量,有利于膜电位恢复、Na+通道的恢复和开放。
(4) 轴突外渗透压升高,轴突内液体向轴突外转移,轴突失水 减少 减小
【分析】1、神经干是多根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纤维束,神经干细胞的动作电位是多个细胞电变化的代数叠加。而每根神经纤维的兴奋性不同,引起它们兴奋所需的阈强度不同,刺激强度较小时兴奋性高的神经首先被兴奋,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兴奋性较低的神经也逐渐被兴奋,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刺激强度会改变被兴奋的神经根数,它们叠加到一起的动作电位幅值就会改变。2、单根神经纤维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反映出“全或无”定律,即动作电位不论以何种刺激方式产生,但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阈值方能出现;阈下刺激不能引起任何反应——“无”,而阈上刺激则不论强度如何,一律引起同样的最大反应——“全”。
【详解】(1)由题可知:因为神经干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的,虽然其中每一条纤维的动作电位都是“全或无”的,但由于它们的兴奋性不同,因而阈刺激的强度也不同。当受到电刺激时,如果刺激强度低于任何纤维的阈值,则没有动作电位产生。当刺激强度能引起少数神经纤维兴奋时,可记录到较小的复合动作电位。随着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强,兴奋的纤维数增加,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也越大。当刺激强度增加到可使全部神经纤维兴奋时,复合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再增加刺激强度时,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也不会再增加了。
(2)任氏液的成分与两栖动物的细胞外液成分相似,任氏液中的坐骨神经的生物活性基本不变,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从而说明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动作电位的影响。
(3)推测可知:可能低浓度葡萄糖可以提供能量,有利于膜电位的恢复、Na+通道的恢复和开放。
(4)由题意知:由于20%、40%葡萄糖是高渗溶液,轴突会失水,轴突内溶度会逐渐增加。一方面细胞内外K+浓度梯度增大,静息电位值增大,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加大,兴奋性下降,而实验中保持刺激强度不变,则能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减少;另一方面,轴突内外Na+浓度梯度减小,轴突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值减小。轴突的兴奋性降低以及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幅值减小,导致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值减小。
31.玉米为雌雄异花同株植物,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作物。科研人员发现一种“单向异交不亲和”玉米,基因H决定单向异交不亲和,表现为“含基因H的卵细胞不能与含基因h的花粉结合受精,其余配子间结合均正常”。玉米宽叶与窄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研究人员选择纯种宽叶单向异交不亲和品系与纯种窄叶正常品系进行杂交,F1均为宽叶,F1自交获得F2(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1)上述亲本杂交时宽叶植株应作 (填“父本”或“母本”),F1的基因型是 。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
(2)F1产生的能与含基因h的花粉受精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F2中育性正常宽叶个体的比例是 。
(3)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一个育性恢复基因M导入F1的基因A或H所在的染色体上(不破坏基因A或H),只有将基因M导入基因H所在的染色体上才可以使其育性恢复正常,导入基因A所在的染色体上会抑制基因A的表达。现欲通过测交实验观察叶型情况,探究M基因导入的位置。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 。
(4)基因B决定玉米的果实产生红色色素,等位基因b1、b2不产生红色色素。研究发现,许多生物的隐性基因很不稳定,可以以较高的频率逆转为显性基因,玉米的b1、b2基因就有此特点。基因b1在果实发育中
较晚逆转,但频率高;基因b2较早发生逆转,但频率低。现有基因型为b1b2的植株自交(不考虑其他性状和变异类型),产生3种不同特征的果实,其中约一半的果实特征为 (仅考虑红斑的大小和数量)。
【答案】(1) 父本 AaHh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 Ah:ah=1:1 1/4
(3)利用 F1作母本进行测交实验, 探究 M 基因导入的位置。①若子代的叶形及比例为宽叶:窄叶=1:1,则M导入 H所在的染色体上。若子代的叶形及比例为全为窄叶,则M导入 A所在的染色体上。
(4)既有小红斑,又有大红斑,小红斑数量更多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详解】(1)纯种宽叶单向异交不亲和品系与纯种窄叶正常品系进行杂交,F1均为宽叶,说明宽叶为显性性状,F1基因型为Aa,再考虑另外一对相对性状,H决定单向异交不亲和,因此亲代纯种单向异交不亲和品系(HH)与正常纯种品系(hh)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Hh,因此F1的基因型是AaHh;题干中含有H的卵细胞不能与h的花粉结合受精,单向异交不亲和品系作母本时,由于H基因的卵细胞不能接受h基因的花粉,无法产生后代,因此宽叶品系应作为父本。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F1的基因型为AaHh,产生配子及比例为AH:Ah:aH:ah=1:1:1:1,含有H的卵细胞不能与h的花粉结合受精,因此F1产生的可接受h花粉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h:ah=1:1,结合棋盘法,F2中育性正常宽叶(A-hh)的比例是1/4。
(3)将一个育性恢复基因M导入F1的基因A或H所在的染色体上(不破坏基因A或H),只有将基因M导入基因H所在的染色体上才可以使其育性恢复正常,导入基因A所在的染色体上会抑制基因A的表达。F1的基因型为AaHh,故可利用F1(AaHh)作母本进行测交(与aahh)实验,后代AaHh:Aahh:aaHh:aahh=1:1:1:1。若M导入 H所在的染色体上,子代的叶形及比例为宽叶:窄叶=1:1;若M导入 A所在的染色体上,则子代的叶形及比例为全为窄叶。
(4)基因型为b1b2的玉米植株自交所得的后代为1/4b1b1、1/2b1b2、1/4b2b2,b1和b2都可能逆转成B,b1在玉米果实发育中较晚发生逆转,且逆转频率高,因此b1b1表现为小红斑多,b2较早发生逆转,但逆转频率低,因此b2b2表现为大红斑少。a1a2表现为既有小红斑,又有大红斑,小红斑数量更多;所以约50%的果实既有小红斑,又有大红斑,小红斑数量更多(b1b2);约25%的果实具有小而多的红斑(b1b1),约25%的果实具有大而少的红斑(b2b2)。
32.某实验小组将菠菜幼叶和成熟叶的叶圆片(面积和质量相同)装入含蒸馏水的注射器中,排出叶片内的气体,使叶圆片下沉。然后将叶圆片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进行实验(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且浓度变化对溶液pH的影响忽略不计,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观察第1片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min),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NaHCO3溶液浓度为1~4%时,相同浓度下,幼叶上浮时间均比成熟叶长,可能是幼叶的光合作用能力比成熟叶 (填“强”或“弱”)。有人推测幼叶与成熟叶光合作用能力差异可能是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不同,为寻求证据,可以用 分别提取菠菜幼叶、成熟叶中的色素,再用 法分离色素,观察并比较二者色素带的宽度及颜色深浅。
(2)在NaHCO3溶液浓度为0%的溶液中,叶圆片直至实验结束仍未上浮,其原因是缺乏NaHCO3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阶段。当NaHC3溶液浓度超过5%时,叶圆片也不上浮,最可能的原因是 。
(3)当NaHCO3溶液浓度为3%时,适当提高溶液温度,第一片叶圆片上浮时间延长,该现象不能表明提高后的温度已超过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请说明理由: 。
【答案】(1) 弱 无水乙醇 纸层析
(2) 暗反应 浓度过大导致细胞渗透失水过多而死亡
(3)叶圆片上浮时间延长,只能表明净光合作用速率降低(或只能表明总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差值降低)
【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详解】(1)当NaHCO3溶液浓度为1~4%时,相同浓度下,幼叶上浮时间均比成熟叶长,可能是幼叶的光合作用能力比成熟叶“弱”,因而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少,因此,上浮所需要的时间长。有人推测幼叶与成熟叶光合作用能力差异可能是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不同,为寻求证据,可以用无水乙醇分别提取菠菜幼叶、成熟叶中的色素,再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分离色素的原理是通过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设计的,观察并比较二者色素带的宽度及颜色深浅,色素带的宽度和颜色与色素的含量呈正相关。
(2)在NaHCO3溶液浓度为0%的溶液中,叶圆片直至实验结束仍未上浮,这是因为NaHCO3能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若是缺乏NaHCO3溶液,会导致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无法进行,进而影响了光合作用
的进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进而没有足够的氧气产生,导致叶片无法上浮。当NaHCO3溶液浓度超过5%时,叶圆片也不上浮,则可能的原因是NaHCO3浓度过大会导致细胞渗透失水过多而死亡。
(3)当NaHCO3溶液浓度为3%时,适当提高溶液温度,第一片叶圆片上浮时间延长,该现象只能说明适当提高溶液温度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不能表明提高后的温度已超过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这是因为适当提高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会产生影响,叶圆片上浮时间延长,说明叶圆片释放氧气的速率减小,即净光合作用速率减小。
33.进食可刺激胃壁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假饲是指让动物进食后,食物从食管瘘口流出而不能进入胃。常用假饲实验来观察胃液的分泌。动物假饲后,用胃瘘口相连的引流瓶来收集胃液,如图1所示。
(1)科学家观察到动物假饲后,引流瓶收集到了较多胃液,且在愉悦环境下给予动物假饲,动物分泌的胃液量明显增加。根据该实验结果,科学家推测胃液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为证实这一推测,下一步实验操作应为 ,同时给予假饲。预期实验现象是 。
(2)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科学家证实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一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机制的共同调控,如图2所示。
①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属于 。
②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 。
(3)为探究两种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响大小,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4小时胃液分泌量
1 假饲 +++++++++
2 切除胃窦,再假饲 +
3 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控制胃泌素的注射剂量,使胃液分泌量与步骤1相当) +++++++++
4 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 ++++
注:“+”数量表示胃液分泌量的多少
①步骤3的目的是 。
②步骤4是为了确定在 调节机制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
【答案】(1) 切除通向胃壁细胞的神经 无胃液分泌(或收集不到胃液等)
(2) 负反馈调节 神经递质
(3) 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 神经—体液
【分析】1、从题图2可以看出,传出神经可以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作用于胃腺细胞,使其分泌胃液,另外传出神经也可作用于胃窦,使胃窦G细胞分泌胃泌素作用于胃腺细胞分泌胃液。
2、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的调节方式。
【详解】(1)动物假饲后,食物从食管瘘口流出而不能进入胃,但引流瓶却收集到了较多胃液。若要证实胃液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这一推测,下一步实验操作应切除通向胃壁细胞的神经,同时给予假饲。预期实验现象无胃液分泌(或收集不到胃液等)则证明胃液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2)①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的调节方式。若胃酸分泌过多,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②据图2可知,除了胃泌素作用于胃腺细胞外,传出神经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也作用于胃腺细胞。
(3)步骤1进行“假饲”,研究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步骤 2 中切除胃窦,再假饲,已经排除了神经调节对胃窦 G细胞的影响,胃液的分泌是不受胃泌素的影响,只能受到传出神经的影响。步骤 3中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结果与步骤 1相同,由此证明正常胃液的分泌量需要同时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并确定了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步骤4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从而确定在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
34.研究人员为探讨本地植物苦草的竞争和福寿螺的捕食对狐尾藻入侵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苦草和狐尾藻属于 。
(2)选用合适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每组均设置多次重复实验,保证合适的实验条件,定期观察植物生长状态。
①完成下表的实验处理:
组别 添加处理
干扰组A 15株苦草
干扰组B 1只福寿螺、2只福寿螺
干扰组C
②实验结果如下图1和图2。
图1结果表明,苦草的竞争 ,福寿螺的捕食 ,二者共同作用 。
由图2可知在 条件下,福寿螺的捕食对苦草的生物量有显著影响。与图1的实验结果相比,由图2可知该条件下福寿螺对于食物具有 。
(3)采用自然对数公式计算狐尾藻的种间竞争系数y=ln(B/B0),B为有苦草竞争时狐尾藻平均单株生物量,B0为无竞争关系时狐尾藻平均单株生物量,结果如图3,结果表明苦草对狐尾藻生长的抑制作用 福寿螺对狐尾藻的抑制。
【答案】(1)生产者
(2) 15株苦草+1只福寿螺、15株苦草+2只福寿螺 对狐尾藻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 抑制狐尾藻的生长但与捕食强度无关 与苦草竞争作用效果接近,强于福寿螺捕食 与狐尾藻混种(有竞争) 选择性
(3)大于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实验自变量为添加处理方式:只有苦草的竞争影响、只有福寿螺捕食影响时福寿螺的数量、苦草和福寿螺(数量)同时影响。
【详解】(1)苦草和狐尾藻属于生产者。
(2)干扰组C的处理方式为:苦草和福寿螺(数量)同时影响,具体处理方式为:15株苦草+1只福寿螺、15株苦草+2只福寿螺。图1中福寿螺数量相同时,如福寿螺数量为0时,有竞争(苦尾草+福寿螺处理)时狐尾藻与无竞争(福寿螺处理)时相比,生物量显著降低(8→4),说明苦草的竞争对狐尾藻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在无竞争时,与福寿螺数量为0相比,寿螺数量为1和2时,狐尾藻生物量降低,但福寿螺数量从1增加到2时狐尾藻生物量基本不变,说明福寿螺能抑制狐尾藻的生长但与捕食强度无关。二者共
同作用时,狐尾藻的生物量降低,说明二者共同作用的效果与苦草竞争作用效果接近,强于福寿螺捕食。图2中有竞争情况下,随福寿螺数量增加,苦草生物量降低,说明与狐尾藻混种(有竞争)福寿螺的捕食对苦草的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图2中福寿螺的捕食对苦草的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说明福寿螺更多的捕食苦草,该条件下福寿螺对于食物具有选择性。
(3)据图3分析,福寿螺数量从1到2,由于捕食对狐尾藻影响不大,B0基本不变,而种间竞争系数在减小,说明B在减小,苦草对狐尾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福寿螺对狐尾藻的抑制。
35.噻苯隆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棉花在茎和叶柄间形成自然离层,使棉花落叶,在农业生产上常用作棉花脱叶剂使用,可提高机收棉花的质量和效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相较植物激素,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更持久,原因是 。
(2)某研究人员以棉花植株为实验材料验证噻苯隆的生理作用,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上图1所示。
①实验时,该研究人员首先取棉花植株,剪去叶片留下叶柄后,对A、B处的处理方法分别是 ,然后将所有处理的材料插在培养皿的湿砂中。24h后,定期用镊子轻碰叶柄,观察叶柄是否脱落。
②该实验中剪去叶片留下叶柄的原因是 。
(3)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剂量的噻苯隆对棉花的脱叶效果,该研究人员以某种棉花植株为实验材料,用噻苯隆可湿性粉剂进行田间实验,实验结果如上图2所示。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含量为100-225g·hm-2时, 。继续增加噻苯隆有效成分含量,结果发现有效成分含量在450g·hm-2时,脱叶效果最好,但是农业生产上一般采用有效成分含量为225-300g·hm-2的噻苯隆进行棉花后期脱叶催熟,原因可能是 。
【答案】(1)植物体内缺少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
(2) A处使用适量的噻苯隆溶液,B处使用等量的蒸馏水 防止植物叶片产生的植物激素对叶片脱落产生影响
(3) 噻苯隆对棉花的脱叶效果随噻苯隆有效成分含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噻苯隆有效成分含量大于225g·hm-2时,随有效成分量增加,脱叶率增加不明显
【分析】由题意可知,噻苯隆可促进棉花在茎叶和叶柄间形成自然离层,使棉花落叶。由图1可知,剪去棉花植株的叶片留下叶柄,在A、B处分别滴加不同的溶液后,A处叶柄脱落,B处叶柄无变化,说明A处滴加的是适量的噻苯隆溶液,B处滴加的是等量的蒸馏水。由图2可知,100-225g·hm-2,噻苯隆对棉花的脱叶效果随噻苯隆有效成分含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225-400g·hm-2,噻苯隆对棉花的脱叶效果无明显提
高。
【详解】(1)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相较植物激素,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更持久,原因是植物体内缺少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
(2)①由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噻苯隆的浓度,试剂的用量是无关变量,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A处脱落更快,说明实验中在A处使用适量的噻苯隆溶液,则B处应该滴加等量的蒸馏水。
②该实验中剪去叶片留下叶柄的原因是防止植物叶片产生的植物激素对叶片脱落产生影响。
(3)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含量为100-225g·hm-2时,噻苯隆对棉花的脱叶效果随噻苯隆有效成分含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继续增加噻苯隆有效成分含量,结果发现有效成分含量在450g·hm-2时,脱叶效果最好,但是农业生产上一般采用有效成分含量为225-300g·hm-2的噻苯隆进行棉花后期脱叶催熟,原因可能是噻苯隆有效成分含量大于225g·hm-2时,随有效成分量增加,脱叶率增加不明显。2024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项训练:观察类实验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操作,合理的是( )
A.浸泡法处理插条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且最好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低的环境中进行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进行观察
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经卡诺氏液处理的材料解离前需用清水冲洗2次
D.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的实验,可选用发菜制作临时装片
2.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中,不适合用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的是( )
A.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
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C.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D.分离和提取叶绿体色素
3.下列关于蓝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黑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细菌和黑藻都可在高倍镜下观察到叶绿体
B.酵母菌和乳酸菌都是原核生物,都无染色体
C.乳酸菌和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都是线粒体
D.黑藻小叶可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甲图细胞相比,乙图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B.丙图细胞的体积将持续增大,最终胀破
C.由实验结果推知,甲图和乙图细胞是有活性的
D.若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材料,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
5.科研人员为了验证药物N有利于淋巴细胞转化成吞噬细胞,进行了相关实验。观察发现,未被药物N处理(对照组)的淋巴细胞均呈球形,而经药物N处理(实验组)的淋巴细胞部分呈扁平状,溶酶体增多。检测两组的“核DNA含量增加的细胞比例”和“吞噬细菌效率”两项指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
A.失去药物N的作用,细胞会从扁平状恢复成球形
B.培养液中核DNA数量增加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C.实验组吞噬细菌效率较高与细胞中溶酶体增多有关
D.药物N既有利于细胞的增殖,也有利于细胞的分化
6.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探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时,应将其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下和黑暗环境中培养观察
B.可通过添加酶促反应底物来提高酶的活性,进而加快酶促反应速率
C.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利用了“减法原理”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制片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观察
7.某同学在以黑藻为材,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中,观察到细胞内的叶绿体没有移动。下列选项中不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黑藻没有接受充足的光照
B.实验时所处的室温过低
C.培养黑藻的水未及时更换
D.用藓类的小叶片代替黑藻
8.在高中生物实验中,试剂的选择对实验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试剂的选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脂肪的检测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B.在观察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使用0.5g/mL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表皮细胞
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二苯胺试剂可以使DNA呈现蓝色
D.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使用甲紫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9.根据教材生物学实验,下列叙述推测合理的是( )
A.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大多数根尖细胞会发生染色体加倍
B.将淀粉酶加入淀粉溶液中,用斐林试剂检测可以判断淀粉水解产物的种类
C.在观察植物根尖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在细胞中期观察到清晰的赤道板
D.在绿叶色素的分离实验中,色素扩散的速率与色素含量无关
10.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或改进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有利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观察
B.“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和“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均用到了酒精,其体积分数和作用均不同
C.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实验中,可向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也可注射18O标记的亮氨酸
D.可用小鼠的睾丸或植物的花药代替蝗虫精巢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
11.下表是对部分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用到的试剂的相关总结,下列标注序号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名称 试剂 原理 观察
名称 作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50%的酒精 洗去浮色 酒精能溶解苏丹Ⅲ染液 ④都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
绿叶中色素的分离 ①层析液 分离叶绿体中色素 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70%的酒精 ②及时固定收集的小动物,防止腐烂 酒精能杀死小动物和微生物
观察根尖有丝分裂 ③秋水仙素 染色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④
12.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观察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的实验中,观察实验结果不一定使用显微镜
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层析后的滤纸条最下面的色素带呈黄绿色
C.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绿体的结构更清晰
D.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离
13.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氧和无氧条件,且有氧条件是实验组、无氧条件是对照组
B.用无水乙醇提取的色素溶液中,不含花青素的原因是绿叶中不含花青素
C.观察植物根尖有丝分裂实验时,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D.通过沾蘸法用高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的基部后,若插条生根,则说明该浓度起促进作用
14.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亩产量在300kg以上的水稻品种。现有普通水稻和耐盐碱水稻若干,由于标签损坏无法辨认类型,某生物兴趣小组使用0.3g/mL的KNO3溶液分别处理两组水稻细胞,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观察原生质体体积相对值的变化,说明所选水稻细胞含有大液泡
B.图中Ⅱ组水稻的曲线不能无限上升的原因主要是细胞膜的伸缩性有限
C.A→B段,I组水稻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升高,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之间充满了KNO3溶液
D.I组水稻细胞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是由于细胞能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和NO3-
15.下列高中生物学显微观察类的实验,选材不正确的的是( )
A.花生子叶和植物油均可作为脂肪检测的实验材料
B.植物叶绿体的观察除了黑藻,菠菜叶也是很好的材料
C.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可用紫鸭跖草代替洋葱鳞片
D.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可用植物的根尖或芽尖
16.“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下列相关操作及目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解离:用药液使DNA和蛋白质分离开
B.漂洗:用清水进行漂洗防止解离过度
C.染色:用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D.制片:用拇指按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
17.长郡中学高三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检测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先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然后按照浓度梯度从小到大依次进行质壁分离的观察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个蔗糖浓度对应的观察实验都是一个自身对照实验
B.配制蔗糖溶液时,浓度范围可以任意设置,但梯度一定要小
C.当洋葱内表皮细胞在某一蔗糖浓度下发生了质壁分离,剩余观察实验无需再做
D.若将实验材料换成外表皮细胞,则视野的亮度应相对调亮
18.现有新配制的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各一瓶(未贴标签)。为了对两瓶溶液进行区分,某同学用黑藻为材料进行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状态下的细胞比实验前的细胞胞质环流速度慢
B.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不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造成干扰
C.图示A处表示原生质层,包括了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膜间的细胞质
D.若观察到原生质体的体积先缩小后变大可推测使用的是葡萄糖溶液
19.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研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洋葱外、内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黑藻不可以做本实验材料
B.制作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漂洗、按压盖玻片都能更好地将细胞分散开
C.观察细胞减数分裂时,可以选择动物细胞,如蝗虫的精巢,但不可以选择植物细胞
D.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 95%酒精的作用是溶解某些蛋白质、析出 DNA
20.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必需以新长出的根的根尖为材料
B.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过程中均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
C.实验室中观察细胞吸水和失水可用植物细胞不可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D.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颜色改变,说明含有还原糖
二、多选题
21.某实验小组以大蒜根为实验材料,完成了实验1“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实验2“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两个实验过程均可包括根尖的培养、卡诺氏液固定、制片和观察
B.两个实验均可用甲紫溶液使染色体着色,以便识别细胞分裂时期
C.实验2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比例大于实验1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比例
D.在实验2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占比大于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占比
22.下列关于“观察百合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Ⅰ)和“观察百合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实验Ⅱ)的叙述,错误的有( )
A.实验I中将染色后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直接按压
B.实验Ⅰ和实验Ⅱ中均要使用盐酸和70%的酒精,其目的和作用相同
C.实验Ⅱ中的花药需在花蕾期采集,制片后观察减数分裂各分裂相特征
D.实验Ⅰ和Ⅱ均能观察到DNA复制过程,且实验Ⅱ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23.下列关于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鉴定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必须使用显微镜的是脂肪的鉴定
B.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使用新鲜的叶片可以提取到更多的色素
C.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应选择液泡有一定颜色的成熟植物细胞
D.用根尖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可以观察到一个细胞连续的动态分裂过程
2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名称 实验叙述
①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应在高倍镜下寻找分生区并观察染色体的形态
②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分别在设定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混合
③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若带有少量的叶肉细胞仍可用于实验
④ 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采用记名计算法和样方法统计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取平均值,推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25.严谨的实验操作是开展生物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保证。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若没有充分摇匀,水浴加热后可能会出现黑色沉淀
B.若培养时间过短,有氧发酵装置中的酵母菌葡萄糖培养液也可使酸性重铬酸钾呈灰绿色
C.提取绿叶中色素时,在反射光下观察盛有色素提取液的试管,可观察到暗红色的荧光
D.观察黑藻细胞胞质环流时,若实验温度高于35℃,叶绿体的移动速度会大大加快
三、非选择题
26.丙酯草醚是一种除草剂,研究者利用洋葱根尖为实验材料,开展了丙酯草醚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影响的实验研究。
(1)研究者将正常生长的洋葱根尖转入不同浓度的丙酯草醚溶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切取根尖2~3mm,以获取 区的细胞、用于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制片前需对根尖进行 漂洗和染色,上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
(2)据图分析,图中A箭头所指细胞处于分裂的 期,伴随着丝粒的分裂, 分开,并移向两极。图中B箭头所指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 。
(3)研究者统计不同浓度丙酯草醚处理后处于不同时期细胞的个数,结果如下表。
丙酯草醚浓度(%) 0 0.0125 0.0250 0.0500 0.1000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 18.3 8.5 6.2 4.2 3.9
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总数×100%
表中实验结果显示,随丙酯草醚处理浓度升高,分裂期细胞 。
且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处于图中B箭头所示时期细胞的比例增加,推测丙酯草醚可能会 。
27.无论是在运动还是安静的状态下,人体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血糖的调节主要依靠激素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健康个体的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经体液运输到靶细胞,促进其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时还可以抑制 及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
(2)除血糖浓度外,引发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信号分子还有 。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患有糖尿病的小鼠尿量会增加,原因是 。
(3)血糖过低会出现行动迟缓、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状。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完善实验,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实验思路: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生理状况。
②A组小鼠 溶液,B组小鼠 ,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 溶液,观察两组小鼠活动状况变化。
实验结果及结论:A组小鼠的 缓解,而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28.某科研团队设计实验探究干旱预处理后高温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处理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气孔导度 相对叶绿素含量/(mg·g-1)
正常 18.42 0.53 2.07
高温 10.06 0.20 0.37
干旱后高温 16.53 0.42 1.98
(1)小麦体内能吸收蓝紫光的色素有 。据表分析,高温使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下降,导致光反应产生的 减少,直接影响暗反应,最终影响(CH2O)的生成量,同时, 增强,进而导致小麦的净光合速率下降。
(2)与高温组相比,干旱后高温处理组的小麦净光合速率较高,据表分析,原因是 。
(3)研究者认为,与其他两组相比,高温处理组处理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是高温导致类囊体断裂甚至解体(电镜下可观察到)。请设计一个最简单观察实验进行证明(写出实验思路即可): 。
29.某科研小组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光质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启,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气孔导度大表示气孔开放程度大。在适宜条件下,制作拟南芥叶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蔗糖溶液对气孔导度的影响,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 上,常用试剂 提取;若提取时中未加碳酸钙,将会使 色的色素带变窄。气孔导度会影响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 (答出1点即可)等生理过程。据图1分析,相同强度红光或蓝光照射下,净光合速率更大的是 ,判断依据是 。
(2)若要通过实验观察气孔的开闭状态,必需的器材和试剂有 (A.光学显微镜B.酒精灯C.龙胆紫D.清水)。据图2推测,①②③三种蔗糖溶液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 。
(3)光合作用产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通过 运输到植株各处。根据图1、图2分析,与红光相比,蓝光可通过促进保卫细胞的光合作用进而促进气孔进一步开放的原因是 。
30.资料一:神经干由许多粗细不同的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阈值)不同。将电极置于神经干的表面作记录,则所观察到的动作电位与单根神经纤维有所不同。前者是神经干内许多神经纤维活动的总和,称之为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资料二:将蛙坐骨神经-胫腓神经标本,分别放入任氏液(类似组织液)和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浸泡后,置于神经标本屏蔽盒内,每隔5min给予一次相同且适宜的刺激,记录动作电位,连续观察60min。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单个的神经纤维相比,以强度由小到大的电刺激作用于神经干,可推测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化情况是 。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
(2)本实验中,对照组用任氏液浸泡的目的是 。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及数据是可靠的,判断依据是,对照组神经干在实验条件下连续刺激1h,仍可出现动作电位且其幅值 。
(3)在刺激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10%葡萄糖能引起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幅度升高,可能是由于 ,使复合动作电位增大(答出一点即可)。
(4)相同实验条件下,用20%、40%葡萄糖浸泡后,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值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其影响机理可能是:由于20%、40%葡萄糖是高渗溶液,使 ,因而使轴突内外溶液浓度发生改变。而这种变化一方面使能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 ,另一方面又会使神经纤维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 。
31.玉米为雌雄异花同株植物,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作物。科研人员发现一种“单向异交不亲和”玉米,基因H决定单向异交不亲和,表现为“含基因H的卵细胞不能与含基因h的花粉结合受精,其余配子间结合均正常”。玉米宽叶与窄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研究人员选择纯种宽叶单向异交不亲和品系与纯种窄叶正常品系进行杂交,F1均为宽叶,F1自交获得F2(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1)上述亲本杂交时宽叶植株应作 (填“父本”或“母本”),F1的基因型是 。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
(2)F1产生的能与含基因h的花粉受精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F2中育性正常宽叶个体的比例是 。
(3)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一个育性恢复基因M导入F1的基因A或H所在的染色体上(不破坏基因A或H),只有将基因M导入基因H所在的染色体上才可以使其育性恢复正常,导入基因A所在的染色体上会抑制基因A的表达。现欲通过测交实验观察叶型情况,探究M基因导入的位置。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 。
(4)基因B决定玉米的果实产生红色色素,等位基因b1、b2不产生红色色素。研究发现,许多生物的隐性基
因很不稳定,可以以较高的频率逆转为显性基因,玉米的b1、b2基因就有此特点。基因b1在果实发育中较晚逆转,但频率高;基因b2较早发生逆转,但频率低。现有基因型为b1b2的植株自交(不考虑其他性状和变异类型),产生3种不同特征的果实,其中约一半的果实特征为 (仅考虑红斑的大小和数量)。
32.某实验小组将菠菜幼叶和成熟叶的叶圆片(面积和质量相同)装入含蒸馏水的注射器中,排出叶片内的气体,使叶圆片下沉。然后将叶圆片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进行实验(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且浓度变化对溶液pH的影响忽略不计,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观察第1片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min),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NaHCO3溶液浓度为1~4%时,相同浓度下,幼叶上浮时间均比成熟叶长,可能是幼叶的光合作用能力比成熟叶 (填“强”或“弱”)。有人推测幼叶与成熟叶光合作用能力差异可能是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不同,为寻求证据,可以用 分别提取菠菜幼叶、成熟叶中的色素,再用 法分离色素,观察并比较二者色素带的宽度及颜色深浅。
(2)在NaHCO3溶液浓度为0%的溶液中,叶圆片直至实验结束仍未上浮,其原因是缺乏NaHCO3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阶段。当NaHC3溶液浓度超过5%时,叶圆片也不上浮,最可能的原因是 。
(3)当NaHCO3溶液浓度为3%时,适当提高溶液温度,第一片叶圆片上浮时间延长,该现象不能表明提高后的温度已超过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请说明理由: 。
33.进食可刺激胃壁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假饲是指让动物进食后,食物从食管瘘口流出而不能进入胃。常用假饲实验来观察胃液的分泌。动物假饲后,用胃瘘口相连的引流瓶来收集胃液,如图1所示。
(1)科学家观察到动物假饲后,引流瓶收集到了较多胃液,且在愉悦环境下给予动物假饲,动物分泌的胃液量明显增加。根据该实验结果,科学家推测胃液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为证实这一推测,下一步实验操作应为 ,同时给予假饲。预期实验现象是 。
(2)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科学家证实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一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机制的共同调控,如图2所示。
①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属于 。
②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 。
(3)为探究两种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响大小,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4小时胃液分泌量
1 假饲 +++++++++
2 切除胃窦,再假饲 +
3 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控制胃泌素的注射剂量,使胃液分泌量与步骤1相当) +++++++++
4 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 ++++
注:“+”数量表示胃液分泌量的多少
①步骤3的目的是 。
②步骤4是为了确定在 调节机制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
34.研究人员为探讨本地植物苦草的竞争和福寿螺的捕食对狐尾藻入侵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苦草和狐尾藻属于 。
(2)选用合适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每组均设置多次重复实验,保证合适的实验条件,定期观察植物生长状态。
①完成下表的实验处理:
组别 添加处理
干扰组A 15株苦草
干扰组B 1只福寿螺、2只福寿螺
干扰组C
②实验结果如下图1和图2。
图1结果表明,苦草的竞争 ,福寿螺的捕食 ,二者共同作用 。
由图2可知在 条件下,福寿螺的捕食对苦草的生物量有显著影响。与图1的实验结果相比,由图2可知该条件下福寿螺对于食物具有 。
(3)采用自然对数公式计算狐尾藻的种间竞争系数y=ln(B/B0),B为有苦草竞争时狐尾藻平均单株生物量,B0为无竞争关系时狐尾藻平均单株生物量,结果如图3,结果表明苦草对狐尾藻生长的抑制作用 福寿螺对狐尾藻的抑制。
35.噻苯隆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棉花在茎和叶柄间形成自然离层,使棉花落叶,在农业生产上常用作棉花脱叶剂使用,可提高机收棉花的质量和效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相较植物激素,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更持久,原因是 。
(2)某研究人员以棉花植株为实验材料验证噻苯隆的生理作用,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上图1所示。
①实验时,该研究人员首先取棉花植株,剪去叶片留下叶柄后,对A、B处的处理方法分别是 ,然后将所有处理的材料插在培养皿的湿砂中。24h后,定期用镊子轻碰叶柄,观察叶柄是否脱落。
②该实验中剪去叶片留下叶柄的原因是 。
(3)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剂量的噻苯隆对棉花的脱叶效果,该研究人员以某种棉花植株为实验材料,用噻苯隆可湿性粉剂进行田间实验,实验结果如上图2所示。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含量为100-225g·hm-2时, 。继续增加噻苯隆有效成分含量,结果发现有效成分含量在450g·hm-2时,脱叶效果最好,但是农业生产上一般采用有效成分含量为225-300g·hm-2的噻苯隆进行棉花后期脱叶催熟,原因可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