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不见去年人, 。 《生查子·元夕》
2、 ,千里暮云平。 《观猎》
3、道狭草木长, 。 《归园田居》
4、 ,沙场秋点兵。 《破阵子》
5、酿泉为酒, 。 《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曲,完成6-7题(4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曲中“昏鸦”的“昏”字明确呼应的句子是 。(2分)
7、以下对该曲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秋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所发的情思。
B.曲中凄凉与温馨的景象交织,催发了游子的感触。
C.曲中“古道西风瘦马”与“断肠人”等词句表明了游子漂泊之感。
D.前三句用九个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营造出悲凉的氛围。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岳阳楼记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名,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大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8、本文作者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则指“处江湖之远”。
B.选文通过迁客骚人在观看两幅迥异的景象时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感,表明了不应追求个人快乐的道理。
C.“微斯人,吾谁与归”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D.选文通过阴晴悲喜的对比,引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观点。
(四)、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3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20分)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何为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要抵御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但是,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陪他下棋的人实在忍不住了,询问战况,谢安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遂已破敌。”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困追堵截,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创造出夺占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一系列辉煌战绩,在危急关击力挽狂澜于既倒。
③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他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心率始终在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对于常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一样镇定从容。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普通人也能完成这样的操作。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
④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能的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事业越开阔,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⑤我们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各种问题和矛盾错综复杂,很多人都有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要“每临大事有静气”,保持轻松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做到举重若轻。这样才能担重任而不急,临危难而不乱,科学地制定措施,把握好大局,处理好大事。
15、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3分)判断句况
16、第②段主要采用了 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4分)
17、结合③、④自然段,分析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培养静气?(9分)
(1)
(2)
(3)
18、请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0分)
风筝
王安忆
①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在她眼里,我们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
②妈妈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她不希望我们去搞文科,而要我们搞理工科。她明白理工科的基础,在小学里便是算术了。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她一定要问我:“一丈等于多少米 ”我说:“老师只要我们知道一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可是,妈妈说:“万一有一道题目是一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 ”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何道理来反驳,于是便只能跳脚了。
③其实,她辅导我语文恐怕更合适一些,可她并不辅导,只管制我读书。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我小学四年级,妈妈把那些不适于我读的地方全部用胶布贴了起来,反弄得我好奇得难熬,千方百计想要知道那胶布后面写的是什么。
④后来,我和姐姐先后去插队,终于离开了家。可我们却像风筝,飞得再高,线还牢牢地牵在妈妈手里,她时刻注意我们的动向。后来,我到了一个地区级文工团拉大提琴,妈妈凡是路过那里,总要下车住几天。有一次,我告诉她,我们去了一个水利工地演出,那里有一座大理山,有许多大理石等等。妈妈便说:“这是个散文的意念,你可以写一个散文。”想来母亲在我们身上寄托的理工之梦早已破灭,又见我一人在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反倒生出许多无事烦恼,便这么劝我了。这回倒真让我心下一动,之后不久,闲来无事,我写成了一篇散文,不料想这竟成了我第一篇印成铅字的作品,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
⑤然后,我便开始舞文弄墨,每一篇东西必须妈妈过目,然后根据她的意见修正,才能寄往各编辑部,再次聆听编辑的意见,再次修正。她比编辑严格得多,意见提得极其具体、细微。我常有不同意之处,可是总不如她合乎逻辑,讲不清楚,于是又只好跳脚了。
⑥再后来,我去了北京讲习所,风筝的线仍然牵在她手里,每一篇东西总是先寄给她看。不过,与先前不同的是,妈妈同意让我听了编辑部的意见以后,再考虑她的意见。这时,我如同闸门打开,写得飞快,一篇连一篇,她实在有些应接不暇了。终于有一天,她紧接一封谈意见的信后又来了一封信,表示撤销前封信,随我去了。接到这封信,我忽然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风筝断了线,没头没脑地飞了起来,抑或能飞上天,抑或会一头栽下来,不论怎样,对风筝线,它无须再有什么怨言了。
⑦小时候,我喜欢画画,画的画也颇说得过去。可无奈大人要我学外语,请来教师,一周三次上英语课。开始只能敷衍应付,到了末了,连敷衍也敷衍不下去了,只得停了课。如今,我每周两次,心甘情愿地挤半小时汽车,前往文化宫学习英语,苦不堪言地与衰退的记忆力搏斗着。不由想,假如当年,父母对我拳棒相加,也许这会儿早能看懂原版著作了。再一想,假如当年,大人听顺我的志趣,或许现在也能画几笔了。英语没管好,画画的天赋也给管没了。倒是那样似管非管,似不管非不管,弄出了个做小说的梦——想来想去,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他们管也罢,不管也罢,都是他们的作品。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
19、第4节“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一句中“妄想”一词指的是当作家对于“我”来说______ (3分)
20、第⑤节中带点字让你读出怎样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5分)
妈妈对我的“管”与“不管” 我的感受 妈妈眼中的儿女就如
辅导我算术 嫌她多事 没有孵出蛋壳的鸡
(1) 好奇难熬
劝我写散文 (2) 牵在手里的风筝
(3) 总不如她
给我写信,表示随我去了 (4) (5)
22、以下对全文的主旨理解最恰当的是: (4分)
A “ 我”终于体会到母亲是一个爱操心、有主见、爱管孩子、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的人。
B “我”终于觉得父母与子女就像风筝样牵连着的,子女用不着过于抵触父母的管教。
C “我”终于领悟到母亲对我严格要求的良苦用心,子女应该感激这份伟大的母爱。
D “我”终于认识到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或许永远磨灭不了,我们应该珍惜这份情感。
23、请谈谈全文以“风筝”为题的好处。(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三、综合运用(1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1分)
材料一:上海动物园蝴蝶展的海报文字版
会飞的花朵、灵动的色彩——第二届蝴蝶展主办单位:上海动物园活动时间:2015-9-27—2015-10-26
材料二:
本次蝴蝶展的内容主要为蝴蝶花园、动物彩色跑、动物花艺秀、蝴蝶艺术创作、蝴蝶自然课堂等。届时园方将会分批次放飞数万只蝴蝶,并种植蜜源植物,构建蝴蝶花园。同时通过蛹化蝶的直观展示,辅以蝴蝶从卵到成虫的知识介绍,让游客直观了解蝴蝶的生活史,培养公众对蝴蝶的兴趣。
此外,为了配合10.1国庆黄金周,本届蝴蝶展还精心安排了的舞台表演、艺术插花、国画展、门票展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满足节日期间游客休闲娱乐的需求。不仅如此,还将开展线上摄影比赛与微博互动活动,进一步加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24、根据提供的材料,本次蝴蝶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5、海报上还缺少蝴蝶展内容介绍,根据材料应是________________(3分)
A 放飞数万只蝴蝶,并种植蜜源植物,构建蝴蝶花园。
B 展示蛹化蝶的过程,了解蝴蝶从卵到成虫的生活史。
C 舞台表演、艺术插花、国画展、门票展等一系列活动。
D 蝴蝶花园、动物彩色跑、动物花艺秀、蝴蝶艺术创作……
26、模仿海报上的正副标题,为蝴蝶展中的摄影比赛撰写标题。(4分)
正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十个字)
副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十个字)
四、写作(60分)
题目:再一次出发
要求:1、字数600字左右 2、不得抄袭
2015-2016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答题纸
(满分150分 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39分)
(一)(15分)
1、 。
2、 。
3、 。
4、 。
5、 。
(二)(4分)
6、 。(2分)
7、( )(2分)
(三)(8分)
8、 , 。(2分)
9、 。
10、( )(3分)
(四)、(12分)
11、(4分)
(1) ( ) (2) ( )
12、(3分)
13、 。(2分
14、 。(3分)
二、现代文(40分)
15、 (3分)判断句况
16、 ,
(4分)
17、(9分)
(1)
(2)
(3)
18、(4分)
19、_____ _ (3分)
20、___________________
_ 。(4分)
21、(5分)
(1)、
(2)、
(3)、
(4)、
(5)、
22、 (4分)
23、(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
三、综合运用(11分)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分)
25、________________(3分)
26、(4分)
正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不超过十个字)
副标题: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不超过十个字)
四、写作(60分)
题目:再一次出发
要求:1、字数600字左右 2、不得抄袭
2015-2016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1、泪湿春衫袖 2、回看射雕处3、夕露沾我衣
4、五十弦翻塞外声 5、泉香而酒洌(15分,每空3分)
6、夕阳西下(2分)
7、D(2分)
8、(2分,每空1分)北宋 范仲淹
9、(3分)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
10、(3分)B
11、(4分,每空2分)(1)移动 ,迁移 (2)离开
12、(3分)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13、(2分)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14、(3分)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15、(3分)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16、(4分)举例论证(1分) 阐述了“静气”的含义(1分),并具体生动地论证了成大事者必有静气。(2分)
17、(9分,每空3分)(1)列举杨利伟的事例具体生动地论证了培养静气需要不断历练和积累;(2)培养静气需要广泛阅读;
(3)引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话有力地论证了培养静气需要善养正气。
18、(4分)略
19、第4节“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一句中“妄想”一词指的是当作家对于“我”来说是不曾奢望的。 (3分)
20、第⑤节中带点字让你读出怎样的意味?_妈妈对我写作的要求极其严格,我最初的写作也有赖于她的指点。(4分)
21、5分(1)管制我读《红楼梦》(2)心下一动(有所触动)(3)给我提意见,让我据此修正
(4)怅然若失(5)断了线的风筝
22、D 4分 选A 给 2分
23、4分(1)文章以“风筝”为线索,展现了“我”在母亲的似管非管、似不管非不管中逐渐成长成熟,最终实现了小说梦。使全文结构更紧凑,脉络更清晰。
(2)“风筝”也象征着在儿女成长过程中,始终有着父母的关爱牵挂,他们对儿女的影响将会永远伴随着儿女。以此为题,意味隽永,耐人寻味。
24、让游客直观了解蝴蝶的生活史,培养公众对蝴蝶的兴趣;(2分)满足节日期间游客休闲娱乐的需求(2分)
25、D 3分
26标题中要有蝴蝶展中摄影内容。4分
27、作文评改参照中考要求。材料如不能反映“再一次”建议最高得分不超过5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