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1)》教案(苏教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1)》教案(苏教版必修5)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8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07-19 08: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 5 课时:§1.3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1)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能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相关的三角公式解决这些问题;
2.体会数学建摸的基本思想,应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一般步骤:①根据题意作出示意图;②确定所涉及的三角形,搞清已知和未知;③选用合适的定理进行求解;④给出答案。
3.了解常用的测量相关术语(如:仰角、俯角、方位角、视角及坡度、经纬度等有关名词和术语的确切含义);综合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与测量学、航海问题等有关的实际问题;
4.能够从阅读理解、信息迁移、数学化方法、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规范学生的演算过程:逻辑严谨,表述准确,算法简练,书写工整,示意图清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小结,使学生牢固掌握两个定理,熟练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数学符号表达题意和应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综合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掌握求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难点: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画出示意图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让学生回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它们可以解决哪些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尝试绘制知识纲目图。生活中错综复杂的问题本源仍然是我们学过的定理,因此系统掌握前一节内容是学好本节课的基础。解有关三角形的应用题有固定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寻求实际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从一般规律到生活的具体运用,这方面需要多琢磨和多体会。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总结解斜三角形的要求和常用方法
(1)利用正弦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解斜三角形问题:
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其它的边和角
(2)应用余弦定理解以下两类三角形问题:
①已知三边求三内角;
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它两个内角
二、研探新知,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例1 (教材例1)如图1-3-1,为了测量河对岸两点之间的距离,在河岸这边取点,测得,,,,.设在同一平面内,试求之间的距离(精确到).
解:在中,,,则.又,由正弦定理,得
.
在中,,,
则.又,由正弦定理,得
.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 答两点之间的距离约为.
本例中看成或的一边,为此需求出,或,,所以可考察和,根据已知条件和正弦定理来求,,再由余弦定理求.
例2 (教材例2)如图1-3-2,某渔轮在航行中不幸遇险,发出呼救信号,我海军舰艇在处获悉后,测出该渔轮在方位角为,距离为的处,并测得渔轮正沿方位角为的方向,以的速度向小岛靠拢,我海军舰艇立即以的速度前去营救.求舰艇的航向和靠近渔轮所需的时间(角度精确到,时间精确到).
解:设舰艇收到信号后在处靠拢渔轮,则,,又,.
由余弦定理,得,
即.
化简,得,解得(负值舍去).
由正弦定理,得,所以,方位角为. 答:舰艇应沿着方向角的方向航行,经过就可靠近渔轮.
本例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航海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因为舰艇从到与渔轮从到的时间相同,所以根据余弦定理可求出该时间,从而求出和;再根据正弦定理求出.
例3 如图,要测底部不能到达的烟囱的高,从与烟囱底部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处,测得烟囱的仰角分别为和,间的距离是,已知测角仪高,求烟囱的高。
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1.在四边形中,已知,,求的长
2.在四边形中,,求的长
3.四边形中,,且,求
4.我炮兵阵地位于处,两观察所分别设于、,已知为边长等于的正三角形。当目标出现于,测得(、在两侧),试求炮击目标的距离。
5.把一根长为的木条锯成两段,分别作钝角三角形的两边和,且,如何锯断木条,才能使第三边最短?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
(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2.测量的主要内容是求角和距离,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分清仰角、俯角、张角、视角和方位角及坡度、经纬度等概念,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
3.解决有关测量、航海等问题时,首先要搞清题中有关术语的准确含义,再用数学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表示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及其关系,最后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予以解决.
六、承上启下,留下悬念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
图1-3-11-3-1
图1-3-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