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2课《寻找美的踪迹》 课时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这节课就是用相机来记录我们身边的美。如何用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心来寻找美的踪迹。教师要对学生加强美术技能、创意思维和审美情趣这三方面的培养。并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会有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相对表现缺乏信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培养学生敏锐的发现能力、现察能力,总结美术元素及形式美原理。 过程与方法:尝试将具有形式、色彩以及情意关的事物或景色制作视觉日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阔视野,拓展想象空间,激发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运用形式美来表达思想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 借助日照美景赏析、同桌互助、小组体验,总结发现美的视角,结合制作视觉日志进一步对日照的色彩美作进一步了解,为下一节课记录色彩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认识和探究照片中色彩的微妙变化。 难点:创作出一件或两件有形式美感的照片拼贴画日志。
教学准备 教师:PPT、图片(拍照手机) 学生用具:数码相机、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一、提问导入: 1、分小组分享上一节课收集到日照色彩美的照片,并分享收集过程中的感受。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导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1.教师结合色相近的日出作品和同学分析拍照时间、色彩、形式美等。形式美要围绕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展开。 学生回答完毕,老师给予鼓励。 2.教师结合学生自己搜集的照片选择一幅作品,让学生在组内主动分析画面中主要的色彩有哪些,用彩笔在纸上提取出所看到的颜色,并用语言描绘一下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回顾上一节课知识并拓展课外知识,增强师生交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3.想一想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 色彩产生的原理 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光线照射到物质上,因为物质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色彩。 “光”本身会不会变化?它的变化会影响其他物体的色彩变化吗? 什么的是色调 一幅作品或一个环境中往往存在多种色彩,他们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称为色调。 橘红色的霜叶和黄色的水面形成橙色调。 遍野的紫花与紫色远山形成紫色调。三、课堂总结 季节交替,晨昏更迭,气象万千。这一切都为大自然增添了色彩魅力,不断幻化出每妙的色彩现象。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拓展知识,也是为下一节课记录色彩打好基础。) 活动:创造美 根据自己搜集的图片依据形式美法则,每人完成一幅拼贴画照片日志,并用彩笔在照片的右侧画出你做看到的颜色。 要求:可以尝试用剪刀、固体胶来进行拼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美的和创造美的能力。)
四、展评阶段 1.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评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注意: 2.作品是否符合个人审美。 3.有哪些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优缺点,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拓展阶段 这节课我们对家乡美的照片进行了色彩发现和探究、并用特殊的视角去发现身边熟悉的题材进行创作,还和同学一起创作了拼贴日志,感受了美的创作。下一节让我们们尽情的去表现色彩吧!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发现更多的趣味,陶冶审美,进行德育渗透热爱家乡。)
板书设计 2.寻找美的踪迹 构思与设计 1.收集素材 2.拼剪、贴粘,创作表现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突出本课的知识点和重点,同时通过板书设计的美感,迸发同学们的设计灵感)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本课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学生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让孩子真正从身边出发,发现身边的美。通过本节课学校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记录生活中的美。
教学反思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