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2 18:5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短文两篇》
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教学难点: 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教学过程
一、情境问题导入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设为“世界读书日”。书籍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又起着重要影响作用,那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些书对你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明确】同学们都已在课前预学时写在了学习任务单上。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两位作家的读书之道。培根的《谈读书》、马南邨的《不求甚解》。 二、温故知新 九年级上我们已经学习过议论文文体,那么议论文主要有两类,立论和驳论。立论,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理由,表明自己态度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通过驳斥对方论点、论据或者论证过程,证明对方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法。 《谈读书》是属于哪一类呢?《不求甚解》是属于哪一类呢? 【明确】《谈读书》是一篇立论文,《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 三、探寻观点 1.《谈读书》一文,通过课前预学大家都找到了一些文中表达观点的句子并摘录了下来。 【明确】(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4)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请同学们认真品味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并将这些句子分类,说说这些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读书的。 【明确】(1)句是论述读书的目的。(2)(3)句是论述读书的态度、方法。(4)(5)句是论述读书的价值。 3.依据上面的归纳,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 【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探讨读书的目的。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味同嚼蜡矣”):探讨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第三层(从“读书使人充实”到结尾):探讨读书的价值。 4.《不求甚解》作为一篇驳论文,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又是什么? 【明确】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四、论证梳理 1.根据预学梳理《谈读书》论证思路。 【明确】《谈读书》重在发表观点,而不是周密论述,几乎一句就是一个观点,形式上显得有些散,但这些看似零散的内容都是围绕“读书”展开的,又可分成三个论述层面,是具有逻辑性的。 2.请同学们默读《不求甚解》,根据学习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一】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五、比较异同 作为议论文,无论是立论还是驳论,我们在明确观点之后,都需要依据论据,通过各种论证方法的运用来论证观点。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二】比较《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论证方法的异同。 六、品析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具有准确、严密,概括性和简洁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特点。不同作家又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谈读书》选用王佐良先生的译本,用语雅致,文辞流畅,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具有独特风格。 1.请同学们默读《谈读书》,从文中举出一例并赏析。 【明确】[示例一]句子: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赏析:使用排比句,一气呵成,富有气势,增强了论辩的力度。 [示例二]句子:读书费 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赏析:使用对句,句式整齐,“惰”与“矫”言简意丰。 2.《不求甚解》的语言明白质朴,亲切自然。 请同学们默读《不求甚解》,从文中举出一例并赏析。 【明确】[示例]句子: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 赏析:“哩”是口语词,读起来亲切自然,仿佛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拉家常,让人易于接受。 3.作为一篇外国作品的《谈读书》,许多名家都曾翻译过这篇文章,各有特色。下面节选了几 个译本的片段,读一读,与课文比较一下,体会不同译本的语言特色。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有些书也可以请代表去读,并且由别人替我作出节要来;但是这种办法只适于次要的议论和次要的书籍;否则录要的书就和蒸馏的水一样,都是无味的东西。 ——水天同译《论学问》 书有供人尝之者,有供人吞食者,亦有不多之书为供人咀嚼与消化者;易言之,书有仅须部分读之者,有仅须涉猎然无须细玩之者,少数书亦有须全读者,而其读则必勤必细,必全神贯注。书甚至可由人代读,读后令作撮要,然此必限于书中之非重要内容,且亦必非重要之书;诚以过滤之书亦犹过滤之水,甚乏味也。 ——高健译《说学》 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则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换言之,有些书可只读其章节,有些书可大致浏览,有少量书则须通篇细读并认真领悟。有些书还可以请人代阅,只取代阅人所作摘录节要;但此法只适用于次要和无关紧要的书,因浓缩之书如蒸馏之水淡而无味。 ——曹明伦译《谈读书》 【明确】这些译文也都文笔流畅,语言规范,句式错落有致,均能较好地传达原作要表达的意思。水天同的译本用白话翻译,高健的译本纯用文言,曹明伦译本则文白夹杂。相比之下,王佐良译本则用语雅致,文辞流畅,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形成一种简洁、庄重、优雅的文风,读来更为朗朗上口。 七、课堂小结 《谈读书》这篇随笔围绕读书的话题,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及读书的价值,引导人们通过认真读书完善自我。 《不求甚解》一文全面阐述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反驳,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 最后,我想把王国维的一段话送给每一位读书人,让我们一起共勉:“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同学们,好好读书吧!知识就是力量! 八、课后作业 1.总结思考 学习了这两篇文章,你对读书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在以后的读书过程中,你应该怎样做?谈谈你的想法。 2.阅读提升 培根的《随笔》内容极为广博,涉及政治、经济、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阅读下列句子,完成任务。 凡与朋友分享欢乐者都会感到其乐更甚,而凡是把忧愁告诉朋友者都会觉得忧愁顿解。 ————《论友谊》 天生容貌胜过粉黛胭脂,而优雅举止又胜过天生容貌。 ————《论美》 如果奇迹就是超乎寻常,那么它们多半都是在厄运中产生。 ————《论厄运》 德行无疑就像名贵香料,经燔焚或碾磨其香愈浓;盖幸运使恶愈昭,而厄运使善愈著。 ————《论厄运》 父母对子女在管教上要严,在钱财上宜松,这才是上策。 ————《谈父母与子女》 这些观点你赞同吗?选择其中一则,运用你学过的论证方法论证或反驳该观点,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九、板书设计 短文两篇 培根 《谈读书》 马南邨 《不求甚解》 立论 驳论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