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X、Y、Z、Q、R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的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Q有2个单电子,R的s能级电子总数比p能级的少5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负性:X>Y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C.X、Y、Z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
D.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Q2.X、Y、Z、M、N为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主族元素,X和Y可以形成众多烃类物质;Y与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10;M最外层电子数为Z最外层电子数的;NY2与水反应可制备Y2X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N>M>Z>Y>X
B.NX2、NY2、NZ2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Y;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N>M
D.M与N的氧化物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
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H2S的电子式为 B.Cr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44s2
C.甲醛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为 D.NH3的VSEPR模型为
4.血浆中存在“缓冲"体系:。该体系可使人体血液pH保持在7.35-7.45。血液pH降到7.2以下引起酸中毒,升至7.5以上会引起碱中毒,更高或更低会危及生命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体系中一定不存在
B.人体血液碱中毒时,可注射溶液缓解
C.血液中浓度增大,会使上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缓冲作用,是指体系中增加少量强酸或强碱时,pH不会出现较大幅度变化
5.X、Y、Z是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为Y>X>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5;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图转化关系,其中R为10电子分子,是一种常见的无机溶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Y、Z元素两两之间均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的化合物
B.X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16列
C.R的沸点高于M的沸点的原因是,R的范德华力大于M的范德华力
D.X的非金属性大于Y
6.一种广泛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物质结构如图所示。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Y、W同主族,原子半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在该物质中仅有一种价态
B.离子化合物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X的氢化物中只有极性键
D.W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高于Y的简单氢化物
7.如图所示的两种化合物可应用于阻燃材料和生物材料的合成。其中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和Z同主族,基态X原子的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5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和Z的最高化合价均为+7价
B.HX和HZ在水中均为强酸
C.四种元素中,X的电负性最大,W的电负性最小
D.Z、W和氢三种元素可形成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化合物
8.某物质W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M组成。W在水溶液中可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构,图中各元素原子均满足稳定结构,短线表示单键、双键或氢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1表示双键,4表示氢键
B.X与Y可形成正四面体形的分子
C.W在无色火焰上灼烧时焰色呈黄色
D.W与盐酸反应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9.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2-甲基丁酸
B.硫化氢的填充模型为:
C.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类型为键
D.基态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10.下列事实能用“键能”解释的是
A.沸点高低为HF >HI >HBr >HCl
B.稀有气体一般与其它物质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C.常温常压下,氯气呈气态,溴呈液态
D.N2参加反应时,多数需要“高温、高压、催化剂”等苛刻的条件
11.下列对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B.sp2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C.sp3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D.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相等
二、填空题
12.X、Y、Z、W四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X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基态Z原子核外电子有三个能级,p电子总数与s电子总数相等;W是第三周期电负性最大的元素。
(1)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2)阴离子中W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
(3)的沸点比Z同主族其他元素氢化物高,原因是 。
(4)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分子中π键与σ键数目之比为 。
13.(1)若型分子的中心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对未能成键,当时,其分子的空间结构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当时,其分子的空间结构为 形,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2)、、、中,都是以杂化轨道与O成键,则呈 形,_呈 形,呈 形,呈 形。
(3)“笑气”()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
有关理论认为与分子具有相似的结构(包括电子式);又已知分子中氧原子只与一个氮原子相连,则的电子式可表示为 ,由此可知它 (填“含有”或“不含”)非极性键。
(4)分子的空间结构是平面正方形。它有两种空间异构体——俗称顺铂和反铂,其结构简式为
①试对顺铂和反铂的水溶性作出预测 。
②分子是否具有手性 ?
14.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构成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磷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中应用广泛,在国防和航天工业中亦有许多用途。在工业上,高纯硅可以通过下列流程制取:
(1)基态硅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 种,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 。
(2)流程中由制粗硅的反应不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原因是 。请写出一个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的化学方程式 。
(3) 甲硅烷是一种无色的液体,遇到空气能爆炸性自燃,生成二氧化硅固体和水。在室温下,自燃放出热量,请写出其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4)的热稳定性不如,其原因是 。
(5)工业上硅铁可以用于冶镁。以煅白为原料与硅铁(含硅的硅铁合金)混合,置于密闭设备中于发生反应:,已知常温下镁的还原性强于硅。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上述方法能够获得镁的原因: 。
(6)有关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链能如下所示。
化学键
键能/ 356 413 336 226 318 452
硅也有系列氢化物,如甲硅烷等。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 。
15.完成下列表格
粒子 空间结构 杂化类型
16.依据原子结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简单离子的还原性: P3->O2->F-
B.在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中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介于硼和氮之间的元素有两种
C.焰色试验与电子跃迁有关
D.基态铝原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为球形
(2)基态氟原子的第一电离能 基态氮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的原因是 。
(3)基态Mn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4)Li2O是离子晶体,其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a)所示。
可知,Li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 kJ·mol-1,O=O键键能为 kJ·mol-1。
17.VA、VIIA族单质及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N、P位于同一主族,NH3、PH3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
①NH3和PH3中,N、P原子杂化方式相同,但H-N-H间的夹角比H-P-H间的大,其主要原因是 。
②NH3比PH3易液化,其主要原因是 。
(2)基态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 种,有 种不同能量的原子轨道。
(3)N与F可形成化合物N2F2,下列有关N2F2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分子中氮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
b.其结构式为F-N≡N一F
c. 1mol N2F2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4NA
18.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为的结构,其硫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2)气态三氧化硫以单分子形式存在,其分子的空间结构为 ;固体三氧化硫中存在如图(b)所示的三聚分子,该分子中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3)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构型,分子中键和键的个数比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4)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5)中,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 。
三、计算题
19.回答下列问题:
(1)1molCO2中含有的σ键个数为 。
(2)已知CO和CN-与N2结构相似,CO分子内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 。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 。
(3)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的反应如下:N2O4(l)+2N2H4(l)=3N2(g)+4H2O(g)。若该反应中有4molN—H键断裂,则形成的σ键有 mol。
(4)C、H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共有16个电子,该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之比为 。
(5)1mol乙醛分子中含σ键的个数为 ,1个CO(NH2)2分子中含有σ键的个数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X、Y、Z、Q、R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的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则X为H,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故Y为C,Q有2个单电子,则Q为O、Si或S,R的s能级电子总数比p能级的少5个电子,则R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即为Cl,Z介于Y与Q之间,无法确定,由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X为H,Y为C,故电负性C大于H即X<Y,A错误;
B.由分析可知,Q为O、Si或S,R为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即QC.由分析可知,X为H、Y为C、若Z为N,则可形成离子化合物NH4CN,即X、Y、Z形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有共价键又含离子键,C错误;
D.若Q为O元素,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Cl, D错误;
故答案为:B。
2.C
【分析】X和Y可以形成众多烃类物质,且Y的原子序数大于X,则X为H元素,Y为C元素,Y与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10,则Z为O元素;M最外层电子数为Z最外层电子数的,则M为Al元素;CaC2与水可制备C2H2,N为Ca元素。
【详解】A.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Ca>Al>C>O>H,A错误;
B.CaH2只含离子键,CaC2与CaO2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B错误;
C.非金属性C>H,所以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CH4;金属性Ca>Al,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Ca(OH)2>Al(OH)3,C正确;
D.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但Al2O3不能与水反应生成Al(OH)3,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3.C
【详解】A.H2S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A错误;
B.Cr的原子序数是24,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1,B错误;
C.甲醛分子的结构简式为HCHO,其空间填充模型为,C正确;
D.NH3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D错误;
答案选C。
4.D
【详解】A.该体系中碳酸氢根离子能够电离,则一定存在CO,A错误;
B.NaHCO3溶液显碱性,能中和酸,则人体血液碱中毒时,注射NaHCO3溶液不能缓解,B错误;
C.血液中CO2浓度增大,导致平衡向生成碳酸的方向移动,即使上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错误;
D.H2CO3/HCO“缓冲”体系可与酸或碱反应,则“缓冲”作用是指体系中增加少量强酸或强碱时,pH不会出现较大幅度变化,D正确;
故选D。
5.C
【分析】R为10电子分子,是一种常见的无机溶剂,则R为H2O。X、Y、Z是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为r(Y)>r(X)>r(Z),由转化关系可知Z为H,X为O。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5,则Y的原子序数为15-1-8=6, 可知Y为C。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图转化关系,则M为CO或CO2,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分析,X、Y、Z分别为O、C和H,三种元素两两之间均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的化合物,如CO2、H2O和C2H4,A正确;
B.X为O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ⅥA族,位于周期表中第16列,B正确;
C.根据分析,R为H2O,M为CO或CO2,H2O存在分子间氢键,而CO或CO2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因而R的沸点高于M,C错误;
D.X、Y分别为O、C,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大,则非金属性O>C,D正确;
故选C。
6.A
【分析】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Y、W同主族,原子半径为,由结构可知,W元素有6个键,且在4种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大,又为短周期元素,故W为元素,则Y为O元素,同理X连有4个键,且原子序数比Y小,则X为C元素,Z只有一个键,原子序数比O大,比S小,则Z为F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Y为O元素,O元素在该物质中只显示价,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C元素,Z为F元素,XZ4为,属于共价化合物,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C元素,X的氢化物为烃类物质,碳原子数大于1的烃中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Y为O元素,W为元素,简单氢化物分别为H2O和H2S,由于水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H2S分子间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所以水的沸点高于硫化氢的沸点,即W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低于Y的简单氢化物,故D错误;
答案为A。
7.D
【分析】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和同主族,由原子序数可知,基态X原子的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5种,表明1s 、2s 、2p五个轨道有电子且在化合物中形成一个单键,可得知为VIIA族,因与Z同主族,则处于第二周期、处于第三周期,则为F元素、为元素;形成个共价键,形成个共价键,则为P、为元素;由分析可知,为元素、为F元素、为P元素、为元素;
【详解】
A.氯的最高化合价为价,但氟的非金属性最强,没有最高正价价,选项A错误;
B.为强酸,但属于弱酸,选项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主族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弱,故四种元素中电负性、,而由于在化合物中显负价、P显正价,故电负性,即电负性最小的是,选项C错误;
D.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8.D
【分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M,M可形成1个正电荷的阳离子且原子序数最大,M为钠;Y与3个Z形成共价键应该存在一个双键,推测Y为碳;Z能形成2个共价键,X形成一个共价键,且能和Z形成氢键,则X为氢、Z为氧;则物质W应该为碳酸氢钠。
【详解】A.由分析可知,碳酸氢根离子中1表示碳氧双键,4表示氢与氧形成的氢键,A正确;
B.碳氢形成的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形的分子,B正确;
C.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C正确;
D.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为无色无味的气体,D错误;
故选D。
9.D
【详解】A.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3-甲基丁酸,A错误;
B.硫化氢中中心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空间构型为V形,故填充模型错误,B错误;
C.甲醇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均为sp3杂化,故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类型为键,C错误;
D.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轨道表示式正确,D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A.物质沸点由氢键和范德华力决定,HF中含有氢键沸点升高,HI 、HBr 、HCl组成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减小,范德华力逐渐减小,故沸点:HF >HI >HBr >HCl,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
B.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原子达到稳定结构,故一般与其它物质很难发生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C.氯气与溴单质为同主族元素单质,组成结构相似,范德华力:Br2>Cl2,沸点:Br2>Cl2,故常温常压下,氯气呈气态,溴呈液态,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D.N2中N与N之间为三键,断裂NN需要很高的能量,故反应时,多数需要“高温、高压、催化剂”等苛刻的条件,D项正确;
答案选D。
11.A
【详解】sp杂化的空间构型是直线型,夹角180 ,sp3杂化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夹角是107 28′,sp2杂化的空间构型为平面形,夹角是120 ,因此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故A正确。
12.(1)正四面体
(2)
(3)分子间存在氢键
(4)4:3
【分析】X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s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则n=2,故X为C元素;基态Z原子核外电子有三个能级,p电子总数与s电子总数相等,则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Z为O元素;Y介于X、Z之间的元素,为N元素;W是第三周期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则为Cl元素;
【详解】(1)为CH4,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2)阴离子()中Cl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4,Cl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杂化;
(3)分子间存在氢键,故的沸点比Z同主族其他元素氢化物高;
(4)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结构式为NC-CN,分子中π键与σ键数目之比为4:3。
13. 角形 三角锥 直线 角 三角锥 正四面体 含有 顺铂是极性分子,反铂是非极性分子,故顺铂相对易溶于水,反铂难溶于水 不具有手性
【详解】(1)若型分子的中心原子A上有一对孤电子对未能成键,则分子的空间结构将会发生变化。当时,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3,因此是杂化,分子的空间结构为角形;当时,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4,因此是杂化,分子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故答案为:角形;;;三角形;
(2)由题意知,都是以杂化轨道与O成键,杂化轨道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的成键电子对数为1,孤电子对数为3,则空间构型为直线形;的成键电子对数为2,孤电子对数为2,则空间构型为角形;的成键电子对数为3,孤电子对数为1,则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的成键电子对数为4,孤电子对数为0,则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故答案为:直线;角;三角锥;正四面体;
(3)根据等电子原理,与分子具有相似的结构(包括电子式),则电子式为,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故答案为:;含有;
(4)①根据分子的空间结构可知,顺铂的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反铂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水分子为极性分子,因而顺铂相对易溶于水,故答案为:顺铂是极性分子,反铂是非极性分子,故顺铂相对易溶于水,反铂难溶于水;
②由于铂原子所连的四个原子或基团两两相同,因而不是手性分子,故答案为:不具有手性。
14.(1) 14 M
(2) 非金属性是指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的能力,而该反应所表现的是C失去电子的能力
(3)SiH4(l)+O2(g)=SiO2(s)+2H2O(l)△H=﹣1427.2kJ/mol
(4)非金属性C>Si
(5)1200℃时镁以蒸气的形式逸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6)C-C和C-H键能较大,所形成的烷烃稳定,而硅烷中Si-Si和Si-H的键能较小,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生成
【详解】(1)基态硅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14种,占据的最高能层为第三层,其符号为M;
(2)碳与二氧化反应生成硅单质和一氧化碳:,只能说明还原性C>Si,非金属性是指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的能力,而该反应所表现的是C失去电子的能力,因此不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的化学方程式:;
(3),则1mol SiH4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H4+O2=SiO2+2H2O,则热化学方程式为SiH4(l)+O2(g)=SiO2(s)+2H2O(l) △H=﹣1427.2kJ/mol;
(4)根据元素周期律,非金属性C>Si,则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CH4>SiH4;
(5)1200℃时发生反应为,此时镁以蒸气的形式逸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得化学反应能发生;
(6)C-C和C-H键能较大,所形成的烷烃稳定,而硅烷中Si-Si和Si-H的键能较小,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生成。
15. 三角锥形 sp3 平面三角形 sp2
【详解】H3O+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4,则中心原子为sp3杂化,但有一对孤对电子,故H3O+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型;
中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3,则中心原子为sp2杂化,故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16.(1)BD
(2) 大于 氮原子半径比氟原子大,核电荷数比氟原子小,对电子的引力比氟原子小,氟原子失去一个电子需要能量较高
(3)3d5
(4) 520 498
【详解】(1)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就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F>O>P, 所以简单离子的还原性:P3->O2->F-,A正确;
B.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大,但当元素处于第ⅡA、ⅤA时,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一周期相邻元素,故在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中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介于硼和氮之间的元素有铍、碳、氧三种元素,B错误;
C.形成烟花的过程中金属原子由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电子发生跃迁,C正确;
D.基态铝原子占据的最高能级为p能级,p能级的电子电子云形状为哑铃形,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D;
(2)氮原子半径比氟原子大,核电荷数比氟原子小,对电子的引力比氟原子小,氟原子失去一个电子需要能量较高,所以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为:F>N;
(3)Mn是25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M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54s2,基态Mn原子失去最外层的2个4s电子形成Mn2+,则基态Mn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
(4)Li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Li(g)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Li+(g)所需要的能量,故根据图示可知Li的第一电离能为1040kJ/mol÷2=520kJ/mol;O=O键键能是指断裂l mol O=O键生成2 mol O(g)原子所需能量,故根据图示可知O=O键的键能为:2×249 kJ/mol=498 kJ/mol。
17.(1) 中心原子的电负性N>P,NH3分子中的成键电子对更靠近中心原子,使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变大,键角变大 NH3分子间存在氢键
(2) 9 3
(3)a
【详解】(1)①N、P位于同一主族,中心原子的电负性N>P,NH3分子中的成键电子对更靠近中心原子,使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变大,键角变大;
②NH3分子间存在氢键,使氨的熔沸点升高,温度降低时,更易变为液体;
(2)基态氟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5,基态氟原子核外电子不同能级运动状态不同,相同能级的电子在不同轨运动,运动状态不同,同一轨道中若有两个电子,两个电子自旋方向不同,状态也不同,则有9种运动状态;共有1s、2s、2p三种能量的轨道;
(3)a.N2F2的结构式为F-N=N-F,分子中氮原子有1个孤电子对,2条σ键,N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a正确;
b.氮原子最外层有五个电子,其结构式为F-N=N一F,b错误;
c.根据N2F2的结构式可知, 1mol N2F2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3NA,c错误;
答案为a。
18.(1)
(2) 平面三角形
(3)
(4)
(5)
【详解】(1)S8的S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2+=4,所以其硫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SP3杂化;
(2)O3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3,S原子上无孤对电子,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判断出气态三氧化硫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固体三氧化硫中存在如图所示的三聚分子,在该分子中S原子形成4个化学键,价层电子对数是4,所以在该分子中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杂化;
(3)CCl4和COCl2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构型,在CCl4中含有4个σ键;在COCl2分子中含有3个σ键和1个π键,所以CCl4和COCl2分子中的σ键个数比为4:3;在COCl2分子中的中心C原子形成3个σ键,故采用sp2杂化类型。
(4)As4O6的分子中As原子形成3个As-O键,含有1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目为4,为sp3杂化;
(5)AlH4-中Al原子孤电子对数==0,杂化轨道数目=4+0=4,为sp3杂化。
19. 2NA(1.204×1024) 1:2 1:1 5.5 5:1 6NA(3.612×1024) 7
【分析】共价单键全是键,双键含1个键和1个π键,三键含1个键和2个π键,据此解答。
【详解】(1)分子内含有2个碳氧双键,双键中一个是键,另一个是π键,则中含有的键个数为(1.204×1024);
(2)的结构式为,推知的结构式为,含有1个键、2个π键,即CO分子内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1:2;的结构式为,分子的结构式为,分子中键与π键均为2个,即CO分子内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1:1;
(3)反应中有键断裂,即有参加反应,生成和,则形成的键有;
(4)设分子式为,则,合理的是,n=4,即分子式为,结构式为,所以一个分子中共含有5个键和1个键,即该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之比为5:1;
(5)1个乙醛分子中存在1个碳氧双键,5个单键,1个分子中存在1个碳氧双键,6个单键,故乙醛中含有键的个数为6NA(3.612×1024),1个分子中含有7个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