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昆明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教材古诗词曲85首分手法梳理及训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昆明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教材古诗词曲85首分手法梳理及训练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2 19:3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昆明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教材古诗词曲85首分手法梳理及训练
一、修辞
修辞手法 句子 赏析
比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的形象生动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以“征蓬”“归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布衾多年冷似铁”写出了被子的寒冷和坚硬,把“雨”比作“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从侧面表现出诗人的生活十分凄苦。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人“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千帆”“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官场新贵,表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是诗人用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和人生的形象写照。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将“拉开的弓”比作“满月”,“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表达了诗人渴望报效国家、心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霹雳”是雷声,比喻射箭时的弓弦声。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从侧面刻画了一位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它了解诗人此刻的心情,愿意承担这项使命。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生”和“入”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也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钟”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大自然钟爱泰山,赋予其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怒”字将风拟人化,写出秋风来势猛、声音大、速度快、力量强的特点。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 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不知什么是平坦,写自己感觉中的山水,把潼关的山水写活了。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聚”字化静为动,写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中,“怒”字赋予黄河以人的情绪,将山的雄伟和水的奔腾勾勒出来,写尽潼关地势的险要。
夸张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场景。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表现了笛声的动人,衬托出夜的安静。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千寻塔”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塔的高峻,暗含了诗人对前途的憧憬。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写出只要友情深厚,即使是相隔千里也像是在眼前一样亲近,表现了友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永恒的。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诗人的焦急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通过“百丈冰”“万里凝”夸张地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表现了诗人的离愁别绪,也说明前路充满艰险。
设问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在自问自答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在自问自答中,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在自问自答中以“愁”结束,表达出游子思乡心切的情感。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其五)》] 一问一答,回答了“而无车马喧”的原因,表现了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白居易《卖炭翁》) 一问一答,将老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把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表现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词人运用设问的手法,赞赏孙权,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朝廷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
二、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句子 赏析
对比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天地之“悠悠”与诗人之茕茕“独”影的对比,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征蓬”与“归雁”“出汉塞”与“入胡天”,一“征”一“归”,一 “出”一“入”,对比强烈,凄凉中蕴含悲壮。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白居易《卖炭翁》)    “一尺雪”与“衣正单”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卖炭翁生活的艰难困苦。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从军征》) 通过“十五”“八十”的鲜明对比,突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揭露古代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反映出连年战乱不息使百姓饱受离乱之苦。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地点对比:“岐王宅里”“崔九堂前”和江南;时间、荣辱对比:往昔特承顾遇和现今流落江南;盛衰对比:过去是开元盛世和现今国已衰败。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杜甫《月夜忆舍弟》) “有”和“无”的对比,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寓了无限的人生感慨。
以小见大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借“二乔”可能的命运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耐人寻味,吐露出诗人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乐景衬哀情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呈现出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形象相对比,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春天的花儿、鸟儿本该给人以愉悦之感,而诗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了更多的痛苦。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其一)》] 以夸张的修辞手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了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动静结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虚实结合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展现出阔大的境界,将诗人宏伟的抱负、博大的胸襟融入其中。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听秋雨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未来同妻子相聚的殷切希望。
象征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 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传达出无限的惆怅和迷惘。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写边塞的奇寒和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的画面,象征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诗人心中奔涌的豪情。
借古讽今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由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这两句看似在批评歌女,其实是在抒发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深切忧虑与愤慨之情。
比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小伙子对美丽淑贤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 以“蒹葭”起兴,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萧索凄凉的氛围。
白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连用九个名词、九种意象构成了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淡淡哀愁在萧瑟苍凉的暮景中表露无遗。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十五从军征》) 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人亡园荒的凄凉景象,从侧面表现了征人从军时间之久,一切已物是人非,揭露了当时的兵役制度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三、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 句子 赏析
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以及喜悦的心情。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借用典直抒胸臆,“浮云”在此用来借代奸邪小人,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写出了诗人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的宽广胸怀。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急切希望实现理想的强烈愿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抒胸臆,表现出自己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直接抒发飘零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 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象,表现了诗人回归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夕阳西下几时回?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借景抒情,倾诉了词人满腔的沉郁之气,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以及对年华将逝的伤感,暗含了但愿美好事物重现的情感。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借景抒情,借回乐烽、受降城、丘陵下的沙地等月下景色,表达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既写自然环境,也是诗人抒发心境的反映,情景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妙的契合。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秋山夜雨,池塘涨满了水,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些寄人离思的景物,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之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同时“断肠人”的愁思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表现了异乡人浓重的乡愁。
四、用典
典故 句子 典故内容及思想情感
孙权 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孙权射虎: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记载,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这里是作者自喻。 【情感】表现词人打猎时的英勇形象和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
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孙仲谋: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记载,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孙权的字。 【情感】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慨。
遣冯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遣冯唐:《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而获罪削职。冯唐为之向汉文帝辩白此事,文帝即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复为云中郡守。这里词人以魏尚自许。 【情感】词人以魏尚自许,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其一)》] 垂钓碧溪: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乘舟梦日: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情感】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长风破浪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长风破浪: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què)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 【情感】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闻笛赋、 王质烂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已逝的伤感之情。 王质烂柯:南朝梁任昉(fǎng)《述异记》载,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 【情感】既暗示了自己遭遇贬谪的时间之久,又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东风、铜雀台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东风:赤壁之战中周瑜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情感】表达了诗人胸怀大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四面楚歌 四面歌残终破楚。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下,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分析】喻指民族危机深重,国家前途危殆。
衡阳回雁峰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衡阳回雁峰:“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情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勒石燕然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勒石燕然:东汉将军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勒石燕然”(亦称为“勒功燕然”)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雕刻;勒石,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使至塞上》【情感】表达了诗人对都护的赞叹和对前方战事的关心。 《渔家傲·秋思》【情感】表达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黄金台 (幽州台)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黄金台(幽州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登幽州台歌》【情感】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的惆怅和孤寂之情。 《雁门太守行》【情感】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雁足传书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雁足传书:出自《汉书·苏武传》。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其在某泽中。单于不得已,交还苏武等九人。后以“雁足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 【情感】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的卢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的卢:《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世语》: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助他脱险。 【情感】表达了词人杀敌卫国的决心。
八百里、 五十弦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八百里:《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kǎi)有良牛,名“八百里驳”。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作炙。即以“八百里”指牛。 五十弦:典出《史记》卷二十八:“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琴,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后常用以称瑟。 【情感】表达了词人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的愿望。
九万里风鹏、 三山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九万里风鹏: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喻腾飞之志。 【情感】表现了词人有大鹏高飞之志,自己的追求和向往不会被苦难所磨灭。 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情感】反映了词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青衫湿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青衫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 【情感】表达了词人对知音难遇、抱负难以施展的感慨与惆怅。
天狼星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词中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情感】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对比训练
1. 《潼关》中“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与《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潼关的态势,请分析两位作者是如何来写潼关的特点的。(3分)
2. 《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与《过零丁洋》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都以比喻来书写诗人自己的身世,你更喜欢哪种比喻?请说明原因。(3分)
3. 《登飞来峰》和《春望》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诗人表达的情感更突出、更鲜明。请结合这两首诗中的诗句分别进行赏析。(3分)
4.《春夜洛城闻笛》和《夜上受降城闻笛》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5.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和《月夜忆舍弟》中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请分别进行分析。(3分)
6. 李商隐的诗中常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对《无题》和《夜雨寄北》的理解,赏析李商隐诗歌中借景抒情写法的妙处。(3分)
7. 《使至塞上》和《渔家傲·秋思》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感情,有什么异同?(4分)
8. 《登幽州台歌》和《雁门太守行》共同运用了一个典故。请简述这个典故,并说说两首诗借典故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3分)
9. 杜牧《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与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都用到了典故。请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分别借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10.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 “生子当如孙仲谋”,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看孙郎”都是借“孙权”抒发情感。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两位词人各自抒发了怎样的内心情感。(3分)
参考答案
1. (3分)《潼关》中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不知什么是平坦,写自己感觉中的山水,把潼关的山水写活了(1.5分)。《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聚”字化静为动,写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中,“怒”字赋予黄河以人的情绪,将山的雄伟和水的奔腾勾勒出来,写尽潼关地势的险峻(1.5分)。
2. (3分)示例一:喜欢“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即景生情,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并且把个人的境遇写进了广大的空间,气象宏阔,具有盛唐风貌。
示例二:喜欢“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诗人将破碎的国家比作风中飘散的柳絮,将自己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漂泊无依、时起时沉的浮萍。诗人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出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意思相近即可)
3. (3分)《登飞来峰》中的“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塔之高,暗含了诗人对前途的憧憬(1.5分);《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强烈的思念之情(1.5分)。
4. (4分)《春夜洛城闻笛》运用想象和夸张,突出笛声的无处不在,借抒发离情别绪的《折杨柳》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借景抒情,借回乐烽、受降城、丘陵下的沙地等月下景色,表达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5. (3分)《江南逢李龟年》:①地点对比:“岐王宅里”“崔九堂前”和“江南”;②时间、荣辱对比:往昔特承顾遇和现今流落江南;③盛衰对比:过去是开元盛世和现今国已衰败(1.5分)。《月夜忆舍弟》:“有”和“无”的对比,抒发了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寓了无限的人生感慨(1.5分)。
6. (3分)《无题》中“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诗人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妙的契合(1.5分)。《夜雨寄北》中的“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秋山夜语、池塘涨满了水,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些寄人离思的景物,表达了对妻子的无限思念(1.5分)。
7. (4分)相同点:都表现了边关战事吃紧。都含蓄地表达出慷慨雄壮的思想感情。
不同点:①《使至塞上》作者借此典故,将镇守边关的节度使崔希逸比之为窦宪,有称颂其战功之意。②《渔家傲·秋思》作者借此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8. (3分)燕昭王(贤明君王)设黄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不同之处在于《登幽州台歌》中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感慨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已不可见,自己生不逢时,报国宏愿成为泡影(1.5分)。《雁门太守行》中借这一典故表达了唐军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爱国之情(1.5分)。
9. (3分)杜牧借铜雀台典故,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1.5分);李贺借黄金台典故,表达了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1.5分)。
10. (3分)“亲射虎,看孙郎”写出苏轼决心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体现了词人的狂放和豪兴(1.5分)。“生子当如孙仲谋”写出辛弃疾对孙权的热情赞颂,慨叹当时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意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