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14 09:3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㈠美国参战
1、原因:
①战争爆发前,美国同德国关系十分紧张
②美与协约国接近,经济联系加强
③直接原因:德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④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
⑤捞取战利品、夺取霸权
2、时间:1917.4
3、影响:
㈡中国参战(参战前发生过什么事件?)
1917年,北洋军阀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㈢俄国退出战争
1、1917年俄国相继爆发了十月革命
2、苏俄单独同德国谈判媾和,于1918年3月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
二 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德军在西线的进攻
①俄国退出战争后,德国以为有机可乘
② 从1918.3—7月发动4次进攻,并取得一些效果使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方向发展府院之争2.协约国军的反攻集团
①协约国方面自美国参战后力量大大加强,逐渐掌
握全部优势。
②1917年11月,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法
国元帅福煦成为最高统帅。
③1918.9月底,协约国军开始发动总攻。“兴登堡
防线”全面崩溃
3、同盟国集团瓦解
保、土、奥匈帝国先后投降
4、德国投降
①1918.10,基尔港水兵起义,1918.11发生十一月
革命②德皇被迫退位,逃亡荷兰
③在贡比涅森林联军司令福煦的列车车厢里签订了
停战协定。这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
利而告终。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经济实力对比。
2、军事:
3、国内:同盟国集团内部矛盾尖锐,社会矛盾
不断激化
4、国际: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经济劣势①低估了对手实力
②军事战略失误德国爆发 “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奥匈解体美、中、日等中立国参战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C.长期的战争导致国家经济濒于崩溃    
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练一练D2、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这句话表明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性原因
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一战加剧了俄国各种矛盾,促进革命的发生
D.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前提是战争C 3、根据有关材料统计: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加一战时,由美国华尔街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美元,上述情况表明
①美国借战争之机同交战双方做生意 ②美国参战前实行中立政策 ③美国在参战前就已经倾向于协约国集团 ④ 世界金融中心转移到美国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关于一战,有人说“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这主要指的是哪一典型事件?1917年“十月革命”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俄国经济特别落后,战争引起的危机特别严重
B.俄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
C.俄国最早建立工人政党
D.俄国工人政党没有受到机会主义的毒害A俄国退出一战的标志:《布列斯特和约》的签定to“啊!我把你变成了
一只多么好的
鸽子呀!”鹰代表什么?鸽子又代表什么?如果你是一战期间美国的
执政者,你会选择做鹰还是做鸽子?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说:“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欧洲战争采取了怎样的政策?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政策?“中立”
政策利用战争之机,大发战争横财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而他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2)威尔逊宣称的参战目的是什么?你怎么看?美国的参战不是为了捍卫人类的权利,维护世界和平,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 美国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从经济、军事、政治方面
大大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实力,加速了协约国的胜利。 材料: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而他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威尔逊宣称的参战目的是什么?你怎么看?美国的参战不是为了捍卫人类的权利,维护世界和平,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被砍掉双手的婴儿”,“受难的加拿大人”,诸如此类的故事总在不同场合、不同形式突然出现,,对于半个世界来说,德国人已经变成“德国鬼子”. 1917年1月17日。英国海军情报机构截获了一份以德国最高外交密码0075加密的电报,密电内容:德国将在1917年2月1日重新开始“无限制海战”,用潜艇攻击战时包括中立国在内的海上商运船。为了阻止美国因此参战,德国建议墨西哥入侵美国,并承诺帮助墨西哥从美国手中夺回得克萨斯等三州。德国还要墨西哥说服日本共同进攻美国,德国将提供军事和资金援助。
宣传之战争英vs德 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1917年4月美国参战的借口。 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还是鼓舞了深陷战争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法国福熙元帅甚至说,”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队形。” 2、中国参战中国的劳工在欧洲战场中国的劳工在欧洲战场史料精读
材料一想一想参加最近几次战斗的几个步兵团吧,他们中1/3的人没有步枪!这些可怜的家伙在暴风骤雨般的榴霰弹片中耐心等待,等待着拾起倒下的同伴的步枪。他们在这样的条件下居然毫不恐慌,这真是一个奇迹。……这种磨难我们的士兵要忍受多久呢?这种残杀太可怕了!
—(俄)帕莱奥洛格《一位大使的回忆录》俄国退出世界大战材料二
战壕里的俄国士兵向采访他的英国记者展示了他们的武器——一把绑在木棍上的刺刀。“先生,正如你看到的,这不是战争,而是一场屠杀。他们(德军)由大炮和毒气,我们只有胸膛。”
材料三
俄国军队数量诚然惊人,可惜却是弊端丛生。军队上层食古不化,他们无视科技的进步给军事领域带来的巨大变化,他们没有认真吸取日俄战争失败的惨痛的教训,仍然死抱住过去那一套陈腐过时的理论不放,坚信刺刀胜过子弹。… ——毛元佑《世纪初的列强混战》协约国阵营的变化back俄国退出一战的标志:《布列斯特和约》的签定 back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三个阶段,中国参加了大战。请思考,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国家,中国为什么要参加这次战争?一战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