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庄子》二则(教学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庄子》二则(教学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3 10:1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21《庄子》二则
★ 北冥有鱼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学习目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1
2
梳理文章内容,感知大鹏形象,体会庄子与惠子的人物特点。
3
品味和欣赏《庄子》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艺术。
11
01
第一课时
鹏程万里:指传说中的大鸟能飞行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鲲鹏之志:形容人志向远大。
鲲鹏展翅:指施展抱负,实现宏伟的理想,创造一番事业。
鹏举鸿飞:指信口而来,才思敏捷。
导入新课
带有“鹏”字的成语
“鹏”在中国文化里有着其他鸟类不可企及的地位,很多男子都会以“鹏”为名,比如岳飞字鹏举,传说鹏是一种神鸟,那么这只神鸟是什么样子、神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节选自庄子《逍遥游》的《北冥有鱼》,去感受“鹏”的形象。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人,曾为漆园吏 。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学之祖”。
他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对待生活,他主张: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净无为”。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为了摆脱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道遥”之境。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其人
庄子
作品简介
《庄子》,又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是由庄子及其后学著作,今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其文想象奇幻丰富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文学、哲学价值。《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庄子》其书
作品简介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就是悠闲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现实处境使他无力一展抱负,改变现状,他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间翱翔,在绝对的自由环境里寻求解脱。因此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逍遥游》其文
朗读指导
读准下列蓝色字的字音。
北冥有鱼 ( ) 其名为鲲( ) 徙于南冥( )
《齐谐》者( ) 抟扶摇 ( ) 其正色邪( )
kūn


xié
míng
tuán
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停顿。(每句一处)
其 翼 若 垂 天 之 云。
抟 扶 摇 而 上 者 九 万 里。
去 以 六 月 息 者 也。
亦 若 是 则 已 矣。
/
/
/
/
读“鹏”之文章
朗读展示
北冥[míng]/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xié]》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yé]?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读“鹏”之文章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双展开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北海。庄子想象中的北海,应该在北方的不毛之地。同“溟”,海。
指大鱼
悬挂在天空的云。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传说中的大鸟名。
读“鹏”之文章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
海水运动。古代有“六月海动”之说,海动必有大风,大鹏可借风力南飞。
气息,这里指风。
天然形成的水池。
击水,拍打水面。
迁徙
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
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
读“鹏”之文章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真正的颜色。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湛蓝。
连词,表示选择。
尽头。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
这样。
罢了。
读“鹏”之文章
通假字
怒而飞
水击三千里
志怪者也
形容词用作动词,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词类活用
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读“鹏”之文章
古今异义
词语 例句 古义 今义
怒 怒而飞
是 是鸟也
海运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野马 野马也,尘埃也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生气,发怒

判断动词
海水运动
山中野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一种动物的名称
读“鹏”之文章
一词多义
连词,表顺承
化而为鸟
怒而飞

其名为鲲
其正色邪
其名为鲲
化而为鸟
垂天之云
鹏之徙于南冥也
连词,表修饰
代词,它的
连词,表选择
叫做
成为
结构助词,的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读“鹏”之文章
自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鹏”是怎样出现的?
2.“鹏”有什么特点?
3.它要飞去哪里?
4.它为什么要去南冥?
感“鹏”之形象
鲲化为鹏——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南冥——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志向远大,追求自由——南冥者,天池也。
自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5.为什么要选择“海运”时起飞?
6.“鹏”是怎样起飞的?
7.“鹏”飞到天上看到了什么?
8.“野马”“尘埃”与“鹏”有什么关系?
感“鹏”之形象
借助外力——去以六月息者也。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耶?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一样,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鹏鸟和它们一样,也要凭借大风的力量起飞离开。
我喜欢“鹏”,因为它 。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硕大无比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1
2
3
4
力大无穷
志存高远
善借长风
解“鹏”之意蕴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liyongqiang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三千里
传神、生动地勾勒出大鹏拍击水面、乘风而上的情形。
写出了激起波涛之大,突出其力气之大。
九万里
写出了大鹏飞行高度之高。
以奇特的夸张、丰富的想象描述了大鹏由北海迁往南海时击水而行、乘风而上的壮观景象。
解“鹏”之意蕴
读李白的《上李邕》,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上李邕[yōng]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描述了《庄子》中大鹏的形象,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想要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并希望得到李邕的赏识和引荐。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到九万里之高。
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解“鹏”之意蕴
庄子为什么么要创造这样一只神鸟?他想要表达什么?
“鹏”的形象蕴含了作者对自由、理想的强烈追求。本文借鲲鹏表达了一种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助读资料一: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草芥。他所处的战国时代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社会腐败、民不聊生,在他的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孤独骄傲的他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间翱翔,追求心灵的自由,写出了《逍遥游》。“逍遥”是悠然自得、自由自在的意思。
辩“鹏”之自由
辩论:本文中的“鹏”自由吗?
①“鹏”是自由的。它硕大无比,志向高远,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很快就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它是自由的。
②“鹏”并不完全自由。“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说明万物均有所凭借和依靠,“鹏”也要“去以六月息也”,说明它也要有所凭借才能高飞。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辩“鹏”之自由
作者说大鹏视下如同人视苍穹意在说明什么?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①突出大鹏飞翔高度之高;
②表明人与大鹏的视力都有限的,都没有绝对的自由。
辩“鹏”之自由
《逍遥游》的观念就是要消除自我意识,无所作为,无所追求,以达到悠闲自得的逍遥游境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助读资料二:
《逍遥游》最后的结论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三句的意思是:修养高的人,会忘掉小我;修养达到神秘莫测境地的人,不再去建功立业;修养达到圣人境界的人,更连任何名位都不追求了。真正的逍遥游是要达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的忘我、无为、无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辩“鹏”之自由
①庄子淡泊名利,不汲汲于富贵的人生追求值得我们学习。
②在民族伟大复兴时代,青少年要积极有为,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鹏”之志向
《逍遥游》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代表着庄子非凡的文学成就和他飘逸、洒脱的个性。时代在变化,对于经典,我们要学会辩证地去理解,汲取其精华。今天,我们有幸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舞台广阔,空气自由,正是“九万里风鹏正举”时!我们应当立大鹏之志向,鹏程万里。
课后作业
1.背诵《北冥有鱼》。
2.推荐阅读:《逍遥游》。
板书设计
北冥有鱼
硕大无比
力大无穷
志存高远
善借长风
鲲→鹏
夸张想象
神奇瑰丽
庄子
11
02
第二课时
望洋兴叹:
大方之家:
导入新课
庄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我们已经通过学习《北冥有鱼》了解到他是一个充满哲思的大思想家。有一次与其好友惠子在出游时也进行了一次巧妙、机智的辩论,他们的辩题是什么呢?他们的论辩巧妙在哪里呢?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又体现了他们什么样的认知观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再次走近庄子的精神世界。
猜读成语
仰面叹息。望洋,指仰面。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也指做事情不能胜任而无可奈何。
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来泛指见识广博、精通某种技艺的人。
朗读指导
读准下列蓝色字的字音。
濠梁之上 ( ) 鲦鱼 ( ) 请循其本( )
tiáo
xún
háo
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停顿。(每句一处)
庄 子 与 惠 子 游 于 濠 梁 之 上。
鲦 鱼 出 游 从 容。
安 知 我 不 知 鱼 之 乐?
既 已 知 吾 知 之 而 问 我。
/
/
/
/
诵读解文意
朗读展示
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xún]/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诵读解文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中游得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不慌不忙,悠闲自得。
一种白色小鱼。
疑问代词,表示反问,相当于“怎么”“哪里”。
诵读解文意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然后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固然,本来。
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
完全,完备。
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出下文。
诵读解文意
已经。
古今异义
词语 例句 古义 今义
子 子非我
安 安知鱼之乐
对男子的尊称
儿子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安定,安全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
介词,在
一词多义
诵读解文意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游于濠梁之上

是鱼之乐也
我知之濠上也

朗读对话内容,仿照人物示例,补写人物说话时的情态。
庄子(看着河水,悠然自得)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 )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庄子( )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惠子( )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 )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演读见情态
咄咄逼问,嘲讽讥笑
相机反驳,从容不迫
气势汹汹,得意扬扬
冷静从容,气定神闲
根据情境,设计角色朗读并进行展示。
第1、4句有感叹色彩,第4句感情更浓烈,第5句以陈述为主,读时语气平缓;第2、3句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反问语气。
“全矣”:重读,应体现惠子的洋洋自得、胜券在握和不容置辩。(可以加动作,如摊开双手抖动。)
“请循其本”“我知之濠上也”:语气平和,语速平缓,神态从容,胸有成竹之状。(加上动作:右手缓缓从胸前划过的优雅动作。)
演读见情态
整体感知
品读知鱼乐
1.文章除人物对话外,第一句话起什么作用
交代了人物、地点,还交代了事件“游”,领起全篇。
2.这个“游”是不是本文的中心事件呢
不是。“游”是“游玩”。本文不是记游之文,是写庄子和惠施到濠梁游玩时引发的一场辩论,所以“游”不是中心事件,应是“辩”,是庄子和惠子之间的一场辩论。
3.根据事实上的中心事件“辩”,给文章起一个更贴切的名字
庄子和惠子之辩、濠梁之辩、庄子和惠子濠梁之辩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庄子
庄子无从得知鱼的快乐
惠子
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了辩论?双方各持怎样的观点?
品读知鱼乐
品读辩论
你认为这场辩论谁是胜者?为什么
观点一:
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文章中间段,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的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品读辩论
品读知鱼乐
你认为这场辩论谁是胜者?为什么
观点二: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但庄子其实有赢的机会,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品读辩论
品读知鱼乐
你认为这场辩论谁是胜者?为什么
观点三:
这真是一场高手之间的过招,他们各有各的道理,无所谓谁是胜利者。庄子才思敏捷,惠子长于辩论。惠子是名家的代表,庄子是道家的翘楚。名家讲究逻辑,从逻辑上说,似乎惠施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不可能知道鱼的心理;但从审美体验上说,庄子也有道理,动物的痛苦或快乐,人是可以凭观察体验到的。可以说庄子是有艺术的哲学思维,惠子则是带有逻辑的理性思维。庄子与惠子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考一一惠子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庄子则走向独我,超然物外。
品读辩论
品读知鱼乐
结合课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从双方的辩论中说说你眼中的惠子或庄子的特点。
材料一:庄子,名周,战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平民哲学家。他追求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主张“无为而治”。代表作品《逍遥游》《养生主》等。
材料二:惠子,名施,战国中期宋国人,是名家(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派别)的开山鼻祖和代表人物。
材料三:“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齐物论》)
材料四: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庄子·天下篇》)
品读辩论
品读知鱼乐
结合课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从双方的辩论中说说你眼中的惠子或庄子的特点。
材料五:大树有用无用之辩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叫它‘樗’(chū)。它的树干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庄子说:“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不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你所说的)什么用场,可是哪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
品读辩论
品读知鱼乐
结合课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从双方的辩论中说说你眼中的惠子或庄子的特点。
材料六: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品读辩论
品读知鱼乐
结合课文和材料,谈谈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
庄子的“鱼之乐”,其实是他内心自由快乐情感的“外射”(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也就是他的“余”(自己的)之乐!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品读辩论
品读知鱼乐
结合课文和材料,谈谈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
惠子:好辩,重分析,从科学角度看世界。对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态度,重知识的探讨。比较理性(求真)。
庄子:智辩,重感受,从美学的角度、诗意的角度看世界。对外界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品读辩论
品读知鱼乐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结合《北冥有鱼》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来感受庄子的人生智慧。
相濡以沫
泉涸①,鱼相与处于陆,相呴②以湿,相濡③以沫④,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庄子·大宗师》)
【注释】①涸:水干。 ②呴(xǔ):张口出气。 ③濡:沾湿的意思。 ④沫:唾沫,即口水。
悟读醒人生
【译文】泉水干了,两条鱼一同被搁浅在陆地上,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显得患难与共而仁慈守义,倒不如湖水涨满时,各自游回江河湖海,从此相忘,来的悠闲自在;与其称誉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都忘掉而把他们的作为都归于事物的本来规律。
庄子的《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相濡以沫》都借助“鱼”来表达思想,根据你的理解,完成如下表达。
《 》中的鱼是一条 的鱼,因为 。
悟读醒人生
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的鱼是一条快乐的鱼,因为鱼儿自由自在的在水中。
②《北冥有鱼》文章的鱼是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因为鱼自由飞翔。
③《相濡以沫》文中的鱼是一条会思考的鱼,因为鱼儿明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文中的鱼是一条从容自在的鱼,因为鱼不在于别人的辩论。
有许多名人都受庄子人生哲学影响,请列举出一些例子。
①李白本想有所作为,却成了朝廷圈养的景观鱼,所以他有了“自知”,走向江湖,逍遥自在。
②陶渊明将庄子的“自由”深深领悟,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离开朝堂,去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自由自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痛快淋漓。
③苏轼极像《相濡以沫》中的那条鱼,从被陷“乌台诗案”后,他遭遇了太多的离别,抚平了太多的忧伤,也明白的太多的人生道理,于是他顿悟了,通透,成为一条“自洽”的鱼。
悟读醒人生
你想做一条 的鱼, 。
①我想做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可以鲲鹏展翅,任我飞翔。
②我想做一条“自知”的鱼,知道自己所想,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③我想做一条“自由舒展”的鱼,不受羁绊。
课堂总结
哲学家柏拉图说过:“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的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面包象征务实和生活,水仙花象征能慰藉我们心灵的诗意。真正的诗意,并非要隐居山林、躬耕南山,在纷繁的世俗生活中,只要在你自己心灵中保留一方净土,去体味天上的朗月、窗外的清风,你就会收获到一个美妙的诗意人生。同学们,你是欣赏庄子,还是欣赏惠子呢?这算是这节课留给我们今后人生的一个思考吧!
课后作业
1.背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推荐阅读:《庄子 秋水》。
板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智辩,重感受,从美学角度看世界
惠子——好辩,重分析,从科学角度看世界
安→鱼之乐
两种生活态度
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