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表达·交流”综合实践(二)
——《曲折与变化》
课 型:知识理论例文课型(写作指导)
授课时间:2015.10.14
作 者:邓永
单 位:滕州市北辛中学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曲折与变化(1课时)
课前预习:
1.回顾初中所学过的课文中富于曲折、变化的情节。
2.想一想自己生活中发生过哪些曲折的故事。
3.探究一些曲折为文的技法。
相关课程标准: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例子,感受“曲折”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
2、掌握几种使文章张弛有致、波澜起伏的手法。
3、“曲折”构思比赛,学会运用曲折写作文。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例子,感受“曲折”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
教学难点:掌握几种使文章张弛有致、波澜起伏的手法,学会运用“曲折”写作文。
评价任务:
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3.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4.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5.掌握几种使文章张弛有致、波澜起伏的手法,学会运用“曲折”写作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共一课时)
课前交流:讲课前,老师有三句话和同学们共勉。(生齐读)
多媒体显示: 勇敢自信的展示自我
虚怀若谷的欣赏别人
团结友爱的合作学习
一、诗句接龙,激趣导入: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
这个婆娘不是人 举座皆惊
九天仙女下凡尘 喝 彩
儿孙个个都是贼 惊 怒
偷得寿桃献至亲 拍手叫好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
二、重温经典,再现“曲折”
在我们所学的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中,哪些文章波澜起伏充满了曲折变化?(学生根据自己想到的课文,谈一谈曲折之处?畅所欲言)
小结:南宋朱熹说过:“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姿”;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说:“文章之妙,无过曲折”;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 “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说的都是行文要奇巧多变,曲折起伏跌宕,才能多姿多彩。只有内容生动, 而且情节曲折,情感富于变化,看似“山重水复”,忽而“柳暗花明”,文章才会引人,动人心弦、摄人心魄。
我们如何能把事情写的更动人、更曲折呢?有那些可借鉴的方法吗?
三、方法引航,领会“曲折”
(指定每一小组负责一个方法,在小组内合作寻找与这一方法相关的课文内容,举例谈一谈这一方法的作用。)
1.情节突转法(《最后一片叶子》《麦琪的礼物》《项链》……)
突转法,或称之为“翻转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谓“翻转”,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朝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将读者对事件意义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在将菲利普朝思暮想、渴盼兄弟荣归故乡的心情渲染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时,情节突然翻转——在游船上他遇到潦倒落魄的于勒时像逃避瘟神似地摆脱了他。这令读者不胜惊愕,感情骤然跌落,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了当时那个社会的人际关系。
2.巧留空白法(《艺术品》《项链》《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一片叶子》《猫的故事》……)
说满说尽,一览无余,不给读者留下任何思考、想象的余地,这是一种常见的文章病。真正的好文章则是,不仅能准确传递作者欲提供的各种信息,而且善于作虚化,省略处理,留下一定的“空白”,给读者的审美心理以驰骋想象的无边空间。如《红楼梦》中写黛玉临终时高叫:“宝玉,宝玉,你好……”,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你好……”什么也没说,然而这留下的空白中,有多少难以言传的东西啊!由引可见,预留空白,是作者有意为之,是为了增强文章表达效果使用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使“无画处皆成妙境”, 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使得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3.巧设悬念法(《梁思成的故事》《猫的故事》……)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先虚写,后实写,远铺垫,近衬托,疑阵层设,氛围渲染,最后才让所要突出的具体事物露出庐山真面目。通俗地说,它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比如《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的出场,刘备三顾茅庐,几经曲折才见着,就是先虚后实的出场亮相法,这样先虚后实,层层烘托渲染,既让读者受悬念所勾引,急切地往下看,又使读者在最后得到极大的满足。
4.设置巧合法(《麦琪的礼物》《艺术品》……)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没有巧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没有故事;要想引人人胜,设置巧合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法。 “巧合”首先要合乎生活的真实;其次要巧得合理,合乎情节的逻辑性;第三要巧得新奇。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便是个典范:妻子德拉正巧卖掉自己的美发买回丈夫心爱的金表上需要的表链,丈夫杰姆正巧卖掉金表而买回妻子喜欢的一套梳子。这种巧合巧得新,巧得奇,巧得令人绝倒,又巧得使人心酸落泪。
5.欲扬先抑法(《阿长与〈山海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猫的故事》……)
这是组织篇章造就转折形成波澜的又一重要技法。抑扬法有先抑后扬,也有先扬后抑。
6.对比鲜明法(《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
对比法可使人辨真伪,明是非,识好坏,促人冷静地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
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中,着意刻画了胡屠夫在范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读者就是通过从这些忍俊不禁的丑态的淋漓尽致的描绘中,看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的。
小结: 文章如若平铺直叙、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平淡淡,像一篇流水帐, 必然会让读者感到味如嚼蜡。因此要达到曲折起伏的效果,首先要注意选材,要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只要把握好事物的常态、变态,偶然、必然,如实地、有层次地展现事件的矛盾冲突,反映出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就能显示出一定的波澜。 同时,还可以相应地运用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巧和方法。
一篇文章往往综合运用几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这样容易使文章一波三折、平中见奇。但写作时也应注意以下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突出的中心关系不大,徒使文字冗长拖沓。二是情节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三是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破绽百出。文章跌宕昭彰,波澜起伏,可以激发阅读兴味,但一定要适度、自然,不可脱离生活、故弄玄虚,或者节外生枝,故作惊人之笔。
我在前一段时间遇到了一件曲折的小事,同学们想不想听?想听我是有条件的,听时认真,适当记录,便于点评。
[教师下水文展示] 教师口述自己的作文片段。
友 情
冬天的阳光像一床薄毯子,懒洋洋地盖在人的身上,非常温馨。
上课铃响了,我向教室走去。在走廊里,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别的班级都安静下来了,唯有我上课的班级异常喧闹,大喊大叫声,此起彼伏,真是人声鼎沸呀!我的好心情一扫而光,心想:“我一定得抓两个典型,杀鸡骇猴。”
我飞奔到教室门口,猛地推开门,大吼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课铃都响了,赶快快静下来,你,还有你,乱成什么样子了,下课后去办公室写说明书……”对着全班又训了几句,正要准备上课,这时,我发现还有几个同学在那里偷笑,我心想:“哎呦,这几个同学心理素质挺好的,我先上课,课下再好好教训你们几个。”我说道:“上课。”班长喊道:“起立!”全班齐刷刷地站起来了,异口同声地喊道:“老师,新年快乐!”我先是一愣,然后恍然大悟:明天是元旦,要放假,学生是提前祝我新年快乐。原来刚才他们如此喧闹是为了……难道是我……此时,班长给我送来了一张新年贺卡,上面写满了63个学生的姓名,让我激动不已。紧接着,团支书也出场了,手里拿着一个信封,走到我面前,用双手郑重其事的交给了我,并严肃认真地说:“老师,这是我们全体同学的决定,现在不要看,请下课再看。”我对全体学生表示了歉意和谢意,然后开始讲课了。
我带着兴奋激动和疑惑期盼上完了一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下课时我在教室里打开信封一看,高兴地笑了,紧接着是无比的感动,因为这是一份“好朋友”证书,上面写着:永哥同志,经过我们全班同学的慎重考虑,决定授予你“好朋友”荣誉证书,望你戒骄戒躁,努力奋斗,变得更好。
学生们早已忘记了我以前的简单粗暴、缺乏耐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只记得我仍然是他们的好朋友。看看他们灿烂的笑脸,再看看“好朋友”三个字,我倍感自责,同时又感到那么地温馨……
[学生多角度评价老师的下水文]
“课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师的作文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引出同学们更好的作品来。
四、思想碰撞,运用“曲折”
以“友情”“成长”“观球(棋、影视、车祸)”为题(选一或自选其它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曲折”之文。
要求:1.能写出事情或心情的曲折变化。 2.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温馨提示:1.独立构思 2.组内循环 3.选“文曲星”
学生每个小组推荐一篇佳作,选2-3个小组代表读文章后,学生多角度评价,教师适时点拨。
五、学海拾贝,感悟“曲折”
聊着“曲折的故事”,不知不觉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临近下课时间了。请同学们谈谈这节作文课,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提示:可谈知识方面、情感方面、认识方面……)
结束语:
古时称高才文人为“文曲星”,这是否跟“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之妙,无过曲折”有关不得而知,可袁枚曾这样解读:“天上有文曲星,无文直星。”足见“曲”与“星”二者不无关系。——如此看来,若懂得“曲折”为文,大约便离“文曲星”不太远了。
衷心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作中,多积累,多训练,多探究,真正懂得“曲折”为文,我相信我们大家中间一定会出现一批妙笔生花、才高八斗的“文曲星”。
附:板书设计
曲折与变化
突转 悬念 抑扬
空白 巧合 对比
波澜起伏 曲折生姿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激发兴趣、由浅入深、学以致用”,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也是循序渐进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诗句接龙,激趣导入;重温经典,再现“曲折”;方法引航,领会“曲折”;思想碰撞,运用“曲折”和学过留痕,感悟“曲折”。整堂课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懂得了曲折为文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应用。在“方法引航,领会曲折”这一环节,我总结了六种最常用的“曲折”为文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其中一种方法。探究过程中做到两点:一是在初中所学过的课文找到运用这一方法的例子,谈一谈是如何运用的;二是总结归纳这一方法的写作中有何效果。学生探究的较为深入,而且学生以课文当范例,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方法的运用,有很强的学习和借鉴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环节的过渡还需再细化和自然些;有些教学顺序要稍加调整会更流畅,效果会更好;课堂的预设多、生成少;时间的分配应再合理些。“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感悟。”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曲折”为文方法的引领,但在审题、立意、选材和构思等方面没能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也没有过多的让学生感悟如何把“曲折”为文的方法真正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在时间的安排上,学生训练和展示成果的时间相对来说太少了,应该更少一些方法的指导,多一些学生的体验、探究、感悟和展示。
简评:本课将课内和课外相连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导在应引导之时,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站在新的高度,理论与范例相结合,给学生直观的启发,也给学生直接的引导。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层次清晰,是一篇有深度有层次的优秀教案。
适度自然
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