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留学巴黎(2课时)
课型:主读课文
上课日期:2015.9.17
姓名:周亚男
单位:滕南中学
留学巴黎(2课时)
课前预习:
1、自主阅读,积累掌握生字词。,
2、疏通文意,收集有关作者情况。
相关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
3、学习作者刻苦求学的精神。
评价任务:
朗读课文,概括内容,初步感知。
再次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
细致探究,探讨文章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识冼星海
多媒体出示一组材料:
材料一:
冼星海: 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作曲家。原籍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番禹,生于澳门一个贫苦的船工的家庭。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材料二:
冼星海热爱音乐,他20岁左右才开始学拉小提琴,被同事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面对鄙夷,他咬牙坚持,从未动摇学习音乐的决心。
冼星海热爱祖国和人民。为祖国谱曲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为天赋的使命。1938年,在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冼星海完成了《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军民进行曲》等一生中主要的音乐及文学作品。
材料三:
他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今天听来仍然让人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当初不知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和日本鬼子做殊死斗争。
教师引言:看完这组材料,请同学们说说你对冼星海的初步印象。
提示: 请用“从这组材料中,我知道冼星海 ”是什么人或怎么样说一句话
指3——4名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从这组材料中,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知道了冼星海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热爱音乐,热爱祖国和人民,他头上有着美丽的光环:人民音乐家。为了追求音乐之梦,他曾到巴黎留学,听到这里,我想同学们肯定都对冼星海羡慕至极,能出国留学,那表示他一定有足够的才华,有足够的财力去接受进一步的深造。可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就让我们从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再识冼星海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 ) 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1、指两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概括文章内容
(提示:概括内容的方法:什么人在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3、师生共同明确:文章记叙了冼星海在巴黎留学的经历。
(二)研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共记叙了哪些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进行圈点勾画
2、指名回答。
3、师生共同明确答案。
教师引言:在冼星海叙述的这些事件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冼星海?
(三)品读课文,再识作者
1、指导学生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在每个事件的相应段落处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来评价作者。
2、学生批注阅读课文。
3、指名回答
(提示:请用“从 一事中,我看到了一个 的冼星海”的句式回答。)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冼星海在巴 ( http: / / www.21cnjy.com )黎留学的经历,我们知道了他曾如此穷困、饥饿、受尽羞辱;身陷贫困、忍辱负重却矢志不移。跟我们之前认识的冼星海完全不同。之前冼星海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影子,大家只知道他在音乐上的成就。但通过学习本文,这个身影开始清晰起来,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人。同学们可以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从冼星海的留学经历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三.走进冼星海
1、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从冼星海的留学经历中获得的启示。
2、根据冼星海的留学经历,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艺术与苦难的关系。
教师引言: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很早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有“愤怒出诗人”的说法,讲的是诗人在一帆风顺的生活中创作出来的诗歌往往比较平淡。相反,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情感跌宕起伏,创作的诗歌也就特别能够打动人。其它艺术形式也如此。请结合冼星海创作《风》的过程,思考他能够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和他所处的环境有关系吗?
师生明确:一般来说。人生、社会的苦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以及由此而来的悲愤、强烈深沉的情感往往更能萌动、激发创作。文中最典型的材料就是《风》的创作过程,特别是最后几句话:“一切人生的苦、辣、辛、酸、不幸都汹涌起来。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于是借风述怀,写成了这个作品。”其实,作者生活环境的不幸,倒成了他创作的动力。
四、探讨写法
细致探究 ,重点文段研读
课文第三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相比较,同样是留学巴黎的事情,在叙述特点上有什么不同呢?
(通过比较,我们看到作者对于他在巴黎艰苦求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回忆,有的是一笔带过,有的虽然也很简单,但还是较具体的叙述了一次事件。这两种记叙的方式,前一种概括,后一种具体。)
细读《风》的创作过程,思考:这些文字和前文有什么区别?
(明确:有详细的细节,感人的抒情。)
深入思考:作者用了哪些细节?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明确:没有棉被,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灯写作,风吹过门窗,煤油灯被吹灭,打着战这些细节,把场景刻画的相当逼真。在细节描写的过程中又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心在猛烈撼动;人生的苦、辣、辛、酸、不幸,都汹涌起来。这样大笔浓墨,把描写好抒情结合起来,自然而然构成了文章的高潮。)
深入研讨:你们觉得这样的抒情和描写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 :描写逼真,再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作者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为他不畏艰难继续创作的精神所打动。同时,通过这些细节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内心的汹涌澎湃,认识的苦辣辛酸、不幸,汇成一首生命的交响曲。描写和抒情相结合,使得对《风》的描写成了全文的高潮。
3、全文几乎都是直白的叙述,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章法技巧,是否也能吸引你?为什么?
(能吸引。动人的力量来自生活本身,大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家曾如此穷困、饥饿、艰辛,受尽屈辱而又如此忍辱负重,执着追求,终获成功,这种在艰难环境中坚毅求学的精神感人至深。直白的叙述更能突出内容的重要,体现出作者以内容取胜的自信,留学巴黎的艰苦日子,沉淀成冼星海汩汩激昂的音符,更凝聚了他深深的爱国情怀与高尚情操。又何须用华丽的抒情来表达呢。)
五、拓展延伸
1.学生讲述自己积累的刻苦求学的故事。
2.教师寄语:
(1)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阅读本单元取材于冼星海《留学巴黎》中《心血凝成的作品》一课,看看同样一件事,两篇文章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在学校上的一节公开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案,整堂课老师讲的很少,完全以学生为主,注重方法的引导,特别是批注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真正学习。引导学生在比较、发现的思路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分析能力。由于学生的心理年龄较小,还不能深刻的理解本文所说的“人生的苦难往往孕育着艺术的成功”这个道理。在教学中对这个问题的引导不到位,因而学生对艺术与人生苦难的关系没能理解透彻。
推荐理由:
教案设计很有新意,先展现冼星海的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和成就等光环,再引导学生去透视其奋斗历程,必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整堂课设计层层深入,最后落脚于写法探究,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