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岳阳楼记》
课 型:主读
上课时间:2015/10/15——2015/10/17
作 者:吴海燕
单 位:滕州市至善中学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 《岳阳楼记》(2课时)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范仲淹及其相关的文学常识。
通读全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标画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相关课程标准: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领和点拨,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句的意思,理解课文大意。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文章的景物之美、语言之妙、情志之高。
领会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评价任务: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再读课文,释疑解难,疏通文意。
通读全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聚焦景物之美,品读语言之妙。
感悟情感之异,领略作者豁达的胸襟和崇高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四面湖山归眼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家忧乐到心头”坐落在湖南岳阳西北洞庭湖畔的的岳阳楼,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观光圣地。这里烟波浩渺,湖山辉映,曾引得无数迁客骚人驻足抒怀,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精美对联和诗词歌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登楼观景,感受古仁人志士的豁达胸襟和圣者情怀。
二、调动已知,解读课题
你还记得曾经学过哪些以“记”为标题的文章?回想一下,什么是“记”?
《小石潭记》《游高粱桥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本文是纪事体,不同于一般的杂记性的文章,重在发表议论,提出主张。
(调动学生已知,复习“记”这种文体)
三、了解作者
范仲淹(989—1052)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一生论著颇丰,诗词散文都很出色,作品基调以爱国爱民、反映社会现实为主,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等,文章大多辑入《范文正公文集》。
(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从字、号、籍贯、身份、代表作等方面介绍范仲淹,采取个别学生发言,其余学生补充的形式完成。教师提醒学生做好记录)
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一)听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停顿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出读音停顿。
1、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谪( zhé ) 属( zhǔ同“嘱”) 汤汤(shāng) 霏( fēi )
楫 ( jí ) 芷( zhǐ ) 樯( qiáng ) 偕( xié )
2、指导学生读准句子的节奏: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多媒体出示以上句子,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节奏并进行朗读展示)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自由译读,落实重点和疑难词句。
1、自主批注,落实字词和句意。
请同学们对照课下注释和自己所学的文言知识,对重点实词和虚词进行批注。会的,直接写上注释,不会的,在文字下加点,请同学帮助解决。
批注示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被贬,降职远调)守巴陵郡。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全,都)兴。
2、互助解惑,检查落实。
(1)学生圈画疑难问题,老师巡视并了解学生的批注情况。
(2)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疑问;不能解决的问题,以组为单位提出,全班交流。
(3)借助多媒体,检查学生对重点词句的掌握情况。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五、课堂小结
通过翻译,同学们对课文的大意已有所了解。课下,请同学们熟读课文,争取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文章写于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呢?
二、出示写作背景:(多媒体出示)
《岳阳楼记》是作者应好友滕子京之邀,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作。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为被权贵所嫉,被贬谪到岳州当知州(相当于文中所说的巴陵郡的太守)。滕子京到任后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 并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范仲淹熟知滕子京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范仲淹一个劝勉好友的好机会,因自己也在贬中,也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教师:这一背景在文中有没有简单的交代?
明确:有。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简单交代了这一背景。
(请学生们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如果让你为岳阳楼做 “记”,你会写什么?范仲淹写了什么呢?
学生的回答:地理位置、建筑构造、建筑风格、周围环境
范仲淹写了站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的景象;登楼观景者的不同感受;古仁人的思想感情。
四、赏景物之美,品语言之妙
文中哪些段落写了洞庭湖的景象?你最喜欢哪一幅景象?结合具体的词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活动: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洞庭湖美景的段落,比较几个段落所写景象的不尽相同。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学习成果展示:
第2、3、4段写了洞庭湖的景象。
第2段:从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的全景。
第3段:阴雨天气中的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
第4段:晴朗天气中的洞庭湖上和煦明媚的景象。
三个段落都写洞庭湖的景象。第2段是洞庭全景图。第3、4两段是特定环境下的洞庭湖的景象。
(1)我喜欢“洞庭全景图”。“衔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吞长江”背景开阔,气势磅礴;一“衔”一“吞”,化静为动。不仅形象地写出了山与湖的位置特点,还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朗读指导:你能用自己的朗读传达出这种气势吗?
(学生融情入景的朗读这一部分,其余学生给予评价)
(2)我喜欢“和煦春日图”。“浮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浮动的月光”比喻为“闪耀的碎金子”,把“静静的月影”比喻为“沉在水底的碧玉”,一动一静,意境很美。
(教师及时进行朗读指导,如:如何才能读出这种优美的意境呢?学生投入感情地朗读,全体学生共同体会。)
这么美的景,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展现出来的?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
借助比喻、夸张、动静结合等手法展现了景物的美。语言简练,多使用骈句,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
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再次感受本文节奏明快、凝练生动的语言特点。
(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赏析景物之美、读出语言之妙。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感受本文的景色之美和语言特点)
五、悟情感之“异”,仰志趣之高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的目的在于抒情言志。本文通过写景展现了什么人的哪些情感?你更欣赏其中的哪一类?
(学生再读课文第3、4、5自然段。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发言)
第3段:“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写的是迁客骚人的悲伤之情。
第4段“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的是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
第5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的是古仁人以及范仲淹的豁达胸襟和伟大抱负。
学生举手畅所欲言。
我更欣赏范仲淹,因为他心胸豁达,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问题延伸:范仲淹为何能具有那样伟大的政治抱负?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范仲淹的小故事,展示如下)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困,但却胸有大志,刻苦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书。据《宋史》记载: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他发奋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而范仲淹读书依旧。做官之后,他“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割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范仲淹勤爱民,有政声,常自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学生讨论后回答,注重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学生回答:
范仲淹少有大志,我们要学习他从小就树立远大的理想。
范仲淹的艰苦求学的精神力量感染着我,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教师总结:范仲淹是一名被贬 ( http: / / www.21cnjy.com )谪的官员,和滕子京同在“迁客骚人”之列,但他与一般的迁客骚人不同,他不以个人的得失和外部环境的好坏而或喜或悲,他心里装着百姓和君王,忧国忧民。另外,他写此文也是为了委婉规劝好友滕子京,希望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去感染滕子京。
六、拓展延伸
“远在江湖励心智,从来贬官多妙文。“范仲淹的经历和心胸还能让你想起哪些古代文人?结合他们的作品说一说。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发言)
学生回答:
柳宗元被贬永州,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我们曾经学过其中的《小石潭记》。
普希金遭受沙皇的流放,写出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激励着无数的人。
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忧愤不安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名句。
七、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完成课后练习一
板书设计:
5 岳 阳 楼 记
范 仲 淹
迁客骚 人: 阴——悲
晴——喜
古 仁 人: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范 仲 淹: 先忧后乐 忧国忧民
八、教学反思
亮点:1、以“读”贯穿全文,既关注了对美景的欣赏,又注重了对语言的品析。
2、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合作、交流,自主获得知识。
不足:1、朗读形式单一,朗读指导有待优化。2、板书设计不够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