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壶口与龙门》(一课时)
课 型:自读课
授课时间:2015.03.14
作 者:翟延峰
单 位:滕州市界河中学
北师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壶口与龙门》 (1课时)
【课前预习】
查阅资料,了解壶口和龙门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
同学间讨论交流回忆学过的说明文方法和语言风格。
【相关课程标准】
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2、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自主学习: 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把握学习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同时迅速接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体会作者用准确的预言表现事物的特征,
3.积累并背诵优美的文段.试写你心灵之歌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
过程与方法:
1.诵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文体特色。
2.探究本文表现长江与其他各篇的不同之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学习,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说明性文章语言表述准确、客观、科学,要准确无误。
教学难点:品味感情充沛的语言,学习抒情方法的多样化。
【评价任务】
1.理解本文是如何表现壶口、龙门的自然特性的。
2.通过比较阅读感受《长江之歌》《运河与扬子江》《壶口与龙门》在文体上有什么不同?
3.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感悟、描绘自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导入新课】
本单元自学课文《运河与杨子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对话体方式告诉我们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做到了以理服人;《将之歌》则通过场面描写写出了江面上劳动者的艰辛 以及作者的深切同情,做到了以情感人。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会以怎样方式展示《壶口与龙门》的风采呢?
【整体感知】
1、观赏壶口瀑布和龙门风景图片感受山河美。(多媒体)(学生不仅仅欣赏,而且用不同词语形容看到的风景,还说出见到风景的心情。)
学生:飞流直下、气势磅礴 、 青山绿水 、 震撼心灵、心往神驰、一睹为快
看风景美,作家笔下的文字又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2、速读课文掌握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四字短语和精彩妙句。
积累词语:气势磅礴 五光十色 交相辉映 红霞瑞马 惊涛骇浪
精彩妙句:它的左岸是龙门,右岸是梁山,两山伸崖相抱,像两扇巨门把河谷夹住,奔腾的黄河水被紧紧地钳制在人称“八十步”宽的侠道里。
3、分组自学
小组内互读课文做到:通顺流畅无错别字。(朗读是感受文字魅力的最好方法)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小组合作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内容,语言简洁通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语言概括能力)
老师听评各组意见,全班同学共同确定各段内容。
明确:第一段:壶口与龙门以气势磅礴而令人神往。
第二段:壶口名字的由来。
第三段:壶口瀑布一大奇景“红霞瑞马”。
第四段:龙门位置及龙门三激浪的形成。
第五段:李自成从龙门渡黄河。
第六段:人民解放军渡黄河及龙门现状。
(3) 这篇文章和《江之歌》《运河与杨子江》相比,有什么不同?(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内容不一样。)
学生1、内容不一样。
学生2、作家不一样
学生3、形式不一样《运河与扬子江》对话体。
学生4、感情不一样,前两篇有明确的赞美之情,这篇没有。
学生5、这篇有好多数字,前两篇没有。(不可低估学生的能力,再给点时间还会有更多发现)。
明确:《江之歌》《运河与扬子江》是借 ( http: / / www.21cnjy.com )助写某一事物的某一方面,来表达和寄托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带有文学性,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有很浓的抒彩,文体是散文。《壶口与龙门》运用大量的准确的数字,这样的文体是客观的,重在告诉我们有关龙门的知识,让我们对他有所了解,是说明性的,我们称它为说明文。(学生快速理解本文文体为说明文)
【比较探究 】
板块 一
数 字 和 情 感
1、从哪些文字中体会到“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 ?
学生: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的有:水力猛增,速度加快,飞泻而下,形成一道十五米至二十米的大瀑布。
明确:“形成一道十五米至二十米的大瀑布。”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壶口瀑布的高度的准确数字。
2、《黄河颂》也有数字,找出歌词中含有数字的句子,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掀起万丈狂澜”“啊!黄河!你一些万丈”“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臂膀。”这些句子让我们形象的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
3、对比思索:同样运用数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什么《黄河颂》我们读到的是气势,本文了解到的是高度,问什么?(这里给学生接近5分钟时间用来思考讨论交流,让他们畅所欲言,既活跃气氛也让更多懒惰的学生参与进来。)
明确:诗歌(文学性作品)里,数字是情感的体现,不是真实的。说明性文章数据必须是科学、精密、准确、客观的,实事求是的。
展示例句(多媒体):
(1) 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地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
(2)南浦大桥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建成于1991年11月。总长8346米,其中主桥全长846米,引桥全长7500米。
探究延伸,针对以上两个例句分析他们语言特点。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参与交流,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明确结论:句(1)文学性语言可以夸张,可以想象,有明确的思想情感。句(2)说明性语言准确无误、简单明了、没有明显的情感倾向;
板 块 二
描 写 与 描 述
1、课文中有描写龙门危险的句子,速读课文找出并体会表达作用。
学生会找多个句子适当给与评价重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抓住:(1)“摆渡时,机警勇敢的船工必须在船只将要和岩石相撞的那一刹那,用尽全身力气,猛然拨动舵杆,让船身随着惊涛海浪漂离悬崖。等到接近对岸的时候,又得用篙撑开,稍一疏忽,就会船毁人亡。”
学生:船工技术真高。
明确: 这段文字描述船工如何凭借操作技术飞度天险,强调技术。同时回看《筏子》一文类似的一段描写:(多媒体展示)
(2)“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身后是几个乘客的安全,面前是险恶的黄河风浪。手里呢?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就凭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就凭他的经验和判断,使得这小小的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学生自由讨论 , 用自己语言表答阅读这段文字后的感受:黄河主人真伟大。
明确: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到的是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对艄公的赞美之情。不是为表现技术而是侧重抒情。以上两段比较得出结论:说明性文章即使有描写或情感成分,但侧重点也不在抒情,而在客观地表现事实,客观、科学,真实的描述说明对象的特征。文学性作品重在表现作者的情感、顿悟。可以用华丽的辞藻来形容,修饰,可以说所有的描写都在为抒情蓄势,如:《当我死时》。
学生领悟:说明性文章重在表现特征,文学性文章重在表达情感。
板 块 三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龙门三激浪”。
明确:龙门是晋陕峡谷的最后交通要道,由于山道狭窄,黄河在这里叠浪翻滚来回三次。
文中除了说明特征的文字外,还有一些不属于地理的文字,再读课文,找到具体段落,思考它们的作用。(这是对文段内容的巩固和延伸)
明确:第三段:关于“红霞瑞马”的传说。
第五段:李自成从龙门渡黄河。
第六段:人民解放军飞渡黄河。
如果去掉这些段落文章显得枯燥单调,把与地理有关的历史故事带进来,可以增加人文色彩和趣味性同时说明龙门在历史上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3、文体辨析:文章的体裁又叫文章体式。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文体。体裁,是指写作的形式规范,因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形成、发展的。回顾本单元文章,思考各篇属于什么文体?
学生:边看课本目录边讨论归纳。
明确:《长江》《筏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条大河》《江之歌》是散文,《当我死时》诗歌。《黄河颂》《长江之歌》是歌词,《运河与扬子江》是诗体的“对话”,《壶口与龙门》说明文。在今后的读、写活动中,培养精细敏锐的文体感、语感,发现和发展个对某一文体的特殊爱好。
【小结】 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收获。
【作业】 完成助学18页“学习测评部分”。
【板书设计】 《壶口与龙门》
壶口 气势磅礴 红霞瑞马 令人神往
龙门 悬崖峭壁 惊涛骇浪 更加壮观
文体 说明文 散文
说明方法 列数字
【教学反思】
《壶口与龙门》是本单元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探究的最后一篇。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简洁,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本文的教学并不停留在这一篇文章上,而是综合本单元所有篇目进行比较探究,所以课堂任务并不轻。首先要让学生感觉到在学习一篇说明文,其次找到本文说明的事物及特征,用什么方法说明的。这样层层推进既让学生了解了文体,抓住事物特征,也学习了说明方法,一举多得。其次学习说明方法时注重比较和举例,使前后所学文章得到较好和对比,从而发现文体的不同。本堂课通过三个板块的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基本实现了课前预想,教学目标也顺利得以实现。
不足:整个教学过程还是有那种被老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牵着走的感觉,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机会太少,也可能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所致。无法实现真正的以学带教的的理想课堂。在以后教学中不断大胆放手,希望给学生更多发现问题的机会。
推荐理由:本篇教学设计能够从学生学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角度设计问题,难度适中,目标确定准确。比较探究中的几个板块从比较阅读的角度很好地解决了本文的文体特点,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注重比较阅读,体现了文体特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