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压强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7压强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03 22:4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3.7压强练习
一、单选题
1.动物大多有各自的求生绝活,如图所示“绝活”中,能减小压强的是(  )
A.啄木鸟的尖嘴
B.骆驼的巨掌
C.鹰的利爪
D.野牛的锥角
2.将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现象如图所示。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
A.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C.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D.无法确定甲乙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
3. 下列图中所示的实例,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安全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
B.盲道由凸起的棱和圆点组成
C.滑雪时穿上滑雪板
D.斧头用过一段时间要磨一磨
4.体积相同的两个物体,密度之比为2:1,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3:2,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之比是(  )
A.3:1 B.4:3 C.2:1 D.3:2
5.把吹胀的气球压在一根大头针上,稍一用力气球就被刺破。而用同样大小的力把它压在大量的大头针上,气球却安然无恙(如图所示),这是因为(  )
A.气球受到的压力减小了
B.气球的受力面积增大了
C.气球的压强增大了
D.压力对气球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了
6.端午节,小敏提着一盒粽子去看望长辈时,下列提法中手受到压强最大的是(  )
A.用单手提单绳 B.用单手提双绳
C.用双手提单绳 D.用双手提双绳
7.儿童增高坐垫放在椅面上,可以让儿童舒服的使用成人桌椅。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坐垫底部有粗糙的胶点,可以增大摩擦力,使坐垫不容易滑动
B.坐垫使用柔软的海绵,可以减小压力,从而增大压强
C.若儿童坐在坐垫上静止,则坐垫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若坐垫的质量为300g,则坐垫受到的重力为3000N
8.如图所示,甲、乙两立方体放在水平面上,甲的边长大于乙。现分别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切割,小明认为:若将甲、乙沿竖直方向切去不同厚度后,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则切去前甲对水平面的压力可能等于乙。 小红认为:若将甲、乙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后,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力相等,则切去前甲对水平面的压强可能等于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小明正确 B.只有小红正确
C.小明和小红都是正确的 D.小明和小红都是错误的
9.如图,在水平桌面上竖立着三个柱状物甲、乙、丙,它们均为实心匀质,且高度均为h,甲、乙、丙的底面分别是半径为R的圆面、边长为a的正方形、半径为r的圆面。已知:2R=a>2r,它们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p丙,则甲、乙、丙三者质量的关系是(  )
A.m乙>m甲>m丙 B.m甲=m丙>m乙
C.m甲二、填空题
10.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分别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方法。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在铅笔两端。
(1)图   的方法不合理,该方法未控制   相等。
(2)图甲中,铅笔笔尖的面积是0.5 mm2,两手指均用2 N的力对压铅笔两端,则笔尖在手指处产生的压强为   Pa。
11.如图,甲、乙两容器装的同种液体,则   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些;丙、丁两个容器一样大,丙中装的水,丁中装的汽油,但它们的深度相同,则   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些.(ρ水>ρ汽油)
三、实验探究题
12.如图,是小恩进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实验前小恩提出如下假设:
①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同一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②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同-深度, 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试回答:
(1)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是通过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来判断的,这种方法叫做   
(2)为了验证假设①,请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将金属盒放入同一液体中,金属盒方向不变,   .
(3)若能实验验证假设②是正确的,那么小恩获得的证据是   
(4)小棉设计了另一一个实验来验证(如图),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若往隔板两侧分别加入一定量两种不同的液体,其中不能比较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13.小明和小华利用压强计、刻度尺和装有适量水的容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图甲中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为   cm.
(2)比较两图可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   (填““增大”、“减小”、“不变”).
(3)比较两图,小明认为:液体内部某处到容器底的距离越大,其压强越小.为研究此问题,小华在乙图中保持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往容器内加水,当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L满足条件:   ,对比甲图,可说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四、解答题
14.课本中关于“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有这样一个活动:“如图所示,在一段粗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并将水注入管内至约1/3处,观察橡皮膜的形状变化,再将水注入管内至约2/3处,再次观察橡皮膜的形状变化,两次变化比较后得出相应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直观看到,水深度在增加,橡皮膜向下凹陷程度在   (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说明液体深度是影响液 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这也与课本结论相吻合。
(2)小敏则提出了质疑,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水的   也在增加,那为什么不说是这个因素对液体压强产生影响呢?课本活动还不能精准说明深度就是影响因素。
(3)老师肯定了小敏的想法,并指导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中玻璃管底面积相同,并在下端蒙上橡皮膜,但上端的开口形状各不相同。小敏通过此实验最终排除了原先认为的影响因素,精准到了“深度”这个因素。请你帮助小敏分析此实验是如何排除质疑的。
15.设均匀实心长方体的长为a,宽为b,高度为h,长方体原来平放时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若在长方体上沿水平方向按比例n截去一定厚度后(即截取nh)如图甲,长方体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1,变化的压强为Δp1;若长方体沿竖直方向按比例n截去一定长度(即截取na)并把截下的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的上方后如图乙,此时长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2,变化的压强为Δp2。
(1)求出压强p1和p2。(用p,n表示)
(2)若Δp2=4Δp1,求比例n。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解答】啄木鸟的尖嘴,鹰的利爪和野牛的锥角,都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增大压强,故A、C、D不合题意;
骆驼的巨掌,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反射减小压强,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压强计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可知甲乙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再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当液体压强一定时,深度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小。
【解答】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相等,即两种液体的压强相等;但是金属盒在甲液体浸入的深度大于乙液体的深度,根据p=ρgh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故答案为:A。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安全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容易把玻璃打碎,不符合题意;
B、盲道由凸起的棱和圆点组成,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C、滑雪时穿上滑雪板,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符合题意;
D、斧头用过一段时间要磨一磨,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4.【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压强公式分析计算。
【解答】体积相同,密度之比为3:2,
根据G=mg=ρVg可知,它们的重力之比为:G甲:G乙=(ρ甲Vg):(ρ乙Vg)=ρ甲:ρ乙=2:1;
根据F=G可知,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甲:F乙=G甲:G乙=2:1;
根据公式可知,它们对桌面的压强之比:。
故选B。
5.【答案】B
【解析】【分析】(1)由公式P=F/S可知,压强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2)一根大头针与气球接触与许多根大头针与气球接触,主要的不同点是受力面积增大了,据此可判断选项。
【解答】题中一根大头针与气球接触时受力面积小,产生的压强大,气球被刺破。当许多根大头针与气球接触时,受力面积增大,同样压力的情况下压强减小,所以气球安然无恙,B选项正确。
故选B
6.【答案】A
【解析】【分析】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用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解答】 小敏提着一盒粽子去看望长辈时,所以手受到的压力是固定的;比较受力面积即可,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
对比四种提法可知,单手提单绳时,手的受力面积最小,则其压强最大;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A
【解析】【分析】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
压强大小与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
【解答】A. 坐垫底部有粗糙的胶点,可以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A正确
B. 坐垫使用柔软的海绵,可以增大与屁股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压强,B错误
C. 坐垫受到的支持力等于儿童的重力加上坐垫的重力,与坐垫的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C错误
D. 坐垫的质量为300g=0.3Kg,G=mg=0.3Kg×10N/Kg=3N,D错误
故答案为:A
8.【答案】D
【解析】【分析】(1)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将甲、乙沿竖直方向切去不同厚度后,剩余部分的高度、密度不变,若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则原来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根据边长关系可知底面积之间的关系,由F=pS比较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力的关系;
(2)若切去前甲对水平面的压强等于乙,由p=ρgL可知密度和边长的关系,由F剩=G剩=m剩g=ρL2(L-h)g得出将甲、乙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h后剩余部分的压力,比较两者的大小得出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力关系,然后得出答案。【解答】(1)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L,
将甲、乙沿竖直方向切去不同厚度后,剩余部分的高度、密度不变,
若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则原来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
因L甲>L乙,所以底面积S甲>S乙,
则由F=pS可知,甲对水平面的压力大于乙,不可能等于乙,故小明是错的;
(2)若切去前甲对水平面的压强等于乙,
则由p=ρgL可知,ρ甲L甲=ρ乙L乙,
由F剩=G剩=m剩g=ρL2(L-h)g可得,
将甲、乙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h后,剩余部分的压力:
F甲剩=ρ甲L甲2(L甲-h)g,F乙剩=ρ乙L乙2(L乙-h)g=ρ甲L甲L乙(L乙-h)g;
则F甲剩-F乙剩=ρ甲L甲2(L甲-h)g-ρ甲L甲L乙(L乙-h)g
=ρ甲L甲[L甲(L甲-h)-L乙(L乙-h)]g
=ρ甲L甲[L甲2-L甲h-L乙2+L乙h]g
=ρ甲L甲[L甲2-L乙2-(L甲-L乙)h]g
=ρ甲L甲[(L甲-L乙)(L甲+L乙)-(L甲-L乙)h]g
=ρ甲L甲(L甲-L乙)(L甲+L乙-h)g
因L甲>L乙,(L甲+L乙)>h,
所以,F甲剩-F乙剩>0,即F甲剩>F乙剩,
这与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力相等矛盾,故小红是错的。
综上可知,小明和小红都是错误的。
故选D。
9.【答案】A
【解析】【分析】(1)水平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
(2)首先根据题目信息比较三者底面积的大小,然后根据F=pS比较桌面受到压力的大小,再根据(1)中规律得到三者重力的大小,最后根据比较质量的大小。
【解答】甲的底面积:S甲=πR2;
乙的底面积:S乙=(2R)2=4R2;
丙的底面积:S丙=πr2;
因为2R=a>2r,
所以S乙>S甲>S丙;
根据F=pS可知,
当p甲=p乙=p丙时,对桌面的压力F乙>F甲>F丙;
因为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
所以它们的重力大小依次为:G乙>G甲>G丙。
根据公式可知,
它们的质量大小依次为:m乙>m甲>m丙。
故选A。
10.【答案】(1)乙;压力
(2)4×106
【解析】【分析】(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压力相等而改变受力面积。图乙中,笔尖对上面手指的压力等于手指对笔尖施加的压力,而笔尾对下面手指的压力等于上面手指对笔尖的压力与铅笔的重力之和,即二者压力大小不同,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图乙的方法不合理,该方法未控制压力相等。
(2)笔尖在手指处产生的压强为:。
11.【答案】乙;丙
【解析】【分析】结合图示,根据p=ρ液gh,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即可解答.
【解答】解:由图甲和图乙可知,h甲<h乙,
甲、乙两容器装的同种液体,即密度相同,
根据p=ρ液gh可知,p甲<p乙,即乙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些;
因为ρ水>ρ汽油,
丙、丁两容器中水和汽油的深度相同,
根据p=ρ液gh可知,p丙>p丁,即丙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些.
故答案为:乙;丙.
12.【答案】(1)转换法
(2)将金属盒放在不同深度,比较U型管液面高度差
(3)深度相同时,食盐水内液面高度差比清水中大
(4)D
【解析】【分析】(1)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2)验证猜想①,即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液体密度相同而改变液体的深度,通过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比较压强的大小,据此设计实验步骤。
(3)验证猜想②,即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时,根据猜想内容确定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不同即可。
(4)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判断。
【解答】(1)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是通过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来判断的,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
(2)为了验证假设①,方案为:将金属盒放入同一液体中,金属盒方向不变,将金属盒放在不同深度,比较U型管液面高度差。
(3)若能实验验证假设②是正确的,那么小恩获得的证据是:深度相同时,食盐水内液面高度差比清水中大。
(4)A.橡皮膜向右凸起,则压强p左>p右,深度h左=h右,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液体密度ρ左>ρ右,故A不合题意;
B.橡皮膜向右凸起,则压强p左>p右,深度h左ρ右,故B不合题意;
C.橡皮膜处于平整状态,则压强p左=p右,深度h左ρ右,故C不合题意;
D..橡皮膜向左凸起,则压强p左故选D。
13.【答案】(1)7
(2)增大
(3)L≥18cm
【解析】【分析】(1)深度是从液面到研究点的垂直距离;
(2)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压强越大,比较甲、乙两图,确定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3)甲乙两图中金属盒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不等,如果能够做到此时金属盒受到的压强相等,即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等,就能够反证小明的观点错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为:16cm-9cm=7cm;
(2)比较两图可知,甲中金属盒所在的深度大,对应的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也大,那么得到结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甲图中金属盒的深度为7cm,此时只要让乙中金属盒所在的深度为7cm,此时金属盒受到的压强相等,即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等,那么此时乙中液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11cm+7cm=18cm。因此,只要L≥18cm,就能满足条件。
14.【答案】(1)增加
(2))质量,重力,体积
(3)在三个容器中,将水加到如图所示的深度,我们发现三个地面到液面水的深度已一样,但是三个容器中的水的质量却各不一样有大小,结果三张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却一样。于是说明精准说明了液体对底部压强是与深度有关,而与质量无直接关系,从而排除了质疑。
【解析】【分析】(1)橡皮膜凹陷程度的大小反映了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根据液体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判断;
(2)可从与水相关的质量、体积、重力等角度分析;
(3)在三个容器中分别注入相同深度的水,此时水的质量、重力和体积都不同,观察橡皮膜的形变大小。如果形变程度相同,那么说明与这几个量无关,否则就说明有关。
【解答】(1)小科直观看到,水深度在增加,橡皮膜向下凹陷程度在增加,说明液体深度是影响液 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这也与课本结论相吻合。
(2)小敏则提出了质疑,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水的质量,重力,体积也在增加,那为什么不说是这个因素对液体压强产生影响呢?课本活动还不能精准说明深度就是影响因素。
(3)实验方案如下:在三个容器中,将水加到如图所示的深度,我们发现三个地面到液面水的深度已一样,但是三个容器中的水的质量却各不一样有大小,结果三张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却一样。于是说明精准说明了液体对底部压强是与深度有关,而与质量无直接关系,从而排除了质疑。
15.【答案】(1)解:设长方体的密度为ρ,重力为G,则p= F/S= G/(ab)=ρgh
p1=F1/S1=ρg(1-n)h=(1-n)p
p2=F2/S2=G/[(1-n)ab]= p/(1-n)
(2)解:Δp1=p-p1=np
Δp2=p2-p=p/(1-n) -p=np/(1-n)
表示成p- p2计算正确同样给分
若Δp2=4Δp1
np/(1-n) =4 np 则n=3/4
【解析】【分析】(1)长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出原来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
在长方体上沿水平方向按比例n截去一定厚度后,那么受力面积S不变,压力变为原来的(1-n)倍,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出此时对桌面的压强。
长方体沿竖直方向按比例n截去一定长度后将二者叠放,那么压力不变,但是受力面积变为原来的(1-n)倍,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出此时对桌面的压强即可。
(2)变化的压强等于前后两个压强之差,据此用式子分别表示出Δp2和Δp1,最后将前面的计算结果代入二者的关系式,推导计算出n的数值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