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浙江中考二轮专题训练
专题15、物质的分类、转化、循环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 )
A.H2O、MgO、H2CO3 都属于氧化物 B.H2S、H2SO3、H2SO4 都属于酸
C.NaOH、Ca(OH)2、Fe(OH)2 都属于碱 D.NaCl、Na2CO3、NaHCO3 都属于盐
解析:A.H2O、MgO都属于氧化物而H2CO3不是氧化物,A不正确;B.H2S、H2SO3、H2SO4 都属于酸,正确;C.NaOH、Ca(OH)2、Fe(OH)2 都属于碱,正确;D.NaCl、Na2CO3、NaHCO3 都是盐,正确。
答案:A
2、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即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被同行誉为“CO2催化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B. 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 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 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解析:A.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正确;B.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正确;C.该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D.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
答案:C
3、将镁、锌、铜、银四种金属片加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观测结果如图,则其中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铜和银不与稀硫酸反应,只有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由于生成物和反应物都由单质和化合物组成,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C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小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加热炭粉,一段时间后,将酒精喷灯移至CuO处加热,最终CuO变为紫红色固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B.反应过程中,CuO变为Cu
C.反应过程中,体现出炭粉具有还原性 D.装置中发生的反应:C+2CuO高温2Cu+CO2↑
解析:A、该反应中有CO参与,尾气中会含有CO, 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不符合题意;B、反应过程中氧化铜失氧变成铜,不符合题意;C、反应过程中,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体现出炭粉具有还原性 ,不符合题意; D、装置中的反应为 C+2CO2高温2CO和 CO+2CuO高温Cu+CO2,符合题意。
答案:D
5、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解析:A.图一转化1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的反应,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物质,符合题意;
B.图二中Y为有机物,该反应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不符合题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不符合题意
答案:A
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不能实现的是( )
A.H2O2→H2O→H2CO3 B.Mg→MgO→MgSO4
C.KCl→KNO3→K2SO4 D.Cu(OH)2→CuSO4→CuCl2
解析:A.过氧化氢分解可生成水,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不符合题意;B.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不符合题意;C.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钾,硝酸钾不能一步形成硫酸钾,符合题意;D.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铜,不符合题意。
答案:C
7、如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O2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C.C6H12O6是氧化物 D.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和H2O属于氧化反应
解析:A、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叶绿素条件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则X为O2,不符合题意; B、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不符合题意;C、 C6H12O6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D、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和H2O属于氧化反应 ,不符合题意。
答案:C
8、取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a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相关量的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两种
B.N点对应的固体为黑色
C.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a-b)g
D.0~t2min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解析:A. 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a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M点为部分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对应的固体物质有碳、氧化铜、铜三种,不符合题意;B.N点刚好完全反应,对应的固体为铜,呈红色,不符合题意;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产生气体质量为a-b克,符合题意;D.0~t2min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因反应产生气体,固体总质量减少,铜的质量分数增加,不符合题意。
答案:C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9、利用化学反应合成新物质是化学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如图所示为Mg(OH)2、MgCl2、Mg(NO3)2三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一步反应无法实现②的转化 B.欲实现①的转化,加入稀盐酸即可
C.只有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才能实现③的转化 D.通过一步反应可实现Mg(NO3)2向MgCl2的转化
解析:A、氯化镁与硝酸银反应可生成硝酸镁和氯化银沉淀,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可转化生成氯化镁,符合题意;C、硝酸镁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反应有生成氢氧化镁,不符合题意;D、 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可实现Mg(NO3)2向MgCl2的转化 ,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0、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出尾气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解析:按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废气中含有能还原氧化铜的物质,且反应后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所以气体组合可以是氢气、一氧化碳或氢气、二氧化碳或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五种情况;
答案:D
11、由Na、S、O、H中的2种或3种元素组成了4种化合物甲、乙、丙、丁。甲能跟BaCl2反应生成两种盐;乙能跟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丙能跟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丁呈中性,且能与CaO和CO2化合生成碱或酸。以下判断错误的为( )
A.甲可能是Na2SO4 B.乙一定是H2SO4 作C.丙可能是NaOH D.丁一定是H2O
解析:A、甲能跟氯化钡反应生成另外两种盐,说明甲可能是硫酸钠也可能是亚硫酸钠,故A正确;B、乙能跟氢氧化钠生成盐和水,说明乙可能是硫酸、二氧化硫或者是三氧化硫,故B错误;C、丙能跟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说明丙可能是氢氧化钠或者是氧化钠,故C正确;D、丁呈中性,且既能和氧化钙反应,也能和二氧化碳反应,说明丁应该是水,故D正确。
答案:B
12、甲、乙、丙、X、Y、Z六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图中箭头所示的转化。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物质是( )
选项 甲 X
A O2 H2O
B CO2 CaCO3
C Fe Fe3O4
D NaOH NaNO3
解析:若甲是氧气,则乙可以是一氧化碳,丙可以是二氧化碳,X是水,则Y可以是氢氧化钙,Z可以是碳酸钙,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转化;若甲是二氧化碳,则乙可以是氧气,丙可以是一氧化碳,X是碳酸钙,Y可以是氧化钙,Z可以是氢氧化钙,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转化;若甲是铁,则乙可以是硫酸亚铁,丙可以是氯化亚铁,X是四氧化三铁,Y可以是水,Z可以是氧气,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转化;若甲是氢氧化钠,X是硝酸钠,硝酸钠不能一步反应转化生成氢氧化钠,不符合上述要求。
答案:D
13、氧气和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可以是CO2,反应②通过呼吸作用实现 B.乙可能是H2O2
C.O2→丙的转化可能属于缓慢氧化 D.丁可能是氯酸钾
解析:甲和乙都能与氧气相互转化,根据已有的知识,水电解生成氧气,氢气和氧气反应能生成水;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含碳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A、甲可以是CO2,反应②通过呼吸作用实现,正确;B、乙不可能是H2O2,因为氧气不能生成过氧化氢,错误;C、O2→丙的转化可能属于缓慢氧化,正确;D、丁可能是氯酸钾,正确。
答案:B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4、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C→CO2”的反应碳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B.“CO →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解析:A、碳和二氧化碳高温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故A错;B、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与氧气反应是化合反应,故B错;C、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故C正确;D、二氧化碳与碳酸可以相互转化,碳酸显酸性此反应可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故D错误。
答案:C
15、小明同学在总结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时发现,选用适当物质可实现如图所示的所有反应。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对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的推断中,合理的是( )
A. HCl NaOH BaCl2 Na2SO4 B. HCl Ba(OH)2 Na2SO4 BaCl2
C. H2SO4 Ba(OH)2 Na2SO4 BaCl2 D. H2SO4 NaOH BaCl2 Na2SO4
解析:酸和乙盐会生成硫酸钡,说明酸提供硫酸根离子,乙盐提供钡离子;酸和碱生成硫酸钡,说明酸提供硫酸根离子,碱提供钡离子,采用排除的方法即可解答。
答案:C
16、高纯碳酸钙广泛应用于精密电子陶瓷、医药等生产。下图为模拟制备高纯碳酸钙的主要流程,已知该大理石中杂质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由“酸溶”可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和稀盐酸
B.“除杂”中,氨水只与溶液中的氯化铁反应
C.“转化”发生的主要反应是(NH4)2CO3+CaCl2=CaCO3↓+2NH4Cl
D.操作a为组合操作,包含过滤、洗涤、干燥
解析:A. 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和稀盐酸 ,故将其过滤;B.氨水还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避免生成的碳酸钙再次酸溶;C.主要反应为碳酸氢铵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氯化铵; D. 操作a为组合操作,包含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B
17、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钾、氯化钾、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王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可能有氯化钾。
②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钾。
③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一定没有碳酸钠。
④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解析:碳酸钠和氢氧化钡会生成溶于酸得碳酸钡沉淀,硫酸钠、硫酸钾会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得硫酸钡沉淀,所以①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钾,故正确;②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故错误;③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一定没有碳酸钠,故正确;④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钾,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钾、硫酸钠,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钾、氯化钾,氢氧化钾、碳酸钠、硫酸钾、硫酸钠、氯化钾6种情况,故错误。
答案:B
18、现有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无色溶液B的溶质只有硝酸钙
B.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止一种
C.原溶液中的杂质只有氯化钙
D.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由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钠组成
解析: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加入硝酸钡无现象,说明原溶液中无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由A与稀硝酸作用,A不溶解,可以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由B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硝酸钠,可以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钙离子。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钙离子和氯离子,因此杂质可能有CaCl2、Ca(NO3)2、NaCl。上述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
答案:D
19、小柯完成了图示甲、乙实验后,依次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可能含有稀盐酸
B.乙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一定含有
C.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两种溶质
D.最终,废液缸中可能含NaCl、HCl、三种溶质
解析:A. 依次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 ,说明甲试管结束后溶液成分为氯化钙和盐酸,乙试管结束后溶液成分为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时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然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不符合题意;B.乙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一定含有 ,符合题意;C. 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可能有,不符合题意;D. 因废液缸中有沉淀碳酸钙生成,盐酸与碳酸钙不能共存,所以最终,废液缸中不可能含HCl,不符合题意。
答案:B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20、为测定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金进行了如下探究:取该溶液50g于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滴加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实验测得锥形瓶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1的值无法确定 B.理论上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求解
C.加入m1g稀盐酸后,才开始产生气泡 D.该方法测得的碳酸钠质量分数可能偏小
解析:A.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滴加稀盐酸时,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盐酸才与碳酸钠反应。结合溶液质量随稀盐酸质量变化的曲线可知,滴加稀盐酸0~m1g时,溶液中发生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的反应;滴加稀盐酸m1g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滴加稀盐酸m1~100g时,溶液中发生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滴加稀盐酸100g时,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过量。根据质量守恒可知,m1g=100g-50g=50g,m1=50,A错误。B.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时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和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可以求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B正确。C.由前面分析可知C正确。D.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反应后锥形瓶中原有的空气会被二氧化碳替代,使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变小,即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计算所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D正确。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21、在①清洁的海水、②铁片、③氧气、④蒸馏水、⑤饮料、⑥硫黄、⑦二氧化碳、⑧一氧化碳8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分关键是否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分单质(同种元素)和化合物(不同种元素)。
答案:①⑤ ②③④⑥⑦⑧ ②③⑥ ④⑦⑧
22、如图是小宇对常见化合物的分类整理。
(1)甲处应填写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
(2)小宇的分类整理中有一种物质归类错误,这种物质是________;
(3)实验室现购进一批药品:铁粉、氧化铜、氢氧化镁、硫化钠、氯酸钾、醋酸,其中应归为盐类的是____________。
(4)写出图中一种碱和一种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甲中物质都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2)碱由金属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所以C2H5OH不是碱,而是有机物;(3)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所以属于盐的是硫化钠和氯酸钾;(4)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的碱与新的盐,但前提是可溶性碱与可溶性盐才能反应,且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如2KOH+CuSO4===Cu(OH)2↓+K2SO4 。
答案:(1)氧化物 (2)C2H5OH (3)硫化钠、氯酸钾 (4)2KOH+CuSO4===Cu(OH)2↓+K2SO4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23、右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
(1)A物质是 (填化学式)。
(2)C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3)根据物质反应规律,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 (填序号)。
①2类 ②3类 ③4类 ④5类
解析:(1)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中,氢氧化钙能与其中的三种物质反应,因此E是氢氧化钙;氯化镁只与氢氧化钙反应,因此D是氯化镁;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因此B是盐酸;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因此A是铁,故答案为:Fe;(2)C是硫酸铜,E是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钙,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复分解反应;(3)B是盐酸,D是氯化镁,镁,氧化镁、氢氧化镁、碳酸镁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
答案:(1)Fe (2)复分解反应 (3)③
24、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图中“→”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则B→A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写出D可能的化学式 (物质类别不同的两种即可)。
解析: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会转化成A,所以A是碱,可以是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A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B会转化成A,所以B是硫酸,A是盐酸,C、D可以是碱、碳酸盐、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可能的化学式是:CuO、NaOH。
答案:(1)Na2CO3+Ca(OH)2=CaCO3↓+2NaOH; (2)CuO、NaOH
25、工业上用海水获取粗盐以及实验室用粗盐制得精盐都包含许多化学实验知识,分析以下过程后填写下列空白:
―→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
(2)海水晒盐与上述操作中_______的原理相同。
(3)上述操作可能用到下列装置,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用甲制取淡水可选用装置
_______(填序号),装置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粗盐中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故操作Ⅰ是溶解操作。(2)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海水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3)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漏斗;甲是溶解之后得到的食盐水,用甲制取淡水可进行蒸馏,可选用装置C。
答案:(1)溶解 (2)蒸发 (3)漏斗 C 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26、有一包白色固体由K2CO3、K2SO4、KCl、Ba(NO3)2和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现象与记录如下: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全部消失并产生气泡。
(1)原固体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
(2)请设计实验进一步检验可能含有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一定不会含有硫酸铜,且硝酸钡不能与硫酸钾、碳酸钾共存;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碳酸钾和硫酸钾都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同时判定硝酸钡不存在,其为隐含条件;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全部消失并产生气泡。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钡沉淀,则一定含有碳酸钾。一定不含有硫酸钡沉淀,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钾。氯化钾可能存在。(2)若在步骤②所得滤液中滴入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不一定含有氯化钾,过量的BaCl2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也出现白色沉淀。故应另取原有固体,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HNO3溶液后,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沉淀,则含有KCl,否则无。
答案:(1)一定有K 2CO3 一定不含有K2SO4、Ba(NO3)2和CuSO4 可能有KCl
(2)另取原有固体,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HNO3溶液后,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沉淀,则含有KCl,否则无。
27、牙膏中常用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物质作为摩擦剂.某同学对牙膏中摩擦剂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探究.实验原理:测定下图C装置中生成的BaCO3沉淀的质量,通过计算确定牙膏中CaCO3的质量分数.查阅资料:CO2+Ba(OH)2═BaCO3↓+H2O,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实验装置如下图:
根据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①搅拌B、C 中的反应物,使其充分反应;
② ;
(2)从C中过滤出BaCO3沉淀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和玻璃棒;
(3)实验中准确称取三份牙膏样品,每份4.0g,进行三次测定,测得生成BaCO3的平均质量为1.97g.则
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
(4)若没有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得CaCO3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答:(1)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①搅拌B、C 中的反应物,使其充分反应;②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2)从C中过滤出BaCO3沉淀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3)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的方程式:CO2+Ba(OH)2═BaCO3↓+H2O;那么得到:CaCO3~CO2~BaCO3间质量关系:100:197=x/1.97得:x=1g;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g/4g×100%=25%;(4)若没有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得CaCO3的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1)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2)漏斗 (3)25% (4)偏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浙江中考二轮专题解读
专题15、物质的分类、转化、循环
[知识体系]
[学业要求]
1、物质的分类
①知道物质的基本分类方法与标准 ②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
③知道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区分 ④了解常见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2、氧循环和碳循环
①知道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的概念; ②知道碳循环和氧循环的主要途径
③知道碳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 ④知道氧循环与碳循环密不可分
⑤知道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及相互联系
3、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①知道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关系 ②知道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关系
③能利用物质的主要性质来制取某些物质
④知道物质间的转化需要考虑反应实质、条件以及物质的用量
[考点精析]
考点1、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别和联系
考点解读: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多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同种分子构成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特征 一定条件下,有固定的熔点、沸点及密度 无固定的熔点、沸点
表示 可用化学式表示 不能用化学式表示
单质 化合物
区别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相同点 都是纯净物
例题1、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时,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②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③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 ⑤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④
[解析]①物质按含有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此选项错误。②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化合物,是包含关系,故此选项正确。③纯净物按元素的含有情况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故是并列关系,故此选项错误。④化合物包括氧化物、酸、碱、盐,故酸碱盐属于并列关系,故此选项正确。⑤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二者是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
[答案] D
考点2、物质的分类
考点解读: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密切的联系,科学家常常根据它来给物质分类。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组成元素的不同,氧化物又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物质
例题2、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 )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可能是化合物 D.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解析] 由题中信息该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但金刚石和石墨混合在一起也只有碳元素组成,但这种物质是混合物。
[答案]B
考点3、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考点解读:非金属单质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对应的非金属氧化物,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又可以与水反应转化生成相对应的酸,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后又重新生成非金属氧化物。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①C+O2==CO2,②H2O+CO2===H2CO3,③H2CO3+Ca(OH)2===CaCO3↓+2H2O。写出相应的转化规律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
例题3、小科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的Na2CO3溶液质最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0a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B.图1中b点的值为5.3
C.图1中c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D.图1中be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表示
[解析] 0a段时,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a点时稀盐酸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5.3g,则此时加入10%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53g,A、B错误。be段时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pH为7,对应图2中的hk段,D错误。c点时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C正确。
[答案] C
考点4、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考点解读:金属可以转化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又可以转化生成碱。金属和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生成盐;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碱(只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能与水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①2Ca+O2===2CaO,②CaO+H2O===Ca(OH)2,③Ca(OH)2+CO2===CaCO3↓+H2O。写出相应的转化规律: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
例题4、总结归纳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小宁归纳了初中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符合转化规律②的一个化学反应可以表示为:CuO+ H2O=Cu(OH)2
B.根据转化规律⑦和⑧,部分金属能够转化成盐,但盐都能转化成金属
C.根据转化规律④,实验室可用熟石灰和纯碱反应制取苛性钠
D.在湿法炼铜中,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是应用转化规律⑥
[解析]A、氧化铜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不符合题意;B、金属与盐反应时钾、钠等金属除外,所以盐不一定能转化为金属,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可利用熟石灰和纯碱制氢氧化钠,符合题意; D、 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是应用转化规律⑦,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考点5、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考点解读:
(考点6解读图表) (例题6图)
例题5、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A俗称生石灰,C是最常用的溶剂,C与F元素组成相同。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
(3)A→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4)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A俗称生石灰,则A是CaO。C是最常用的溶剂,则C是H2O;C与F元素组成相同,则F是H2O2;F可转化为水和E,则E是O2;A可转化为B,则B是CaCO3;又D能转化为水和氧化钙,则D是Ca(OH)2。(1)C的化学式是H2O;(2)D是Ca(OH)2,氢氧化钙可改良酸性土壤,作土壤改良剂;(3)A→B反应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4)F→E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答案](1)H2O;(2)作土壤改良剂(或处理硫酸厂废水);(3)化合反应;(4)2H2O22H2O+O2↑
考点6、混合物的分离、除杂——过滤、结晶
考点解读: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叫结晶,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过滤:可以将不溶性的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过滤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轻斜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在整个过滤操作中的作用:引流。过滤结果:滤纸上留有固体,下面烧杯中的为溶液。
例题6、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B 氢气 氯化氢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过量浓硫酸
C 锌粉 铁粉 加入适量氯化锌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氯化钾溶液 碳酸钾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解析]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通入氧气点燃,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不会燃烧,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过量浓硫酸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铁的活动性比锌弱,铁粉不能与氯化锌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碳酸钾能与过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
[答案]B
考点7、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考点解读:
例题7、“生物圈碳—氧平衡”示意图如图所示,分析回答:
(1)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________作用;B是________作用。
(2)A、B两个过程中,能够降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3)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________。
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
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可以做些什么?
[解析](1)图中A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图中B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呼吸作用的过程;(2)A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B过程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在这两个过程中A光合作用消化二氧化碳;(3)A、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说,是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故A说法正确;B、大气中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二氧化碳占0.03%,所以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是错误的;C、工业生产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加剧,故C说法正确;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故D说法正确;(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所以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可以多植树造林。
[答案] (1)光合 呼吸 (2)A (3)B (4)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浙江中考二轮专题训练
专题15、物质的分类、转化、循环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 )
A.H2O、MgO、H2CO3 都属于氧化物 B.H2S、H2SO3、H2SO4 都属于酸
C.NaOH、Ca(OH)2、Fe(OH)2 都属于碱 D.NaCl、Na2CO3、NaHCO3 都属于盐
2、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即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被同行誉为“CO2催化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B. 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 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 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将镁、锌、铜、银四种金属片加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观测结果如图,则其中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小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加热炭粉,一段时间后,将酒精喷灯移至CuO处加热,最终CuO变为紫红色固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B.反应过程中,CuO变为Cu
C.反应过程中,体现出炭粉具有还原性 D.装置中发生的反应:C+2CuO高温2Cu+CO2↑
5、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不能实现的是( )
A.H2O2→H2O→H2CO3 B.Mg→MgO→MgSO4
C.KCl→KNO3→K2SO4 D.Cu(OH)2→CuSO4→CuCl2
7、如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O2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C.C6H12O6是氧化物
D.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和H2O属于氧化反应
8、取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a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相关量的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两种 B.N点对应的固体为黑色
C.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a-b)g D.0~t2min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9、利用化学反应合成新物质是化学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如图所示为Mg(OH)2、MgCl2、Mg(NO3)2三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一步反应无法实现②的转化 B.欲实现①的转化,加入稀盐酸即可
C.只有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才能实现③的转化 D.通过一步反应可实现Mg(NO3)2向MgCl2的转化
10、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出尾气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1、由Na、S、O、H中的2种或3种元素组成了4种化合物甲、乙、丙、丁。甲能跟BaCl2反应生成两种盐;乙能跟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丙能跟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丁呈中性,且能与CaO和CO2化合生成碱或酸。以下判断错误的为( )
A.甲可能是Na2SO4 B.乙一定是H2SO4 作C.丙可能是NaOH D.丁一定是H2O
12、甲、乙、丙、X、Y、Z六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图中箭头所示的转化。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物质是( )
选项 甲 X
A O2 H2O
B CO2 CaCO3
C Fe Fe3O4
D NaOH NaNO3
13、氧气和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可以是CO2,反应②通过呼吸作用实现 B.乙可能是H2O2
C.O2→丙的转化可能属于缓慢氧化 D.丁可能是氯酸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4、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C→CO2”的反应碳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B.“CO →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15、小明同学在总结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时发现,选用适当物质可实现如图所示的所有反应。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对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的推断中,合理的是( )
A. HCl NaOH BaCl2 Na2SO4 B. HCl Ba(OH)2 Na2SO4 BaCl2
C. H2SO4 Ba(OH)2 Na2SO4 BaCl2 D. H2SO4 NaOH BaCl2 Na2SO4
16、高纯碳酸钙广泛应用于精密电子陶瓷、医药等生产。下图为模拟制备高纯碳酸钙的主要流程,已知该大理石中杂质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由“酸溶”可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和稀盐酸
B.“除杂”中,氨水只与溶液中的氯化铁反应
C.“转化”发生的主要反应是(NH4)2CO3+CaCl2=CaCO3↓+2NH4Cl
D.操作a为组合操作,包含过滤、洗涤、干燥
17、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钾、氯化钾、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王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可能有氯化钾。
②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钾。
③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一定没有碳酸钠。
④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18、现有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无色溶液B的溶质只有硝酸钙 B.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止一种
C.原溶液中的杂质只有氯化钙 D.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由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钠组成
19、小柯完成了图示甲、乙实验后,依次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溶液可能含有稀盐B.乙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一定含有
C.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两种溶质
D.最终,废液缸中可能含NaCl、HCl、三种溶质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20、为测定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金进行了如下探究:取该溶液50g于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滴加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实验测得锥形瓶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1的值无法确定 B.理论上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求解
C.加入m1g稀盐酸后,才开始产生气泡 D.该方法测得的碳酸钠质量分数可能偏小
二、非选择题
21、在①清洁的海水、②铁片、③氧气、④蒸馏水、⑤饮料、⑥硫黄、⑦二氧化碳、⑧一氧化碳8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
22、如图是小宇对常见化合物的分类整理。
(1)甲处应填写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
(2)小宇的分类整理中有一种物质归类错误,这种物质是________;
(3)实验室现购进一批药品:铁粉、氧化铜、氢氧化镁、硫化钠、氯酸钾、醋酸,其中应归为盐类的是____________。
(4)写出图中一种碱和一种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23、右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
(1)A物质是 (填化学式)。
(2)C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3)根据物质反应规律,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 (填序号)。
①2类 ②3类 ③4类 ④5类
24、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图中“→”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则B→A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C是锌,A和B都属于酸,写出D可能的化学式 (物质类别不同的两种即可)。
25、工业上用海水获取粗盐以及实验室用粗盐制得精盐都包含许多化学实验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
(2)海水晒盐与上述操作中_______的原理相同。
(3)上述操作可能用到下列装置,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用甲制取淡水可选用装置
_______(填序号),装置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有一包白色固体由K2CO3、K2SO4、KCl、Ba(NO3)2和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现象与记录如下: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全部消失并产生气泡。
(1)原固体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
(2)请设计实验进一步检验可能含有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牙膏中常用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物质作为摩擦剂.某同学对牙膏中摩擦剂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探究.实验原理:测定下图C装置中生成的BaCO3沉淀的质量,通过计算确定牙膏中CaCO3的质量分数.查阅资料:CO2+Ba(OH)2═BaCO3↓+H2O,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实验装置如下图:
根据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①搅拌B、C 中的反应物,使其充分反应;
② ;
(2)从C中过滤出BaCO3沉淀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和玻璃棒;
(3)实验中准确称取三份牙膏样品,每份4.0g,进行三次测定,测得生成BaCO3的平均质量为1.97g.则
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
(4)若没有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得CaCO3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浙江中考二轮专题解读
专题15、物质的分类、转化、循环
[知识体系]
[学业要求]
1、物质的分类
①知道物质的基本分类方法与标准 ②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
③知道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区分 ④了解常见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2、氧循环和碳循环
①知道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的概念; ②知道碳循环和氧循环的主要途径
③知道碳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 ④知道氧循环与碳循环密不可分
⑤知道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及相互联系
3、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①知道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关系 ②知道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关系
③能利用物质的主要性质来制取某些物质
④知道物质间的转化需要考虑反应实质、条件以及物质的用量
[考点精析]
考点1、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别和联系
考点解读:
纯净物 混合物
宏观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多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同种分子构成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特征 一定条件下,有固定的熔点、沸点及密度 无固定的熔点、沸点
表示 可用化学式表示 不能用化学式表示
单质 化合物
区别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相同点 都是纯净物
例题1、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时,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②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③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 ⑤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④
考点2、物质的分类
考点解读: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密切的联系,科学家常常根据它来给物质分类。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组成元素的不同,氧化物又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物质
例题2、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 )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可能是化合物 D.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考点3、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考点解读:非金属单质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对应的非金属氧化物,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又可以与水反应转化生成相对应的酸,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后又重新生成非金属氧化物。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①C+O2==CO2,②H2O+CO2===H2CO3,③H2CO3+Ca(OH)2===CaCO3↓+2H2O。写出相应的转化规律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
例题3、小科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的Na2CO3溶液质最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0a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B.图1中b点的值为5.3
C.图1中c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D.图1中be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表示
考点4、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考点解读:金属可以转化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又可以转化生成碱。金属和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生成盐;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碱(只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能与水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①2Ca+O2===2CaO,②CaO+H2O===Ca(OH)2,③Ca(OH)2+CO2===CaCO3↓+H2O。写出相应的转化规律: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
例题4、总结归纳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小宁归纳了初中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符合转化规律②的一个化学反应可以表示为:CuO+ H2O=Cu(OH)2
B.根据转化规律⑦和⑧,部分金属能够转化成盐,但盐都能转化成金属
C.根据转化规律④,实验室可用熟石灰和纯碱反应制取苛性钠
D.在湿法炼铜中,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是应用转化规律⑥
考点5、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考点解读:
(考点6解读图表) (例题6图)
例题5、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A俗称生石灰,C是最常用的溶剂,C与F元素组成相同。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
(3)A→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4)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考点6、混合物的分离、除杂——过滤、结晶
考点解读: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叫结晶,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过滤:可以将不溶性的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过滤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轻斜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在整个过滤操作中的作用:引流。过滤结果:滤纸上留有固体,下面烧杯中的为溶液。
例题6、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B 氢气 氯化氢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过量浓硫酸
C 锌粉 铁粉 加入适量氯化锌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氯化钾溶液 碳酸钾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考点7、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考点解读:
例题7、“生物圈碳—氧平衡”示意图如图所示,分析回答:
(1)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________作用;B是________作用。
(2)A、B两个过程中,能够降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3)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________。
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
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可以做些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