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正浓果飘香
——《第二单元 秋日撷英》复习教案
课前复习准备:
1.回顾本单元内容。
2.整理本单元学习内容,并列出单元知识树。
相关课程标准: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文化常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
2.了解诗歌主旨,品味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4.品味诗歌中重点语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欣赏、审美能力。
3.比较阅读,品味作者表现出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
1.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相关知识,并列出知识树。
2.通过练习把整理的知识展示、交流出来。
3.通过对诗词的字、词、句的欣赏,对知识点巩固、掌握,加深理解。
4.通过比较、探讨理解诗词的内涵。
教学设想:
复习课的教学,不同于新授课,它是对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巩固、加深、提高、再认识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既要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不能让学生感觉到是在“汤剩饭”的嫌疑;既要抓住每一课的重点、难点、考点,以及各自独特之处,又要兼顾知识的系统性、联系性、全面性;在教学的方法上,本人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运用山东省暑假教师培训时学习的思维导图,和绘制知识树的形式让学生归纳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系统,让学生对单元知识一目了然,清晰自然,简洁明了,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兴趣,又能挖掘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同时,更能生动形象反映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因此,基于这些因素,本人对这堂复习课进行了以下设计:
1.单元知识整理。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是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基础上的回顾、总结、提高。因此复习的第一步我们先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明确复习内容,让学生整理相关知识,并列出知识树,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
2.课堂交流归类。上课开始5-10分钟,要求学生把整理的知识用习题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增强复习效果。
本环节目标是:让学生对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进行整理交流,使学生头脑中所拥有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理出知识的序列,明确训练的重点,既掌握有关知识,又学会怎样进行复习,提高自学能力,同时也发展了智力。
3.知识盘点迁移。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从理论上升到实践的实际应用的过程,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加深理解。
4.总结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对这节复习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回顾,看复习目标是否落实;然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所运用的方法,知识规律等化分散为集中,变零乱为整体,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最后,对学生在自主复习过程的表现作充分的肯定,让每一位学生都尝试到自主复习的乐趣。
5.能力展演。这可以看作是课堂的延 ( http: / / www.21cnjy.com )伸,让学生根据课堂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规律,去解决课外练习(中考演练),把学到的方法得以应用,加深体验,并作成果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课
教师语:秋,是丰收的季节,也是萧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季节。走进秋天,观赏秋景,聆听秋语,感受秋魂,采撷秋华。秋色正浓果飘香,时值深秋的今天,我们踏着清新的果香再次走进秋天,全面、系统地领略秋的收获。
板书:复习第二单元《秋日撷英》
二、知识整理
指导语:第二单元的内容我们学习完了,那么,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单元中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请认真观看下面单元知识“思维导图”,逐条对应,结合单元内容,回顾知识要点,把相关重点写在笔记本上,把疑问点用红色笔标注出来。
屏显:思维导图
屏显:知识树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复习方式(自主复习):对应“思维导图”和“知识树”,回扣课本,思考,回答,识记,标注。
教师指导:可以是单元知识链、具体学习的知识点、学习的要求、达到的学习目标、需要掌握的重难点等。
教师活动:
·巡视、查看学生绘制的知识体系图,对绘制较好的学生作品,可以拿到前台用实体投影机展示。
·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两幅知识体系示范图(其一为思维导图;其一为知识树的形式),并给学生讲解制作的方法和原理。并对此项活动作出小结。
设计意图:复习的第一步首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看学生对本单元内容印象如何,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出示“思维导图”和“知识树”,一方面,全单元的知识一目了然,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网络化建立知识体系的复习方式,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的查漏补缺,以便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知识储备,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说明:教师制作知识体系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目的,是给予学生在制作单元知识体系中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由于时间和空间原因,此两处示范图没有完全展开,剩下的内容可由学生模仿完成,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得到启示。
三、交流归类
教师指导要求:刚才我们对单元的知识体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了大概了解,下面大家从上面的知识体系中,选取一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类。然后,到前台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以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教师提示:可以从作者介绍、文章主旨、文学常识、写作背景、文段理解等角度进行整理。可以是讲述的方式,也可以用试题的形式出现。
学生活动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方式整理本部分的学习内容,然后,学生同桌(或四人小组)之间互测互评。
教师活动:教师可深入小组了解情况,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讲点拔,个别辅导,在练习中学生自己或互评中能够解决的问题,老师不再一一拿到课堂上“过关”,课堂上只解决那些学生真正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出示,明确参考,强化积累:
(一)文本主旨前瞻:
《山行》——描绘了秋之色,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
《天净沙 秋思》——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的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秋词(其一)》——是作者刘禹锡被贬到朗州后写的,反映了他虽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而遭到打击,却毫不亲气馁,仍保持着高昂的进取精神。
《采桑子 重阳》——表达了毛泽东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表现了奋斗情怀、战斗豪情和 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作者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
《秋颂》——是英国诗人济慈写的一首诗,全诗以朴实的语言、饱满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果实丰硕、花香迷人。
《登高》——倾诉了诗人杜甫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落叶》——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作品。作者因秋天的一片落叶而引发对于人生的思考,有很强的哲理性,渗透着作者智慧的思维。
(二)作者微博: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元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诗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其诗以豪迈大气见称。
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世称杜少陵,又称杜工部。著有《杜少陵集》。
济慈:英国杰出诗人。代表作《夜莺》《秋颂》。
贾平凹:当代作家,著有《商州》、《废都》。
(三)思路探究:
《山行》——
第一部分(1、2句):写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第二部分(3、4句):写近景——枫林、霜叶。
《天净沙·秋思》——
第一层(前三句):用九个景物构成一幅画,极力渲染 悲凉的 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人的惆怅之情。
第二层(后两句):作者 直抒胸臆 ,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秋词》——
第1、2句:对比议论,赞颂秋天的美好。
第3、4句: 借景抒情 ,表达积极乐观的精神。
《采桑子·重阳》——
上片:写重阳菊花,鼓励人们要努力奋斗。
下片:写 壮丽的秋景 ,歌颂革命根据地形势大好。
《登高》——
首联、颔联:写景,描绘登高所见所闻。
颈联、尾联 抒情 ,描写登高所感,感时伤怀。
《秋颂》——
第一节:分别从树枝、果实、花等不同方面展现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丰收季节。
第二节:写农人在秋天劳动、休息、榨汁酿酒的 欢乐 。
《落叶》——(从略)
(操作说明:其它知识点的交流,视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定,教师或给予点拨,或给予提示,或给予补充)
四、知识盘点迁移
教师语:“万美之中秋为最,春华秋实心何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若无烦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秋是一样的秋,而不同的是咏秋之人,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人生写秋景。在这些诗词中,涌现出很多好的词句,下面请同学们讨论探究,赏析一下名家给我们留下的珍品。
【活动设计一】—— 赏析诗词,品味语言
(展示多媒体):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子写得特别好?请用“我觉得 这个词(或句)用得好,因为它仿佛让我看到了 ”或“我觉得 这个词(或句)用得好,因为它表现出了 ”句式说话。
学生活动:复习本单元的课文,找出诗文中认为好的词语,在小组中进行探讨研究,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并推出代表运用所给的句式作全班交流展示。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只给予肯定的评价。)
赏析示例(屏显):
句子1:《山行》中我觉得“斜”这个词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好,因为它仿佛让我看到了一个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句子2:《山行》中我觉得“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它让我看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了山很高。又因“有人家”居于此处,“白云”亦可理解为“炊烟”,一个“生”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机,使人倍感温馨。
句子3:《采桑子·重阳》中“寥廓江天万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霜”。我觉得“霜”用得好,因为一个“霜”字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画景,它既指“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霜叶,也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霜天。为这首词营造了一个恢弘开阔的艺术境界。诗人从大处着眼,从人生感悟落笔,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站在历史的、宇宙的、人类的高度抒发一个革命者的壮志豪情。酝词用字都非常大气。
句子4:《山行》中我觉得“红于”这个词用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披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的画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的对比,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句子5:《登高》中我觉得“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不仅句子对偶,整齐严谨,而且“下”、“来”用得好,它写出了宇宙时间之永恒、空间之无限,也写出了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永远的惊叹、震撼和领悟。
句子6:《秋词》我觉得“自古逢秋悲寂寥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个句子写得好,因为它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说出诗人的自信,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提示:此项活动可多指名学生参与交流,以便了解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情况。)
赏析方法指导:(出示)
·可以赏析词语。如句子中对“斜”“生”“霜”“下”“来”等的赏析。
·可以赏析情感、境界。如句子3。
·可以赏析修辞。如句子4(对比)、句子5(对偶)。
【活动设计二】—— 比较阅读,体验意境
活动意图:学生根据前面整理的知识,用练习的形式展示出来。完成的任务:⑴把相关知识点连接起来(求同)。
⑵把各个知识点分化(求异)。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增强复习效果,达到知识整合归类复习课的鲜明特点。
1.你能从不同角度说说范仲淹的词《渔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傲》、《苏幕遮》与《山行》一诗情调有什么不同吗?请使用“我觉得 一诗(词)情调是 的,这从‘ ’中可以体味的到。”这样的句式来表达。
活动要求:认真品味三首诗词,加深理解诗词的意思,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弄清它们的情调,并结合具体的语句或词语加以分析。
学生活动:朗读、赏析、交流展示。
投影展示明确:
赏析示例:
·我觉得《山行》的情调是热情赞美秋天的勃勃生机,这从“霜叶红于二月花”或“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等句中可以体味的到。
·我觉得《渔家傲》的情调是悲壮的,这从“燕然未勒归无计”中可以体味的到。
·我觉得《苏幕遮》的情调是悲而清彻的,这从“碧云天”“黄花地”“寒烟翠”“明月高楼”等词语中体味到。
运用表格比较明确:
篇 目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山 行》 都写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热情赞美秋天的勃勃生机,一反历来悲秋情调
《渔家傲》 都写乡愁。 外在景色悲凉而内心满怀豪情。
《苏幕遮》 色彩艳丽,意象明净,情调悲而清彻。
2.小练习:
比较阅读下面古诗与散曲,按要求完成小题。
活动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巩固知识点的掌握;通过比较,让学生领略诗词的特点,和同一景物所表达的作者的不同情感。同时,也学习如何鉴赏诗词。
活动要求:阅读、品味、思考、绘制表格进行比较。然后,同位之间相互检查指正。
投影出示:
1.《秋词》与《天净沙·秋思》都描写怎样的景物?
2.《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写的是同样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秋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天净沙·秋思》却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3.请谈一谈《秋词》与《天净沙·秋思》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
学生展示参考:
课题 相同点(描写景物) 不同点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秋词》 秋 景 豪放,热情 议论兼抒情
《天净沙·秋思》 凄愁 借景抒情
五、总结提高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复习方法,知识规律,自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复习效果诸方面的总结评价,使学生既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同时又能达到学生认知的升华。教师还可以随机引领学生作知识的拓展延伸。
(一)学生自我总结:
教师语: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谈谈你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到了什么收获,可以是学习方法也可以是学习的内容方面的。也可以谈谈本堂课的不足之处:或是该复习而没有复习到的内容,或是复习方法不当的地方。
学生畅所欲言,在谈论中寻求自己的学习乐趣。
(二)知识牵引:
教师语:本单元是以“秋”为主题的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面也涉及到与秋相关的内容比如“登高”“重阳”等主题,下面同学们回顾我们读过的诗词中,还有哪些是写秋日、登高、重阳相关题材的,请你归纳一下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中。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师也可给予点拨、提示。
操作提示:此环节在施教的过程中,也可以展开课外知识积累竞赛,看看谁能够写出或说出写秋、登高、重阳相关的诗词最多。
积累参考:
写秋、登高、重阳的诗词:
1.《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2.《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六、能力展演
设计意图:这可以看作是课堂的延伸,让学生根据课堂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规律,去解决课外练习,把学到的方法得以应用,加深体验和自查。
要求:完成《助学》中第二单元检测题。
教学反思:
成功点:本堂课严格按照复习课的特点,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梯度式学习的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本人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避免了新授课的单一性、局限性,也避免了一般复习课的“汤剩饭”式的教学;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本人没有面面俱到、全面铺开,而是主要抓住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考点进行巩固、加深。
不足点:因为本人考虑到有些基础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基本技能,在新授课时就应当完成的任务,所以,在本堂课的复习过程中,没有涉及到本单元的字、词、音等基础性知识,也没有检查学生对诗词的背诵、默写。
理解曲意;把握主旨
悲 秋
颂秋
秋日撷英
采桑子·重阳
山行
基调;主旨;对比
写作背景;感情
词;基调;主旨
天净沙·秋思
基调;背景;感情
秋词
登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寞,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