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新高考卷)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96年至2000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进行考古遗址遗物的发掘研究:而2004
年至2016年启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则把相关考古发掘与研究的范围扩展到长城以北的红山文化、石峁
文化,向南扩展到淮河流域的凌家滩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等区域。上述研究反映了
A.对多元一体文明认识程度加深
B.区域文明多样化发展轨迹
C.华夏文明具有不断创新的特征
D.历史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
2.公元前167年,齐国太仓令淳于意因罪到长安受刑,女儿缇萦上书皇帝:“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
汉文帝“怜悲其意”,下《除肉刑诏》:“非乃朕德之薄,而教不明与!吾甚自愧”“夫刑至断肢体,刻肌
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这体现了
A.奥论对皇权有限制作用
B.仁民爱物的治国理念
C.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扩大
D.以法为教的法律思想
3.据唐宪宗时《元和国计簿》记载:全国分为48个方镇,有15道不申户口,每岁赋入仅有浙江东西、宣歙、
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等8道49州144万户。8道赋役户是天宝时的四分之一,需要供养的军队比
天宝时增加了三分之一。这反映出安史之乱以后
A.南方财政强度减弱
B.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北方饱受战乱摧残
4.欧阳修《新五代史》关于“皇后储立”的叙述称:得其正者,称“以某妃某夫人为皇后”:立不以正,称“以
某氏为皇后”。这一叙史方式
A.展现了修史者的客观立场
B.真实再现了历史原貌
C.严格贯彻纲常伦理的原则
D.详实记载了典章制度
5.明初学者的笔下,“华夏”一词频繁出现。这一现象
魏校
“我太祖再造华夏”
黄绚
“皇明之兴,高皇帝以神灵睿圣,不阶尺土而统一海宇,再造华夏”
历史试题(新高考卷)第1页(共6页)
“元都平,四海清,鬼神受职,万方庭列。大藩置神京,汛扫风烟,混一区寓,
胡应麟
再造华夏开文明”
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体现儒家思想的影响扩大
C.体现出专制皇权的强化
D.具有革故鼎新的政治寓意
6.下表反映了汉口开埠的协商过程。章程的内容变化有利于
该章程要求“长江一切税收统由江海关或镇江海关征收”:
英国使臣巴夏礼草拟《长江
1861年
英商在上海完税后,“自镇江以上、汉口以下沿途任便起货、
通商暂行章程》
下货,不用请给照单,不用随纳税饷”
湖广总督官文、海关税务司
该章程明确规定长江贸易仅限镇江、汉口、九江3个口岸:
1862年
赫德拟定《长江税收章程》
江汉关对外洋直入汉口的船只有完整的征税权
A.维护清政府对海关的主导权
B.促进汉口进出口贸易发展
C.密切汉口与内地的经济联系
D.抵制列强对华的商品倾销
7.从1890年代中期开始,具有西方中心与线性发展特征的“文明”观念迅速传播,清末兴起了一股“文明史”
翻译、书写之风潮。1910年代后期至1920年代初期,聚焦于中国自身特质的“文化”概念日益兴盛,催生
了文化民族主义。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近代民众思想启蒙逐渐加深
B.中国共产党掀起爱国救亡热潮
C.民族经济发展催生民族意识
D.一战后国人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8.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了创作旧体诗的热潮,创作了《太行春感》(朱德)、
《满江红·悼左权同志》(叶剑英)等名篇,这些作品宣扬了中共或誓死抗战、或顾全大局、或一心对外的
形象。根据地旧体诗的创作旨在
A.宣泄抗日军民的个人情感
B.塑造全新的政党形象
C,提高根据地民众文化素养
D.宣传全民族抗战路线
9.1959至1960年间,毛泽东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
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975年,周恩来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指
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反映了中国
共产党
A.对现代化建设战略的思考
B.积极主动调整工作重心
C.对紧张的国际环境的关注
D.努力纠正“左倾”错误
10.有学者指出,20世纪80年代,《人民日报》中关于中国援外的相关报道明显下降,外国援华的相关报道有
所增加,中外相互援助的报道亦有所增加。这一变化
A.折射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体现出媒体对社会民生高度关注
C.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D.顺应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历史试题(新高考卷)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