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 二 语 文
命题人:高一语文备课组 审题人: 谌晗 校对:齐敏、刘静
本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和能力考查共63分;第二部分本学期知识考查共87分;全卷共计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凡选择题必须填涂在答题卡上才有效,主观题必须写在答题卷有效区间内才有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按座位号、页码顺序收回。
第I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修建军
“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家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文化心态体现为一种社会心态,“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传,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后来伊斯兰以及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自从16世纪末叶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全球化使今天的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深层对话、沟通与理解的文化路径;另一方面,民族性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必要。“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作用 “和而不同”就是我们的哲学依据,“寻找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和中华文化的契合点”、高扬“文化自觉”、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应是我们对待中华文化的理性而现实的态度。
“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既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数千年形成的传统文明,又要面对高新科技浪潮的冲击和急剧动荡的世界局势。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从“文化自觉”到实现“和而不同”,必须处理好几个“要”和“不要”的问题:诸如,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同时要敢于正视中华文化中一些糟粕成分;要自觉吸收外来文化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而不能全盘西化等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新文化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高度的智慧性。
(原载2011.12.30《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有关“和”与“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哲学概念的“和”与“同”早在先秦时期就被提出。其概念之争在西周末年的书籍中早有记载。
B.“和”与“同”在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是孔子将其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
C.“和而不同”这一观点的提出本身就遵循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和”与“同”两个概念在争辩中的进步发展。
D.“和”就是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统一;“同”就是不顾事物之间的差异一刀切的要求统一。
2.下列不属于“和而不同”文化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复周礼,并不是一味的照搬“周礼”,而是对“礼”的内涵不断的充实发展。
B.战国中后期以来的儒家学说存在着“驳杂不纯”的特征,时隐时现的有着其他诸子学说的影子。
C.中国的“儒道”文化之外,吸收了印度佛教的思想,形成三教鼎立乃至融合的局面。
D.伊斯兰教及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也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交锋中实现交融,内容更加丰富。
3.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但同时它又不排斥其他学说的存在,形成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B.“和而不同”既表现在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上,也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
C.在全球化时代,“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对如何既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又让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全球的发展与文明之中很重要。
D.“和而不同”就是既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又要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丰富自我。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
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明崇祯十六年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改庶吉士。顺治三年,以安庆巡抚李犹龙荐,授国史院庶吉士。五年,改礼科给事中。六年,疏请“敕抚、按、道恩诏,清理刑狱,勿任有司稽玩。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又请重定会试下第举人选用例,以广任使。又请敕各省督抚,勿滥委私人署州县官。诸疏皆下部议行。寻转工科。
八年,世祖亲政,疏请令都察 ( http: / / www.21cnjy.com )院甄别各省巡按,下部院会议,以六等考核,黜陟有差。是岁,江南、浙江被水,文然请灾地漕米改折,视灾重轻定折多寡。既,又言:“折漕例新定,民未周知。官吏或折外重徵耗银,或先已征米而又收折,或折重运轻,其弊不一。请敕漕臣密察严劾。”上并采纳。十年,疏言大臣得罪不当锁禁,得旨允行。迁兵科都给事中,乞归养。
康熙五年,起补户科给事中。九年,考满内升,命以正四品顶带食俸任事。故事,给事中内升,还籍候补。留任自文然始。文然与魏象枢,皆以给事中敢言,负清望,号“姚魏”。十年,两江总督麻勒吉坐事逮,诣京师,仍用锁系例。文然复上疏论之,上谕:“自后命官赴质,概免锁系,著为令。”
寻迁副都御史,再迁刑部侍郎。十二年,调兵部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劾将军柯永蓁徇私纵恣,令文然往按,永蓁坐罢。迁左都御史。十三年,疏言:“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叛应吴三桂,中间阻隔,赖有广东。精忠将士旧驻其地,熟习山川形势,倘与延龄合谋相犄角,则广东势危。江西境与福建、广东接,倘侵据赣州南安,驿道中断,饷阻邮梗,宜驻重兵通声援。”上嘉纳之。陕西提督王辅臣叛,河南巡抚佟凤彩引疾,上已许之。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流言方甚凤彩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上为留凤彩。
文然屡有论列,尤推本君身,请节慎起居。 ( http: / / www.21cnjy.com )孝诚皇后崩,权攒巩华城,上数临视,文然密疏谏,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徵谏毁台事相拟,上亦受之,不怫也。十五年,授刑部尚书。时方更定条例,文然曰:“刃杀人一时,例杀人万世,可无慎乎?”乃推明律意,钩稽揅讨,必剂於宽平,决狱有所平反,归辄色喜。尝疑狱有枉,争之不得,退,长跪自责。又以明季用刑惨酷,奏除廷杖及镇抚司诸非刑。十七年,卒,赐祭葬,谥端恪。 (选自《清史稿》)
4.下列对原文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然言河南近陕西/ 流言方甚凤彩/得民心/ 宜令力疾/ 视事上为留凤彩
B.文然言河南近陕西/ 流言方甚/ 凤彩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上为留凤彩
C.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流言/方甚凤彩/ 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 上为留凤彩
D.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流言方甚凤彩/得民心宜令力疾视/ 上为留凤彩
5.下列对加点实词和原文有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理刑狱 狱:监狱
B.以给事中敢言负清望 负:享有
C.“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级考试。
D.“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姚文然直言敢谏。他上疏请求朝廷清理刑狱,请求重定会试时落第举人的选用标准,用六个等次考核各省巡抚,大臣获罪不应用枷锁等,多被皇帝采纳。
B.姚文然关爱百姓。江南、浙江遭遇水灾时,他请求根据灾情的轻重将漕米赋税削减并折换成银两,以减轻灾区负担。审查案件有所平反,他就面带喜色;如果有冤案,他就争辩,不得时就很自责。
C.姚文然重视法律。当朝廷要更定条例时,他认为条例能杀人,万世应慎而又慎,务求刑律宽平,以明末酷刑为戒,上奏废除廷杖。
D.姚文然通晓军务,在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间,查究柯永蓁徇私纵恣案件,上奏耿精忠和孙延龄合谋,将危及广东,应在江西驻扎重兵对广东予以声援。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5分))
(2)又以明季用刑惨酷,奏除廷杖及镇抚司诸非刑。(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 9题。
谪岭南道中① 【唐】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注】这首诗大约是李德裕在唐宣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位后贬岭南时所作。李德裕为政敌所排挤,被贬为以太子少保身份留守东都洛阳,不久再贬潮州司马。畲田:用火烧掉田地里的草木,然后耕田种植。火米:指赤谷米。
8. 颔联写诗人害怕担忧什么 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9.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有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联系诗歌背景谈谈诗人在尾联中写到“越鸟”的用意是什么?(5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荀子 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都是表达勇于超越的思想的至理名言。
(2)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还曾写道:“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3)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子是:“___________, ”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王勃《滕王阁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0分)
一条鱼的狂奔
周海亮
①他的手里提一个沉甸甸的冲击钻,腰间别一个丑陋并陈旧的卷尺。不远处的长椅上,坐着几个等车的人。那里还有一个空位。他需要一个位子,可是他不敢走过去。
②他已经累了一天。他把自己悬挂在接近竣工的楼 ( http: / / www.21cnjy.com )房外墙,用极度别扭的姿势把坚硬的混凝土外壳打钻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孔。这是他在城市里糊口的惟一本钱和留下来的全部希望。有时他感觉自己就像一条鱼,一条离开了河川,在陆地上奔跑的鱼。他必须不停地狂奔,用汗水濡染身体。他不敢停下来,太阳会把他烤干。
③已经疲惫到极致,他的两腿 ( http: / / www.21cnjy.com )仿佛就要支撑不住他瘦小的身体。他不断变换着站立的姿势,使自己舒服或者看起来舒服一些。没有用,腿上的每一丝肌肉都在急速地蹦跳和抽搐。这些微小的抽搐几乎要牵着他,奔向站牌下的那一个空位。
④姑娘坐在那里,空位在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娘身边。姑娘的额头洒着几粒赭红色的迷人麻点。姑娘的眉眼描得细致迷人。姑娘穿着很长的黑色皮靴,很短的黑色皮裙。他看了姑娘很久。他是用眼的余光看的。城市生活让他习惯了用余光观察所有美好的东西——越是美好的东西,越是不动声色。有风,姑娘身上的香味不断飘进他的鼻子,让他宁静、安逸、幸福和自卑。
⑤他上了公共汽车,他希望得到一个位子,他果真得到了。是公共汽车的最后一排,他冲过去,把身体镶在上面。
⑥香味再一次钻进他的鼻子,轻挠着他,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打了一个羞愧的喷嚏。他把脑袋转向窗外,眼睛却盯着姑娘锦缎般光洁的皮肤。当然是用余光,他的余光足以抚摸和刺透一切。他再一次变得不安起来。他挺了挺身子,坐得笔直。
⑦车厢里越来越拥挤。所有站着的人,都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轻轻摇摆。姑娘倾斜着身子,一只手扶住身边的钢管。姑娘的旁边站着一个男人,身体随着汽车的摇摆,不断碰触着姑娘。
⑧他看到姑娘扭过头去,厌恶地看看男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男人尴尬地笑,做一个无奈的表情。姑娘没有说话,她小心并艰难地使自己和男人之间闪出一条狭窄的缝隙。汽车突然猛然摇晃,姑娘的努力顷刻间化为泡影。
⑨于是他站了起来。他对自己的举动迷惑不解。他对姑娘说,这儿有个座位,你坐。他想他应该说出了这句话,因为他的嘴唇在飞快地抖动。姑娘看看他,表情懵懂,似乎没有明白他的意思。他只好指指自己让出来的位子,他对自己说,这儿有个座位,你坐。
⑩姑娘瞅瞅他,再瞅瞅那个空位,再瞅瞅他。姑娘把头重新扭向窗外。姑娘没有动,也没有理他。姑娘说,哈。
(11)他的表情便僵住了。他感觉自己被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众扒光了衣服,所有人都在细细研究他身上每一个肮脏的毛孔。他没有坐下。他把脸扭向男人。他对男人说,这儿有个座位,你坐。他听到自己的声音在轻轻颤抖。那是哀求的调子,透着无比的卑微和真诚。
(12)男人笑了。他不知道男人为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笑,但男人的确笑了。男人的脸上瞬间堆满了快乐的细小皱纹。男人没有动,甚至没看那个空位。男人盯着他。男人说,哈。
(13)声音是从鼻子挤出来的,——那声音有些失真。
(14)他有一种强烈的想哭的冲动。那座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就那样空着,没有人去坐,包括他。很多人都在看他,面无表情。他感觉自己被他们一下一下地撕裂开来,每个人都拿到其中一块,细细研究。
(15)他提前两站逃下了车。他提着那个沉甸甸的冲击钻,慢慢走向宿舍。他感到很累,似乎马上就要瘫倒。
(16)他把冲击钻换到另一只手。他感觉自己是一条即将脱水的鱼,正被太阳无情地炙烤。他想明年,自己应该不会再来这个城市了。因为在乡下,淌着一条温暖的河。
(17)一缕熟悉的清香悄悄钻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鼻孔。突然,他再一次紧张起来,他感觉姑娘就站在不远处,盯着他看。他转过身。他第一次面对姑娘。他看到姑娘迷人的脸。他的身体开始战栗不安。
(18)姑娘说刚才是你吗?他点点头。姑娘说哦,转身走开。姑娘走了几步,再一次停下。姑娘扭过脸,说,谢谢你啊。然后转身,走进一家服装店。
(19)他开始了无声的狂奔,泪洒成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感到安静和幸福。他感觉自己就像一条鱼,在炙热的陆地上不停地奔跑。他不能停下,他需要汗水和眼泪的濡染。
(20)他想他明年,可能,还会留在这里。他知道这个城市需要他,用极度别扭和危险的姿势,将坚硬的混凝土外墙,钻磨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孔。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开头对“他”进行了外貌描写,交代了“他”的农民工身份,并突出其工作的艰辛和劳累。
B.第9段画线的句子中,“他对自己说”表明“他”说话声音很小,只有自己能够听见,表现出“他”的紧张和自卑。
C.“他”要把座位让给那个男人是想化解被人误解和鄙夷的尴尬,只是想证明自己没有“肮脏”的动机。
D.“冲击钻”在文中多次出现,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对“他”的形象形成了很好的烘托。
E.本文的心理描写传神逼真,把人物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肖像描写部分对表现人物心理也起了很好的作用。
(2)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3)小说中“姑娘”和“男人”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设置有哪些作用?(5分)
答:
(4)“一条鱼的狂奔”作为小说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第Ⅱ卷
五、语言基础与课内知识(12-18题各3分,19题6分,共27分)
12.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迤(yí)逦(lǐ) 羞赧(nǎn) 舛(chuǎn)误 安步当(dānɡ)车
B.鞶(pán)鼓 省(shěnɡ)亲 整饬(chì) 间(jiàn)不容发
C.央浼(měi) 踹(chuài)水 殷(yīn)红 风靡(mí)一时
D.傩(nuó)送 糍(cí)粑(bā) 修葺(qì) 断碑残碣(jié)
13.下面语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个体习惯了盲从的时代,媒体人也容易陷入盲从的漩涡。“中国好声音”风生水起,但并不见得媒体都必须围绕着这档节目转。
B.从电影院出来,有人说:“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慈禧太后,栩栩如生,演得真绝了。”
C.近日,科学家们挖掘出了一些有着7500万年历史的恐龙化石,并发现这些恐龙化石来自体型较小的食草恐龙棱齿恐龙,他们无不触目惊心。
D.老师经常教导大家:不去培养自己的兴趣,不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到头来身无长物,很难有所建树。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天津市政府在宣布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以及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后,购买汽车的天津市民就像买稀罕水果一样排起了长龙。
B.“井居者”的生存困境,是对城市管理者的考题:如何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的生存条件,能否改善“蚁族”“蜗居”乃至“井居”人群的基本生活。
C.“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新生人口必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增长。一方面将改变“4-2-1”的家庭结构,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劳动力资源,减轻适龄劳动人口赡养老年人的负担。
D.适度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引导外来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理智选择,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英国文化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雅思考生的写作考试成绩是全球最低的。
②功利性阅读败坏了中国孩子的阅读品味和胃口,甚至导致他们怨恨读经典作品。
③阅读方面的偏差必然导致中国学生写作能力的欠缺。
④这一令人尴尬的现实令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
⑤孩子们手中放不下来的书籍,多半是课本、习题集、作文选、动漫作品、恐怖小说等。
A.②⑤①④③ B.⑤②①③④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③①④
16.下列各项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庄稼成熟 识盈虚之有数 数目,数字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合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贫困,贫穷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雨过天晴 舅夺母志 夺取,剥夺
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同于 夙婴疾病 缠绕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其一少北而东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B.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C.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18.下列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译:从事农业的人告诉我春天到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了。
B.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译:没有碰到杨意,就只能抚拍着“凌云赋”而空自叹息;遇上了钟子期,演奏《高山流水》又羞愧什么呢?
C.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译: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之中的人,他们还会仰赖什么呢?
D.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译: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身体还是不行,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19.欣赏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上面这幅漫画。(3分)
答:
(2)请用一句话揭示上面这幅漫画所寓含的哲理。(不超过45字)(3分)
答:
六、写作(60分)
20.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秋天了,父女俩在公园里散步。看着满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落叶和树上的枝条,父亲深情地说:这素净的天气,多好啊!繁华过后,该走的走了,该留下的会留下,简单、单纯、干净。一旁的女儿却大惑不解:秋天多冷清多凄凉啊,连树都显得萧条;要我说啊,还是夏天好,夏天虽说炎热,但毕竟草木茂盛,百花娇艳,到处郁郁葱葱、生机无限的,多好看啊。父亲笑了笑说:我是偏爱秋天,但你也有你的道理。
根据这则材料,请你展开联想,结合人生、社会或历史的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深圳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语文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错在“和”与“同”的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
2.D(错在“两教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中华文化影响”,应为两教的传入体现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3.D(错在“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另,其他的表述内容是实现文化自觉到和而不同需要的条件,而非和而不同的内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4.B
5.A(狱,案件)
6.D(“上奏耿精忠和孙延龄合谋危及广东,应在江西驻扎重兵以应对,是在
都御史任上,不是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间)
7.(1)(5分)颁布条例赦令之外,有值得怜悯、令人怀疑以及可以原谅的,允许专门上书陈述。(“矜”“宥”“陈”各一分,大意二分)
(2)(5分)又因为明朝末年,用刑残酷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奏朝廷废除廷杖之刑,以及镇抚司各项严酷的刑罚。(“明季”、“ 廷杖”、 “ 非刑”各一分,大意二分)
参考译文
姚文然,字弱侯,是江南桐城人。明朝崇祯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六年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清顺治三年,经由安庆巡抚李犹龙举荐,被授予国史院庶吉士官职。顺治五年,改任礼科给事中官职。顺治六年,给朝廷上书请求“敕命巡抚、巡按、寻道各级御史,根据皇上降恩的诏书,清理各地刑事案件,不要任由有司官员拖延轻视。颁发敕令之外,有值得怜悯、令人怀疑以及可以原谅的,允许专门上书陈述”。又请重新审定会试落第举人的选用方法,来广泛地使用人才。又请求敕令各省督抚,不要胡乱委托私人,暂代州县的官职,每个建议都得到礼部的研究施行,不久转任工科。
顺治八年,世祖亲政,姚文然上疏,请求让都察院 ( http: / / www.21cnjy.com ),甄别各省的巡按御史,与下属部院,会同商议,按照六个等次考核,或罢黜或晋升,有所不同。这一年,江南、浙江遭遇水灾,姚文然请求将受灾地区所应缴纳的漕运粮食,折成银两,视灾情的轻重定折多少,皇上一并采纳。顺治十年,姚文然上疏说,大臣获罪,不应当用枷锁禁锢,得到圣旨允许施行。后来姚文然升任兵科给事中,请求告老怀乡。
康熙五年,起用补任户科给事中。康熙九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考核期满升补京职,敕令以正四品顶戴,享受俸禄,担当大事。按旧例,给事中升补京职,先要回到原籍,待补缺额。留下来直接任命,从姚文然开始。姚文然和魏象枢,都凭借给事中敢于直言,享有美好的声望,号称“姚魏”。康熙十年,两江总督麻勒吉,因为犯法被逮捕送到京师,仍然采用枷锁禁锢旧例。姚文然又上疏论及此事,皇上晓谕:“从此以后,朝廷命官回京接受审察,一概免除枷锁禁锢,并且写入法令。”
不久升任副都御史,再提升为刑部侍郎。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年,调任兵部都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弹劾将军柯永蓁,为了私情肆意放纵,让姚文然前往查究,柯永蓁因此被罢免,姚文然升任左都御史。十三年,上疏说:“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背叛朝廷,顺应吴三桂,中间有所阻隔,依赖广东。耿精忠的将士,过去曾驻守过广东,熟悉广东的山川形势,如果与孙延龄合谋,形成犄角之势,那么广东的局势,就很危险了。江西边境与福建、广东接壤,如果他们入侵占据赣州南安,那么驿道就会中断,粮草和通讯就会受阻。应当在江西驻扎重兵,来声援广东。”皇上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陕西提督王辅臣叛乱,河南巡抚佟凤彩托病辞官,皇上已经答应了他;姚文然说河南靠近陕西,流言正盛,佟凤彩深得民心,应该让他带病工作,皇上因此留下了佟凤彩。
姚文然多有上书,尤其以皇上身心健康为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请求皇上注意起居休息。孝城皇后驾崩,暂且停殡在巩华城,皇上多次去看,姚文然上疏劝谏,并且引用唐太宗造台望昭陵,后来听取了魏徵建议而拆毁望台的事情作比拟,皇上也接受了,没有生气。十五年,姚文然被授予刑部尚书。当时正在更定法律,姚文然说:“刀杀人一时,法令杀人万世,怎能不慎重呢?”于是阐明法律的意图,查考研讨,务必使法律达到宽大公平。判决诉讼案件,有所平反,回去就面有喜色;曾经怀疑有冤案,力争而没有成功,退下后,就长跪自责。又因为明朝末年,用刑残酷,上奏朝廷废除廷杖之刑,以及镇抚司各项严酷的刑罚。十七年,去世,赐予祭葬仪式,谥号“端恪”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 9题。
【参考答案】
8.【考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4分 颔联写在谪贬途中处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心吊胆的情况: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人中毒致死的沙虫,连看见掉落的燕泥也要畏避。(2分)颔联写到毒雾、蛇草、沙虫,燕泥,有力地衬托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愁冲”“畏落”这样细致的心理状态的刻画,道出了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2分)(答双关也可;答托物言志,酌情给分。清人沈德潜认为这联“一语双关”,和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作的《岭南江行》一诗中的“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一样,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中的毒雾、蛇草、沙虫等等都有所喻指,喻指让诗人遭受贬谪之苦的奸佞邪恶之人。托物言志:借毒雾、蛇草、沙虫等意象,蕴涵着诗人被排斥、打击以致贬谪的愤懑。)
9.【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分析评价能力。
【答案】5分 尾联是在作者惊叹岭南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艰险,物产风俗大异于秦中之后,引起了身居异地的怀乡之情,(1分)更加上听到在鲜艳的红槿花枝上越鸟啼叫,进而想到飞鸟都不忘本,依恋故士,何况有情之人。(1分)此时自己迁谪远荒,前途茫茫,不知何日能返回故乡,思念家园,情不能已,到了令人肠断的地步。(2分)此句是暗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越鸟巢南枝”句意,十分贴切而又意味深长。(1分)
【韵译】岭南道中溪流纵横交错,地势迂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曲折,置身其间,茫然不知身在何处。沿途随处可见高大的乔木,绿树丛阴下,溪流显得格外幽深。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胆,担心遇上毒雾,碰着蛇草;为了躲避沙虫,看见燕子衔泥也会急忙让开。这里的风俗很特别,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鸡就打鸣,每当涨潮,它还会按时啼叫,这时津吏就会通知乡民潮汛要来了。这一切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看着那鲜艳欲滴的红槿花,听着那树上越鸟的鸣叫,想起家乡,这谪居岁月何时是个尽头,想起这些真是肝肠寸断。
【赏析】这首诗的首联描写在贬 ( http: / / www.21cnjy.com )谪途中所见的岭南风光,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第一句写山水,岭南重峦叠嶂,山溪奔腾湍急,形成不少的支流岔道。再加上山路盘旋,行人难辨东西而迷路。这里用一“争”字,不仅使动态景物描绘得更加生动,而且也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道路纡曲,使人迷失方向是“岭水”故意“争分”造成的。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但又是实感,所以诗句倍有情致。
第二句紧接上句进一步描写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景色,桄榔、椰树布满千山万壑,层林叠翠,郁郁葱葱,一派浓郁的南国风光。这一句中用一“暗”字,突出桄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遮天蔽日,连溪流都为之阴暗。这一联是从山水林木等方面选择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景物来写。
颔联宕开一笔,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中毒致死的沙虫,连看见掉落的燕泥也要畏避。这样细致的心理状态的刻画,有力地衬托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从艺术表现技巧来看,这种衬托的手法,比连续的铺陈展叙、正面描绘显得更有变化,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联“一语双关”,和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作的《岭南江行》一诗中的“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一样,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中的毒雾、蛇草、沙虫等等都有所喻指,喻指让诗人遭受贬谪之苦的奸佞邪恶之人。这样讲也不无道理。
颈联转向南方风物的具体描写,在写景中表现出一种十分惊奇的异乡之感。五月间岭南已经在收获稻米,潮汛到来的时候,三更时分鸡就会叫,津吏也就把这消息通知旅行的人,这一切和北方完全不同。这两句为尾联抒发被谪贬瘴疠之地的深切思乡之情作铺垫。
尾联是在作者惊叹岭南环境艰险,物产风俗大异于秦中之后,引起了身居异地的怀乡之情,更加上听到在鲜艳的红槿花枝上越鸟啼叫,进而想到飞鸟都不忘本,依恋故士,何况有情之人。此时自己迁谪远荒,前途茫茫,不知何日能返回故乡,思念家园,情不能已,到了令人肠断的地步。这当中也深深地蕴含着被排挤打击、非罪谪贬的愤懑。最后一句是暗用《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中“越鸟巢南枝”句意,十分贴切而又意味深长。这一联是这首抒情诗的结穴之处,所表达的感情异常深挚。全诗写景抒情互相交替,显得灵活多变而不呆滞,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是晚唐的抒情名篇。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2)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0分)
(1) (5分) 【C2分, D3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E1分】 解析 C项(2分)“他”要把座位让给那个男人是想化解被人误解和鄙夷的尴尬,证明自己没有“肮脏”动机;除此之外,还有“帮助姑娘摆脱男人的骚扰”的想法。D项“冲击钻”不是贯串全文的线索。E 不光表现心理同时也刻画性格。
(2)(4分) ①照应小说开头,再次凸显“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劳动对于城市的意义和价值。②照应前文“不会再来这个城市”,并形成对比,暗示他内心感受到可贵的温暖。③暗示“他”决心以自己质朴善良的力量洞穿城市冷漠的墙,让人看到真情的力量;凸显文章主旨。(一点2分,两点可得满分,)
(3) (5分) ①姑娘是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全文中起到了“美好”的象征作用。②男人骚扰姑娘,折射世风日下的现状,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男人对姑娘的骚扰与“他”对姑娘的欣赏与保护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他”对宁静、安逸、幸福的追求及“他”内心世界的单纯美好。(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4) (6分) ①标题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比喻及拟人的手法,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他”在城市中的处境,形象生动,意蕴丰富。②主人公离开家乡温暖的河流在城市艰难生存,如一条在汗水中努力奔跑的鱼,坚韧而疲惫。③主人公在城市遭遇嘲笑、歧视,内心痛苦不安,希望如一条鱼一样奔跑逃避,仓皇而可怜。④主人公得到理解和尊重后感受到幸福和喜悦,如一条在感动的泪水中狂奔的鱼,激动而满足。⑤体现了作者对主人公所代表的群体的生存状态的同情、理解,对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寻找到自己的河流的敬仰。(答对5点即拿满分)
五、语言基础与课内知识(12-18题各3分,19题6分,共27分)
12. 【答案】D【解析】(A,迤yǐ 当dàng;B省xǐnɡ 间jiān;C,殷yān 靡mǐ;)
13.【答案】A【解析】A.“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水起”,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的时间里就发展得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或是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B.“栩栩如生”,形容逼真得像活的一样,不合语境;C.“触目惊心”,是指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不合语境;D.“身无长物”,除自身外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此处属望文生义。
14. 【答案】C【解析】A.结构混乱。“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津市政府在……后”后应接着陈述天津市政府,后半句主语却换成了“天津市民”。B.搭配不当,“对”和“考题”不搭配,应改为“是对城市管理者的考验”;D.成分残缺,缺谓语。应改为“是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理智选择”。
15.【答案】D【解析】②⑤是讲阅读的问题,③①谈写作的问题,④中“这一尴尬的现实”显然是指①而非⑤,所以应该放在①后面。
16. 【答案】D【解析】A.数:定数,命运 B.适:往 穷:困厄,处境艰难 C.夺:强行改变
17. 【答案】D.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为”
【解析】A. 连词,表顺承 / 连词,表修饰 B.动词,往,去 / 结构助词,的
C. 介词,表比较 / 介词,介动作对象,对于,向
18. 答案D.行,行走;不行,不能行走。
19.欣赏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解析 (1)描述先谈总体印象,再突出描写个别。
(2)要注意联系社会现实,这幅漫画揭示某些位高权重的人颐指气使的丑恶形象。
答案 (1)漫画内容描述:一只手的五指分别有五个不同的人,其中处于拇指位置的人指着其他四人大加批评,甚至唾沫飞溅,其他四个人恭恭敬敬地听着。
(2)寓含的哲理:那些对别人指指点点的人,他们之所以能够这样做,不是因为自身的高明,只是因为地位不同罢了。
六、写作(60分)
20. 审题立意参考:
①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评价,很正常;只要言之成理,都应该允许共存,不能随意打压。
②如果借指历史的舞台,有热闹必有萧条;反之,没有繁盛何来素净。
③秋天有素净美,夏天有繁盛美,各美其美,构成世界的多样化;人类社会就像生物界,也是多样的。
④夏天代表人生的辉煌,秋天代表人生的衰落,盛衰转换是生命的常态;
⑤喜欢什么,需要很多理由吗?但喜欢什么,总有原因。
⑥距离,无关是非对错,可能有关美感。
⑦人与人的差异,有感情的、有认识的,也有阅历的。
⑧代际沟通(代沟)的话题。
⑨繁华落尽见真纯,识人识物皆如是。
⑩经过夏天,再经过秋天,就知道什么东西会经受岁月的考验。
简单和复杂几乎是一切事物的两面,就看你如何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