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机械运动 习题课件(全章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1-第一章 机械运动 习题课件(全章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5-03 12:02:26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
知识点一 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符号是____。
2.比米大的单位有_____,比米小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符号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m
千米
μm
mm
nm
cm
dm
km
纳米
微米
毫米
厘米
分米
3.换算关系:
1 km=103 m,1 m=10 dm,1 dm=10 cm,
1 cm=10 mm,1 mm=103 μm,1 m=106 μm,
1 m=109 nm, 1 μm=103 nm 
 1 m=10 dm=100 cm=103 mm=106 μm=109 nm 
4.实际观察一下刻度尺上1 mm、1 cm、1 dm、1 m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并用你的身体(手指、手臂等)展示出这些长度。你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 _____cm;你的身高大约是_____m,合_____cm;你的手掌的宽度大约是___cm,合____dm。(所填答案合理即可) 
1.5
1.6
160
0.7
7
5.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________,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________,一本书的厚度为10____________,物理书的长度约为28.10__________, 一张纸的厚度为100____=____m。
mm(或毫米) 
m(或米) 
m(或米) 
cm(或厘米) 
μm
10-4
 下列长度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
A.9.6 nm=9.6×10-3 μm
B.9.6 cm=9.6 cm×10 mm=96 mm
C.9.6 cm=9.6×10=96 mm
D.9.6 cm=9.6÷100 dm=0.096 m
A
[方法指导]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数字不变,只需乘以目标单位与原单位之间的进率,并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即可。
(1)2 023 km=__________m=__________mm=
___________nm。
(2)88 μm=_________nm=__________m。
(3)6.4×10-3 cm=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dm。
(4)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 848.86 m,合_________km。
2.023×106
2.023×109
2.023×1015
8.8×104
8.8×10-5
6.4×10-5
6.4×10-4
8. 848 86
知识点二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工具: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量_____的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刻度尺
长度
知识点二 长度的测量
(1)“认”: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______ 、______、________、零刻度线的位置。如图所示,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量程是_______;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
(2)“选”:根据被测物体的_____和_________选择适当的刻度尺。
长度
单位
1 cm
0~3 cm 
1 mm 
分度值 
量程
测量要求 
(3)“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零刻度线要__________________,有刻度线的一边要_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______ (即“紧贴物体且不倾斜”)。
(4)“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着刻度线(与尺面垂直)。
(5)“读”:在测量时,读出______值,估读出_______________(要估读且只能估读一位)。
平行
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准确
紧靠
分度值的下一位
(6)“记”:记录结果由_____和_____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
单位
数值
估读值 
准确值
单位
 (2022·清远期中)如图所示,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_cm;图乙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cm;图丙中,刻度尺所测量的木块的长度是____cm。图____刻度尺更加精确。
1 cm
2.4(2.3~2.5均可)
1 mm
2.40(2.39~2.41均可)
3.0




[方法指导] (1)测量长度前要先确定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2)图甲的1 cm间有1小格,故分度值为1 cm,测量结果只需要保留一位小数,测量起始端为0 cm,右侧示数为2.3~2.5 cm;图乙的1 cm间有10小格,故分度值为1 mm,测量结果需要保留两位小数,测量起始端为0
cm,右侧示数为2.39~2.41 cm;图丙的1 cm间有1小格,故分度值为1 cm,测量结果只需要保留一位小数,测量起始端为3.0 cm,右侧示数为6.0 cm,故读数为
6.0 cm-3.0 cm=3.0 cm。(3)对于不同的刻度尺,其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
(2022·揭阳一模)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填“A”或“B”);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测量的结果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1 mm
5.50 cm(5.49~5.51 cm均可)
1.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长度单位是 ( )
A.千米
B.米
C.微米
D.尺
B
2.(2022·广州二模)下图是常见的成人口罩,其中“18”是指口罩的长度,其单位应为 ( )
A. mm
B.nm
C.cm
D.dm
C
3.(2022·湛江期中)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
A.6.3 km=6.3 km×1 000 m=6 300 m
B.6.3 km=6.3×1 000 m=6 300 m
C.6.3 km=6.3 m×1 000=6 300 m
D.6.3 km=6.3×1 000=6 300 m
B
4.(2021·广州期末)如图所示,中学生的手掌长度约为 ( )
A. 15 m
B.15 dm
C.15 mm
D.15 cm
D
5.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以下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D
6.小红(初中生)想测量对比一个月前后自己的身高变化,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 ) A.量程10 m,分度值1 dm
B.量程3 m,分度值1 mm
C.量程50 cm,分度值1 mm
D.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
B
7.一名宇航员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发现自己无法穿上从地面带去的宇航服,原因是她在失重环境下长高了。如图所示,这四个月她长高了 ( ) A.5 cm B.5.0 cm
C.5.00 cm  D.5.000 cm
B
8.在学校“运用物理知识破案”的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的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估算出“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如图所示为“犯罪嫌疑人”的脚印,“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脚印长为 _______ cm,此“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______
A.1.6 m B.1.75 m
C.1.85 m D.1.95 m
B
25.10
9.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特殊方法测出细铜丝的直径:他先在铅笔上紧密缠绕10圈铜丝,然后用直尺量出10圈铜丝的长度,由此得出铜丝的直径为 _____mm。
1.1
10.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就分度值而言,_____刻度尺更精确,其中放置正确的是___刻度尺。选用正确放置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cm。
A
A
2.20(2.19~2.21均可)
11.如图所示,小亮在做“长度的测量”实验:
(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他把一条厚薄均匀的纸带紧密地环绕
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若
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的厚度是____ (填“A”或
“B”)。
A. B.
1.58(1.56~1.60均可) 
B(共24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课时 时间的测量及误差
知识点一 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符号为___;
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单位换算:1 h=60min ,1 min=60s,1 h=3 600s。
2.时间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
小时(h)  
钟表

s
分(min) 
机械停表 


30秒
0.1秒
15分钟 
3.认识停表:如图所示,长的指针是____针,短的指针
是____针,长针转动一圈是______;该停表的分度值
是_______,量程是_______。
(1)实验室机械停表(见上图)的使用方法:
①第一次按下B时,表针开始转动;
②第二次按下B时,表针停止转动,读数;
③最后按下A时,表针弹回零点。
口诀: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2)机械停表的读数:分别读出分和秒并相加。
大圈1整圈是30 s,每1大格是0.5 s,每1小格是0.1 s;
小圈1整圈是15 min,每1大格是1 min,每1小格是
0.5 min。
  如图所示为一停表,该停表的小表盘指针指示的
刻度对应的单位是________,大表盘指针指示的刻度对应的单位是_______。该停表的读数是_____s。
分(min) 
秒(s)
337.5
[方法指导]在本题中,由图可知分针指在“5”和“6”之间,且超过了中间的半大格,秒针应该在30~60 s间读数。停表所示的时间为分针和秒针所指示时间的总和,故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5 min 37.5 s。若停表分针没有超过中间的半大格,秒针应该在0~30 s间读数。
  甲图中停表的读数为____min____s,合_
______s;乙图中停表的读数为____min____s,合____s。
3
0
32
195
32


15
知识点二 误差
1._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
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只能减小。
2.产生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实值
不可以 
测量工具 
测量值
选用精密测量仪器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改进测量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知识点二 误差
4.误差与错误一样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误差与错误不同,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42 cm、2.36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
A.2.36 cm B.2.357 cm
C.2.35 cm D.2.4 cm
A
[方法指导]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掉错误读数,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观察4个测量数据发现,数据
2.42 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据偏差太大,所以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的,应该去除。物体的长度
,A正确,B、C、D错误。
(2022·肇庆期中)小新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元硬币的直径,为了减小______,他用同一把刻度尺的不同部位对硬币的直径测量了4次,测量的数据为2.47 cm、2.48 cm、2.69 cm、2.49 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cm,去除错误的数据后,硬币的直径应为______cm。
误差
2.48
2.69
1.(2022·汕尾期末)下列仪器是用来测量时间的是 ( )
A. B.
C. D.
D
2.(2022·深圳期末)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B.误差一定是由于操作错误产生的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错误
D.只要使用足够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的方法,就 不会产生误差
A
3.(2022·韶关期末)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它能呼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演奏一遍所需的时间为 ( )
A.5 min B.3 min
C.49 s D.10 s
C
4.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 ( )
A.人迅速眨一下眼睛
B.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
C.中学生行走一步
D.人打一个哈欠
B
5.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只蝗虫的后翅长度,他先后五次测得的数据分别为4.40 cm、4.43 cm、4.42 cm、4.41 cm、4.81 cm,则该蝗虫的后翅长度应是 ( )
A.4.46 cm B.4.415 cm
C.4.494 cm D.4.42 cm
D
6.如图所示,地图上PQ两地之间的一段公路是一段曲线
要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 )
A. 用直尺直接量出P和Q两点之间的距离
B.用直尺在曲线上从P点慢慢移到Q点,直接读出长度 的数值
C.用一条细棉线使之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标出曲 线的起点和终点,拉直棉线后用直尺量出这两点之 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D.用橡皮筋代替C选项中的细棉线,操作过程同C选项
C
7.如图所示为两种停表,图甲中大表盘指针转一周表示的是___ s,分度值为_____s;小表盘指针转一周表示的是____min,此时停表示数为____ s。体育老师常使用电子停表计时,图乙中电子停表所显示的数字为“0:00 02 01”,左起第1个数字的时间单位是____,第2、3个数字的时间单位是____,第4、5个数字的时间单位是s,此时电子停表所示的时间是______。
30
0.5
15
73
min
2.01 s 
h
8.如图所示,图甲中小圈内数的单位为_____,该机械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_;图乙的读数为_______。
min
220.6 s
140 s
9.小霞同学听老师讲了“伽利略观察吊灯”
的故事。她猜想,摆来回摆一次的时间可能
与摆的质量m、摆的长度l以及摆的幅度s有关。于是
她在一根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螺帽做成了一个摆,如
图所示。
(1)为了研究摆来回摆一次的时间与摆的长度是否有关,
她应该控制摆的幅度s和摆的______不变,只改变摆
的 _____。
长度
质量
(2)上述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 (填字母序号)。
A.类比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推理法
(3)小霞同学发现摆来回摆一次的时间比较短,难以测准。为了减小误差,你认为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测摆动20次所用的总时间,然后除以次数
B(共28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1课时 速度
知识点一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如图所示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甲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路程,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相同时间,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例 1 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是在相同______的条件下比较______的方法。(后两空填“路程”或“时间”)

参赛者 甲 乙 丙
成绩/s 13.6 13.8 13.7
路程
时间
[方法指导] 比较运动快慢的传统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题中是百米赛跑,说明路程相同,由于甲所用时间最短,因此甲最快,所用的方法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运动员从同一起跑线同时起跑,某时刻的位置如图所示,可知4号运动员比其他运动员跑得快,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相同的时间内,4号通过的路程长
知识点二 速度
1.在物理学上,我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_____,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______,符号是_____。在交通运输上通常用____________作速度单位,符号是_____。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m/s=_____km/h。
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  
km/h 
米每秒  
千米每小时 
3.6 
m/s
3.人骑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5 m/s,则它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m/s= _____km/h。
人骑自行车每秒钟行驶的路程是5m
18
  如图所示是运动会上同学们赛跑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观众判断乙同学跑得最快是利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的方法
B.裁判员判断谁跑得快是利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

C.在物理学上用路程与时间之比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D.物理学上用时间与路程之比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C
[方法指导]观众判断乙同学跑得最快是利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故A错误;裁判员判断谁跑得快是利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故B错误;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可以用路程与时间之比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故C正确,D错误。
(2022·珠海期中)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可达108 km/h;火车进站的速度为每秒15 m;摩托车行驶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 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 )
A.摩托车>汽车>火车
B.汽车>摩托车>火车
C.火车>汽车>摩托车
D.一样大
A
知识点三 速度公式的应用
1.公式: ,变形公式:s=____, 。
2.单位及其换算:速度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复合而成的。
vt
3.解计算题的基本步骤:
(1)认真审题,找出各运动阶段的已知条件、待求的物
理量,用准确的字母符号及角标表示;
(2)统一单位;
(3)根据物理概念选用物理公式,并进行公式变换;
(4)代入数据进行计算,求出答案。
注意:在利用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对应关系,即s、t、v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在同一时间内或同一段路程内的路程、时间、速度;若题目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路程、速度、时间,则应加角标来区别。
  如图甲所示,高明氢能源有轨电车正从智湖站出发至沧江站测试运行。
(1)若氢能源有轨电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5 min,则它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米?
(2)如图乙所示,这辆氢能源有轨电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沧江站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解:(1)由 得,氢能源有轨电车行驶的路程
s1=v1t1=10 m/s×5×60 s=3 000 m
(2)由图可知,从标志牌处行驶到沧江站的路程
s2=6.0 km,最大速度为v2=60 km/h
由 得,从标志牌处行驶到沧江站至少需要的时间
=0.1 h=6 min
答:略
[方法指导] (1)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直接用公式s=vt,要注意单位之间要统一,5 min=5×60 s=300 s。(2)由图可知路程和速度,求时间可用公式 。最后求出的时间的单位是小时,再将其转化为分钟即可。
(2022·江门期中)周末,小科去他爸爸工作的摩天大楼玩。
(1)摩天大楼装有运行速度为8 m/s的高速电梯,从一楼乘电梯到达楼顶,用时约40 s,该摩天大楼大约多高?
(2)小科从一楼步行到三楼,用时约10 s,已知步行每层楼小科需要走5 m,小科步行的速度为多少?
解:(1)该摩天大楼高s=vt=8 m/s×40 s=320 m
(2)小科从一楼步行到三楼,步行每层楼小科需要走5 m,所以小科一共步行了s′=5 m×(3-1)=10 m
小科步行的速度为 =1 m/s
答:略
1. (2022·恩平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5 m/s读作每秒5米
B.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m/s
C.普通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 m/s
D.1 km/h=1 m/s
B
2. (2022·揭西期中)由速度公式 可得到的正确说法是 ( )
A.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
B.物体的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C.物体的速度只与路程有关,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只与时间有关,时间越大,速度越大
B
3. (2022·广州期中)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 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 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 km。则 ( )
A.小张的速度最大 B.小王的速度最大
C.小李的速度最大 D.三人的速度一样大
D
4.陈老师喜爱环绕白云湖行走,他通过手机软件测得自己40分钟行走了6 000步,路程为4 km。据此估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一步的长度,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 ( )
A.6 km/h,65 cm B.1.5 km/h,1.2 cm
C.6 km/h,20 cm D.15 km/h,0.6 cm
A
5.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运动时间之比为3∶5,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______。
6.甲、乙两物体向东运动,速度之比是1∶3,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路程之比是_____。
7.一物体5 s内通过了15 m的路程,则这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为____m/s,合_____km/h。
5∶6
2∶9
3
10.8
8.如图所示为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比赛的场景。跑步过程中以城墙上的标语牌为参照物,运动员是_____(填“静止”或“运动”)的;西安城墙全长约为13.74 km,某选手以大小不变的速度跑完全程用时约1.2 h,则他的速度为_______km/h。
运动
11.45
9.“三月三”是海南黎苗族最盛大的节日,节日期间,小明一家开车到海口去观看主会场的表演节目。在G98高速上某处,小明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问:
(1)标志牌上的数字“120”表示什么?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到海口, 最快需要多少小时?
(3)若通过其中一段长为9 km的限速路段用时4 min, 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们是否超速。
解:(1)标志牌上的数字“120”表示的意思是行驶速度不能超过120 km/h
(2)216 km表示此处到海口的距离是216 km
由 可得,从此标志牌处到达海口,最快需要的时间
=1.8 h
(3)通过其中一段长为s′=9 km的限速路段用时
t′=4 min= h
其速度 =135 km/h > 120 km/h,所以他们超速。
答:略(共31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一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利用公式_______计算。
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________、______、金
属片等。
刻度尺 
停表
实验方法:利用刻度尺测出物体所通过的 ,利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则可利用公式______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时间
路程
注意:斜面的坡度应该小一些。因为斜面坡度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快,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测量时间时误差就越大,所以为了尽量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应该减小斜面的坡度。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_和_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
(3)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______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刻度尺 
时间 
停表 
(4)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
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 (填“大”或“小”);小车由
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
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 (填“大”或“小”)。
(5)实验时,观察到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
动是______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大 
大 
变速
(6)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v2[方法指导] (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停表,故实验的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2)实验原理为v= 。(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得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了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时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4)斜面倾角
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5)实验时,观察到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越来越大,故是变速直线运动。(6)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因此v2(2022·佛山期中)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小锡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测出了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
(3)为了方便计时,应使小车在斜面运动的时间长些,故
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填“大”或“小”)。
(4)实验中测得AB段的路程为sAB=_____cm,如果
测得时间为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vAB=_____m/s。
停表

40.0
0.25
(5)下图是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能反映
该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A. B.
C. D.
C
知识点二 平均速度的计算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而是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即平均速度要根据 计算。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1 h,前2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4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该汽车在这1 h内的平均速度是 ( )
A. 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
D
[方法指导]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前20 min和后40 min汽车行驶的路程,然后求出总路程,知道总时间,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出平均速度。因为 ,所以前20 min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1=v1t1=30 km/h× h=10 km。后40 min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2=v2t2=60 km/h× h=40 km。汽车行驶的总路程s=s1+s2=10 km+40 km=50 km。汽车在这1 h内的平均速度 = =50 km/h,故选D。
(2022·珠海期中)甲、乙两地相距90 km,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汽车先以10 m/s的速度行驶了
1.5 h,剩下的路程需要在30 min内行驶完,则:
(1)汽车前1.5 h通过的路程为多少千米?
(2)剩下的路程,汽车应以多大的速度行驶?
(3)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1)利用 可知,汽车前1.5 h通过的路程为
s1=v1t1=10 m/s×1.5×3 600 s=5.4×104 m=54 km
(2)剩下的路程为s2=s-s1=90 km-54 km=36 km
由题知剩下的路程需要在t2=30 min=0.5 h内驶完,则剩下的路程,汽车的速度为
= =72 km/h
(3)由题知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t1+t2=1.5 h+0.5 h=2 h
则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 =45 km/h
答:略
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所需要的主要器材有 ( )
A.小车、刻度尺、停表
B.斜面、小车、挡板、刻度尺
C.斜面、小车、挡板、停表
D.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
D
2.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 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 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 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 的路程
A
3. (2021·深圳期中)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 km,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 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 km/h。则汽车行驶这120 km ( )
A.所用时间为2.4 h B.所用时间为2.6 h
C.平均速度为48 km/h D.平均速度为50 km/h
C
4. (2021·梅州期末)王亮从桥的一头以1.2 m/s的速度走到另一头时,突然发现自己的钥匙不见了,于是又匆忙低头以1.8 m/s的速度往回赶,一直走到桥头寻找到钥匙,则王亮在桥上来回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 )
A.1.44 m/s B.1.5 m/s
C.1.54 m/s D.2 m/s
A
5.(2022·佛山期末)一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在10 s内通过的路程为20 m,那么它的速度为____m/s,在第5秒末的速度为____m/s,5 s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m。
2
2
10
6.(2021·中山期末)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在 40 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信息,10~20 s内物体的速度 为 m/s ,前30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_____m;在这40 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____m/s。
150
5
0
7.如图所示为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按提示描述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图中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0.2 m。
(1)小球B在编号3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vB=____m/s。
(2)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3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v1=_____m/s;小球A在编号5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2=____m/s。
(3)小球A在编号1至编号7这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逐渐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0.5
0.8
1.3
变大
8.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停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____进行平均速度计算的。
(2)本实验采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和______。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
(4)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___cm;tBC=___s;vAB=____m/s;vBC=______m/s。
(5)由实验可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是在做_________运动。
1
刻度尺
40.0
变速直线
停表

0.2
0.5

(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填“大”或“小”)。

9.(2022·广州期中)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请解答:
(1)甲物体在3.5 s内通过的距离为多少?
(2)乙物体前4 s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2~4 s内,乙物体移动的距离为多少?
解:(1)由图象可知,甲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在0~4 s内甲的路程s甲=8 m,则甲的速度为
则甲物体3.5 s通过的距离为s1=v甲t1=2 m/s×3.5 s=7 m
(2)从图象知乙物体前4 s的运动路程s乙=8 m,则乙的平均速度为
(3)由图象可知,乙物体在2~4 s为静止状态,所以移动的距离为0 m 答:略(共25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的计算
知识点一 匀速直线运动
1.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______运动和______运动;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______运动和______运动。
直线
曲线
匀速
变速
2.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 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运动的轨迹是直线;(2)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3)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其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不变的。
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速度
注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不变的。不要认为速度v与s或t有什么比例关系,即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v不与s成正比,也不与t成反比。从公式v= 可知,如果s越大,t就越大,但是 的比值仍不变,这才是匀速直线运动。
3.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______的,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因速度是变化的,所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总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即v= 。
变化
不相等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如下图所示。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前10 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 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 用的时间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C
[方法指导] A项,由图可知,前10 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300 m、200 m,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项,由图可知,甲车到达600 m处所用的时间为20 s,乙车到达600 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 s,所以乙车到达600 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的时间;C项,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乙车在做变速运动;D项,甲、乙两车在40 s内通过的路程均为1 200 m,则根据v= 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2022·惠州期中改编)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将其运动的一段路程以及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代入速度公式,计算出速度大小,然后进行比较。请认真观察下图,关于小汽车及天鹅运动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汽车和天鹅的速度始终相等
B.小汽车和天鹅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汽车的平均速度比天鹅的平均速度小
D.在前30 s内,小汽车的平均速度大于天鹅的平均速度
D
知识点二 运动的相关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有两种:
2.涉及s-t图象问题的解法:解决这类问题要看清坐标系横轴和纵轴上的点各代表什么,单位是什么。在s-t坐标系中,时间t为横坐标、路程s为纵坐标,s-t图象反映的是物体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图象上的点表示在某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若图象是一条直线,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倾斜程度代表速度大小,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大;若图象不是直线,则说明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的是 ( )
A. B.
C. D.
D
[方法指导] ]由题意和位置图可知,甲、乙两人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图象是两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且乙的倾斜程度更大。
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 ( )
A.0~20 s内的速度比30~40 s内的速度大
B.在整个40 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整个40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D.在20~30 s内,物体的速度为40 m/s
C
1.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根据公式v=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运动路程成正比
B.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C.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运动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C
2.体育考试中,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小丽跑50 m的过程,得到下列四张频闪照片,其中表示做匀速运动的是 ( )
A. B.
C. D.
B
3.在运动会的100 m决赛中,中间阶段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程二者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张明的平均速度大
B.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无法比较
C
4.(2022·普宁期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6 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9 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
A.7.3 m/s
B.7.2 m/s
C.7.5 m/s
D.7.4 m/s
B
5.(2021·深圳期末)小宇跟小丽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宇都比小丽领先10 m到达终点。若小宇退后10 m再同小丽比赛(两人同时起跑,并且两人的平均速度和原来一样),结果是 ( )
A.小丽先到达终点
B.一起到达终点
C.小宇先到达终点
D.无法确定
C
6. (2021·揭阳模拟)如图,其中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是 ( )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C
7.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 m,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 m,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 m,则他 ( )
A.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B.后2 s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
C.3 s内的平均速度为7 m/s
D.最后1 s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B
8.(2022·梅州期中)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从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是_____的;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______(以上两空填“静止”或“运动”)的。甲、乙、丙三辆小车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____车。
运动
静止

9. (2021·佛山期末)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从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1) v甲=________。
(2) 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__________(填“静
止”“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
(3) 当t=3 s时乙和甲相距____m。
6
向西运动 
4m/s
10.(2020·广东节选)某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45 s内,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前10 s轿车运动的路程为100 m。求:
(1)前10 s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
解:(1)已知前10 s轿车运动的路程为100 m,则前10 s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v1= = =10 m/s
(2)由图象可知,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的时间
t2=45 s-10 s=35 s,速度v2=20 m/s,
通过的路程
s2=v2t2=20 m/s×35 s=700 m
答:略(共30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一 机械运动
小明从家里出发走路去上学,随着时间的变化,他的位置也发生变化。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_。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_________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 
  (2022·深圳期中)下列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 蜗牛极慢地爬行  
B.霓虹灯闪烁
C. 流星划过夜空
D.狮子追赶羚羊
B
[方法指导]机械运动是宇宙间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之一。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A、C、D中都存在物体位置的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B中霓虹灯闪烁是光学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选B。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行星转动      B.鲜花怒放
C.枯叶飘落 D.骏马奔腾
B
知识点二 参照物
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无论参照物是否运动,总是把参照物视作静止。
2.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_______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所以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的。为了方便,我们常用______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 
参照物 
相对 
地面 
3.理解参照物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既可以是静止的物
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
(2)参照物一旦被选定,就假定它是静止的,但不是
真正的静止。
(3)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能选取被研究的物体本
身作为参照物。
(4)为方便研究,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一
般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4.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根据物理学的规定,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首先要选择另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即参照物,其次判断它们的相对位置是否改变。如果相对位置改变了,说明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相对位置不变,说明物体是静止的,如右图所示。
 (2022·广州期中)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成功完成内转1980°抓板的超高难度动作,打破了世界纪录。1980°抓板是指用手抓住滑雪板,在空中转体五周半。他做该动作时看到天地旋转,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他的滑板 B.现场的观众
C.U型场地 D.雪场监控摄像头
A
[方法指导]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参照物,其次判断它们的相对位置是否改变,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那么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天地与他自身和滑板间存在位置变化,与观众、U型场地和摄像头不存在位置变化,因此,天地与A是相对运动,与B、C、D保持相对静止,故所选的参照物是A。
随自动扶梯一起向上运行的人,相对于扶梯踏板是_____的,相对于地面是_______的。(两空均填“静止”或“运动”)
静止
运动
知识点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往往不同。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包括三层含义:
(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
体是不存在的。
(2)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平常说某物体静止,是指它相
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参
照物也在运动,所以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
运动状态,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
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2022·河源期中)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当时全世界电视观众均通过卫星传输的信号在家里收看开幕式盛况。这种传输信号的卫星被称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 )
A.相对太阳静止 B.相对地球静止
C.相对月球静止 D.相对火星静止
B
[方法指导]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的速度和方向与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相同,即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保持相对位置不变,故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但是,地球同步卫星与其他星体都存在着位置变化,因此地球同步卫星与它们之间是相对运动的。
(2022·深圳期中改编)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车一定向右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向左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D
1.下列物体的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抛出的篮球在空中运动
B.小船在水面上划行
C.小树长高了
D.地球绕太阳运动
C
2.(2022·深圳期中)关于机械运动及其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楚人“刻舟”而不能“求剑”是由于不懂得运动和静
止具有相对性
B.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中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他
是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物理上若说
“沉舟”是静止的,则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D.研究物体运动,选取地面作参照物是最适宜的,因为
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D
3.如图所示,空中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这时认为受油机1是运动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受油机2 B.大地
C.加油机 D.受油机1
B
4.如图所示,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以同一速度向同一方向前进。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 ( )
A.运水稻的车辆和联合收割机都是运动的
B.联合收割机和运水稻的车辆都是静止的
C.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运水稻的车辆是静止的
D.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运水稻的车辆是运动的
A
5.请你根据如图所示的画面判断两车的运动情况 ( )
A.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B.卡车静止,轿车运动
C.两车都运动 D.两车都静止
A
6.对下列诗句中加下划线部分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不正确的是 ( )
A.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牛
B.孤帆一片日边来——日
C.轻舟已过万重山——万重山
D.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船上乘客
A
7. (2022·汕头期末)如图所示,由于有风,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而两艘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的运动状态是 ( )
A. A船肯定是静止的
B.B船可能是静止的
C.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D.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
8.如图所示为一商场中正常运行的自动扶梯。当顾客站在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时:
(1)顾客相对于____(填字母代号)是运动的。
(2)顾客相对于____(填字母代号)是静止的。
A.自动扶梯 B.站在旁边的另一顾客
C.商场地面 D.顾客本身
(3)由(1)(2)实例可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
AB
C
相对的
9.如图所示是某口罩生产车间用传送带传送货物的局部图。此过程中,口罩相对于传送带是______的,旁边的工人感觉口罩在“移动”,他是以______作为参照物。
静止
地面
10.“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因为楚人认为他的剑相对于记号是 的,而事实上,剑相对于记号是 的;他最终没有捞到掉入水中的剑,是因为他不了解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前两空填“静止”或“运动”)
相对性 
静止
运动
11.(2021·广州期末)如图所示,A、B两幅图表示在某段马路上先后拍摄下的两张照片。马路旁边生长着等距离的树木,以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____行驶,乙车向____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树木向____运动(前三空填“东”“西”“南”或“北”)。以大地为参照物,____ (填“甲”“乙”或“丙”)车运动速度最快。
东 

东 
西 (共31张PPT)
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
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米尺等
























使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
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用
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
间接测量方法:替代法、累积法、化曲为直法、估测法




时间的单位和测量
误差
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
测量仪器:停表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
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少,
而不能消除
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
均值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是运动还
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参照物
定义: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
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叫做参照物
我们经常选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机械运动
比较物体运
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的时间比较运动的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物理意义: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符号为v
速度
相同的路程比较运动的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公式:
速度的单位: 米/秒(m/s),
千米/小时(km/h);1 m/s =36 km/h
运动的快慢
机械运动







曲线运动



线


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任意时刻速度都相等才能叫匀速)
特点: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速度一定,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
直线运动
运动的快

机械运动







变速直线运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求平均速度的公式:

线


运动的快

测量平均速度:用刻度尺和停表分别测量路程和时间,再用
求平均速度
回归教材
1. (RJ八上P12图1.1-3甲改编)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cm,木块的长度为_____ cm。
0.1
3.80
2.(RJ八上P16图1.2-1甲、乙改编 )观察甲、乙两幅图,甲图是每隔76年“访问”地球一次的哈雷彗星,乙图是正在迅速奔跑的猎豹,它们都在不停地______。可见,______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运动
运动
3. (RJ八上P16图1.2-1丙改编)如图所示,蜗牛沿直线缓慢爬行。小明突然想:蜗牛是匀速运动的吗?他用停表和刻度尺测出了蜗牛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数据如下表所示。
距离/mm 0 2.4 3.6 4.8 6.0 7.2
时间/s 0 1 1.5 2 2.5 3
(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蜗牛______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匀速运动的。
(2)在整个测量过程中,蜗牛的平均速度为_____mm/s。
可能
2.4
4.(RJ八上P17“想想议议”改编)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明坐在车厢中看向另一列火车。突然,他觉得自己坐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列车却向后方开去了。小明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小明以_______为参照物,他又是静止的,说明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
另一列车 
相对的
地面
5.(RJ八上P18图1.2-4改编)如图是以相同速度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_____的;若以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______ (填“运动”或“静止”)的。
运动
静止
6.(RJ八上P20图1.3-2改编)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的速度表,则该汽车的速度为____ km/h。若汽车以这样的速度行驶,则它在15 min内可通过的路程是____km。
20
5
7.(RJ八上P21图1.3-3改编)下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从同起点向东行驶时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先向西运动后向 东运动
B.若两车同时出发,乙车到达800 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甲车到达 800 m处所用的时间
C.在30~40 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D.甲车在10~20 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在0~40 s内的平均速度
A
8.(RJ八上P1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改编)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山 B.船
C.房屋 D.河岸
B
易错易混归纳
易错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如图所示,用A、B两把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
的长度。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测出物体的
长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刻度尺的分
度值是______,测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
刻度尺____(填“A”或“B”)的测量结果更精确。
1 cm
2.3 cm(2.2~2.4 cm均可)
0.1 cm
2.30 cm
B
2.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
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填“A”或“B”,下同)尺不正
确;就精确程度而言,____尺更精确,测得木块的长
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cm。
B
A
1.70(1.69~1.71均可)
易错点2:时间的测量(分钟和秒钟表盘分不清,读数容易混淆)
3.如图所示,该机械停表的大表盘一周所表示的时间为
____s ,其分度值为____s;小表盘一周所表示的
时间为_______,其分度值为_______。此
时该表的读数为___min _____s,合_______s。
30
15 min
4
0.5 min
0.1
258.7
18.7
4.学完停表的使用后,小明使用停表测量自己从校门口
走到教室所用的时间,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他所
用的时间是___min_____s,合_____s。
2
144
24
易错点3:运动情况和参照物的判断(研究对象与参照物区分不开)
5.《吕氏春秋·察今篇》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舟已
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船在行
进时,刻舟人相对于船是______的;“舟已行矣,
而剑不行”这句话所选用的参照物是______(填
“剑”“舟”或“江岸”)。
江岸
静止
6.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所示)在马里亚纳
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
10 907米。“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
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对于上浮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
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
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
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B
易错点4:不能正确区分运动图象
7.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两车沿直线运动的图象。由图
象可知:


(1)0~5 s内,甲车的速度______(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第3 s时甲车的速度为____m/s。
(2)0~5 s内,乙车的速度______(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第5 s时乙车的速度为____m/s。
(3)5~8 s内,甲车_____,乙车________________。
(均填“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0.4
不变
变大
2
静止
做匀速直线运动
(4)0~8 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是____m,平均速度是
_____m/s。
(5)5~8 s内,乙车运动的路程是____m,已知前5 s乙车
运动的路程为5 m,则乙车在0~8 s内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m/s。
0.25
6
2
1.375
重点实验
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刻度尺、长木板、木块、小车、金
属片等。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
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
_______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距离AC(即s1)为
______cm,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记录表格
中。
刻度尺
90.0
路程/cm 时间/s 平均速度/(cm·s-1)
s1 t1 v1
s2 t2 v2
s3 t3 v3
(3)用停表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C处金属片的
时间t1=____。
(4)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_______算出小车通过
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____(填“A”“B”或“C”)处,测
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6)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AB段的路程s2、所用的
时间t2,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AB段的平均速度v2。
B
3s
(7)从图中可以看出BC段的路程s3=________,通
过BC段所用的时间t3=____。可以求出BC段的
平均速度v3=__________。三次平均速度的大小
依次是__________。
【实验结论】
(8)小车由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它的速度越来
越____。实验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
底端的运动是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
运动。
5.00 dm
1s
5.00 dm/s
v2
变速
【实验拓展】
(9)实验完成后,有同学猜想物体从斜面上下滑的快慢可
能与斜面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
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的时间。通过测量,
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认为该猜想是正确的。
请你指出该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高度时,没有控制长度一定(或路程不同,不能只通过时间比较运动快慢)
【交流与评估】
(10)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填“大”
或“小”)。
(11)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
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
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
正确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正确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或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12)下列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中,能反映出该小车运动情况的图象是____。(填字母)
A. B.
C.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