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怀念母亲》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16 15:4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怀念母亲季羡林季羡林
(1911.8.6.-2009.7.11)
中国语言学家
文学翻译家
教育家
社会活动家
梵文、巴利文专家
通晓吐火罗语
精通12国语言
“国学大师”
“学界泰斗”
“国宝”。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预习三部曲预习一部曲 读准字词 zhì
真挚qǐn
寝不安席pín
频来入梦méng lóng
朦 胧qī
凄凉bān
可见一斑piān
篇目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两位母亲祖国母亲生身母亲预习二部曲 明确中心预习三部曲 了解内容生身母亲祖国母亲第二自然段
11月18日 日记
《寻梦》散文两段11月16日 日记
11月20日 日记
11月28日 日记
第三、九、十三自然段中心明确散文直接描述引用日记引用散文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体会对“生身母亲” 的怀念之情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日,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默读思考:这一段告诉你一件什么事? 弃 养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日,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作者对于母亲的弃养,他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再也见不着他会怎样想?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
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轻声慢读,你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 幼年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形影不离。母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亲到地里摘绿豆荚,我便跟到地里,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不停地问这问那。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给母亲看一看。棒子上长了乌霉,我一定要问母亲这是为什么。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边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季羡林-《永久的悔》 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再也得不到疼爱 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 ——季羡林《永久的悔》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再也不能尽孝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最后一别八年,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日,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1935年,24岁的季羡林作为北京大学交换生,离开祖国到德国的哥廷根留学。 1933年,22岁的季羡林失去了母亲。日记散 文引 用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她会高兴地 ,
她会高兴地 ,
她还会高兴地 ......
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我的母亲,
一样在 ,
一样在 ,
一样在 ......
这一切季羡林却看在眼里,他想到谁? 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 季羡林-《永久的悔》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
季羡林-《永久的悔》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季羡林-《永久的悔》母亲,我想对您说:真想哭!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季羡林《寻梦》 直接描述引用日记引用散文悔恨寻梦追忆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休息一下,马上回来喔!培研互动 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