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年 级:七年级 学 科:地理(人教版)
“我的寒假”
海口
哈尔滨
哈尔滨
海口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期
第三章 第二节
气温的含义
气温——指大气的冷热程度。一般用℃ 表示。
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的生活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气温的观测
确切反映一个地方天气状况的气温,是用放置在气象台装置气象观测仪器的百叶箱内的温度计来测定的。
通常一天要观测四次气温。
一般在北京时间
2时,8时,14时,20时观测。
气温的观测
-10
10
0
20
气温的观测
16
8
12
4
观察:
请读出右图中4个时刻的气温值。
思考:
怎样求出日平均气温?
(8+16+12+4)÷4=10℃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
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 = 一天中四次观测得到的气温值÷4
一个月每天的日平均气温之和÷本月天数
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值之和÷12
月平均气温 =
年平均气温 =
2 气温的年变化
公转——产生四季更替
1 气温的日变化
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气温的变化规律
气温的日变化
图1: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
气温(℃)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时
21
23
25
27
29
31
33
30
24
气温(℃) 时刻(时)
最高值
最低值
最高值—最低值 —— 日出前后
午后2时
30
6
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24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一天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然后气温逐渐上升,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高,随后气温逐渐降低。
日较差
为什么不是中午12点太阳最高时气温最高
太阳辐射
地面逆辐射
大气吸收
午后2时才吸收完整
气温的年变化规律
气温(℃) 时刻(时)
最高值
最低值
最高值—最低值 —— 30
34
-4
1月
7月
一年中最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之差
气温年变化规律:
该地1月气温最低,随后气温逐渐上升,7月气温最高,然后气温逐渐下降。
年较差
7月
1月
1月
7月
2月
8月
2月
8月
各地的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分别出现在几月?
大 陆 海 洋 最高月平均气温 最低月平均气温 最高月平均气温 最低月平均气温
北半球
南半球
7月
1月
8月
2月
1月
7月
2月
8月
1.南、北半球相反
2.海洋比陆地晚一个月
1.为什么南、北半球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时间是相反的?
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不同。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2.为什么海洋上每年最热月和最冷月出现的时间比陆地上晚一个月?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
陆地受热快,放热也快,温度升降变化大,所需时间短;
海洋受热慢,放热也慢,温度升降变化小,所需时间长。
气温/℃
月份
1
7
4
10
10
20
30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 10.2 10.7 13.4 18.2 22.1 25.5
7 8 9 10 11 12
28.8 28.2 26.0 21.7 17.5 13.1
一横、二纵
三描点、四连线
如何绘制气温曲线图?
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等温线: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任务一:
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
任务二:
用笔描出20℃ 和-10℃等温线,看看和哪几条纬线接近?
观察年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于-10℃的纬度范围。
任务三:
画出20℃、10℃、0℃等温线,
观察这三条线的数值分别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活动一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等温线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说明气温南北差异明显。
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的地区在南北极圈以内。
从赤道向北极等温线数值逐渐减小,从赤道向南极等温线数值逐渐减小。
活动一
世界气温分布特征一: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之一
纬度因素
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任务一:
观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南北半球有何差异?
活动二
北半球等温线弯曲密集
南半球等温线平直稀疏
北半球气温差异大
南半球气温差异小
任务一:
活动二
任务二:
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哪里气温高?7月哪里气温高?
活动二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20℃
10-20℃
-10到-20℃
10-20℃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任务二:
活动二
世界气温分布特征二: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之二
海陆因素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与海洋温差大,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
任务一:
观察等温线的闭合情况,A、B两点纬度位置相同,但温度差别很大,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A
B
活动三
任务一:
A
B
AB两地纬度位置差不多,但是A 地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活动三
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之三
地形因素
世界气温分布特征三:
等温线图的一般判读方法
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
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第1版
教学目标
阅读某地区气温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说出气温 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世界1月气温分布特征,学习世界等温线图的阅读方法和技能。
2. 通过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落实读图方法和技能,归纳世界7月气温分布特征和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特征对比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阅 教学难点: 阅读某地区气温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1. 阅读某地区气温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 温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导入。 (二)、新授知识: 1、气温的含义、观测等基础知识。 (1)、气温的含义:气温——指大气的冷热程度。一般用℃ 表示。 (2)、气温的观测:观测仪器、观测方法、读数要求等。 (3)、平均气温的计算: 通过小练习学会气温值的读取并根据读数计算日平均气温,在此基础上,学会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2、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1)、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读图,主要教授方法。 (2)、气温的年变化规律:以学生自主读图为主。 (3)、根据气温数据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3、气温的空间变化规律:(通过三个活动进行学习) (1)、活动一:观察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老师带着学生读图、分析,得出世界气温分布特征之一: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2)、活动二:观察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老师带着学生读图、分析,得出世界气温分布特征之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与海洋温差大,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 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 (3)、活动三:观察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老师带着学生读图、分析,得出世界气温分布特征之三: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 4、总结归纳,结束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