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5 短文两篇》课件(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5 短文两篇》课件(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14 17:25:36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不求甚解邓拓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理解积累文中的精彩语句,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邓拓
(1912-1966)福建闽侯(今福州)人作家作品劝诫( ) 王粲( ) 曲( )解
狂妄( ) huò( )然贯通
要jué( ) 死kōu( )字音字形cànqūwànɡ豁诀抠jiè咬文嚼字:
开卷有益: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解释词语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读书就有好处。原指读书需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在个别字句的理解上多费力气。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极端地自高自大。驳论文 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观点,也可以是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质疑,进行商榷。1、反驳对方的论点,从论据和论证方法上找问题。
2、反驳对方的论点,要注重分析,把理讲透,使人信服,不能扣大帽子。 反驳对方的论点“不求甚解”出处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体会作者怎样质疑对方的观点?思考题:又是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的?作者怎样质疑对方的观点? 用“对任何问题”指出这种否定属于看问题绝对化,不作具体分析;用“一般人”、“常常”指出持这种观点的为数不少,并非偶然。“其实也不尽然”表明对今人否定之否定,然而语气委婉。“不尽然”是不把话说死。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要正面表现自己的态度:“虽然不必提倡,但也不应‘盲目地反对’”。不必提倡的是什么样的“不求甚解”?什么叫做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角度不同,结论迥异,这正是本文关键之所在。 1、正面阐释陶渊明的本义。
2、通过具体事例来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这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观点讲透? 作者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从态度上说明 从方法上说明 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2、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3、引陆象山的话 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或正或误,信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好处。选例典型,论说周到。 进一步证明 总结 1、本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逐层深深地剖析问题,并通过引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阐述方法,从而明辨是非,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2、文章见解独到,文笔简洁生动、说理明白晓畅。众多的引证,生动的故事,深刻的见解,娓娓道来,既开拓读者眼界,又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漫谈之中,可谓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树靶子不求
甚解驳论事实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板书设计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吗?
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谢谢!课件21张PPT。 谈 读 书作者:培 根历史上,不少名人儒士都对一样东西十分着迷,对它赞颂,热爱而尊敬——这便是书。
书是何物?又如何读?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培根与他所著的《谈读书》,一起探寻读书的奥义所在。 ▲开卷有益。 ——【宋】赵光义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高尔基
▲知识就是力量。
——【英】培根

----------------------关于培根
全名弗兰西斯·培根
英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
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著有作品《伟大的复兴 —— 新工具论》
其他著作还有《随笔》《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等 课 文 字 词

统 筹 惰 矫 狡 黠
△ △ △ △
chóu duò jiǎo xiá
诘 难 孜 孜 不 倦 蒸 馏 滞 碍
△ △ △ △ △
jié zī liú zhì
睾 肾 缺 陷 吹 毛 求 疵
△ △ △
gāo xiàn cī
多 音 字 记 忆

chǔ 独处 dāng 当然 nán 为难
chù 处所 dàng 大而无当 nàn 诘难
jué 咀嚼 liú 蒸馏 jiáo 矫情
jiáo 味同嚼蜡 liù 馏饭 jiǎo 矫正
{ { { { { { 处 当 难 嚼 馏 矫
文采藻饰:
吹毛求疵:
全神贯注:
孜孜不倦: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大而无当:
矫:
诘难:
怡情:词 语 积 累
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这里指细致到繁琐、挑剔的地步
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做作,不真实诘问,为难
使心情愉快 文 章 探 索
1.文章主旨
2.结构分析
3.重点探究
4.鉴赏领悟 文章主旨
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归纳论证的方法,论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正确方法以及读书的重要作用,引导人们要通过认真读书,完善自我。作者以流畅灵活的笔法,平易近人的风格,告诫世人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缺陷,从而鼓舞人们去读书。 结构分析
1.阅读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分钟,并在阅读过程中理清思路
2.分层
边阅读课文边找出文章的分层方法和依据
3.发言
积极发言并阐明你的观点第一层
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第二层
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阐述读书的方法。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 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第三层
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
阐述读书的重要作用。说明它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谈读书读书的正确目的怡情
傅彩
长才读书的方法选读
浏览
精读
摘要读书的作用塑造性格
弥补缺陷端正态度
正确读书
增长才干
适应未来结构图解重点探究
问: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怎么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阐述了六门学科知识对人的帮助。读史书,可以使人从前人往事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使自己变得明智;读诗歌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从而变得更有灵性;数学因为需要大量的运算,可以锻炼人细心、周到的品性;搞科学研究的人要花费大量精力,深入研究,这就可以使人思考深入,富有内涵;伦理学可以使人处事冷静,按道德标准行事;逻辑修辞学交给人周密而正确的思维,可以锻炼人的口才,说到底,凡是自己所学的各门学科、各类知识,都能培养个人不同方面的品性。 鉴赏领悟1.运用了比喻论证、归纳认证的方法,收到很好的论证效果。
2.多处运用排比论述的写法,气势贯通,语言有力。
3.运用对比论证,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4.全文脉络井然,且语言精炼。 课后习题解答 揣摩《谈读书》中的下边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答: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证明观点。 《谈读书》中说到:“讨论使人机智”,确实如此,你和对方每人一个思想,相互交换一下,每个人就拥有了两种世界。只有心与心的碰撞才能产生世间最灿烂的思想火花。那么,对作者的读书观,你是怎么来评价的呢?你对读书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各抒己见。 课后体验反思再见!课件22张PPT。 15 短文两篇 《谈读书》培根
《不求甚解》马南邨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体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怡( )情 统筹( ) 藻( )饰
狡黠( ) 诘( )难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滞( )碍
吹毛求疵( ) 咀嚼( ) 味同嚼( )蜡yíchóuzǎoxiájiéjuéliújièzhìcījuéjiáo第一课时
2.解释下列词语。
狡黠:狡诈。
诘难:诘问,为难。
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傅彩:(给言辞)增添光彩。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矫:做作,不真实。
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 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滞碍:不通畅。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要诀:重要的诀窍。
务:致力。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3.作者简介: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讲了读书的目的(开头部分);读书的方法(中间部分);读书
的作用(结尾部分)。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①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②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
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
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整体感知2、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对比论证:正反说理,全面有力。3.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局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4.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深层探究 ①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排比说 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样使文章很有气势,很能打动读者,很有说服力。
③对比论证: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这样就全面有力,使人信服。 本文用了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有何作用?结合内容进行归纳。
语言品析 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英国文学家雪莱也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板书设计 谈读书
第一层: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比喻论证)
第二层:读书的方法:仔细推敲细思;不同的书,不 同的读; “3结合”(举例论证)
第三层:读书的作用:塑造性格和弥补精神缺陷(对比论证)拓展延伸1.读书名言警句积累: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腹有诗书气自华 。 ——苏轼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卡莱尔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凯勒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 ——皮果夫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菲尔丁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2.名人论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第二课时1.作者简介:
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1929年,17岁的邓拓考入上海光华大学,18岁时就有“何妨白眼看俗伧,幽怀默默寄书城”的志向。25万字的《中国救荒史》,已经展露出一个青年历史学家的才华。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2.文体链接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想或偶然一得。
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即能够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出发,通过对照、联想、比喻、类比等方法,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同时要求语言的丰富多彩。杂文的作用是揭露、批判弊病,帮助、团结、教育人民,讽刺、打击敌人。
(一)整体感知1.文章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首先摆出一般人不太正确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解释“不求甚解”的确切含义。
第三部分:“活读书”的必要性和怎么样“活读书”。
2.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持什么态度?
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对任何事情都是不好的。对“不求甚解”持否定态度。
3.作者又是怎么理解“不求甚解”的?根据是什么?作者对“不求甚解”持什么态度?
作者认为一般人的观点不尽然,对“不求甚解”持肯定态度。他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义:一是指要虚心,不要以为书一读就懂;另一层含义是读书“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确立这两层含义的依据是陶渊明《五柳先生》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两句话的全面理解,理清其相互联系。
4.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读书要活读。
5.“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什么?
“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不求甚解要了解文章的意思,而马马虎虎却对文章的意思不理解。
(二)深层探究1.文本探究
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观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驳倒错误的论点。要抓住批驳“突破口”,是直接驳论点,还是通过论据、论证来间接驳论点。
(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批驳:“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2)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重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3)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书要反复读。
2.语言品析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为什么说“不尽然”?体现了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你举一例证明“不求甚解不好”不尽然对。
表明文章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科学中有许多事情需要人们有有求甚解的精神,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是这个意思。但是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又需要人们“不求甚解”。比如,我们应该学会原谅别人的过错,要学会包容,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是这个意思。本文中所说的,我们读书,应该采取的就是“不求甚解”的方法。
板书设计不 求 甚 解
马南邨
树立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
具体分析: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指明“不求甚解”的含义
表明态度: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强调书必须反复读
拓展延伸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辩;③“滥竽充数”辩。
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课件32张PPT。单击页面即可演示《短文两篇》《论读书》
—— 培 根
《不求甚解》
—— 马南邨导入新课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
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作者简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
出身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
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6年冬由
于在野外实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培根
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因此马克思称他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
始祖”。 《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此外,培根还写了法律著作、历史著作 《亨利第七王朝史》、幻想游记《新大西岛》等。基础扫描给下列生字注音:
怡( )情 统筹( ) 藻( )饰
狡黠( ) 诘( )难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滞( )碍
吹毛求疵( ) 豁( )然贯通 嚼咀嚼( )味同嚼蜡( )好好读书( )读好书( )yíchóuzǎoxiájiéjuéliújièzhìcīhuòjuéjiáohàohǎo基础扫描怡情:
文采藻饰:
诘难: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滞碍:
吹毛求疵:
要诀:使心情愉快。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诘问,为难。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不通畅。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重要的诀窍。整体感知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
谈了些什么内容? ①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足以怡情
——全凭观察得之)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
——使能无知而显有知)③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读史使人明智——皆有特药可医)
句段品味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句段品味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
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取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
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
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
嚼蜡矣。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句段品味 这几句话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句段品味 这几句话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句段品味 这几句话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句段品味 这几句话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体味其表达效果。 揣摩文中的这几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3.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4.从“书亦可请人代读”到“味同嚼蜡矣”。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作用: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
并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3.观点:读书与经验的作用及关系。用比喻证明观点。4.用比喻的方法从反面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
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研读课文体验反思 对于作者的读书观,你如何评价?请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导入新课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导入新课鲁迅的“随便翻翻”一广泛的浏览式的读书方法。
鲁迅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拿来翻一下,或看序目,或读几叶内容,不费力,不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拿来消遣。
导入新课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导入新课好 读 书 不 求 甚 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作者简介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 、邓子建、邓云特。笔名马南邨、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福州人。1929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政法系。1931年转入上海法政学院经济系,从事中共地下活动。1934年插班到河南大学历史系,开始研究中国经济史。1937年出版《中国救荒史》,引起史学界注意。1961年在《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笔名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又与吴晗、廖沫沙以“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因面对现实而产生很大影响。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独树一帜,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识、趣味融于一炉,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 整体感知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
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
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
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
读”的观点。导入新课一、简介驳论文的知识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立论 驳论
2.什么叫驳论文
驳论是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错误的反动的见解和主张。
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文体导学3.批驳的方法
⑴直接批驳
①驳论点:抓住敌论点中的错误进行批驳
例:《不求甚解》“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曲解了不求甚解的含义
②驳论据:指出敌论中论据的虚伪、错误而证明其论点的荒谬性。
③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驳倒对方的论点,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论点不能从论据中推出。
例:他有每天晨跑的习惯,所以他是个学习刻苦的人。
⑵间接批驳 驳立结合文体先知4.一般论证思路
先树起批驳的靶子即摆出敌论,然后针对敌论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批驳。
理解思路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
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第二部分(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
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
的两层含义。第三部分(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
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第四部分(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
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
书要反复阅读。研讨课文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研讨课文讨论: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
马马虎虎的态度?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
样论证方式?研讨课文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研讨课文研讨课文 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驳论的论证方式研讨课文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课堂小结谈读书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不求甚解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事实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立论驳论课件30张PPT。短文两篇第一课时谈读书培 根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代表作《培根论人生》。2.初读课文,注音或解释。(1)准确注音。?
怡情(   )  统筹(   )
藻饰(   )  狡黠(   )
诘难(   )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滞碍(   )  咀嚼(   )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yízǎojiéliúzhìjiáocījuéjièjuéxiáchóu(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狡  黠:?
诘  难:?
傅  彩:?
文采藻饰:?
吹毛求疵:
味同嚼蜡:
寻章摘句:
狡诈。诘问,为难。(给言辞)增添光彩。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文中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合作探究 1.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①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②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2.探究文章的写法: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例如,论证读书的目的时,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这样写,正反全面,对比有力,让人们更能明白读书的正确目的 。例如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生动深刻,通俗易懂地阐述了天生才干和读书的关系。?例如,在论述“读书能弥补精神上的缺陷”时,举“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谈读书目的——对比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作用——举例论证端正态度
?
正确读书
?
增长才干第二课时不求甚解1.走近作者。邓拓(1912—1966),笔名马南邨,福建闽侯人,1937年赴晋察冀边区任《抗战报》社长兼主编。1945年主持编印《毛泽东选集》。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1955年任中科院科学部委员。1966年5月18日逝世,著有《燕山夜话》等。他与吴晗、廖沫沙合写杂文《三家村札记》。2.关于《燕山夜话》专栏杂文。 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在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字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是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3.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作者针对什么说法进行论述?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本文主要讨论了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问题。☆(2)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
☆(3)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表示虚心;
·二是说明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4)“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好读书”讲的是一个人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求甚解”则强调的是读书的谦虚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第8段中引用陆象山的话作为道理论据对“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行论证。?第5段中列举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自以为熟读马克思著作,却作了许多曲解的例子,从反面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第6段中列举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而了解问题更全面,从正面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对比论证。5、6两段分别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进行对比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全面,更有说服力。对比论证2.本文在论证方式上有什么特点?有立有驳,驳立结合。  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的含义的论述,告诉我们既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也要有谦虚的读书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 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拓展延伸拓展延伸②“班门弄斧”辩??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的新意。?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拓展延伸 ③“滥竽充数”辩?
“滥竽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不求
甚解树靶子(1):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细分析
(2-8)1.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3.举例(正反):论述“不求甚解”的好处?4.引用论证:“不求甚解”的正确性亮观点(9):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2.指出不求甚解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