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课件:第3讲 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和用途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课件:第3讲 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和用途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5-03 15:5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课件
第3讲 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和用途
重难点突破
陕西中考链接
核心素养培优
重难点突破
01
重点 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对比
气体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反应 原理
发生 装置
收集 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气体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检验 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气体是 点燃,若发出爆 鸣声,并发出淡 蓝色火焰,在火 焰上方罩一干冷 的烧杯,烧杯内 壁有水珠生成, 则该气体是 将气体通入澄
清石灰水中,
若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则说
明该气体是
续表
难点1 二氧化碳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图2-3-1
根据图2-3-1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图甲中饱和碳酸氢
钠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
除去气体
(2)图甲中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
(3)用图乙所示多功能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气体从__导管口进
入。验满的方法:将______的木条放在___导管口,观察到__________,
则已收集满。
【温馨提示】(1)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不能用氢氧化钠
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2)当杂质中有水分时,
除去水分要放到最后一步进行。
干燥气体
燃着
木条熄灭
难点2 与 的鉴别与除杂
1.和 化学性质差异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
鉴别和 的化学方法及现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分子构成不同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无现象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现象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无现象,能使黑色氧化铜变红
伸入燃着的木条,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2.除杂(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选用试剂:______________。
选用试剂: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溶液
灼热的氧化铜
易混淆点1
1.在煤炉上放一盆水,是不能防止煤气中毒的,因为 不溶于水。
2.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显
酸性,而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
易混淆点2
1.除去中含有的 时,不能通过点燃的方式除杂,可以通过灼热
的氧化铜除杂。
2.除去中含有的 时,可以用澄清石灰水,也可以用灼热的木炭。
易混淆点3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不能选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
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固体药品不能选石灰石粉末或碳酸钠,因为反
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收集。
陕西中考链接
02
1.(2022·陕西中考)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和 中的一种或几
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图2-3-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
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出尾气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 )
D
图2-3-2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
2
3
4
5
2.(2021·陕西中考)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
球性问题。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__________。
(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______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
(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
______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
石油
光合
1
2
3
4
5
(4)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目标。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___(填字母)。
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
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
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
C
1
2
3
4
5
3.(2020·陕西中考)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承载着优秀的中华传统
文化。
(1)用墨汁写绘的字画能从古代保存至今而不褪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
化学性质很______。
(2)砚台产地不同,成分也有差别,但其中的主要成分都______(填
“易溶”或“难溶”)于水。
稳定
难溶
1
2
3
4
5
图2-3-3
4.(2019·陕西中考)图2-3-3甲、
乙是实验室制备 和某同学设
计的验证 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1)标有字母 的仪器名称是
__________。
长颈漏斗
1
2
3
4
5
(2)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中进行实验时,先关闭和,加热,一段时间后再通入 ,
观察到、中纸花均不变色。再打开, 中纸花逐渐变____,由此证明
了能与水反应。若打开,还可以证明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_____________。

不可燃且不支持燃烧
1
2
3
4
5
5.(2021·陕西中考)根据如图2-3-4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3-4
(1)用C装置收集时,检验 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导管口处,若小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1
2
3
4
5
(2)当气体从 端进入时,利用C装置还可以进行许多实验。下列实验设
计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填序号)。
①C中盛澄清石灰水时,可以检验实验室制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②C中盛烧碱溶液时,可以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③C中盛浓硫酸时,可以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④C中盛适量冷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时,可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
2
3
4
5
核心素养培优
03
1.(2022·河北中考)下图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
的是( )
B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石灰石
C.加入稀盐酸
D.收集二氧化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2023·广安中考)我国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 的相对
“零排放”。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D
A.随手关灯 B.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C.“低碳”出行 D.露天焚烧垃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2-3-5
3.(2022·岳阳中考)图2-3-5
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D
A.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 ,可选用装置②④组合
B.用装置①制取 ,分液漏斗中应装稀硫酸
C.用装置③收集,气体应从管口 通入
D.要做铁丝燃烧实验,用④收集 时建议留部分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2022·嘉兴中考)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白膜都是氢氧化钙 B.白膜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
C.白膜可用盐酸除去 D.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2023·连云港中考)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并进行
如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第一朵纸花上喷上稀硫酸 纸花由紫色变成红色
② 第二朵纸花喷上水 纸花颜色无明显变化
③ 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 的集气 瓶中 纸花颜色无明显变化
④ 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 的集气瓶中 纸花由紫色变成红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A.步骤①中纸花由紫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稀硫酸中含有
B.步骤②中若用 溶液代替水,纸花颜色也无明显变化
C.步骤②④可证明 气体能使干燥的纸花变成红色
D.上述实验可证明 与水反应生成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2023·福建中考)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
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B
A.从教室不同位置采集空气样品
B.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测定
C.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 ,说明二氧化碳的浓度超标
D.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2023·湖南中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
发现和研究成果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A.既可探究分子运
动现象,又可说明
氨水显碱性
B.既可探究可燃物
的燃烧条件, 又可
说明白磷的着火点
比红磷的低
C.既可探究CO2的
密度比空气
大,又可说明
CO2,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D.既可探究水是
由氢、氧两种 元
素组成的, 又可
说明正、 负极产
生气体 的质量比
约为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2023·天津中考)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的是___(填字母)。
A.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B.大力发展以煤为燃料的发电厂以缓解电能紧缺
B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
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载人航天器中,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
成甲烷和水,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氧气供给航天员呼吸。写出在一定
条件下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2-3-6
9.(2023·赤峰中考)图2-3-6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 的仪器名称:
________。
铁架台
(2)从A、B、C中选择一个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___
(填字母),此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D为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完毕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
的体积明显小于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写出一点即可)。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红磷量不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2-3-7
10.(2023·益阳中考)图2-3-7是实验
室制取气体的两种常见装置图,请据
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装置甲制取 的化学
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装置甲制取气体,水槽中刚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立即收集的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实验室用装置乙制取 时,应选用的药品是____(填字母)。
A.过氧化氢溶液 B.大理石
C.木炭 D.稀盐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2023·孝感中考)图2-3-8是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3-8
(1)仪器 的名称为________。
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
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_
(填字母)。
(或)
(3)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将气体从
导管口__(填“”或“ ”)通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2-3-9
12.(2023·宜昌中考)探究二氧
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如图2-3-9所示。
(1)图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2)用木炭还原氧化铁也可得到
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上述两个反应都可得到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
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文同学用图乙装置制取二
氧化碳,请指出该装置的两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
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
(4)如图丙所示,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水,立即
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二氧化碳
的性质是__________。在一支试管中倒入少量塑料瓶中的液体,滴加几滴
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软塑料瓶变瘪
能溶于水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2-3-10
13.(2023·岳阳中考)某同学利
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并收
集二氧化碳气体,请据图2-3-10帮
他完成下面的部分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实验装置】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 ,应选用装置中的____
(填字母)。
【实验步骤】验证集气瓶中 气体已集满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结合实验,你认为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写一条即可)。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将稀盐酸换成浓盐酸(或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伸入液面以下,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2023·某校真题)用图2-3-11装置制取 并验证相关性质。
图2-3-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仪器 的名称是__________。
(2)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颈漏斗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关闭,打开,装置中溶液变红;关闭,打开,装置 中溶
液变红。将变红的两溶液加热相同时间,装置中溶液变成紫色,而装置
中溶液仍显红色。
①装置 中溶液仍显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中碳酸分解后还有盐酸,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检验混在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是否除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