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同步训练
1.给下列词中加粗的字注音。
慨叹( ) 省悟( ) 家谱( ) 搽脂抹粉( )( )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miǎo茫( ) jī梁( ) kuāng骗( ) wū蔑(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
玄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
前仆后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不足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内给下列语段加上标点符号。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5.简答。
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具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也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6.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
7.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的是几类怎样的人?试举例说明。
8.“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两句话中加粗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9.为什么对方的论据都是事实,可结论却是错误的呢?
10.作者通过分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应如何理解这一结论?
11.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本文语言尖锐泼辣,富有讽刺意味,试任选一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kǎi xǐng pǔ chá mǒ
2.渺 脊 诓 诬
3.(1)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2)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3)不值得当作凭据。
4.:“”,;;——
5.答案示例:“充满自信力,为民族的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存和发展,为民族的振兴和繁荣,他们奋不顾身、坚忍不拔、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他们是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的代表。比如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英勇奋斗的医护人员们。”
6.所要批驳的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观点。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
7.“埋头苦干的人”指广大劳动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拼命硬干的人”是指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如郑成功、林则徐等;“为民请命的人”指的是同情人民、伸张正义的正直的官员,如海瑞等;“舍身求法的人”指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谭嗣同等。
8.“有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反动文人;第一个“中国人”指所有的中国人;第二个“中国人”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反动文人。
9.因为对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10.作者的结论是:“自信力的有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要论有无自信力,就不要被统治者的官方文章所蒙骗,要着眼于人民大众,要看到人民大众不屈的斗志和伟大的力量。
11.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目的在于赞颂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代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怀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
12.如开头作者揭示对方的论据。作者 简练地勾勒出三种形象:始而盲目自夸,妄自尊大;继而依赖国联,仰人鼻息;终至求神拜佛,自欺欺人,于变化之中揭示出悲观论者在精神上的节节败退,极富有讽刺意味,写得尖锐泼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单课精练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玄虚( ) 渺茫( ) 诓骗( ) 慨叹( )省悟( ) 依赖( ) 麻醉( ) 笼罩( )家谱( ) 脊梁( ) 摧残( ) 诬蔑( )2.品味语言,说说加点词语在句中的作用。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3.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1)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2)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 )(3)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4.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他不负责任的态度,单位领导决定连篇累牍,在会上公开批评。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C.这些伪劣药品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D.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5.请你依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相关,句式相同。例句:人生,是一个神秘的故事,我们期待着最美的情节。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精练阅读下边文段,完成文后各题。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已。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6.文中论敌的论点是什么 7.上文中论敌的论据是什么 8.上文中作者批驳论敌的论点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的自己的论点是什么 9.能证明作者论点的论据是什么 10.写驳论文,要善于找出批驳的“突破口”,所谓“突破口”,就是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抓住它,就能击中其要害。联系全文,作者是以什么为突破口 为什么 三、拓展演练阅读下边文段,完成文后各题。“醉翁之意不在酒”王嵎生美国原以为一旦军事占领伊拉克,其他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未想到鲸吞容易消化难,陷于被动挨打局面。布什总统的支持率由“9·11”事件时的89%一路下降到50%左右,民众对他的外交认可率只有44%。为了稳住阵脚,争取连任,布什总统在相当无奈的情况下,又打出一张“推动全球民主化事业”的王牌。最近,他在美国民主基金会发表演说时强调,对伊战争是美国“推进新一轮全球民主化进程的开始”,是“抚育民主所必须采取的步骤”,可能像冷战时期对付苏联一样,需要花几十年的时间,而且要为之“甘愿做出牺牲”。布什这张牌出手后,在国际上引起广泛议论和质疑。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中东问题专家希伯莱·德雷哈米指出,布什强调阿拉伯世界妇女的政治权利,可他对妇女没有投票权的科威特却进行了赞扬,而对早有投票权的伊朗和叙利亚却横加指责,因为后者反对美国的中东政策,特别是美国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的立场。这说明,重要的“不是谁更加民主”,而是“谁是美国的朋友,谁是美国的敌人”。阿拉伯一位外交官说得更有意思:“你对他(布什)赞扬得越多,那你的民主也就越多。”其实,美国这种“醉翁之意不在酒”和双重标准的政策行为,历史土早已有之。当年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什么美国不反对反而支持拉丁美洲某个国家杀人如麻的独裁者,罗斯福就直言不讳地回答说,那个独裁者“也许是个狗娘养的,但他是我们(美国)的狗娘养的”。去年4月,委内瑞拉发生未遂政变。美洲国家组织在华盛顿召开紧急会议,所有成员都执行《美洲国家宪章》而进行强烈谴责,唯独美国持相反立场,受到国内一些主流媒体的批评。《纽约时报》指出,“政变”什么时候可以不被称为“政变”呢 如果美国认为这不是一场“政变”,那就不是,那就是“政府更迭”。在拉美,美国一直倾向于让对美友好的面孔出现在总统府里,不论他们穿不穿军装,只要对美国忠实可靠就行。可见,在美国一些人的心目中,“民主”不过是一杆大旗,它的颜色是可以随着美国的利益和政策而变化的。“醉翁”当然也不是要痛饮“民主”之酒。君不见他手里握有两把尺子呢!(选自2003年11月12日《光明日报》)11.题目“醉翁之意不在酒”中,“醉翁”指________,“酒”指________。1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了批驳什么 13.作者列举美国处理“阿拉伯世界妇女的政治权利”和“委内瑞拉发生未遂政变”事件中的不同态度,意在证明什么 14.阿拉伯一位外交官说的“你对他(布什)赞扬得越多,那你的民主也就越多”。罗斯福直言不讳说的那个独裁者“也许是个狗娘养的,但他是我们(美国)的狗娘养的”。文章引用这二人的话有什么作用 15.试简析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参考答案—、1.xuán miǎo kuāng kǎi xǐng 1ài zuì zhào pǔ jǐ cuī miè2.“总”字表示自夸、夜郎自大是由来已久;“只”字表示唯洋是崇,不相信自己;“一味”表示愚昧成习,顽固不化。3.(1)排比 (2)反问 (3)比喻4.C5.答案举例: “人生,是一部雄浑的交响乐,我们期待着最激昂的乐章”“人生,是一幅多彩的画卷,我们期待着亮丽的色彩”“人生,是一条涓涓的溪流,我们期待着绚丽的浪花”等。二、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7.①总自夸地大物博。 ②只希望着国联。③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8.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9.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10.以论敌的论证为突破口,论敌的论证存在以偏概全的致命弱点,所以作者抓住其要害,驳倒论敌的论点。三、11.美国 民主12.布什所宣扬的对伊战争是美国“推进新一轮全球民主化进程的开始”,是“抚育民主所必须采取的步骤”。13.谁的民主多少,完全取决于是不是美国的朋友,对朋友是一把尺子,对敌人又是一把尺子。14.一个一针见血揭露了美国宣扬的“民主”的本质,一个不打自招地说出了心中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共同揭露了美国所谓“民主”的本质。15.语言辛辣犀利、有力,似匕首,似投枪,讽刺意味强,感彩浓。第16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基础积累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污蔑(miè) 诓骗(kuānɡ) 脊梁(jǐ)
B.渺茫(miǎo) 省悟(xǐng) 脂粉(zhǐ)
C.笼罩(lǒnɡ) 抹杀(shà) 宰相(xiànɡ)
D.慨叹(kǎi) 玄虚(xuàn) 搽粉(chá)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抹杀B.地大物搏 求神拜佛 脂粉
C.前扑后继 埋头苦干 渺茫D.舍身求法 自欺欺人 竹蔑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B.前不久,在加拿大召开的有400多位科学家参加的第八届激光学术会议上,这两篇论文受到高度重视,给予了高度评价。
C.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
D,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
二、能力提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也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中提到的是几类怎样的人?试举例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考链接
伯乐就是你自己
①慧眼识珠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无量。然而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伯乐”却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做自己的伯乐!”
②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安东尼 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他的话揭示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一匹千里马。
③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贵能自我发现。”也就是说,你要做自己的伯乐。他本人经过多年的左冲右突,发现了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寻求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英国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是在帮助弟弟成才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写作才能。最终她们三人都以自己优秀的文学作品享誉世界文坛。贾平凹也好,勃朗特三姐妹也罢,他们就是自己的伯乐!
④“毛遂自荐”的典故想必大家比较熟悉,毛遂地位卑微,却果敢得令人钦佩,在赵国被秦军围困的关健时刻,他不顾旁人的鄙夷和耻笑,挺身而出,鼎力自荐。楚国宫殿之上,他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出兵,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留下了“小蔺相如”的美称。毛遂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正是因为他敢于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敢于做自己的伯乐。
⑤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当义无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顾地向毛遂学习,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把自己“荐”出去,去一展自己的风采,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⑥我们常常惊羡别人的成功,却往往忽视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努力;常常嘴叹命运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那么,我们从现在起唤醒心中的巨人,发现自己的才能,勇敢展示自己的风采,看准正确的人生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总有一天,我们会走进自己心中的圣殿。
8、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9、第②③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说说理由。 万万学不得那个才高八斗、计谋超群的姜子牙,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伯乐发现自己,要不是在垂老之年偶遇周文王,他的才华险些就被自己的消极等待给埋没了。
【第16课】
1、A
2、A
3、D
4、“埋头苦干的人”指广大劳动人民;“拼命硬干的人”是指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如郑成功、林则徐等;“为民请命的人”指的是同情人民、伸张正义的正直的官员,如海瑞等;“舍身求法的人”指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谭嗣同等。
5、以论敌的论证为突破口,论敌的论证存在以偏概全的致命弱点,所以作者抓住其要害,驳倒论敌的论点。
6.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目的在于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代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怀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
7.因为这两段文字讽刺了当时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性,揭露了国民党不抵抗的政策实质,戳破了他们的幌子。所以被删掉了。
8、我们要做自己的伯乐。(或伯乐就是你自己,或我们要发现自己、赏识自己,把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发扬光大)
9、第②段主要论述了“每个人都可以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匹千里马”,第③段主要论述了“千里马做成了自己的伯乐 ”。这两段属于层进关系,要做自己的伯乐,自己首先要是一匹千里马,从而论证了第①段“千里马,你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
10、对比论证11、第⑤段 所给材料是千里马的姜子牙一生等待伯乐的发现险被埋没的事例,与第⑤段要学毛遂形成对比关系,从而能够更好地论证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倘若(tǎng) 诓骗(kuàng) 脊梁(jǐ)
B.渺茫(miǎo) 省悟(xǐn) 脂粉(zhī)
C.笼罩(lǒng) 抹杀(mǒ) 宰相(xiàng)
D.慨叹(gài) 玄虚(xuàn) 筋骨(gǔ)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年时光匆匆离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B.为民请命,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她是中原大地的女英雄——任长霞。
C.她地大物博,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广袤的土地上悠远的文明仍然熠熠生辉。
D.这些书法精品,或古朴,或娟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3.(金华中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B.学习制作凤冠,不仅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更要看对这种传统技艺有没有兴趣。
C.除了《金华味道》销量不错外,新华书店其他类似书籍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D.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负责市区约70多万人饮水安全的重要任务。
4.指出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
(1)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2)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3)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4)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5.联系课文,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中国人”的含义,并说明“状元宰相”“地底下”各指什么。
(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2)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3)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6.(云南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美联社亚的斯亚贝巴5月4日电]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天抵达埃塞俄比亚,开启非洲四国之行。李克强首先与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德萨莱尼举行了会谈,并签署了多项贸易协议。李克强在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和非洲的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彼此在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中始终相互支持、平等相待,中非世代友好。
②[奥地利《维也纳日报》5月4日报道]中非贸易空间巨大,自2009年起,中国已经连续5年取代美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材料链接]李克强总理出访前驳斥了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投资非洲的批评。李克强说:“我可以郑重地告诉非洲的朋友们,中国绝不会走别国殖民主义的老路,也不允许历史上的殖民主义行径在非洲重演。”
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出李克强总理此行的两个重要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达州中考)探究表达。阅读下面所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新闻材料】据国外媒体报道:西班牙国会近日通过一项法律草案,规定18岁以下孩子在家必须做家务,且承担责任和义务。
虽然该草案只是《儿童保护法》中的一部分,但其中明确规定了孩子应该“参与家庭生活,尊重父母和兄弟姐妹”,以及“在负责照看家庭上同样负有责任,不论其性别和年龄,都应该做家务。”除此之外,草案还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所规定:儿童应当尊重学校规定和“按要求学习”,还应当“对学习持积极主动态度”,并且“尊重师长和其他学生”。
专家指出,西班牙之所以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孩子做家务”列入《儿童保护法》的“孩子的权利与义务”中,不单单是想利用法律规定孩子有义务帮助照顾家庭,同时也认为,从做家务中学习是孩子们的权利。
材料一: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美国戈登学院历史系教授艾格尼丝·霍华德:让孩子做家务是好事,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责任感和能力,并使他们获得一份家园的归属感。
材料二:世界各国孩子每天做家务时间统计
国家 美国 韩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中国
时间(小时)/天 1.2 0.7 0.6 0.5 0.4 0.2
材料三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
年龄国别 9~24个月 2~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13岁以上
中国 认字 背唐诗 学弹琴 写字 学舞蹈 学习 学绘画 学习
美国 处理尿布 整理玩具 浇花 铺床 擦桌子 洗碗 刷马桶 做饭
(以上材料综合自《成都商报》2014.5.31日第10版)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材料的主要内容。(20字以内)
(2) 联系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大多数家庭不要求孩子做家务的看法。(60字以上)
阅读“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完成下面的题目。
8.分别说说下面句中两个加点词的作用。
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9.在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请从论证的角度简要分析。
10.对方错误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的正确观点是什么?
11.联系选文内容回答:“中国的脊梁”指的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反复地强调“中国的脊梁”?
(鄂州中考)
黄岩岛,你到底属于谁
①4月,菲律宾以“地理邻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岩岛离自己的本土近和黄岩岛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范围之内为理由,对黄岩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这些说法站得住脚吗?
②国际法早已认定“地理邻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不是解决领土归属问题的国际法原则。从黄岩岛的位置以及地质构造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黄岩岛以东的马尼拉海沟是中国与菲律宾的自然地理分界。世界上一个国家的部分领土距其本土较远,而距其他国家更近的情形比比皆是,如果按照菲律宾“地理邻近论”行事,世界政治地图将要重画,天下势必大乱。
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企图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改变领土主权归属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反国际法的,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④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黄岩岛拥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
⑤从历史上看,首先,中国最早发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黄岩岛。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就在黄岩岛进行了“四海测验”。其次,中国是最早命名黄岩岛的,1935年中国就将黄岩岛以“斯卡巴洛礁”之名列入中国版图,1983年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再有,中国政府早就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
⑥从开发利用上看,黄岩岛海域一直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所,而且中国政府还多次派科学考察队到黄岩岛进行科学考察。例如,1977年10月,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登上黄岩岛进行考察。1994年又在岛上建了水泥纪念碑。
⑦另外,4月28日,菲律宾媒体发表菲律宾专家的署名文章,称黄岩岛的确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菲律宾的主张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⑧从种种依据看,菲律宾对黄岩岛的任何权利要求都是非法的﹑无效的,黄岩岛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选自《格言·2013增刊》)
12.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13. 读完全文,你认为黄岩岛到底属于谁?文中有哪些依据?请作简要概括。
14. 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5. 这篇文章驳论与立论相结合,请用“/”将驳论部分和立论部分划开。(只能划一处)
16. 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菲律宾以地理邻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岩岛离自己的本土近和黄岩岛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范围之内为理由,对黄岩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B.如果按照菲律宾“地理邻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行事,世界政治地图将要重画,天下势必大乱,因为世界上一个国家的部分领土距其本土较远,而距其他国家更近的情形比比皆是。
C.菲律宾企图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改变领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主权归属,但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无权因为可建立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而损害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所以,菲律宾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反国际法的。
D.中国政府早就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菲律宾政府及媒体也发表文章,称黄岩岛的确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
17.文章运用反证的方法,先证明对立的另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正确,来反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观点的错误,有破有立。全文虽只有七八百字,却像匕首一样,刺向对方的要害,痛快淋漓地反驳对方观点的错误。请你也运用这种反证法,写一段驳论的文字。
【参考答案】
1.C
2.A
3.C(解析:A项缺少主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删去“由于”;B项语序不当,应把“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与“看对这种传统技艺有没有兴趣”互换;D项搭配不当,应把“负责”改为“承担”或“担负”,另外还应去掉“约70多万人”中的“约”或“多”。)
4.(1)表否定 (2)表引用 (3)表强调 (4)表特殊含义
5.(1)“中国人”指极少数顽固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2)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3)指广大人民。
6. 继续扩大经贸合作;夯实传统友谊。(意对即可)
7.(1) 示例:西班牙通过草案,孩子不做家务算违法 (2) 提示:必须按要求联系所给材料作答,字数不足或泛泛而谈均不给分。
8.“总”表明时间长,频率高。“只”表明根本不作别的考虑。
9.为下文揭示对方论据与论点之间缺乏必然联系作铺垫。
10.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11.“中国的脊梁”是指那些脚踏实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于下层,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目的在于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代表。
12. 引出话题,并用问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3. 黄岩岛属于中国。依据:①从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上看,中国最早发现并命名黄岩岛,最早提出其主权属于中国;②从开发利用上看,黄岩岛一直是我国的传统捕鱼场所,中国政府派人多次进行科学考察;③菲律宾专家称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14. 举例论证。列举事实证明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5.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6.D
17.【例文】灰太狼和喜羊羊,你可怜谁?毫无疑问是喜羊羊。可我却可怜灰太狼,你们先别急,我们先说狼(们)吧!灰太狼,表面看起来很笨,次次失败,每次总是十分倒霉,可他却为了吃羊的梦想而努力着,从来不曾放弃。你们还记得他失败时常说“我一定会回来的”吗?他有一种精神使他奋斗着。我们再来看,他失败时没人安慰他,反而有人打他、骂他,可他抱怨了吗?我希望:让灰太狼成功一次,只要一只羊,不胖也可以,就让他们尝一口羊吧!如果你去可怜羊,那为什么不去可怜灰太狼呢?狼和羊的战争是自然规律,你们为什么要去干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