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骸( ) 褶皱( ) 追溯( ) 鸟臀目( )
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 ;一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 。这表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也不同。
3.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 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 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 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4.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告诉大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好吃,告诉我们。”但由于广告内容不是很自信,效果并不好。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改动,便十分自信,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
二、阅读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3.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两条?其依据分别是什么?
4.第④段文字中引号的作用是 ,第⑤段文字中括号的作用是 。
5.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6.第③段文字运用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说明方法,主要是说明 。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参考答案:
一、1.hái chánchú zhě zhòu sù tún 2.大陆漂移假说 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得出的结论3.然而 由于 所以 从而4.好吃,告诉我们;不好吃,告诉大家。
二、1.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逻辑顺序 2.①‖②③④‖⑤ 层意略 3.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 ②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大火山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撞击说 火山说
4.特定称谓 解释说明 5.不能删去。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许”。 6.举例子 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以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 )皱变形。
(2)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 )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cháo xī( )大浪。
(3)许多尘āi( )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4)6 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jié( )难”。
(5)岩层的年龄为6 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 )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岩层的年龄为6 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3.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下列句子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会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B.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
C.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D.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2)“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
(3)2011年前后,全球天气短期内频走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端。专家认为是北极风与“拉尼娜”惹的祸。“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
(4)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
(5)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5.填空。
(1)本课两篇短文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国________泰斗,两篇文章同为__________。
(2)《恐龙无处不在》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____________;《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____________。这表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____________也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9题。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 50 ( http: / / www.21cnjy.com )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 500万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6.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7.第③段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主要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②~④段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两种原因是什么?
9.第②段中加点的“可能”“也许”两个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0~14题。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 ( http: / / www.21cnjy.com )、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一千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了濒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⑤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 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 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⑨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什么贡献呢?我们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动物,少吃肉类多吃素食,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坐车多步行……其实,由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稍微压制一点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的贡献。
10.文章说明了_________的现状,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11.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⑧段中加点的短语“特定的‘使命”’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⑧段中“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中“或许”表猜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说明文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例如第③段中“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像瘟疫一样”等就体现了这一点
C.从文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蜜蜂,按照由个别到一般的顺序进行说明
【表达交流】
14.学了本文之后,为了让同学们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更多有关“恐龙”的最新科研成果,语文老师号召大家办一期题为“恐龙情报站”的手抄报。请你走进图书室,或网上冲浪,搜集并筛选更多的关于“恐龙”的新资料,作为手抄报的素材。
【体验中考】
15.( 2011·江苏无锡中考)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 )。
美国州立肯特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约翰·冈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德和他领导的小组先为150名体重过胖者测试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结果发现约24%的人有学习障碍,23%的人则有记忆不佳的问题。冈斯德说:“肥胖影响数个生理机制,还会对脑部产生负面效果。”为了验证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他领导科研小组为其中部分肥胖者施行了胃绕道减肥手术。12周后,研究小组再次测试这些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发现那些在这期间接受胃绕道手术而成功减肥的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有了进步。至于那些没有减肥的人,却出现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继续衰退的现象。
A.肥胖的人大多记忆力不佳。
B.接受胃绕道手术能达到减肥的目的。
C.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
D.肥胖会使人的脑部产生负面效果。
参考答案
1.(1)zhě (2)qiào 潮汐 (3)埃 (4)劫 (5)sù
2.(1)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2)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3.A
4.(1)打比方 (2)举例子 (3)作诠释 (4)列数字 (5)作比较
5.(1)阿西莫夫 美 科幻小说 科普作品 (2)大陆漂移假说 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得出的结论
6.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逻辑顺序。
7.举例子 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8.原因: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②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大火山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
9.不能删去。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许”,这体现科普作品语言的严密和准确。
10.物种正在加速灭绝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
11.列数字 作比较 准确说明了目前地球物种消失速度之快
12.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或维持生态平衡)
13.D
14.示例:(1)阿根廷发现恐龙新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新浪环球地理讯):北京时间2011年1月17日消息,美国古生物学家在阿根廷发现了距今2.3亿年前的恐龙化石,它们属于一种名为Eodromaeus的新恐龙,这种恐龙外形与始盗龙相似,身长只有4英尺(约合1.3米),颈骨还有气囊,这给兽脚类恐龙最终进化为鸟类增添了更多证据。新恐龙种类的发现让科学家对恐龙取代其他爬行动物统治地球以前的时代有了新的认识。
(2)中国科学家领导的科考小组首次发现单指恐龙(新华网北京2011年1月25日电):近日,中国科学家领导的科考小组在内蒙古临河地区的早白垩世时期沉积的岩石中首次发现单指恐龙。这种单指临河爪龙体型只有鹦鹉大小,属于阿尔瓦兹龙超科,是兽脚类恐龙的一个分支。它体长只有几十厘米,体重不足500克。这种奇特的恐龙前肢上只有一个手指,科学家推测其功能可能是用于掘开蚁穴获取食物。
15.C课后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鸟臀( ) (2)褶皱( ) (3)潮汐( )
(4)劫难( ) (5)追溯( ) (6)遗骸( )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骨骼 蟾蜍 飘移 深渊
B.驮着 汇聚 分裂 爆发
C.措施 致蜜 趋势 膨胀
D.携带 悲残 舒适 流逝
3.阿西莫夫是______国______作家和______家。两篇短文均选自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7题。
太空“清洁工”
①浩瀚的太空,有许多人造航天器绕着地球运行。有的卫星帮助飞机和轮船确定方位,有的卫星观测着气象变化,有的卫星维持着四面八方的通讯联络。另外,太空望远镜、空间轨道站日夜探索着宇宙的奥秘,进行着科学实验。
②这些航天器从设计、制造到发射上天,耗费了巨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行中哪怕出一点小问题也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可是偏有一些“捣蛋鬼”不时地威胁着它们的运行安全。这些“捣蛋鬼”就是讨厌的太空垃圾。
③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已经到了预期寿命的报废卫星;有的是发射失败,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的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得遭殃。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很快,破坏力极大;而且因为外太空空气稀薄,阻力很小,它们可能绕地球飞行好多年也不会坠入大气层烧毁。
④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专门用来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 “清洁工”,它可以帮助解决太空垃圾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四台摄像机,能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一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慢飞行速度,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高度。一旦进入稠密的大气层,与空气剧烈摩擦,温度骤然升高,它们将一同被烧掉。从地面上看,就像天空坠落的流星一样。假如垃圾的体积太大,来不及在大气层中完全烧毁,“清洁工”还能控制坠落时间,让它的残骸落到沙漠或海洋中,既不再威胁太空中的航天器,也不会给地上的人们带来麻烦。
⑤有了太空“清洁工”,外太空会干净许多,航天器的运行也安全多了。但现在的做法还是让“清洁工”和太空垃圾“同归于尽”,虽然造价不算太高,但是清除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还是不划算。科学家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使它们能够在消灭掉一个太空垃圾以后再去寻找别的太空垃圾,多完成一些清理工作。
4.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5.结合选文第③段内容,说明什么是“太空垃圾”。
6.选文第④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选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三、综合运用
8.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世博会。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材料:从早期的蒸汽机、火车、无线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现代的计算机、航天器、基因技术,以及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这些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都是借助世博会这个平台向公众展示和传播的。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被说成是“改变了美国”的一届世博会,美国从此走上了世界经济强国之路。日本主办世博会,世博会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据专家预计,上海世博会会对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生直接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主要信息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信息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tún (2)zhě (3)xī (4)jié (5)sù (6)hái
2.B 提示:A项“飘移”应为“漂移”;C项“致蜜”应为“致密”;D项“悲残”应为“悲惨”。故选B。
3.美 科普 科学幻想小说 《新疆域》
4. 太空“清洁工”
提示:本题要求把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是指作为目标进行说明的事物或事理,本文标题即说明对象。
5.示例一:“太空垃圾”是指残留在太空中的报废卫星、因发射失败而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以及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
示例二:“太空垃圾”是指遗留在太空中的失去地面控制的航天器以及火箭残骸。
提示:本题是对内容理解和概括能力的考查。抓住“报废卫星”“航天器”“火箭残骸”等关键词,就能得出答案,要求语句通顺、简洁。
6.太空“清洁工”的特点及其用途(功能、功用)。
提示:本段考查对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可采用分层次法,根据内容分成两层,再分别概括出每层含义,即可得到答案。
7.示例:“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像高速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得遭殃。”这一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空垃圾”的危害。
提示: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特点。只要抓住文中运用修辞方法或运用描写的句子,从表达效果和说明内容上结合语境分析,就能够完整作答。
8.世博会是展示传播人类文明发展新成果的平台 世博会可以起到推动主办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提示:读材料可知,材料写了两方面内容,找出起止,抓住关键语句概括出两方面内容即可。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一、基础积累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鸟tún( )目 (2).chán chú( )( )
(3).xié( )带 (4).潮xī( )
(5).领yù( ) (6).yǎn( )射
(7).二氧化guī( ) (8).排chì( )
2、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
(1).( )
A.尘埃 B.至密 C.繁盛 D.熔化
(2).( )
A.膨胀 B.陨石 C.流逝 D.砥达
3、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天衣无缝( )________________
2.褶皱(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追溯( )____________________
4.劫难( )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
(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 )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 )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 )
(4).《被压扁的沙子》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 )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1.“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
2.“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泛大陆?
4.选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5.“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那时指________。
6.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粗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二)、类文阅读
大陆漂移
人类在古代就(甲)“地可动山可摇”。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乙)了大陆漂移的假说,认为较轻的大陆地壳可以在较重的大洋地壳上做大尺度的水平漂移,遂造成了今天这样的海陆分布。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丙)了海底扩张说。(丁)海底扩张说和大陆漂移说,进而形成了板块构造说。这种假说认为,地壳(其平均厚度约50千米)和上地幔(厚度100多千米)一起组成地球坚固的外层——岩石圈,其下是易于发生蠕变的软流圈(大约到700千米深处)。岩石圈并非是完整的一块,它被一些活动构造带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块。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万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知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兼而有之。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孤岛、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1.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
A.懂得 提出 出现 参照
B.发现 创立 形成 参照
C.发现 提出 形成 结合
D.懂得 创立 出现 结合
2.“板块构造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从全文看,这句话是指
( )
A.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移动。
B.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
C.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动力。
D.板块移动造成了大陆漂移。
4.本文拟分成三层,用“‖”在文中标记出来。
三、综合运用
为配合班级拟开展的“走近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试题。
(1)班刊“科学成就”专栏要介绍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请在《辞海》“爱因斯坦”的释义中选择适用的信息。(填写序号,多选不给分)
爱因斯坦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 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②在物理学的许多部门中都有重大贡献。③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些新发现的推动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并在这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1916年)。④还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⑤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⑥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惜无成效。⑦爱因斯担的理论,特别是相对论,揭示了空间一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⑧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二十世纪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有极为深刻的影响。⑨因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于l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摘自《辞海》)
适用的信息:
(2)公众科学素养事关国家的竞争力。下面是某部门对“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的调查情况统计表,请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
结论:
(3)活动小组要组织一次主题为“科学技术的两面性”的交流讨论,请撰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发言稿。要求有观点、有材料。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一)1.臀 2.蟾蜍 3.携 4.汐 5.域 6.衍 7.硅 8.斥
二)、1.B 2.D
三)、1.fèng;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什么毛病。 2.zhě zhòu;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3.sù;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4.jié;灾难;灾祸。
四)、1.作比较 2.举例子 3.打比方 4.分类别
五)、1.√ 2.√ 3.× 4.√
二、阅读理解
(一)1.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中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 2.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3.板块的漂移,使地球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这个主要陆地就被称为泛大陆。 4.逻辑顺序 5.泛大陆时期 6.(1)“几乎”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仍然有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由此可以体会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与准确,符合事实。 (2)“似乎”有好像的意思,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里所涉及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假想。如果没有“似乎”一词,就表示十分了解当时恐龙所生活的环境,与事实不相符合,违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二)1.C 2.这种假说认为,地壳和上地幔组成岩石圈,岩石圈被活动构造带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块。 3.D 4.第一层:从开头到“进而形成了板块构造说”。第二层:从“这种假说认为”到“或兼而有之”。第三层:从“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到结束。
三、综合运用
1)③④⑤
2)电视是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或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或绝大部分人依靠电视和报刊获得科学技术信息。)
3)有观点有材料;语句通顺。